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启发对方点头
说服的最佳效果是双方达成共同认识,通过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以启发对方进行心理位置互换,即将心比心。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从心理学角度,说服的最佳效果是双方达成共同认识,而启发对方进行心理位置互换,让对方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心理。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将心比心术。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个观点。
下乡知识青年小红在农村和农民小刘结婚,还生了个女儿。后来重逢昔日的恋人,小红欲重修旧好,却又举棋不定,于是向奶奶寻求帮助。
“你的事,奶奶全知道,如今你打算怎么办!”
“不知道,我……我说不出来……”
奶奶说:“奶奶知道你委屈。人,谁没有委屈呀。我24岁那年,你爷爷就牺牲了,本家本村的都劝我再找个主儿。你曾爷爷跟我说:‘女儿,地头还长着呢,往前去一步吧。’我不愿给孩子找个后爹,硬是咬着牙过来了。儿子一个个长大了,参了军,又一个个地牺牲了。可我没在人前掉过一滴眼泪。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去受苦,去受难,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幸福?要说委屈,就先委屈一下自己吧!”
“可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啊?”
“做人哪,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你和那个小伙子倒是挺般配的,可就算你俩成了,日子过得挺舒心的,你就保准一早一晚地不想小刘他们父女?那时,你虽吃着蜜糖,但却忘不了人家在喝苦水。你甜在嘴上,苦在心里。甜的苦的一掺和,一辈子都是块心病。我今年80岁了,什么苦都尝遍了,可就是没留下一件亏心事。俗话说,‘人’字好写,一撇一捺,真正做起来就难了!”奶奶说的话句句动人心。
“奶奶,我懂了。”小红擦了擦眼泪,说,“我今天就回家去带孩子,安心过日子。”
奶奶的劝说语重心长,而且,她用通俗的语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孙女分析情况,从而使孙女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用语言做假设,可达到将心比心的目的;也可用实际的行为,现身说法,让对方体验别人的心理,进而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调整,同样可达到将心比心的目的。
某商店有位营业员很会做生意,他的营业额比一般营业员都高,有人问他:“是不是因为能说会道,所以生意兴隆?”他回答说:“不是,我的秘密武器是当顾客是自己人。”他总是站在买者的立场上替顾客精打细算,现身说法,使对方的戒备心理、防范心理大大降低,而且产生了一致的认同感,故而说服了对手,做成了生意。
将心比心术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谋划和考虑,理解对方的心理、对方的需求、对方的困难,因此这种说服方法容易使对方接受,并能达成统一认识。
永远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并从对方的观点去看事物的趋向,如果你从书本学到的是这样的一件事,那就不难成为你一生事业的一个关键。
要说服对方赞同你的观点,你必须与说服对象站在一起,两者的关系越融洽,说服越容易取得成功,这是因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天性,即喜欢听“自己人”说的话。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哈斯也说过:“一个酿酒专家也许能给你许多理由为什么某一种牌子的啤酒比另一种牌子的要好。但如果你的朋友,不管他对啤酒是否在行,教你选购某种啤酒,你很可能听取他的。”
此外,在具体行动上,甚至是些很微不足道的方面,在感情上表现出与你的听众的亲近感与认同感,往往会使你得到巨大的感情回报和共鸣。而一旦建立了这种感情共鸣,就不需要任何苦口婆心地劝诫与说服。
点石成金:
有一句格言这么说:“人的心和降落伞一样,必须是开的才有用。”这同样是说服的原则。如果你不了解应该先攻击对方的最容易被感动的那一点,而只是一味地想在言辞上占优势,你就会像那些不了解水温和水深的跳水者一样,一跳归天。
以利益为说服导向
不要忘记,凡是人,都想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在说服过程中,以对方关心的利益为诱导,往往能事半功倍。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相信你一定经历过,在说服别人或想拜托别人做事情时,不管怎样进攻或恳求对方,对方总是敷衍应付,漠不关心。这时你首先要消除对方心理上的漠不关心,然后再说服诱导。在推销方面,推销员为了唤起顾客的注意,并达到80%的购买率,往往是先诱导,后说服。
在英国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时,以发明发电机而闻名的法拉第,为了能够得到政府的研究资助,去拜访首相史多芬。
法拉第带着一个发电机的雏形,非常热心并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个划时代的发明,但史多芬的反应始终很冷淡,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事实上,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他只是一个政客,要他看着这种周围缠着线圈的磁石模型,心里想着这将会带给后世产业结构的大转变,实在是太困难了。但是法拉第在说了下面这段话后,却使原本漠不关心的首相,突然变得非常关心起来,他说道:“首相,这个机械将来如果能普及的话,必定能增加税收。”
显而易见,首相听了法拉第所说的话后,态度突然有了巨大的转变。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发动机,将来一定会获得相当大的利润,而利润增加必能使政府得到一笔很大的税收,而首相关心的就在于此。
是的,通常我们行动的目的都是“为自己”,而非“为别人”。如果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点,那么想要说服他人就有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了。只要了解对方真正想追求的利益何在,进而满足他的欲望,便可达到目的。但是,将这条最基本要件抛于脑后的却也大有人在。他们没有满足对方最大的利益,一心一意只是想要满足自己的私欲。例如以下这个故事:
某酒厂的负责人成功研发了新水果酒,为求尽快让产品打进市场,于是他决定说服社长批准进而大量生产。
“社长,又有新的产品研发出来了。这次的产品是前所未有的新发明,绝对能畅销。连我都喜欢的东西,绝对有市场性。我敢拍胸脯保证。”
“什么新产品?”
“就是这个,用梨汁酿制的白兰地。”
“什么?梨汁酿的白兰地!那种东西谁会喝?况且喝白兰地的人本来就少,更甭说用梨汁酿的白兰地……就是我也不会去喝。不行!”
“请你再评估评估,我认为很可行。用梨汁酿酒本来就不多见,再加上梨子有独特的果香,一定很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嗯,我觉得还是不行。”
“我认为绝对会畅销……请您再重新考虑一下。”
“你怎么这样唠叨?不行就是不行。”
这样的劝说不仅充分显露不顾他人立场的私心,还打算强迫他人赞同自己的意见。
“好歹也要试试看才知道好坏,这是好不容易才研发出来的呀!”
“够了,滚吧!”
最后,社长终于忍不住发火。这位负责人不仅没能说服社长,反而砸掉了自己的名声。
碰到这种自私自利、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别人只会感觉:“瞧他口气,根本是个主观主义者,只会考虑自己的家伙,还想把个人意见强加于别人!”如此一来,怎么可能赢得说服的机会呢?
因此,无论如何,你都应该考虑以对方利益为出发点的劝说方式。
点石成金:
欲说服他人,首先应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再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将两者合并起来,找出双方共有的利益所在,最后再着手进行劝说。先不要急着说双方没有共同的利益,一定会有的。重要的是,不要放弃,直到找出为止。
讲道理时最好打个比方
譬喻,可谓说辩艺术之精华,不仅能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而且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在说服策略上,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譬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手法。说理中,取喻明显,把精辟的论述与摹形状物的描绘糅合为一体,既能给人以哲理上的启迪,又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
公元前598年(周定王九年),南国霸主楚庄王兴兵讨伐杀死陈灵公的夏征舒。楚师风驰云卷,直逼陈都,不日即擒杀了夏征舒,随即将陈国纳入楚国版图,改为楚县。楚国的属国闻楚王灭陈而归,俱来朝贺,独有刚出使齐国归来的大夫申叔时对此不表态。楚王派人去批评他说:“夏征舒杀其君,我讨其罪而戮之,难道伐陈错了吗?”申叔时要求见楚王当面陈述自己的意见。申叔时问楚王:“您听说过‘蹊田夺牛’的故事吗?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抄近路经过别人的田地,践踏了一些禾苗,这家田主十分气群情激奋,就把这个人的牛给夺走了。这件事如果让大王来断,您怎么处理?”庄王说:“牵牛践田,固然是不对,然而所伤禾稼并不多,因这点事夺人家的牛太过分了。若我来断,就批评那个牵牛的,然后把牛还给他。”申叔时接过楚王的话茬儿说:“大王能明断此案,而对陈国的处理却欠推敲。夏征舒弑君固然有罪,但已立了新君,讨伐其罪就行了,今却取其国,这与夺牛的性质是一样的。”楚王顿时醒悟,于是恢复了陈国。
与之类似,毛泽东同志说话也好用比喻,他的比喻往往闪耀着思想、智慧的光芒。他的许多妙喻,看似顺手拈来,实则深思熟虑。在与党外人士的谈话中,他经常是妙“喻”如珠,一语胜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