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62400000002

第2章 八十問

第一 問法

來人詢:其法者何也?長生子答曰:通其道而達真空,則謂之法。通其釋而達無生,則謂之戒。授於法者,不能盡其萬愆也,不能通其萬理也。授於戒者,不能盡其萬善也,不能通其萬慧也。道法通,則達自然清諍無為也。釋戒通,則盡我人衆生壽者也。經云:道法自然。道法非空而空也。

第二 問空

復詢:空者何也?答曰:道住非空也。愚者守其頑空也,賢者守其真空也。世之思其色空也,道者忘其世空也。人之愛其皆空也,思之罪者非空也。達者明其道空也,通者了其性空也。濁者死則沉空也,清者生則昇空也。經云: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悟其空則知也。

第三 問知

復詢:知者何也?答曰:知者,知其人恩惠可見,心望其報也;知其天之道,則損有餘而惠窘也;知其人之道,則損不足而奉富也。知其有道者,順天也;知其無道者,順人也。順其天則人之生也,順其人則人之死也。順天則全其清善也,順人則縱其濁惡也。經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知其慧之光,異於常人所見也。

第四 問見

復詢:見者何也?答曰:見者,非肉眼所見也。見者,見其虛元也,見其慧光也,見其亙容也,見其恍惚也,見其寶珠也,見其霞彩也,見其玄微也,見其沖明也,見其魂清也,見其魄靜也。經云:道之為物,唯恍唯惚。見其無物之象,外應其常善也。

第五 問善

復詢:善者何也?答曰:善者,方圓曲直應物而順於人也。不生萬惡,則謂之真善也。不著萬物,則謂之清善也。達理則不讀萬經,則謂之通善也。達妙則不窮萬化,則謂之明善也。不害萬形,則謂之慈善也。不厭萬濁,則謂之應善也。不非萬人,則謂之德善也。不求萬有,則謂之道善也。不起萬私,則謂之公善也。不忘萬慧,則謂之常善也。經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至善者非惡也。

第六 問惡

復詢:惡者何也?答曰:惡者,人之不肖也。人不順其天,則天不順於人也。人若拋撒,則天教饑歉也。人不修其善福,則天不教豐熟也。人心縱於惡毒,則天意降其風雹也。人至死不戒於惡殺,則再世定生於脩羅也。人造惡,則天惡報也。人無惡所害於物,則物無惡所傷於人也。經云: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搜烏不搏。弗惡真通,則明其賢也。

第七 問賢

復詢:賢者何也?答曰:賢者,大達之人也。大智者,如無其通也。大慧者,如無其知也。大聰者,如無其明也。大辯者,如無其說也。應其智,則真有其萬通也。應其慧,則真有其萬解也。應其聰,則真有其萬明也。應其辯,則真有其萬說也。智通者,世通也。慧通者,道通也。聰通者,理明也。辯通者,言清也。經云:不尚賢,使民不爭。世之賢隱者,石藏其玉也。道之賢隱者,無物之真也。賢者,非其愚也。

第八 問死

復詢:愚者何也?答曰:愚者,古之達人要遠其世之夢幻,外貌若愚也。儒者顏回清貧,而一簞一瓢。釋者釋迦乞食,而一飯七家。道者純陽無為,而鶉居轂食。返其朴,則高者就於下也,有者就於無也。明者似於暗也,古悶者若其訥也。經云: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外愚則內抱其道,真生也。

第九 問生

復詢:生者何也?答曰:生者,抱道則真生也,保命則福生也,養氣則神生也,通微則妙生也,無妄則慧生也,應物則德生也,常善則救生也,夏至則樓生也;冬至則陽生也,交通則物生也。真生則閒也,福生則明也,神生則靈也,妙生則清也,慧生則通也,德生則夷也,救生則慈也,陰生則昇也,陽生則降也,物生則成也。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生萬物,以和氣而成,則生也;以金氣而殺,則死也。

第十 問死

復詢:死者何也?答曰:死者,物之形也。萬物至其深秋則形死,其根不死也。萬形至其百年則身死,其性不死也。無情萬物,可以深其根也。有情萬形,可以養其性也。根無其水,則苗死也。性無其命,則身死也。根者,性也。性者,根也。神者,性也。性者,神也。五行之數盡,則其形衰死。陰陽之外,則其神無死也。經云: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死而無其死者,真常貴也。

第十一 問貴

復詢:貴者何也?答曰:貴者,貴其德也。天施恩不令下知,謂之貴德也。天施恩不擇愛者與,謂之貴德也。天施恩生成不為主,謂之貴德也。天施恩濟人不望報,謂之貴德也。人要同天意,惠窘唯自知。人要同天意,惠心公若私。人要同天意,惠財如棄泥。人要同天意,惠食不記誰。經云: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貴者之德,有餘惠於賤也。

第十二 問賤

復詢:賤者何也?答曰:賤者,薄其外也。真貴其德,則外賤於身也。德如美玉,則身似頑石也。德上通其天,身下謙於海。其言然下,則其身處上也。內賤其真,則外貴其偽也。貴德則世之重,賤身則安然存。見寶則成大器,朴散則現真形。通天則明夷妙,通海則衆善歸。言下則敬信讚,身上則物我增。賤真則魂魄散,貴偽則味其真。經云: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就於賤下,則舉其高也。

第十三 問高

復詢:高者何也?答曰:天之道,則抑其高也。人之道,則舉其高也。大達之士,則隱其高也。榮耀之人,則街其高也。天之道抑高,則惠於窘也。人之道舉高,則損於窘也。大達者隱高,則化其賢也。榮耀者街高,則惑其愚也。經云: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天之所高,覆於下也。

第十四 問下

復詢:下者何也?答曰:下者,海下則清通歸順也,心下則清善歸順也。清順則深廣也,善順則德廣也。喻如所立屋者,梁棟就其下,則椽擦歸之。喻如所待賓者,主人就其下,則外客歸之。椽檩歸之,則成功也。外客歸之,則成德也。經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處下清順,則極樂也。

第十五 問樂

復詢:樂者何也?答曰:樂者,樂道則處清下為樂也,樂俗則戀歌酒以為樂也。樂清下,由無喜無憂也。樂歌酒,則有歡有愁也。樂無為之道,則無修無證也。樂有為之相,則有修有墮也。樂真性,則無形無盡也。樂偽身,則有生有死也。經云: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樂道則無其爭也。失其道之樂,則憂生於苦也。

第十六 問苦

復詢:苦者何也?答曰:苦者,苦於身心也。世之迷者,苦己貪生,則入於死路也;苦心用機,則性沉於罪地也。道之悟者,苦己鍊形,則如碎石取玉也;苦志忘機,則性昇於九霄也。賢者苦中樂也,愚者樂中苦也。賢者苦盡而甘來,愚者則樂極而哀也。經云: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樂道而苦盡,則通其清也。

第十七 問清

復詢:清者何也?答曰:清者,天清則顯其萬象也。心清則顯其亘靈也,淵清則明其二八也。通其天象,則降氣沖和也。通其亙靈,則與道同體也。通其淵清,則靈泉無漏也。得其沖和,則氣神相結也。得其同體,則真形不朽也。得其無漏,則皓月光圓也。經云:淵兮似萬物之宗。探通其清,則無於濁也。

第十八 問濁

復詢:濁者何也?答曰:濁者,世之迷者,縱於意則惡濁也,縱於身則淫濁也,縱於惡則昏其性也,縱於淫則喪其命也。道之悟者,天清而混於地濁,身清而混於世濁。清混濁則陰變陽,清混世則外若愚也。經云:孰能濁以澄,淨之徐清。濁盡則光顯也。

第十九 問顯

復詢:顯者何也?答曰:顯者,天之象非自見其明也,天下衆目見其明也。道之理非自是顯彰也,天下衆善知其達也。衆目見其明,則敬也。衆善知其達,則信也。世之敬其天地,則福生也。道之信其無為,則真生也。經云: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內光顯則外身而隱也。

第二十 問隱

復詢:隱者何也?答曰:隱者,內慈救生,外恐其人知也;內真明達,外貌若愚夫也;內無罣礙,外形似混塵也;內光應物,外無所施為也;內性闡德,外遠於人欽也;內靈抱道,外無所著迷也。至明泯慮,身寄於塵寰也。經云:道隱無名者,名其大也。

第二十一 問大

復詢:大者何也?答曰:大者,道也。陰陽而不能包,謂之道大也。大者,性也。萬邪而正能容,則謂之性大也。道之大者,乃萬物之母也。性之大者,乃萬邪之師也。通其母,則萬物得其造化也。通其師,則萬邪歸其正達也。造化,則各成其形也。正達,則各通其道也。經云:道可道,非常道。大者容其小也。

第二十二 問小

復詢:小者何也?答曰:小者,通其微也。道通其小,則不擇其愛者與恩也。性通其小,則不擇其愛者與教也。不擇其愛者與恩,則小物皆受其道之氣也。不擇其愛者與教,則小物皆受其天之光也。無情之小物,得其道之氣,則形生也。有情之小物,得其天之光,則性生也。經云:治大國若烹小鮮。不揀其愛者要,不擇其弱者棄也。小者之妙非虛也。

第二十三 問虛

復詢:虛者何也?答曰:虛者,道之體也。陰陽明其虛,則萬物生也。至性明其虛,則恍惚生也。萬物生成,則濟於世也。恍惚生成,則出於世也。物濟於人,則世之樂也。道通其真,則性之樂也。世樂,則陰陽之有其數也。性樂,則虛極之無其窮也。經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虛者道之實也。

第二十四 問實

復詢:實者何也?答曰:實者,道也。道生在於天地之先,至今常存不朽者,謂之實也。實者,性也。性生在於萬物之外,至今常存不朽者,謂之實也。道明其實,則掌握陰陽,生於萬物也。性明其實,則大達樞要,通於萬化也。萬物生,則顯其道之實也。萬化生,則顯其性之實也。道虛而氣實也,性虛而命實也。經云:虛其心,實其復。明其實,則道性真閑也。

第二十五 問閑

復詢:閑者何也?答曰:閑者,道也。至道閑,則閑運陰陽,而生於物也。至性閑,則閑烹鉛汞,而鍊其形也。陰陽變,則全其物也。鉛汞成,則全其性也。全其物,則人之富也。全其性,則神之靈也。人富則欲其華也,神靈則抱其道也。欲華則有榮有枯也,抱道則無形無盡也。經云: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性樂真閑,則應其忙也。

第二十六 問忙

復詢:忙者何也?答曰:忙者,道乃閑也,二氣而常忙也;性乃閑也,四假而常忙也。二氣忙,則四時而分為上下也。四假忙,則晝夜而貪爭往來也。二氣忙,則春變溫,夏變暑,秋變涼,冬變寒也。四假忙,則貪於財,戀於色,迷於酒,競於氣也。二氣忙則造化萬物,乃陰陽順其天地之德也。四假忙則造於萬業,乃衆生違其天地之德也。經云: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形忙悟者,真無去也。

第二十七 問去

復詢:去者何也?答曰:去者,道乃常存而無其盡也,道象無所去也。去者,物乃成形而有其盡也,氣有所去也。道者,通其陰陽也。氣者,通其萬物也。數盡則陰陽而散去也,形終則萬物而朽去也。陰陽散而道常在也,萬物朽而性常存也。經云:自古及今,其名不去。物盡而氣去也,陽和而氣來也。

第二十八 問來

復詢:來者何也?答曰:來者,非其形而動也。天地待其時而交通,則二氣來也。萬形待其時而受氣,則陰陽來也。道乃天地之位也,形乃陰陽之位也。天地在其道,久位也。陰陽在其物,寄位也。久位而四時變通也,寄位而三才聚會也。變通,則成造化也。聚會,則成真形也。枯則物死也,柔則形生也。經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柔來則通其天之清平也。

第二十九 問平

復詢:平者何也?答曰:平者,道也。道養其萬物,則不擇其愛者與恩,布氣而平也。平者,真也。真通其萬化,財不擇其愛者與妙,布德而平也。氣平,則物齊生也。德平,則人齊善也。物齊生,則皆全其造化也。人齊善,則皆全其道德也。經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妙。明其常也。

第三十 問常

復詢:常者何也?答曰:常者,道也。常順其道,則救於人靈也。常順其氣,則救於物形也。人常順其道,則如魚在水也。物常順其氣,則如燈添油也。魚離其水,則死也。燈盡其油,則滅也。常順其道,則人生也。常順其氣,則物生也。人者,神也。物者,形也。形神俱妙,則與道合其真也。經云: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樂其道之常,則真喜也。

第三十一 問喜

復詢:喜者何也?答曰:喜者,道樂也。清而無濁,則道樂也。喜而無憂,則道樂也。喜者,德樂也。勸惡從其善,則德樂也。見條而酬其恩,則德樂也。喜者,失樂也。遠善而喜於惡,則失樂也。忘恩而報於條,則失樂也。樂其道,則全其功也。樂其德,則全其行也。樂於失,則輸迴墮也。經云: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樂喜則忘於憂也。

第三十二 問憂

復詢:憂者何也?答曰:有憂者,不達其道之正理也。多事則多憂也。無憂者,真通其道之真慧也。無事則無憂也。多事有於憂,則神昏氣濁也。無事無於憂,則神清氣爽也。氣濁則有思淫惡也,喪其魂魄也。氣清則無慮清善,聚其鉛汞也。魂魄散而性下沉也,鉛汞成而性上昇也。經云:絕學無憂。無於憂,念其道,則真有實得也。

第三十三 問得

復詢:得者何也?答曰:得者,真得則得其無名之清寵,偽得則得其有名之濁辱也。得清寵者,無貪爭也。得濁辱者,有貪爭也。無貪爭,則真通其善道也。有貪爭,則偽迷其惡俗也。真全其萬行,則上寵也。偽造其萬業,則下辱也。悟則無生也,迷則有墮也。經云:寵辱若驚。得其偽名著則真道失也。

第三十四 問失

復詢:失者何也?答曰:失者,失其無為之道也。失者,著於有為之道也。失者,失其無為之德也,失者,著於有為之德也。達其無為之道,則真無盡也。著其有為之道,則偽有盡也。達其無為之德,則性常平也。著於有為之德,則心有憎也。無為之道無盡,則真無壞也。有為之道有盡,則偽有壤也。無為之德真平,則通天也。有為之德偽憎,財即墮也。經云: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達無為則無失,通其清福也。

第三十五 問福

復詢:福者何也?答曰:福者,真福乃道也,人之命也;世福乃塵也,物之寶也。無為之道福者,如皓月常盈也。有為之世福者,如缺月漸虧也。皓月盈而人之命也,缺月虧而世之寶也。命者無盡之道福也,寶者有盡之世空也。悟其道,則福生也。迷於世,則業沉也。經云: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達其道之福,則無於禍也。

第三十六 問禍

復詢:禍者何也?答曰:禍者,人之欲也,預造於愆也。人若業有一分,天降於十分禍也。人若善有一分,則天賜於十分福也。經云: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人若不生於萬惡,則勝修於萬善也。人若不著於萬物,則勝施其萬惠也。經云:三返晝夜,用師萬倍。達其無為,則清福有其萬倍也。迷其有為,則偽福匿於禍也。經云:禍兮福所倚。真者非外捨也。

第三十七 問捨

復詢:捨者何也?答曰:捨者,世之捨於財,則望其福也。捨者,道非捨於有,而取其無也。捨財取其福,則不通其真福也。捨有著於無,則不通其真無也。真福者,萬慈也。真無者,萬達也。慈則救於物也,達則明其理也。慈廣則德褊也,理闡則道明也。經云: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進其道非取也。

第三十八 問取

復詢:取者何也?答曰:取者,妄而非正也。至真者道也,通清者德也。盡於物而達,則道歸之。處其下而深,則德歸之。真不著於有,則物歸之。海不處於上,則清歸之。物歸之,全其造化也。清歸之,全其至德也。人若悟於世偽,則達其虛無而有功也。人若悟於盡我,則通其謙下而有行也。經云: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真無所取則明其中也。

第三十九 問中

復詢:中者何也?答曰:中者,天之平也。天施恩而生萬物者,不揀擇,則謂之明其中也。人之平者,真布德而通萬化者,不憎愛,則謂之明其中也。天平而萬物生成,則天有其功也。人平而萬化真通,則人有其行也。天若愛者與恩,則無其大功也。人若愛者施惠,則無其大行也。經云:夷道若類。明其夷道,則清福無邊也。

第四十 問邊

復詢:邊者何也?答曰:邊者,不通其理也。見於有而不通其無也,見其無而不通於有也,謂之邊見。不著於邊見,則通其理也。見其有而通於無也,見其無而通於有也。通於有則抱道而隱於洞天也,達於無則抱道而隱其京華也。經云:為無為,事無事。不立於二邊,則真無著也。

第四十一 問著

復詢:著者何也?答曰:著不著,則同塵而身混於萬物之有也。真無著其萬有之心,則謂之大達也。不著著,則出塵而身遠於萬物之有也。真有著其萬物之念,則謂之未達也。著不著,則身似於藕也。不著著,則身若蓮也。身在於塵,性無於塵,則了真也。身遠於塵,心有於塵,則未了也。經云:弊則新。真了則身應於物,非著非離也。

第四十二 問離

復詢:離者何也?答曰:離者,身離於欲,心忘其塵,則寂然守其志也。離者,身隱於名山,真應其琴書,寂然樂通志也。守其志,則淳朴也。樂通志,則華達也。身淳朴而心華達,謂之偽形神而俱妙也。形朴散而真華達,財謂之真形神俱妙也。經云: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清脫離於物殼,則通人也。

第四十三 問人

復詢:人者何也?答曰:人者,人之生縱其惡,則死沉於惡道輸轉也,謂之天所治於人也。人之生不修其福,則死沉貧賤輸轉也,謂之天所治於人也。人之有所善,則生在於中華,修其道也。人之有其洪禧,則生在於中國,積其德也。人有於惡,則天乃惡報也。人有其善,則天乃善報也。經云:治人事天,莫若嗇。人之不通其天意,所執於我也。

第四十四 問我

復詢:我者何也?答曰:我者,真我者,人之性也。我道無形之道也,我善無為之善也,人皆謂不肖也。偽我者,人之惡也。偽道養身之道也,偽善有為之善也,人皆謂見肖也。真我者,無形之道則真也,無為之善則常也。偽我,則養身之道則假也,有為之善則憎也。經云: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若肖久矣。明其真我不辯也。

第四十五 問辯

復詢:辯者何也?答曰:辯者,世之有辯者,有於萬惡也;天之不言者,有其萬善也。世之辯則有於是非也,道之辯則有其清善也。世之口有辯而心無達也,道乃口無說而真有通也。無達則廣博,而無知其妙也。有通則絕學,而有知其妙也。兩者謂之迷悟也。經云: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通其天意,則外若訥也。

第四十六 問訥

復詢:訥者何也?答曰:訥者似於訥者,似其不能言也。達其道而散於朴,則訥者如辯也。抱其道而返於朴,則辯者如訥也。散其朴則損氣,而身有於拘也。返其朴則惜氣,而身無於拘也。見其愚者,辯如訥也。見其賢者,訥如辯也。經云: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益真則外損之。

第四十七 問損

復詢:損者何也?答曰:損者,有道之人用事則損於己,不損其他人也。若處先己而後人,則有其德也。無道之者,用事則損其他人,不損於己。若處先人而後己,則無其德也。有其德者,無為也。無其德者,有為也。無其為損於物,則有道也,有其為殢於物,則無道也。經云:為道日損。外損盡於物,則道所益也。

第四十八 問益

復詢:益者何也?答曰:益者,有益其真者,道之理也。悟道則所學其正教,有達者益真也。迷世則所學於邪法,無達者益身也。益真則明其道也,益身則殢於物也。明道則清善也,殢物則貪爭也。清善則積其德也,貪爭則積於業也。有其萬行,則真昇也。有其萬業,則身墮也。經云:為學日益。所學益其道之真,則久長也。

第四十九 問長

復詢:長者何也?答曰:長者人之長,則順其道而真長也,忘於情則命長也,善明妙則天長也,通其慧則理長也。真長,則達虛無體也。命長,則寶光圓也。天長,則祥煙裊也。理長,則自然通也。明虛無,則道全也。明光圓,則命全也。明祥煙,則神全也。明自然,則德全也。經云?天長地久。順其天之長,則無於短也。

第五十 問短

復詢:短者何也?答曰:短者,守道無終,則志短也;見善無慈,則行短也;二尊不敬,則孝短也。志短則無功也,無慈則無行也,無孝則忘恩也。有志則全道也,有慈則全德也,酬恩則全孝也。無道無德無孝,則有短也。有道有德有孝,則無短也。經云:斯不善已。智短則生於偽巧也。

第五十一 問巧

復詢:巧者何也?答曰:巧者,殢其萬巧有為,明萬利而利多,則害身也;絕其萬巧無為,明萬清而清多,則全身也。世利多,則生於禍也;道清多,則生於福也。偽巧則生於禍也,真清則生於福也。迷於有則偽也,悟其無則真也。偽有則惡所害也,真無則善所侵也。經云: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明者忘於偽巧,而守其真拙也。

第五十二 問拙

復詢:拙者何也?答曰:拙者,至性而通賢,外貌似其愚拙,則謂之返朴也;真慧而通文,偽形而憨拙,則謂之伏藏也。對其偽迷隱,則拙明也;對其真悟顯,則拙達也。通於世則物達也,通於道則真達也。見其俗士則應於萬有,而機變自然通有也。見其知音則應於萬無,而機變自然通無也。外拙而真非愚也。經云: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至巧而若拙,則明者讚也。

第五十三 問讚

復詢:讚者何也?答曰:讚者,君子則揚人美而掩人醜也。小人則掩人美而揚人醜也。掩人之醜惡,揚人之美善,則謂之德也。揚人之醜惡,掩人之美善,則謂之愆也。有其德則再為人貴也,有於愆則再為人賤也。今世重人者,來世人卻重也。今世輕人者,來世人卻輕也。德全其道則昇也。愆迷於世,則墮也。經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善讚則無於惡毀也。

第五十四 問毀

復詢:毀者何也?答曰:毀者,有毀者愚,不知賢也;無毀者賢,知其愚也。愚者舉惡而抑其善也,賢者勸惡而歸其善也。愚者生愆而著其相,求福也。賢者泯愆而忘其相,守道也。迷者有惡而有善也,悟者無惡而無善也。有善者無常也,無惡者有常也。有常則謂之道也。經云: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無於毀則濁念忘也。

第五十五 問忘

復詢:忘者何也?答曰:忘者,念其道則忘於世也,念其正則忘於邪也,謂之迷悟也。念道則修其真也,念世則養於身也。念正則通至理也,念邪則修色身也。念真則有其功無愆也,養身則無其功有愆也。念其正則有行也,無著也。念其邪則有著也,無行也。經云:心生於物,死於物。達理明其樞機,則真忘念也,外無貪也。

第五十六 問貪

復詢:貪者何也?答曰:貪者,貪於欲則喪其命也,貪於財則喪其身也,迷者先甘而後苦也。泯於欲則全其命也,絕於財則全其身也,悟者先苦而後甘也。喪命喪身則愚也,全命全身則賢也。濁者貪世違其道也,清者忘世達其道也。經云: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不貪世偽,則真抱道也。

第五十七 問道

復詢:道者何也?答曰:道者,通物者無物,則道也;知空而不空,則常也,謂之道常也。道常達,則無為通也。無者明恍惚之妙也,為者明變通之理也。無則陰陽之外也,為則萬化之明也。達無而明其有也,通為而明其無也。非殢於有相為也。經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之為,非小善化於俗也。

第五十八 問俗

復詢:俗者何也?答曰:俗者,人之俗軀也。真者,至神也。謂之有物也。有之外,道乃天地之先也。物之表,性乃陰陽之外也。有而明,則如石中見其玉也。物而明,則似蚌中見其珠也。有者,人之形也。物者,真之性也。形終,則性常在也。物盡,則氣常存也。迷有物,則魂魄散也。悟道性,則造化成也。經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外應俗而無於非也。

第五十九 問非

復詢:非者何也?答曰:非者,上士之人,暗行其萬清萬善,而大通也;下士之人,明縱於萬濁萬惡,而大笑也。清者,順道而存也。濁者,逆道而亡也。賢者,外不賢也。愚者,外不愚也。清濁賢愚,久而世知之矣。日月之明,非自見其明也,天下衆目見其明也。經云:下士聞道,大笑之。非其是也。

第六十 問是

復詢:是者何也?答曰:是者從其道,則真是也。非者從於物,則偽非也。明真則不著於偽也,明是則不言於非也。明於真,則妙通其道也。明於是,則妙通其天也。明道則有其功也,明天則有其行也。功者,陽道也。行者,陰德也。若私救於萬形,謂之陽功也。若偷救於萬苦,謂之陰德也。經云: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是念道而應物,則有其思也。

第六十一 問思

復詢:思者何也?答曰:悟思者,有知其萬清而行,則有萬善也;知於萬愛而行,則有萬惡也。有萬清萬善,則真昇也。有萬愛萬惡,則偽墮也。生無愆,則死無苦也。生有愆,則死有苦也。經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思而知其理之妙,忘於世也。

第六十二問世

復詢:世者何也?答曰:世者,通世有知於人,則忘世而向道也;迷世無知其人,則戀世而背道也。真通其萬物,則出於萬物之殼也。偽迷其萬物,則在於萬物之殼也。真出於物殼,則道也。偽在於物殼,則塵也。真在其道,則無生死也。偽在於塵,則有生死也。悟則智通,迷則不明也。經云:知人者智。物極而世外,則明其奧妙也。

第六十三 問妙

復詢:妙者何也?答曰:妙者真無欲,則性如皓月圓,而觀其妙也;偽有欲,則妄似螢燿明,而見於徽也。皓月則十方明也,螢燿則一點明也。十方明,則通萬化也。一點明,則執一法也。通化容於邪也,執法謗其正也。無高下通,則正也。有憎愛執,則邪也。經云: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徹。達妙則明其微也。

第六十四 問微

復詢:微者何也?答曰:微者,見其深微則明道也,明其深慮則通世也。通道者,預通世也。通世者,不通道也。明道則提,通世者,通世〔忘世〕則敬也。通道者,通道行道則達也。通世忘世,則賢也。達者,化世之賢也。賢者,化世之愚也。愚者明,則賢也。賢者明,則達也。經云: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悟幽微則明無方也。

第六十五 問方

復詢:方者何也?答曰:方者,天地方圓,生於萬物,不以愛者恩生也,不以憎者害滅也。太上布德,救於萬靈,不以貴者愛戀也,不以賤者斷絕也。天地生於萬物,布氣而平也。太上救於萬靈,布德而平也。萬物氣通,則通天地之大恩功也。萬靈德通,則通太上之大恩行也。謂之天地聖人,若私至功至行也。經云:是以聖人方而不割。真明其方寸,則命光圓也。

第六十六 問圓

復詢:圓者何也?答曰:圓者,天之圓光,望日則月圓也。晦日則光盡也。人之命光,十五則連受胎十六歲命圓也,八八而卦盡也。光盡則天無明也,卦盡則人無命也。少欲則命延也,多欲則壽夭也。謂之天之人之盈虧也。無情則命住也,無物則性通也。命通性,則如水見土也。性通命,則如土見水也。常善通則真火降也,九轉成則形不朽也。經云:見小日明。圓光顯則應也。

第六十七 問應

復詢:應者何也?答曰:無形之道不應有形之身也,無形之性不應有情之禮也。貴實者仙道,則道應其性也。貴華者人道,則形應於禮也。應其性則真也,應於禮則偽也。天之道抑高而舉下也,人之道損貧而奉富也。順其天道則逆於人道也,順於人道則逆其天道也。經云:上禮為之,而莫之應。道應其無為,則真通變也。

第六十八 問變

復詢:變者何也?答曰:變者,無為真變,則如水中鑑月也;有為偽變,則似鏡裹觀形也。知無為之變,則真性通也。見有為之變,則偽形力也。通則無情之真,忘有情之偽也。力則有情之偽,昧無情之真也。真變則性通道也,偽變則身貪利也。道通則全其性也,利貪則害於身也。經云:為無為,則無不治矣。應其真變,則道無情也。

第六十九 問情

復詢:情者何也?答曰:情者,曲則道性無情,而身似有其情也;執則道性有情,而身如無情也。曲性無於情,則無漏也。執性有於情,則有漏也。曲則賢也,執則愚也。無漏而有賢,則有道有德也。有漏而無賢,則無道無德也。有道之真,則魂魄全也。有德之明,則萬化通也。經云: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無情而民自清。道無情則真,不著於世物也。

第七十 問物

復詢:物者何也?答曰:物者,人在於物殼,則似魚在網也;人出其物殼,則如真在道也。魚在網,離水則死也。真在道,離物則生也。魚不貪餌,則魚常在水也。人不貪物,則人常在道也。魚在水則活也,人在道則生也。魚得珠光則變也,人得氣沖則通也。此兩者迷則死也,悟則生也。經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物外則忘於機也。

第七十一 問機

復詢:機者何也?答曰:機者,智也。無道之人用智財損於人,安其自己,謂之賊也。有道之人用智則損其自己,安於人,謂之福也。小智則愚惡也,大智則賢善也。愚者違天也,賢者順天也。違天則身墮也,順天則真昇也。墮者陰道濁也,昇者陽道清也。經云:民之難治,以其智多。自然之智明道,則無慮也。

第七十二 問慮

復詢:慮者何也?答曰:迷世則有心也,悟道則無慮也。貪爭者運萬慮也,清善則絕萬慮也。昧則罪無邊也,明則福無邊也。無善則常惡也,無惡則常善也。常惡者積愆也,常善者積德也。有愆則陰苦也,有德則陽樂也。世之知利而不知害也,道乃知福而不知貪也。經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絕慮而盡於物,則至道親也。

第七十三 問親

復詢:親者何也?答曰:親者,人問所親者,名利親也,偽寶親也;物外所親者,道德親也,真寶親也。偽親者有名利,財有寵辱也;有偽寶,則有惡人所妨也。真親者有道德,則清平也;有真寶,則有善人所侵也。偽益於身,則損其真也。真益其身,則損於偽也。經云: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道親則物疏也。

第七十四 問疏

復詢:疏者何也?答曰:疏者,厭世則道無疏也,厭利則身無害也,厭貴則身無賤也。道無疏則通世也,身無害則通利也,身無賤則通貴也。通世則善歸也,通利則福歸也。通貴則德歸也。常善則通靈也,真福則通命也,至德則通天也。經云: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疏其道之真,則明其久遠也。

第七十五 問遠

復詢:遠者何也?答曰:遠者,道包久遠,天高覆遠,地載物遠,王大清遠。道則明萬古也,天則明萬象也,地則生萬物也,王則安萬民也。道無所不包也,天無所不蓋也,地無所不載也,王無所不容也。道包則大也,天蓋則大也,地載則大也,王容則大也。《經》云:大曰逝,逝曰遠。道非遠真,洽道則近也。

第七十六 問近

復詢:近者何也?答曰:近者,近有道之身,觀無道之身;近有道之家,觀無道之家;近有道之鄉,觀無道之鄉;近有道之國,觀無道之國;近有道之天下,觀無道之天下。身孝則報父母之恩也,家善則如許君龐士也,鄉行則憐貧愛老也,國清則萬民豐足也,天下有道,則天下成熟也。經云:故以身觀身。明道則真能行也。

第七十七 問行

復詢:行者何也?答曰:行者,太上所行,天之道也。天地不言,而暗施其恩,生於萬物也。太上不言,而暗施其德,行於萬善也。天地不言,而恩善應也。太上不言,而教善通也。萬物成則民富也,萬化明則真通也。民富則國太平也,真通則樂無事也。民富則各士農工商也,真通則闡太上無為也。經云:行不言之教。道無所行,德無所住也。

第七十八 問住

復詢:住者何也?答曰:住者,居也。真無情,而形在道也;偽有情,而身寄世也。真形則與道交也,偽身則應物交也。真忘形則道也,身應世則德也。心有情則迷也,身遠世則執也。有道德則無迷執也,無道德則有迷執也。真有道有德,則有賢有善也;偽無道無德,則有愚有惡也。經云:安其居,樂其俗。永住太無,則唯然也。

第七十九 問唯

復詢:唯者何也?答曰:唯者,唯然三界,道顯無拘也;飄然四海,真隱無侶也。道無拘則陰陽外也,真無侶則碧霄中也。道體非空非色也,真光不虧不盈也。達無則出於萬物之殼也,通為則闡其萬慧之明也。天大恩若無恩也,積大德若無德,謂之明其天之道也。經云: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唯樂道而應機,則哀衆也。

第八十 問衆

復詢:衆者何也?答曰:衆者,衆所明者,愛名愛利,愛是愛非也;我所昏者,忘名忘利,忘是忘非也。衆愛名則有辱也,我忘名則無辱也。衆愛利則有害也,我忘利則無害也。衆愛是則有非也,我忘是則無非也。衆愛非則有愆也,我忘非則無愆也。經云:衆人昭昭,我獨若昏。

同类推荐
  • 事宜须知

    事宜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囊奥语

    青囊奥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禅法要解

    禅法要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ll For Love

    All For Lov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本行经

    佛本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象言破疑

    象言破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间的伤,惟愿你好

    时间的伤,惟愿你好

    从纯情少女变成一个十足的环学生,为了报复,爱情只是她的一个工具,却意外相遇了蠢萌少年·······
  • 酆都鬼卒

    酆都鬼卒

    离冥火与鱼诀最后一战,离冥火陨落。离冥火魂飞魄散前,将一缕精魂融入自己的九阕玉,指望通过九阕玉滋养自己的那缕灵魂,让自己慢慢的苏醒恢复。爆炸中九阕玉从四梵天堕落,无意间流落到了下界的凡间。两千年过去了,九阕玉被一女子无意中拾得,之后女子便莫名其妙的诞下一名婴儿。宿命在延续。。。。。。。。。。。
  • 万古魔魂

    万古魔魂

    ..........................................
  • 升华教师心灵的中外名著

    升华教师心灵的中外名著

    本书以导读的形式帮助广大教师选读、速读中外名著,分别以背景搜索、作品解读、妙文精粹、知识链接等栏目平面展开。此外,书中还配有插图。
  • 优秀职场男人是甲壳虫

    优秀职场男人是甲壳虫

    如果将丛林比做职场的话,那些强壮、勇猛、机智、勇敢、绅士的甲虫与职场男性之间有着许多生存的共同点,本书将这其中的共同点娓娓道来,将动物本能的生存原则引入职场规则之中。本书对刚涉入职场的基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高层职场男性具有自我培训、方向性引导等价值。
  • 公主的复仇计划之樱花下的誓言

    公主的复仇计划之樱花下的誓言

    她,高冷。她。腹黑,火爆。她,活泼,可爱。本应该幸福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她们,却因为种种原因走上了复仇之路却遇上了他们。
  • 九魂花

    九魂花

    一朝穿越她成为人尽可欺的傻公主殿下,失去前尘记忆法力。世人皆知她拥有绝世丑颜。天降小萌宝抱着她喊‘’妈咪”‘’虾米妈咪是什么鬼”养个儿子也不错,远嫁东祁和亲,无奈嫁给白面罗刹,亲妹妹抢夫君没事,敢动我儿子揍你没商量。她割袍祀血休书一封给白面罗刹。华丽转身带着美男到他面前你不过我不要的。她为他白了一头青丝,他却消失得悄无声息。为他,她愿放弃江山,奔走天涯。她愿化作一朵彼岸花,只为在哪荒芜的奈何桥头,渡他安好遇他是劫?亦是缘?
  • 起源进化

    起源进化

    当时间尘封了历史,远古成了神话,当神话的一角被解封,如何站在历史的车轮上续写传奇!灭世核战最终没有灭世,却引发神秘的魂能,在魂能的改造下人类日益强大,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错综复杂的神秘力量。揭开遮眼浮云,露出的却是层层谜团,远古神话,上古仙侠,战斗机甲,仙神本源,乱花渐欲迷人眼,撕碎迷乱表相,一切的本质只是简单的两个字——进化。
  • 宫锁红颜妃颜殇

    宫锁红颜妃颜殇

    【女强】一场精心设计的邂逅。狩猎场上谁主沉浮?一步登妃伴君侧,她且低眉顺目且温婉动人且软玉笑颜,宠冠六宫倾世兮。妖妃?奸妃?双手染血,她笑颜如嫣。饶是魅惑众生却眼波深沉——尘封往事,段段耻辱。指天长恨,她冷眸起誓:绝情弃爱只为凤凰涅槃成就万凰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