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地区土生土长并带有一定生活技能的教育手段,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它最适合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习惯和民族心理。同时,它具有民族传承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中的开展、传播与交流,能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增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这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十分现实和必要的。200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特别强调学校体育要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原教育部副部长邹时炎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协会成立大会上《要大力发展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使青少年一代有强健的体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发展现代体育事业,也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为此,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民族院校对挖掘整理和继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甘肃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标志,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之一。因此,挖掘整理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将会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和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推动甘肃少数民族体育向规范化、社会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本书立足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对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充分挖掘和系统的整理。分别对世居甘肃的藏、回、东乡、保安、裕固等十个少数民族的族源、概况和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描述。在项目内容的选取上尽量做到既有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竞技特征鲜明的竞赛项目,也有一些地域性、特色性强,表演特征显著的健身娱乐项目(如锅庄舞等),尽力体现其实用性、特色性和科学性。力图使民族院校学生进一步了解、熟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掌握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练习方法,使教师以比较全面的理论指导实践。在编写中,坚持“守正出新、突出特色、广泛搜集、整体优化”的原则,注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知识性和实践操作性的设计,为民族院校校本体育课程设置扩大自由度。在整体结构与内容上突出“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健身性”的特点,力求全面地反映各民族传统体育的古朴特征和健身价值,旨在为进一步传播、弘扬民族体育文化提供素材,为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要》一书共十二章,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特征、价值意义,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况以及各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方法、规则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民族院校学习公共体育课程的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体育爱好者提供一本较为全面理解、认识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通识教材。在尽可能满足读者兴趣的基础上,本书重点突出两方面的知识背景:首先,使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概念有所认识;其次,使他们对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名称、发展过程、游戏规则、训练手段和方法以及竞技比赛等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本书是在借鉴、参考和引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由于编著时间较长,致使一些参考资料难以回忆,在参考文献中只列出了一些主要书目,谨此向有关的作者一一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王纬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原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魏争光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在百忙之中应邀为本书作序,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全体同仁给予了一定的指导和鼓励,在此一并致以由衷的谢意。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系统研究尚处在不断探索过程之中,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免存在一些缺欠和问题,敬请广大读者和关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同仁批评指正。
作者
2010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