第五节 即席讲话口才常识
1.即席讲话要先声夺人,抓住听众
即席讲话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很重要,能不能马上抓住听众,往往决定着整个讲话的成败。好的开场白就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员,一下子就可以把听众带入讲话者为他们拟设的胜境;好的开场白是演讲人奉献给听众的一束多姿的花朵;好的开场白最易打开局面,便于引入正题。因此,开场白不能平铺直叙,平庸无奇,而要努力做到不落俗套,语出惊人,这样才能出奇制胜,先声夺人。
2.即席讲话要快速组织,顺理成章
即席讲话没有精心制作的讲话稿,因此在讲话时,需要临场发挥。即席讲话者在构思初具轮廓后,应注意观察现场和听众,捕捉那些与讲话主题有关的人或情景,因地设喻,见景生情,以使讲话生动形象,沟通与听众的感情。
那么,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富有条理地做好即席讲话的呢?
大致可分两步,即先明确讲什么,再设计怎么讲。分开来说,第一步便是明确讲话主旨、确定材料范围,也就是选择一个恰当的话题。第二步是顺应思路组织材料。从即席讲话人来说,现场准备,不可能去讲鸿篇巨论;从听众来看,由于是一种特殊场合,既不可能,也没心思去听滔滔不绝的讲话。即席讲话要精彩、热烈,要少而精,多则五六分钟,少则两三分钟,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从内容上说,一次只说一个问题,集中力量,说深说透说精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短话比长话更难讲,但是,它留给人的印象却也往往更深刻。
3.即席讲话要入情入理,说服听众
讲话的效果如何,不仅要看能否准确地表达,更重要的是要看听众能否理解和接受。由于即席讲话是针对性很强的说话形式,所以,说话时一定要考虑到听众的心理需要,了解听众的特点,说出听众急切地想听到的内容,这样才能使讲话受到欢迎,才能使听众易于理解,肯于接受讲话人的观点。另外,把话讲到群众的心坎上,必然大大促进双方的心理交流,使听众信服。
4.即席讲话要态度诚挚,以情动人
即席讲话的最大特点在于助“兴”。所谓“助兴”,就是指讲话者在环境、对象、内容的感召下,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这种欲望产生于讲话之前,贯穿于讲话的全过程中,它首先应当体现在讲话的态度诚挚。诚挚的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听众的情绪,关系到听众对讲话内容的接受程度。诚挚、热情、坦率的讲话能够吸引听众,能够缩短讲话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听众始终为讲话者的诚恳坦直所打动,大大增强讲话的实效。
5.即席讲话要立场鲜明,以理服人
讲话时诚挚的态度来源于讲话人对听众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听众的尊重和信任,如果领导者态度倨傲,以势压人,也就不可能得到听众的信任和尊重,不可能在讲话时推心置腹,打动人心。这种诚挚的态度在讲话中应该具体地表现为襟怀坦白,观点鲜明。“诚挚”不等于“迁就”,诚挚感情应当融进话里所表达的观点之中,使观点更鲜明,使每一句话都是感情的凝聚,心声的流露,使讲话情动于中、寓情于理。尤其是某些批评性的讲话更要注意这一点。
6.即席讲话要生动活泼,吸引听众
即席讲话,应力求生动活泼,以增强临场气氛。讲话者可用听众比较熟悉的特定的地点、特定的节目,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纪念意义的实物等来设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增强讲话的通俗性和说服力,使人听起来亲切动情。
如著名爱国人士续范亭在抗战学院开学时向学生作即兴讲话,开场就说:“我作为你们的校长,不像别人要你们服从我个人,不是的!而是要你们服从革命。今天礼堂门口挂着‘熔炉’两个字,很好。现在中国有三个熔炉:一是延安、晋察冀边区,八路军和新四军所在地——这是革命的熔炉;二是大后方的熔炉,有革命的,也有施行顽固教育的;三是汪精卫——日本的奴才的熔炉……”他即景生情,信手拈来,把性质不同的三种环境比做影响人、改造人的三种不同“熔炉”,加深了学员对革命熔炉的理解,使听众备受感染。
7.即席讲话要通俗易懂、灵活掌握
讲话的目的是让人听懂。台下听众水平尽管不一,但是都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弄懂讲话人的每一句话,全面理解话里的观点,这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如果,讲话人在讲话时板着面孔,卖弄辞藻,用一些艰涩的语汇和听众捉迷藏,无异于存心让听众听不懂,这样的讲话岂不是瞎耽误工夫?人们对任何道理的认识,都要经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在讲话中,应当使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样,才能使所讲的道理易于被听众接受,才能使讲话受到听众的欢迎,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上,有时一个精彩贴切的比喻,可以使一个复杂的道理,显得十分简洁明确,这也是人们常常感到某些讲话乍听起来平淡朴素,但是却耐人回味,而且越琢磨越感到真切清新、寓意深刻的原因。
8.即席讲话要结尾利落、回味无穷
即席讲话,如能有一个好的开头,好的内容,再有一个好的结尾,那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结尾时,更需要有力度,不冗长拖沓,更不画蛇添足,而要在言不必尽或达到高潮时戛然而止,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留有回味的余地。比如,美国的莱特兄弟在成功地驾驶动力飞机上蓝天后,人们在法国的一次欢迎酒会上再三邀请哥哥威尔伯讲话,他即席讲道:“据我们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这一句深含哲理的即席讲话,博得了与会者长时间的鼓掌,至今还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即席讲话结尾的方法很多,可用充满激情的话语结尾、总结全篇的简短结论结尾、赞颂的话语结尾、名言警句结尾、诗词歌赋结尾、幽默的语言结尾和号召呼吁结尾等等。不论采用那种方法,都应使结尾干净、利落,起到再现主题、收拢全篇的作用。
9.即席讲话要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词
不少人在即席讲话中,总是自然而然地使用大量通俗易懂的口语词,即使是学问渊博的知识分子,在平时谈话时也是如此。这对于使话语亲切平易、入耳入脑,提高表达效果是很必要的。如陈云同志在《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中的一段话,语句通俗平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这七年来我看到一点,就是在我们党内一部分干部中间,有一股骄气。什么是骄气?就是骄傲之气。七年中间我在工作中接触的干部多不多呢?不很多。去过华北没有?去过华中没有?去过大后方没有?都没有。但是这些地方来延安‘朝山进香’的很多,就在这些接触之中,我看到有一种情形,就是许多人喜欢人家说他好,不喜欢人家说他坏。有的人只能升官,不能降级,有功必居,有过必避。有功的时候他一定要居;有过的时候你批评他,他总是想很多道理来解释,其目的就是说明他没有过。人家说“功”他就舒服,说“过”就不舒服。
10.即席讲话要尽量少用新出现的词语
在即席讲话中应该尽量少用新出现的词语。因为这一类词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使用还不普遍,人们还不太熟悉,用在讲话中,听众从听觉上接受比较吃力,而且又不可能查阅资料,往往思路被打断,分散了注意力,使下面的内容听不清楚,只能囫囵吞枣,妨碍对讲话内容的理解,降低了听话的兴致,这样就会影响到表达效果。
11.即席讲话要尽量使用简短明快的短句
吕叔湘先生指出,说话时一般“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甚至不完整”。从说话者角度来看,随想随说,缺乏从容琢磨的时间,组合长的句子比较困难,弄不好就容易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毛病;另外,句子比较短也容易上口,不绕嘴。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句子短小易听易记,容易理解;句子太长,前后呼应困难,影响交际效果。因此,在口语表达中应注意多用简短明快的短句。例如,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五年在延安干部会议上讲道:
“抗战胜利的果实应该属谁?这是很明白的。比如一棵桃树,树上结了桃子,这桃子就是胜利果实。桃子应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
再如,刘少奇同志在一次会议上曾讲道:
“过去,有些老实人说了老实话,吃了亏,而不老实的人却占了便宜。党内的这种情况使一些干部产生了一种印象:似乎老实人总是吃亏;似乎手长一点,隐瞒一点,说点假话,总是占便宜。这种印象是不正确的,不正常的。在共产党内,在人民群众中,不允许滋长这种风气。要抵制这种风气,要对这种风气进行斗争。说老实话真的吃亏,说假话真的不吃亏吗?老实人真的吃亏,不老实的人真的不吃亏吗?(毛泽东:总有一天要吃亏的。)我看,不怕吃亏的老实人,最后是不会吃亏的。”
这两段话的句子都很短,这些短小精悍的句子简洁有力,使人听来印象非常深刻。
12.即席讲话要力戒冗言赘语
我们在即席讲话中,除了需要注意遣词造句平易生动之外,还应该注意语言的简洁。
简洁的问题在讲话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因为讲话不可能像书面语那样有比较从容的时间反复推敲斟酌,讲话是现想现说,来不及组织得很严密,出现一些重复甚至啰嗦也是不足为怪的。但是这种重复不能频频出现,以致到了累赘的地步。
尤其需要注意避免的是,有些人讲话时不自觉地反复夹用一些口头语。像“啊”、“嗯”、“这个”、“对不对”、“是不是”、“是吧”等等。这些口头语在表意上毫无作用,夹在句中影响了表情达意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嗯嗯啊啊”,装腔作势,令人十分厌烦。“这个这个”,语无伦次,令人昏昏欲睡。
第六节 辩论口才常识
1.善于抓住对方的要害之处
在辩论中要善于抓住对方的要害之处,针锋相对地进行反驳。一是反驳其错误论点,用事实分析,直接证明对方论点的虚假和荒谬;二是反驳其论据,直截了当地揭穿其论据的虚伪性,论点的不正确也就随之暴露出来了;三是反驳论证,通过揭露对方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错误,最终推翻其论点。如,《现代交际》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1995年5月香港一位记者,向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吴建民提问:听说西藏庆祝和平解放40周年,燃放烟火就达10万元人民币。请问吴先生,你觉得像西藏这样落后的地方花10万元人民币燃放烟火合适吗?
吴建民答道:5月23日是西藏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日子。40年来,西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这是西藏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人民对历史上的重要节日进行庆祝是很自然的。1976年美国庆祝独立200年,我曾在美国目睹美国人民的庆祝场面。他们花了多少钱,你可以去问问美国政府。1989年巴黎庆祝法国大革命200周年,我在欧洲看了电视实况转播。你也可以去问问法国政府,他们花了多少钱。按你刚才的逻辑,你是不是认为美、法两国政府应该把这笔钱省下来给那些在严寒中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吴建民首先提出西藏解放40年的重大意义,说明“人民对历史上重大节日进行庆祝是很自然的”。然后又列举了美、法两国庆祝节日的事实,用辩证法进行类比,并把记者带有偏见的错误逻辑进行推理,用显然是荒谬的结论去反衬他提问的荒谬,击中要害,从而维护了民族团结,消除了提问者欲造成的不良影响。
2.抓住对方嘲讽的话头,予以反击
这一辩论方法就是抓住对方嘲讽的话头,反过来用嘲讽的方法予以反击,使对方处于被嘲弄的尴尬境地。例如《演讲与口才》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在一次外贸谈判中,中方代表拒绝了一位红头发的西方外商的无理要求,这家伙恼羞成怒,竟然出口伤人:“代表先生,我看你皮肤发黄,大概是营养不良造成你思维紊乱吧?”中方代表立即反击道:“经理先生,我既不会因为你皮肤是白色的,就说你严重失血,造成你思维紊乱;也不会因为你头发是红色的,就说你吸干了他人的血,造成你头脑发昏。”
中方代表就是用反嘲斥谬法回击了外商的嘲讽,驳斥了对方的强辩,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
3.运用两难推理,左右围攻
两难推理的方法,就是让对方骑上虎背、进退维谷的战术。即针对要反驳对方的某一个论题,进行逻辑推理,得出两种可能的选择,使对方不论肯定或否定其中哪一种可能,结果都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如大家都熟悉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遇到:
甲:庄子说得对,辩论分不出胜负的。
乙:辩论可以分出胜负。
甲:谁来评判胜负呢?你评判我不同意,我评判你不同意,那么让第三者来评判吗?怎么知道他的评是对是错呢?可见他的评判还需要别人评判。这样一来,实质上是找不到最终的评判标准的。所以,辩论是分不出胜负的。
乙:我看辩论可以分出胜负。
甲:你只讲空话,说不出道理,可见已经理屈辞穷了,还是服输吧!
乙:你不是说辩论分不出胜负吗?怎么又说我们俩的辩论是你胜我负了呢?
这例中乙用矛盾联结,将甲推到自相矛盾的境地。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对使用者的辨察能力要求是较高的,否则就不能敏感地发现矛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