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9200000007

第7章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前章明權實兩門,是道之動用。此章明明道若昧,唯上士勤行。初明三士聞道,信毀不同。次建言下,明道德之行門。後夫唯下,結善貸之功用爾。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疏:上智之士,深識洞鑒,聞道權則微明,實則柔弱,聞斯行諸,皆不懈怠,故云勤而行之爾。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疏:中庸之士,明昧未明,聞說妙道,或信或否,謂明則若存而信奉,謂昧則若亡而疑惑,未果决志,故曰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疏:下士識不及理,聞道不信,謂為虛誕,則嗤笑之,亦猶章甫致賤於越人,和璞見遺於楚國,故《莊子》云:曲士不可以語於道矣。

不笑不足以為道。

疏:至道幽玄,深不可識,明而若昧,理反常情,下士蒙愚,所以致笑。若不為下士所笑,未曰精微,乃是淺俗之法,不足以為道。非代間法,故為凡愚所笑,是以為妙道也。

建言有之,

疏:建,立也。將立言以釋上士勤行之道,中士存亡之致,下士大笑之由。有之者,指下明道等爾。

明道若昧,

疏:明,照了也。昧,昏暗也。謂道德行人以昧養明,遺形去智,而實明了,故云若昧。言上士勤行,於明若昧,下士不達,是以笑之。中士初聞明道,故若存,後聞如昧,故若亡爾。

進道若退,

疏:進道之人,內心不起,外事都忘,功名日損,大成若缺,下士觀之,如似退敗之爾。

夷道若纇。

疏:夷,平也。纇,絲之不勻者。夫識心清靜,塵欲不生,坦然平易,與物無際,而外若絲之有類節也。

上德若谷。

疏:言勤行之士謂之上德,德用光備,光備則無不含容,故云若谷爾。

大白若辱。

疏:白,純净也。辱,塵垢也。得純净之道者,晦迹同塵,故稱若辱,而實純白,獨全備爾。

廣德若不足。

疏:言至人德無不被,廣也。守柔用謙,故常若不足也。《史記》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若愚不足。

建德若偷。

疏:建,立也。偷,盜也。建立陰德之人,濳修密行,如被盜竊,常畏人知,故曰若偷。

質真若渝。

疏:真,淳一也。渝,變改也。言道德行人,其德淳一而無假飾,若可渝變,與物同波而和光也。

大方無隅。

疏:方,正也。隅,角也。夫砥礪名節,以作廉隅,此為求教之人,非曰大方之士。磨而不磷,在涅而不淄,大方也。而能和光同塵,不自殊異,無隅也。故曰大方無隅。

大器晚成。

疏:備物之用曰器,器以晚成,故能成大,是以上士勤行,積功而證,得之於漸,非一朝一夕,故曰晚成。

大音希聲。

疏:夫道能應眾音,大音也。聽之無聲,希聲也。以况聖人開演一乘,則法音廣被,待感而應,故曰希聲。

大象無形。

疏:夫涉形器者,則滯於一方矣,唯大象之道,本無形質,隨感而應,能狀眾形,故曰大象無形爾。

道隱無名。

疏:因其通生則強謂之道,忘其功用,則隱無名氏。欲明名以銘體,而妙本無象,則體不可名,故曰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疏:此結道之功用夫,嘆也。唯,獨也。貸,施與也。嘆羨此道雖復無名無氏,無形無聲,獨能布氣施化,貸施萬物,且成之熟之,故曰善貸且成爾。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前章明三士所聞之道,能生萬物。此章明萬物生化之由,必資三氣。初明沖氣柔弱,令萬物抱以為和。次云孤寡不穀,戒王公以謙自處。結以強梁不得其死,示其修學之元爾。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疏:道者虛極之神宗,一者沖和之精氣,生者動出也。言道動出和氣,以生於物,然應化之理由自未足,更生陽氣,積陽氣以就一,故謂之二也。純陽又不能更生陰氣,積陰就二,故謂之三。生萬物者,陰陽交泰,沖和化醇,則遍生庶彙也。此明應道善貸生成之義爾。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疏:言物之生也,既因陰陽和氣而得成全,當須負荷陰氣,懷抱陽氣,愛養沖氣,以為柔和,故廣成子告黃帝曰,我守其一以抱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是知元氣沖和,群生所賴。老君舉此者,明人既稟和氣以生,則氣為生本,人當因柔和,守雌弱,以存本也。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疏:沖氣柔弱,為生之本,故舉王公謙卑以敦其本。孤寡不穀,不善之名,非尊崇之稱,人所惡之,而王公以為名者,謙之志也。王公為風化之主,存亡所繫,天下具瞻,若不崇尚謙柔,以安社稷,則物所不歸。故謙柔為本,以致巍巍之功也。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疏:故者,仍上之辭也。損,貶毀也。言王公稱孤寡以自毀損,則為百姓樂推,尊敬而事之,而致益也。或益之而損者,若王公貴寵其身,居上而驕,則下人離散而致損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斯之謂也。

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

疏:人謂人君,為政教之首,一國之風,繫乎一人而化。故老君唱言曰,人君欲行言教以化人者,當須用我沖虛柔弱之義以教之爾。

強梁者不得其死。

疏:強梁謂剛暴屈強之人也。剛暴之人,失養生之要,又自失其天命,不得壽終而死。嚴仙人曰,強秦以專制而滅,大漢以和順而昌。強梁失道,剛武者失神,生主已退,安得長存?注云動與物亢,物或擊之。亢,敵也,物擊之者,易益卦上九爻辭云,莫益之,或擊之爾。

吾將以為教父。

疏:父,本也。此句結修學之元,老君舉強梁者亡以之為戒,柔弱者全以之為勸。以為教父者,父為子本,言吾將此柔弱之教為眾教之本,如子之父,故云教父爾。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前章明眾生背道強梁,所以不得其死。此章示人正性柔弱,修之則與道合。同文殊途,以發明理會,歸而齊致。首標舉道性柔弱之本,人儻有得,失之成堅強之過。後吾是以下,明無為之道,廣有利益,眾教莫能先。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疏:夫人之正性,本自澄清,和氣在躬,為至柔也。若馳騁情欲,染著代塵,為聲色所誘,則正性離散,為至堅也。

無有入無間。

疏:無有者,謂人了悟諸法,一無所有,則返歸正性,與道合同,入無間矣。無間,道也。入謂與道同也。以道為無間者,明道性清靜,混然無際,而無間隙爾。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疏:吾者,老君自稱也。此章亦通誡人君以無為化理天下,故老君云:吾見眾生正性柔弱,及乎馳騁奔競,則至堅強。若使照了心境,則一無所有,即合道矣。是知清靜無為理身理國,有益於人也。以法推之,有為之教,不及無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疏:至道無言,物之以生。聖人無為,化之以清。即不待立言,然後成教。天下希及之者,言九流百氏,希有能及無為之教者。又云自非體道之君,莫之能及,故曰希之爾。

名與身孰親章第四十四

前章明正性柔弱,馳騁所以至堅。此章明名貨親疏,愛藏所以為患。初三句,標問得亡孰病。次兩句,詳答致患之由。後知足下,結勸令守分,則可長久爾。、

名與身孰親?

疏:此以名較量身也。孰,誰也。詳問云:夫以矜徇功名,保養身命,兩者既異,誰可與全真保年之道為親乎?傷代人不能忘名以存身爾。

身與貨孰多?

疏:多者可貴重之意也。言身與貨兩者既別,誰可多貴邪?云此者欲令悟身為多,不貴於貨可也。注云擲玉毀珠者,《莊子》外篇之辭爾。

得與亡孰病?

疏:此總問上二句得名貨與亡名貨,誰為病也?得名貨則亡身,存身則亡名貨,歷然殊致,為病可知。而迷倒之徒,莫之先覺,故後文詳答之爾。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疏:此二句總答前問。甚愛又大費者,此答名與身孰親。費猶損也,親猶愛也。甚愛名者,矯企情性,損費心神,所愛既甚,所費彌大矣。多藏祕厚亡者,此答身與貨孰多。藏貨既多,其亡亦厚,劍玉賈害,譬諸懷璧,詩書發塚,衹為含珠,唯貨之損,可為殷鑒矣。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疏:辱,損累也;殆,危亡也。夫不邇聲名,知足也。不殖財貨,知止也。知足故名當其實而無過分之累。知止故貨不多藏,而無貪求之害。既不辱不珍,乃可長存而久壽爾。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前章明身貨孰親,愛藏所以為患。此章明戒盈若缺,其用所以不窮。次初七句,標立行之楷模。次兩句,明靜躁之優劣。後清净下,結釋清净則可為天下正爾。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疏:凡曰學人,功行大成,眾德圓備,常自虛忘,有如玷缺,如是則材用不窮也。道德大成之君,亦復如是,等天地生育之功,齊日月照臨之德,所成理大,故曰大成。然不恃其成,有如虧缺,以斯為用,用則無窮。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疏:沖,虛也。窮,匱也。此明聖人祿位充盈,恭儉自牧,不為盈滿,故若沖虛。所謂有若無,實若虛,故其運用而無窮匱。

大直若屈,

疏:直,正也。屈,曲也。前四句兼明體用,此下三句但出其體,不書其用。略文以見義,類可知也。夫潔己而垢人,舉直而措枉,小直也。不執是以辮非,不正己而矯物,大直也。曲隨物宜,故云若屈也。注云直而不肆,上卷道經之文也。

大巧若拙,

疏:矜粉繪之工,騁鈎繩之妙,小巧也。因村致用,任物成功,不失其宜,大巧也。無所裁割,不見其功,似若樸拙爾。莊子稱造化刻雕眾形,而不為巧也。

大辯若訥。

疏:合譬飾辭,結繩竄句,小辯也。行不言之教,辯雕萬物,窮理盡性,

大辯也。至言去言,無所抑揚,如謇訥。

躁勝寒,靜勝熱。

疏:此舉喻以示教也。以執成者必敗,持滿者必傾,故聖人功濟天下,不見成功,其如缺,所以無弊。位尊萬乘,不視成位,其若沖,所以不窮也。恐人不曉,故寄陽氣動靜以喻之。躁,動也。勝,極也。言春夏陽氣發於地上,萬物因之以生,陽氣動極則寒,寒則萬物由之以衰死,明躁為死本,盛為衰源,喻功成不缺者又敗,持盈不沖者必傾,有為剛躁者必死。靜勝熱者,謂秋冬陽炁靜於黃泉之下,靜極則熱,熱則和氣發生也。萬物因之以生,生託靜而起,故知靜為生本,亦為躁君。取喻大成大滿,由能缺能沖,所以無弊無窮,而致生爾。夫能無為清靜者,則趣生之本。此勸人當務靜以祈生,不當輕躁而赴死爾。

清靜為天下正。

疏:此結明前義也。夫聖人有以觀神陽炁之進退,知躁為趣死之源,靜為發生之本,理人事,育群生,持本以統末,務清淨之道,則可以為天下之正爾。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前章明五大之行,用廣修學之門。此章明三大之愆,以彰可欲之弊。初標有道無道之損益,次明為罪為咎之所由,後結知足之為德,以戒貪求之生患爾。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疏:却,屏去也。糞謂理田也。天下有道,謂以道為理,無為化行,守在四夷,疆場無事,不必多貪土地,以困黎元。所以屏却兵革走馬之事,人得俶載南畝以糞理田園也。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疏:郊者,交也,謂二國郊境之際拒守之地也。天下無用道之君,則荒塞有不賓之虜,故兵戎軍馬生育於郊境之上,謂久而不還。

罪莫大於可欲,

疏:犯法為罪,貪求為欲,言戎馬生郊之罪,由人君貪求土地,見土地可欲,欲心興動,將起貪求,此罪之大者,故云罪莫大於可欲也。

禍莫大於不知足,

疏:禍,害也,神不祐也,夫亡敗之禍緣何而來?由貪土地,求而無厭,不知止足,致神道不祐,而嬰禍害。人之有過,過非一途,貪之為禍,禍之大爾。

咎莫大於欲得。

疏:咎,殃咎也。夫貪冒之雄,欲心增侈,得之不已,而又求之,非道得之,則不旋踵自招殃咎,不亦宜乎?可欲,謂欲而未得,初起貪心,罪輕於禍,不知足者,得而更須,禍重於罪。莫甚於欲得者,謂求之已得,欲心尚無厭足,則咎之為過,斯又甚於禍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疏:此結有道之君也。言有道之君,無欲廣大,不貪土地,固於本分而知足,則為天下樂推,身安國理,此知足之足,乃至於讓而常足矣。注云物足者非知足,心足者乃知足,知足者謂足在於心,不在於物,循涯守分,雖少而多,有欲無厭,雖多亦少矣。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前章明天下有道,欲令知足常足。此章明教不出戶,示以不為而成。初兩句標不出則能知,次兩句明人和則天下順,又兩句示彌出之

為失,後四句結無為而化成爾。

不出戶,知天下。

疏:有道聖君,無為而理,言教不出於戶外,淳風自洽於寰區,此可謂知理天下之道爾。又解曰:人君善教天下,應之以善,則不煩出戶而天下可知,故《易》曰:君子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况其邇者乎。此之謂也。

不窺牖,見天道。

疏:人天相應,精氣交通,人君為政以德,則象緯以之不迷,威侮五行,則陰陽由其舛候。故《書》曰:休徵則肅時兩若,咎徵則蒙恒風若是知行發於己,象著於天,豈俟窺牖然後見也?《易》曰:言行,君子所以動天地矣。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疏:此明失道之君也,不能處無為而恭己,將欲申教令以化人,令出彌遠,既失無為,所知政理,更為寡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

疏:此覆釋不出戶而知天下也。無事無為,教令不出故云不行。近取諸身,遂知來物,故我無為而人自化,豈待言教出戶,然後謂之知乎?

不見而名,

疏:此覆釋不窺牖見天道也。夫鶴鳴即子和行,感而天動,原小可以知大,審己可以知物,元吉所召,在乎其人,則太平之化可得而言爾,何必窺見然後名乎?故云不見而名。

不為而成,

疏:此總結不出不窺之義也。夫以上有所為,下必有擾,今聖人凝神端扆,玄默廟堂,君無為,人無事,百姓家給,萬化自成。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前章明不出不窺,可以知政理之道。此章明為學為道,則至乎無為之事。首兩句,示進修忘遣之漸。次三句,明損有歸無之益。後四句,結成其意,戒有事不足以化人矣。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疏:為,修為也。損,忘損也。言初修學者,日求見聞以為益,因益為道,則忘遣功行以為損,所以者何?夫為學者,莫不初則因學以知道,修功而補過,終則悟理而忘言,遺功而去執。故注云益見聞為修道之漸,蓋言其初也。損功行為悟道之門,蓋言其終矣。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疏:損之者,謂損為道者之功行也。又損之者,謂除忘功行之心也。斯乃前損忘迹,後損忘心,心迹俱忘,可謂造極,則以至於無為矣。

無為而無不為。

疏:夫有為則有礙,有礙則有所不為,今既無為,無為則無礙,故能無所不為也。以謂契道,則應用而周普也,故上巷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取天下,常以無事。

疏:此勸人君行無為也。取猶攝化也,攝化天下,必須為無為,事無事,無事則下人不擾,無為則百姓自安,以斯臨往,于何不可?所言常者,無為御物,不可斯須離也。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疏:夫有事謂政令煩苛,禁網凝密,令苛則人擾,網密則刑煩,百姓不安,四方離散,欲求攝化,不亦難乎?故此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矣。

同类推荐
  • 偏安排日事迹

    偏安排日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一敕坛仪

    正一敕坛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名物蒙求

    名物蒙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顷堂书目

    千顷堂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闲燕常谈

    闲燕常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遇见,那美丽的蒲公英

    遇见,那美丽的蒲公英

    一个孤独的女孩,父母不疼,孤孤单单,没有朋友,可是她遇见了蒲公英的公主,公主到来,改变了她……
  • 休想爱上别人

    休想爱上别人

    从小在一起的青梅竹马李希柔和林彬澈在中间发生了一点误会后,两人分开之久。忽然林彬澈却意外的回到李希柔的身边。而寒凌轩对此加进了这段恋情里,后来当林彬澈意外身亡后,寒凌轩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李希柔。让李希柔爱上了他。两人在一起后却有重重的坎坷等待着他们。
  • 太阳与月亮的相伴

    太阳与月亮的相伴

    一个是在白天闪耀的太阳一个是在黑夜照亮人们的月亮,如果他们两个碰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 前妻有毒

    前妻有毒

    她是顾承泽争夺股权的棋子,结婚一年,无人知晓。老公人前冷漠如冰,辗转于各种绯闻之间,桃色新闻不断!人后却对她热情如火,宠爱有加,解锁各种姿势!两颗疏离的心一步一步靠近,离婚之后她原本可以恢复自由,哪里知道他再次欺压上身。苏漓无法摆脱:“顾承泽,说好的男欢女爱各不相干,我们已经离婚了!”他轻笑,毫不在乎的继续攻城略地:”离婚,老婆你那么诱人,我怎么舍得放你离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之异能末

    EXO之异能末

    繁花落尽归土尘埃你终究还是…不爱我…你不是她,你只是有着和她一样的容貌而已——权志龙不是她?有意思,呵。——吴亦凡小可爱,没想到你还有两幅面孔呢!让我对你越来越好奇了。——边伯贤我不喜欢你,我只是无法失去你,你明白吗?——朴灿烈谁都不能欺负你,谁都不行!——鹿晗求求你别这么作贱自己,对不起我爱你,爱的从来都是你——金钟仁听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是幸福,第一种是两个相爱的人能够幸福,第二种是爱的人能幸福,所以恩妍你一定要幸福——田柾国
  • 诡组鬼案

    诡组鬼案

    传说,每天晚上凌晨十二点钟,阴气汇聚的时候,乱葬岗就会出现一辆阴阳巴士,这辆阴阳巴士会载着车上的人开往未知的世界,传说中,另一个世界充满了各种离奇的事件,有流言称,那边有鬼,?有仙,有魔,而能够活着回来的人将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无论你是想要金钱,还是美女,甚至可以让你长生不死……然而,只要你能够活着回来,你想要的一切,都不成问题!为了查探阴阳巴士的虚实,刘三凯组建了一支探险队伍,号称诡组,他们决定,在七月十四那天晚上前往乱葬岗一看究竟……各位观众,你们知道真相是什么吗?如果活着回来,是否真的可以能够实现心中的愿望呢?让我们跟着刘三凯他们的脚步一起寻找真相吧……
  • 诛天鬼帝

    诛天鬼帝

    【鬼者,逝者之魂。常人不见,常居鬼域;或怨气遗世,扰乱民间;或随风而行,含泪顾盼】一个王牌青年杀手,意外身亡。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鬼,竟然当场被自己吓晕过去·······故事从这里开始·····
  • 相遇而是偶然

    相遇而是偶然

    老天让我们相遇,你以为她就是你的命中注定,然而却只是填充你孤寂的人生。生活总使你一厢情愿的相信,她会为你驻足,而现实却又那么的残酷。你却只有默默落泪,悄悄离开。
  • 神罚使

    神罚使

    “那天我和祖龙王打了三天三夜仍没分出胜负,我师父刚好路过便助了我一臂之力,那祖龙王不服气,便去喊了太祖龙王来帮忙,我师父一看打不过,就去找了他的多年好友压阵,太祖龙王也喊了他的多年好友来助阵,我师父的好友见对方不给面子,于是就喊了他的朋友来,太祖龙王不服输,又喊了个朋友来......于是乎,越打加入的人越多,最后俨然演变成了仙界大战,最后为了仙界和平双方坐到了谈判桌上,决定找出仙界大战的源头来平息战火,而源头就是你。”“源头不是你么?!”“呵呵,不要在意细节嘛。”“你怎么不去死!这是细节问题么!”
  • 美人有计

    美人有计

    花府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当今太子,传言她又丑又傻。见过她的人都夸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她的至理名言是,“用同一种方法可以折磨人,就绝不会换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