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基本概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古朴,以独特的作用和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要素,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的凝聚力。同时,它对提高各民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各民族体质和促进各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与民族体育
“民族”一词使用非常广泛,不同场合,其所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广义的民族,泛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土著民族等,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或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狭义的民族,指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即指各个具体的民族共同体。如英吉利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等。斯大林于1913年给“民族”下的定义: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属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范畴,不是在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当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就会消亡。民族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语言、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经济和生活,即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形成的过程。
“中华民族”兼含文化与地理的含义,与外国民族相对而言,指“中国古今各民族,既有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我国政府把各个少数民族都称作“民族”,可能是因为汉族人口众多,地域性和民族色彩不明显,所以“民族”往往用来称呼少数民族,但“民族”的概念是一个宽泛的,适用古代、近代社会和世界各国不同的文明时期。
民族体育随着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发展,体育也经历了形成、传播、融合等文化发展模式,部分体育项目始终为个别民族所实践,部分体育项目则扩散传播到更多的民族。民族体育的发展机制是某项民族体育由于受到特殊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民族习惯的限制,因而只能被其本民族所实践和接受。当然也有一些体育运动是经过人为的改造之后传播到其他民族的。总之,民族体育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的发生发展机制的文化类型,它与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世界体育有着极大差异,具有古朴、自然、轻松、和谐及生活气息浓厚、娱乐色彩浓郁等特点,是当今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民族体育”是应该包括汉族体育的。民族体育是限于某民族的;现代体育是各民族共同接受的。从概念的隶属关系看,民族体育作为上位概念,它应该包括民族的传统体育和民族的现代体育。
二、传统和传统体育
传统是一个外延最宽、反映客体事物最一般规定性的概念。“传统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活动、劳动过程的沿传,是人们为实现自身价值和满足自身需要所获得的成果的凝聚结构。”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聚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包含着各民族的文化思想、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传统以及语言文字传统等要素。“传统”与古代并不具有固定的同一关系,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内涵和外延也发生变化的,把历史等同于传统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历史是流动的,传统也应该是流动的。若干年后今天的事物也会被后人视为传统。也就是说,传统既然是流动的,其自身就必然具有发展的阶段性,这就要求在研究中要有动态的眼光来审视和认清传统的源头,并竭力理清传统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一般说来,人们把“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称作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与传统社会同步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涵盖很大的概念。传统体育是在远古和古代产生发展并保留较为固定的形式而影响至今的体育及近似的体育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他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不同时代的影响,并产生顺应社会变革的变化。中国千百年来的农业文化土壤养育了中国传统体育,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体育观念是直接受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观念(而非商品社会的经济、政治观念)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植根于农业社会的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心理和农耕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传承性、习惯性和民俗性是这类体育的重要特征。
三、民族传统体育
1996年,体育学被列为一级学科,这是当代体育科学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在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二级学科,这标志着体育学的进步。1998年国务院批准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包括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称谓,作为国家认定学科被正式确定下来。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日益重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目前我国体育界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没有统一,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不同的研究者对民族传统体育仍有不同的定义和多种理解。
1989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史》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近代以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对我国而言,指近代体育传入前我国存在的体育模式,即184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已经采用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内容、社会表现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综合。”熊志冲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是指中华大地上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和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由外族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一项体育活动。”熊晓正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近代体育传入前我国存在的体育模式,即184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已经采用并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内容、社会表现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总和。”陈国瑞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在一定范围所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它是相当于外民族传入的,现代新兴的体育项目而言的。”龙佩林等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作为近代体育前身的一些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及娱乐活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包括汉民族传统体育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蒋东升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以人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达到发展身体、娱乐休闲、丰富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文化为目的,在我国56个民族中产生、传承的社会文化活动的总称。”倪依克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历代因循传承下来的,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竞技娱乐活动。”崔建功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特指包括汉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继承和延续的富有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体育活动。”
综上所述,对于什么是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概念的界定,在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较为权威的定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学者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进行了一些积极性探讨、界定,值得肯定和参考。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偏差,甚至是常识性错误,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滋生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纵观世界体育史的进程,不少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体育发展而来的。当今世界流行的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刚开始时仅仅局限在某一地区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民族中,最终为各国人民接受,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财富。国外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的体育科研人员对民族体育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推广,使之融入大众闲暇娱乐生活中。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族体育是当代世界流行的国际体育之母。
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是在各民族的几次大的迁徙过程中,不断融合而形成的,在共同缔造祖国疆域过程中,56个民族在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结成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为斑斓多姿而又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构成民族传统体育最根本的特征是体育性、民族性和传统性。民族传统体育其内涵和外延是相当广阔和深邃的,概念只是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特征。
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1986年9月在新疆举行的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术研讨会上,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提出了四种观点。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古代体育的基础上延续下来的,因此是指近代体育以前我国各民族就已有的体育活动;③凡是目前在一些民族地区仍在流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包括自娱活动)都属于民族传统体育范畴;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具有民族性、传统性、体育性的活动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滋生出许多现代竞技项目的沃土。当今世界流行的形形色色的体育活动,刚开始时仅仅局限在某一地区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民族中,最终为各国各民族所接受,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财富。事实上,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它的起源和发展及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看来,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生产特点、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概括起来可以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是指长期流传在各少数民族中,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特征及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作用的各种活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出于各种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创造的,它随实践者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着变异。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系,探索其起源形式可归结为生产劳动、军事活动、狩猎生活、宗教活动、娱乐游戏等源起传承模式。
一、生产劳动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生产劳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第一活动。人们为了扩大适于居住的环境,改善生活质量,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聪明的智慧不断向大自然进军,先民早期最为基本的活动便是生产劳动。在同大自然进行较量的过程中,无论南方或是北方民族,都有各种不同形式克服自然难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制造并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在提高身体素质以利于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在迁移劳动方式用于放松娱乐的过程中,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自然也是自此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成的。
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中,人们满足生存需要的唯一手段是通过生产劳动向自然界索取生活资料,由此产生了与生产方式有关的民族传统体育,使得农耕、狩猎、畜牧等生产方式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如狩猎是原始人的主要劳动方式之一,在狩猎所用的工具中,有用藤条缠住石球的飞石索、弓箭、投掷器,还有匕首,这些工具的使用技巧直接关系到先民狩猎的成果。因此,对这些工具的使用就成为先民经常习练的内容,为其后脱离劳动的相关体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距今3万多年的山西省峙峪遗址出土了一批用燧石制作而成的石镞,这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箭头。它标明当时的原始人已经开始使用远程射击武器,比此前的打弹弓优进了一步。使用弓箭成为中国古代许多民族经久不衰的一项体育活动,礼射、射柳、射草狗、射鬼箭、骑射等不同形式的射箭方法及其背后的含义,逐渐被赋予了民族自身的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从而成为一项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我国各民族的许多体育活动都与其早期的生产劳动保持着有机联系。赛马、马上拉力、斗牛、赛牦牛、斗鸡、斗羊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往往是从各民族的家畜家禽的驯化和畜牧业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等特有民族,具有倔强、不畏艰难、执著进取的性格,主要以养殖牦牛的畜牧业作为经济基础,他们将游牧作为一种生产和生存方式,游牧经济成为高原主要的经济类型。正是在这种游牧文化的影响下,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的世界屋脊特色的游牧民族体育文化,如赛牦牛、赛马、马术、套马、骑马劈刀、射箭、藏跤、打布鲁、打响鞭等项目。龙舟竞渡由龙图腾而来,但龙舟运动也是在手工业和渔业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因为龙舟的制作和划龙舟的技巧直接是手工业和渔业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