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哥伦布像着了魔一样,一有空闲,就向人打听关于中国的事情。他向老海员打听,向船长打听,向他遇到的所有的人打听。然而,任何人对于中国的认识都没有超出《马可·波罗游记》。而这本书早已印在哥伦布的脑海中了。哥伦布向人请教,怎样才能到达中国?有人告诉他,中国在东方;有人告诉他,中国在海上……已经习惯于海上生活的哥伦布,一听说中国在海上,就觉得有了希望。既然中国在海上,那么,坐船就可以到达中国了。这是哥伦布的结论。有了这个结论,他就觉得有了到达中国的希望。从此,学习航海知识、地理知识、天文知识,搜集天文、星位、地理、海图等方面的资料,就成为哥伦布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哥伦布已经不满足于听别人讲述的事情了。他发现人们口头传说的东西并不可靠。比较可靠的知识主要集中在书本中。哥伦布认识到自己缺少文化知识后,就立即着手学习。
为了掌握地理知识,哥伦布开始从头学习几何;为了计算航海里程,他不得不学习数学,这可是让他头痛的学问;为了阅读更多的书籍,哥伦布开始学习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希腊语等。此时的哥伦布,不再是缠着别人听故事的孩子。在艰苦的海上生活中,轮到他干活时,他还是那样认真地工作;轮到他休息时,他就爬在船舱里学习。
那些船员们还是靠讲故事、掷骰子、猜谜语消磨时光。这些活动已经无法吸引哥伦布了。年老的海员对少年哥伦布的学习精神给予了鼓励,而年轻的船员们则是冷嘲热讽。不管是鼓励还是讽刺,少年哥伦布都不在乎。他有自己的目标,这就是:到东方去探险,到满地是黄金的地方,去实现发财的梦想。
身为穷苦劳动者的老哥伦布,虽然不知道儿子学习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途,但是,作为父亲,他知道读书并不是件坏事,因此,并不干预儿子的读书行为。这给哥伦布提供了一个宁静的空间。每当出海归来,哥伦布就可以坦然地呆在家中学习地理、天文知识了。
尽管当时意大利已经处于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文艺复兴时期,可是,科学文化知识还相当贫乏,要想找到一本系统的教科书,简直比寻找黄金还难。因为,当时还没有人为青少年编写适合阅读和学习的书籍。哥伦布为了得到地理、天文等方面的知识,不得不千方百计地搜寻有关的书籍。他到古代学者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中去寻找关于地球的知识,到《圣经》中去寻找关于东方的知识,到宗教迷信的著作中去寻找有关的天文知识。为了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哥伦布一度成了读书狂。只要见到书,他就要拿来翻一翻。见到地理、天文方面的知识,他立即想法记下来。在疯狂的知识追求中,少年哥伦布成为当地博学的人物。
哥伦布是一个执著的人。他读书的目的明确,钻研学问非常认真。对于弄不懂的问题,他还设法找学者去请教。他从古希腊学者的著作中得知,地球确实是个球形。
就到其他著作中去寻求证明。当他听说有个叫托斯康内力的意大利地理学家知识很渊博时,就冒昧写信询问,有没有从海上直接到达中国和印度的道路。那位学者回信告诉他,从海上到中国和印度,不仅有葡萄牙人发现的绕非洲大陆航行的线路,还有通过大西洋直接航行的线路,而且,后者距离更短。接到这封信后,哥伦布欣喜若狂,就好像已经得到了黄金一样。
哥伦布对于获得的每—点知识,只要有可能,就设法推导和验证。他从宗教著作《旧约》中读到这样的句子:“……把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部分,使其余的六个部分干涸。”他从这里判断出,地球的1/7是水,水占据的部分就是海洋,其余部分是陆地。后来,他又从一些著作中知道,地球可分为360度,海洋所占据的位置还不足60度。
这样,如果跨过海洋就能到达中国和印度的话,那么,距离一定不远。这些计算极大地鼓舞了哥伦布。在十七八岁的年纪,哥伦布就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地理和天文知识,他把当时能够收集到的有关的地理、天文知识,都记录了下来,还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推算。
当哥伦布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地理和天文知识时,为了出海探险,他又开始收集航海资料,积累航海知识。在哥伦布少年时期,欧洲的航海业已经开始使用罗盘。哥伦布学习用罗盘在海上确定方向,学习观测气象变化,学习利用海风判断方向,还利用自己有限的航海知识,学习识别海图。
哥伦布是伴着海浪成长的,他对航海知识的兴趣超过了地理和天文知识。然而,航海知识不像天文和地理知识那样被写进了书本,而是存在于老海员和船长的头脑中。
为了获得更多的航海知识和经验,哥伦布去向有经验的航海者请教。由于他嘴甜,就连一些傲慢的船长,也愿意把自己知道的航海知识告诉他。
少年哥伦布在刻苦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航海知识,也坚定了他远航探险的决心。当他觉得自己有了足够的知识时,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出海计划了。他设想,既然地球是圆形的,那么,从意大利西海岸出发,一直向西航行,就一定能够到达他梦想中的印度和中国。
从海盗到上将
对于哥伦布来说,实现出海探险计划,远比学习地理、天文知识以及制定计划难,因为,他是个穷孩子,既无船只,也无钱财,靠什么出海探险呢?脑子里充满幻想和创造意识的哥伦布想出了一个计划;把探险得来的财富的大部分给提供资助者,以此来换取有钱人对他的航海计划的支持。有了这个主意后,哥伦布就开始向意大利那些有名的大财主游说。他运用优秀的口才,先向有钱人宣传中国、日本等地遍地是黄金和香料,只要船到了那里,就可以随便拿。从海上到达这些国家的距离并不远,只要有几条船和几个月的费用,就可能到达那堆满黄金的地方。
哥伦布像讲神话故事一样,从热那亚到罗马,再到佛罗伦萨,逐个向那些有钱人讲述。他讲得津津乐道,听的人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一说到出钱时,就都摇头摆手了。原因是哥伦布太能吹了,他把自己的计划说得完美无缺,把中国和日本的黄金说成随便让人拿,这使很多人不信任他。哥伦布几乎走遍了意大利,也没获得一文钱。这使充满幻想和野心的哥伦布大失所望。
正当哥伦布为找不到钱财而无法出海探险时,有人告诉哥伦布,葡萄牙王子亨利组织的船队,早已远航过多次,并且还带回来一些黑皮肤的俘虏。听到这个消息后,哥伦布就愤怒起来。他咒骂那些有钱人,称他们毫无见识,是一群只配赚小钱的低能儿。愤怒之后,哥伦布又回到了自己的计划中来。靠什么搞到出海的钱呢?愁苦中,他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北欧海盗的故事。他灵机一动,暂时去当几天海盗,不就能够弄到船只和出海的钱了吗?当哥伦布说要组织一只海盗船时,年轻的伙伴以为他是在开玩笑,而年长的人则斥责他不学好。当他所在船只的船长听说哥伦布要组织海盗队伍时,就毫不客气地把他开除了。父亲听说儿子因为想当海盗而被解雇时,生气地将哥伦布赶出了家门。
这下哥伦布可惨啦,既没有了职业,又无家可归。但是,如果不能出海探险,他觉得整个一生都没有意思。被逐出家门后,他每天带着梦想在海边闲逛,希望能够出现奇迹。有一天,他听说法国沿海出现了海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哥伦布立即越过边境,到法国去寻找海盗了。
哥伦布一心想当海盗。他来到法国不久,就真的遇上了海盗。一次,他在海边闲逛时,正巧碰到一群海盗在分抢劫来的东西。哥伦布被海盗蒙住眼睛揍了一顿。海盗头子说:“他看见了我们的事,他会去告发,把他扔到海里去。”这时,哥仑布大喊:“我是来当海盗的。我知道哪里有黄金。我会对你们有帮助的。”一听说有黄金,海盗头子就说:“暂时留下他,如果找不到黄金,再杀他也不迟。”哥伦布这才明白为什么人们那么恨海盗,原来这些家伙真不是好人。哥伦布有些后悔,可是想不当海盗也不行了,因为,海盗头子已经派人把哥伦布看管起来。
哥伦布向海盗头目讲述了他从《马可·波罗游记》中读来的关于东方黄金的故事。海盗头子听得心花怒放。他说:“既然有那么多黄金,你就带路,咱们明天就去抢。”哥伦布告诉他,到中国和日本,要航行很长时间。他把自己画的海上线路图拿给海盗头目看。那家伙只瞥了一眼,就问:“要走多少天?”“3个月左右。”哥伦布回答。“3个月?走3个月的路去抢东西?你在骗我吧?在海上航行3个月,我们不就跑出了地球?”海盗头子根本不相信哥伦布说的话。
海盗头目不再相信哥伦布的黄金故事,但是,看他聪明机警,又熟海上生活,便没有杀他,而把他留在了身边侍候自己。哥伦布虽然保住了性命,可是,并没有达到目的。他原想通过参与海盗活动,积累出海探险的钱财或者借助海盗的支持出海探险。现在这一切全落空了。然而,哥伦布是从磨难中成长起来的。他不会被一个海盗头目吓住。跟随海盗头目几天后,他就燃起了新的希望。他发现了海盗头目的许多弱点:酗酒、打骂部下、海上作战毫无章法……他觉得自己比这个头目聪明多了。说不定有一天,他会代替这个头目。如果能够统治一支海盗队伍,就有条件实现自己探险的梦想了。想到这些,哥伦布就安心当起海盗来。
既有天文、地理知识,又有航海经验的哥伦布,显然比别的海盗素质高得多,再加上他聪明机灵,很快就博得了海盗头目的信任。在其他的海盗中,也有不少人对哥伦布怀有好感。这使哥伦布暗自欢喜。他想,看来离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远了,等海盗头目战死或掉到海里淹死,这头目的位置就是我哥伦布的了。
哥伦布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被摧毁了。这支海盗队伍在一次攻击意大利船只的战斗中,遭到强烈的抵抗。海盗船只被击中起火。海盗头目和许多人被烧死了。哥伦布及时跳海逃生了。哥伦布凭借良好的水性和丰富的海上求生知识,顺利脱险。他游到了属于法国的科西嘉岛。这里距意大利本土仅隔一条海峡。但是,当了海盗的哥伦布不敢再回到自己的祖国。
哥伦布在科西嘉岛流浪了一段日子。生活的磨难、死里逃生的经历和无家可归的痛苦,都没有使哥伦布懊丧,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件事,这就是探险。已经长大的哥伦布,在饥寒交迫中,并没有丧失意志和追求。他还在寻找实现目标的道路。在流浪中,他听法国人说,葡萄牙人已经沿着大陆向南探索了许多年,并且从南部大陆获得了大量财富。听到这些,哥伦布意识到,葡萄牙可能会有上层人物对自己的探险计划感兴趣。于是,他决心到葡萄牙去闯一闯。
已经沦落为流浪汉的哥伦布,先乘船从科西嘉岛来到法国大陆,然后沿法国和西班牙近海航行,行程数百海里,穿过地中海,来到大西洋岸边的葡萄牙国。
葡萄牙国自15世纪初就开始了向海外的探险与扩张。
早在哥伦布出生之前,葡萄牙王子亨利,就开始组织船队,沿大西洋海岸向南探险。他们发现了非洲西海岸,并从这里向南探索,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到达加纳利群岛、波加多尔角、佛得角等地,还带回来非洲的玫瑰等植物。1441年他们从非洲俘虏了12名土著人,带回葡萄牙国。
葡萄牙虽然有探险远航的历史,但是,那都是王室组织的,还没有一个普通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过探险远航。所以,哥伦布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尽管踌躇满志,但是,这里并没有人欣赏他,更没有人愿意听这个外来的下等人教唆。当时的航海权掌握在王室手中,要想获得出海权和得到一定的资助,必须有王子一类的人物支持。一个外国来的流浪汉,怎么可能得到王室的支持呢。
在葡萄牙求见王室成员受挫后,他来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家大修道院祈祷。当时葡萄牙的贵族妇女有住在修道院学习和祈祷的时尚。这时的哥伦布,已经长大成人。高大的身材,英俊潇洒的相貌,再加上历经磨难后的成熟,使他成为对女性很有吸引力的男子汉。哥伦布的出现,引起了一名贵族小姐的注意。哥伦布似乎也对这位贵族女性产生了好感。于是,他从最初的偶然前来祈祷,发展到每个礼拜都来这里。那位贵族小姐,对哥伦布从好感发展到热恋。穷困潦倒的哥伦布,此时巴不得有人帮他一把。现在有贵族小姐爱上了他,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接受了这位小姐的爱情。
流浪中的哥伦布,意外的获得了贵族小姐的芳心。不久,他们结为夫妻。穷困的流浪汉一下子变成了贵族中的一员。他本可以借助这次婚姻过悠闲舒适的生活。但是,不管是在贫困中还是幸福中,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
他还要想法出海探险,还要去追求少年时期产生的黄金梦。娶了贵族小姐的哥伦布不再是社会底层的穷汉子,而是上流社会的人了。哥伦布借助这个身分和妻子的支持,频繁地参加社交活动,广泛接触有钱的贵族。当他觉得自己在上流社会有了一些影响时,就开始向掌握航海权的王室成员靠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