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8000000042

第42章

却说世民已受东宫之位,即命纵放禁苑鹰犬,罢四方贡献,听百官各陈治道。自是政令简肃,中外大悦。召台司傅奕,谓之曰:“汝前所奏,几为吾祸。凡有休祥大变,卿宜尽言。勿以前事为戒也。”傅奕顿首称谢。近臣请收建成、元吉诸子,皆坐诛。世民曰:“二人之恶虽甚,以皇上视之,皆同气也。岂可尽夷灭之?有伤国体。吾当奏上赦之。”诸将又欲尽诛东宫、齐府左、右百余人,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矣。若又收其支党,非所以求安也。”世民曰:“敬德之言是也。”即下令东宫、齐府左、右悉赦之不究。由是中外乃安。敬德曰:“建成僚佐,魏徵、王珪最贤,太子可召之共理国事。”世民曰:“公不言,吾几忘之!”即遣人召魏徵。

魏徵来见,世民谓之曰:“汝何为离间我兄弟?”徵举止自若,对曰:“太子建成早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子世民改容谢曰:“卿之忠义,吾所素闻矣。”甚礼重之,引为詹事主簿。取回王珪、韦挺于*州,皆以为谏议大夫。亦召房玄龄、杜如晦等。自是齐王潜逐出者,悉归京师。

范氏有断魏徵云:闻之程子,齐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又相桓公以霸。而孔子取之,何载?桓公子纠,皆以公子出奔,子纠未尝为世子也。桓公先入而得齐,非取诸子纠也。桓公既入而杀子纠。恶则恶矣,然纳桓公者齐也。《春秋》书公伐齐纳纠,不称子,不当立者也。齐小白入于齐,以小白系之齐,当立者也。是以,管仲不得仇桓公,而得以之为君。建成为太子,且兄也。秦王为藩王,又弟也。王、魏受命为东宫之臣,则建成其君也。岂有人杀其君而可北面为之臣乎?以弟杀兄,以藩王杀太子,而夺其位,太宗亦非可事之君矣。食君之禄,而不死其难,朝以为仇,暮以为君,于其不可事而事之,皆有罪焉。臣之事君,如妇之从夫也,其义不可以不明。苟不明于义,而委质于人,虽曰不利吾不信也。

第五十八节 李世民南面登基 孙伏伽禁中献玺

却说高祖自立秦王为太子后,国家政事并不亲理,乃召裴寂、封德彝、萧瑀、陈叔达等入宫中谕之曰:“吾今忄昏乱,不堪为君。将颁诏传示中外,让天位与太子。寡人退养深宫,以保余年也。”裴寂曰:“太子有天日之表,有帝王之德,仁孝宽厚,内外遵服。若立为君,足可以继陛下之业,而衍无疆之休矣。”众大臣齐应声曰:“若让太子君位,上顺天理下合人心,邦家由是大定也。”高祖大悦,即遣侍官召太子入宫议之。世民随侍官进宫中,见高祖谕以让位意。世民固辞曰:“前因太子之恶,擅弄国柄,恣肆大逆,今且夷灭。大事已定,岂可即以宝位与臣?如臣无德,纵使登帝位,宗庙不歆,天下不服,何以安社稷而衍鸿休耶?”言罢,顿首出血。陈叔达等曰:“此非让天下之所,太子暂退。来日于朝堂公议。”众臣各散去。

次日,秦王于东宫集众臣僚议之。长孙无忌曰:“夫隋失其鹿,天下豪杰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然天命有在,所以率归李氏有,天也。且唐业巩固,四海宴安。高祖因天下之心,欲让位太子,皆公议所出,非有私也。太子当自决断之。不可执匹夫之见,而失此机会也。”世民曰:“建成、元吉,才因肆逆而诛,吾即受位为君,难塞天下之议矣。”尉迟敬德曰:“吾众人弃乡里,随大王于矢石之间,固欲图显耀宗亲,垂名竹帛,以成其所志耳。今功业既定,而大王犹不即帝位,诚恐众人无望,纷然散去。那时难复合矣,则谁与相扶持乎?愿大王思之。”世民见众人劝言甚切,乃许之。忽报:“高祖亲臣裴寂、萧瑀、陈叔达等,具天子玺符,欲以上献。”世民曰:“宫禁之中,非授受之地。待出朝会议。”

次日世民引一班僚佐趋朝堂。只见苏世长、宇文士及、韦云起、孙伏伽、张玄素、陈叔达等一干文武大臣,俱在禁门迎候。太子曰:“受皇上君位,天下之重事也。寡人不佞,不足以当之。愿请皇族中有最贤者立焉。”苏世长进曰:“大王乃唐主嫡子,宜为高祖嗣。愿大王即天子位,以为天地、宗社、神民之主。”陈叔达亦曰:“臣等熟计已久,今皇上退养深宫,而以太子登大位,诚为允当。王请勿疑也。”太子世民乃曰:“卿将相各以寡人宜受君位,寡人不敢辞。”乃于八月甲子日,群臣捧天子玺符,再拜上献。太子接玺符,升显德殿,即皇帝位,是为太宗文皇帝。遣裴寂告于南郊。其文曰:

维年月日,朕以隋政不纲,运祚永终,士卒苦于奔命,苍生困于流离。今者豪杰云集,天下归心,登大宝长安之南,面示天命。关外之东隅,凡尔诸侯,各摅厥志,共仗忠义,守封疆而勿贰,庸供乃职;遵王化而莫违。报功厚爵,朕不吝焉。如有梗于声教,法所不私。其各体之。

裴寂宣文以罢,大小文武群臣,各上表,行朝贺,礼毕。次日,奉高皇法驾,入养老宫,封大臣苏世长等爵,邑万户;陈叔达、裴寂邑各三千户。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宇文士及、仆射萧瑀、封德彝以下,各居原职。凡大小文武群臣,俱有赏赉。

发诏传示天下,立妃长孙氏为皇后。后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法。上为秦王,后奉事高祖,承顺妃嫔,甚有内助。及为后,务崇节俭,服御取给而已。上深重之。尝与之议赏罚,后辞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妇人,安敢预闻政事?”固问之,终不对。太宗甚重之。

却说边廷飞报入突厥,言:“秦王世民已即天子位。见有诏书,发于各国知道。”颉利可汗闻此消息,遣人召突利可汗相议曰:“今秦王初登大宝,何不因其国中未安,起二国之兵,攻入长安,可以雪前耻矣。”突利曰:“高祖以天下让与秦王,秦王必兢谨以保其国。若只起本国人马,急难取胜。惟必遣使往高丽,见国君建武王,献送金帛,以赂其心,令其起辽东人马,从海西攻长安之南;吾起本国骑兵,出雁门,攻长安之北。令唐主首尾不能救应,方可以成功矣。”颉利大喜曰:“君之计甚妙。”即日合十万余骑,离突厥,从泾州入寇。但闻鼙鼓连催,笳声悲切,胡骑卷地而来。人马至渭水,屯于便桥。

颉利先遣心腹将执失思力入见唐主,以观虚实。飞骑报入长安,近臣奏知:“突厥二可汗合兵入寇,即日人马屯扎便桥,声势甚紧。”太宗集文武议之。中书令房玄龄奏曰:“胡寇结连高丽,为中国患。陛下新立,军士解甲未久。虽遣人再与之议和,免动干戈,亦良策也。”言未毕,忽一人于班部中走出曰:“不因此时进兵,更待何时?”众视之,乃朔州善阳人也,覆姓尉迟,名敬德,见为殿左亲军。敬德进言曰:“心不顾仁义,若复与之和,则彼念轻中国,非所以驭夷狄之道。今部众深入吾地,必不能保全而回。乞陛下假臣一万骑,斩颉利二可汗之首,致于阙下。”太宗曰:“和与战,二者皆利。且看突厥来意若何。”忽报:“颉利遣使人朝见。”太宗召入,思力进拜山呼毕,即奏:“二可汗将兵百万,见屯便桥之北,弓强刃利,请陛下定夺。”太宗怒责之曰:“吾与汝可汗在沟水之岸,面结和亲,赠之礼物无算。今可汗背盟入寇,扰我军民。汝虽戎狄,亦有人心,何得全忘大恩,犹自夸兵马强盛。今先斩汝头号令,然后发兵问二可汗之罪!”思力惊惧,再三哀告曰:“非臣之过。本二可汗失信之罪。臣特来通命也。”群臣咸为力劝,太宗乃令监囚于帅府。即遣高士廉、房玄龄引壮勇数千,于长安北道先发。又遣敬德、程知节引兵为合后:“朕将亲见二可汗。”诏令已下,高士廉、房玄龄各引兵去了,敬德等亦准备军马后应。不在话下。

却说太宗车驾出得北门,径至渭水上,遥望见突厥人马,如叶聚蜂屯一般,金鼓之声不绝。颉利、突利二可汗,看见长安有人马出城,亦自摆开阵势。不移时,旌旗拥出,黄罗伞下,盖着唐太宗车驾,左有房玄龄,右有高士廉,背后随骑,各金盔银甲,红锦战袍。端的人雄马壮,秦王之兵矣!突利二可汗看定,认得是太宗御驾亲出,大惊,相谓曰:“思力入朝不回,唐主轻骑而来,必无好语也。”言未毕,太宗遣人出军前扬叫:“唐天子请颉利二可汗出马打话!”胡骑听得,报入军中。二可汗亦并马出,立于门旗之下。太宗隔水责之曰:“日前与君盟约,誓书战辞,何独忘之乎?”颉利无语可应,唯曰:“因陛下新立,特来定岁贡之礼。非专为入寇也。”太宗怒曰:“既议岁贡,何必结连他国,合兵大举而来?狄夷之心,贪婪不足。曾谓我中国无杀人之剑耶?”颉利听罢,各面面相觑。忽长安城北一声炮响,尉迟敬德部领精兵来到,旌甲蔽野,杀气冲天。

颉利二可汗见唐兵势大,皆下马罗拜于地,扬声曰:“如今愿与陛下实心讲和。再不敢背约也。”太宗闻可汗之言,乃下令:“后军且退十里布阵,吾独留在此,候与颉利议和。”于是两下皆退。仆射萧瑀叩马谏曰:“戎狄之心不测,今日议和,明日又反。陛下以大军皆退,而车驾独留,倘胡兵一有他变,非所以重国体也。”太宗曰:“今突厥取以部下倾国而来者,以我国内有诛建成、元吉之难,听得朕新即位,谓我不能迎敌也。我若不出兵,示之以弱,虏必放兵大惊,不可复制。故朕轻骑独出,以疑其众。然后纵大队出城,震曜军容。彼知必战,且虏贼既深入,自有惧心。与战则胜,与和则固。制服突厥,在此一举矣。”众再不复言。忽报:“颉利遣达官来请和。”太宗许之。

次日,引文武前至便桥之上,对面颉利二可汗,两下各屯住人马。太宗出于军前曰:“既今再和,勿复有生异心。寡人以兵革危事,不忍使军民死于锋镝。此约不信,征讨之兵有所不免也。”言罢,令高士廉以白马一匹斩于桥上为盟。颉利见太宗亲结盟誓,皆罗拜于马下,受命曰:“突厥自此不复反矣。”太宗仍令将金帛、牛马送于突厥。突厥亦献名马二千匹,羊万口。太宗皆不受。

第五十九节 唐太宗论功封爵 孔颖达陈义讲经

次日,率胡骑退还本国去了。萧瑀等入贺曰:“突厥未和之时,诸将争欲战。陛下不许,而虏自退。其策安在?”上曰:“突厥之众虽多,号令不整,惟将求吾金帛而已。昨日达官皆来见我,我若醉而缚之,因击其众,埋伏骑兵阻其前,大军袭其后,破之如反掌耳。然吾即位未久,国家未安,一与虏战,结怨日深。彼或恐惧,回与众虏积糇粮,修战具,则吾未可以得志也。故卷甲藏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志在骄惰,然后养威俟衅,一举可灭也。兵法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谓也。”瑀等皆拜伏曰:“陛下神算,臣所不及也。”于是下诏,鸾驾回长安。大小三军各鼓吹而入,但闻:马敲金凳响,人唱凯歌声。

太宗已归朝,用改年号,是为贞观元年。追封故太子为息隐王,齐王为海陵,刺(敕)改葬之。春正月,太宗以突厥既退,天下且安,诏宴群臣于显德殿,群臣乃奏《秦王破阵东》以献。上谕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所由,不敢忘也。”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文德岂足比乎?”上曰:“定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此言过矣。”德彝拜伏。是日,各尽欢而退。

先是,太宗尝谓:“太平不可忘武备。”自引诸卫将卒数百人,习射于殿庭,谕之曰:“朕不使汝众人穿池筑苑,以图骄乐,专令习射矣。若遇居闲无事之时,朕则为汝之射师。一有突厥入寇,则为汝帅。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群臣多谏曰:“律法:‘以兵刃至御前者绞。’今陛下使将卒习射殿庭,万一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上曰:“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诸卫将卒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之射矣。上尝言:“吾自幼年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即知来兵之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出其不意击之,无不服矣。”范氏断曰:有国家者,虽不可忘战,然教习士卒,乃有司之事,殿庭非其所也。将帅得人,何忘士之不勇,技之不精乎?且以万乘之主,而为卒伍之师,既非所以示德,即位之初,不以教化为先务,而急于习射,志则陋矣。虽士励兵强,征伐四克,非帝王之盛节,亦不足贵也。

却说太宗于殿廷亲定功臣爵邑名,陈叔达唱名示之,乃下诏:“朕所定未允当,许各人自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纷不止。淮安王神通进前曰:“臣举兵关西,先应义旌,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有不服。”上曰:“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陷没。刘黑闼再合余贼,叔父望风奔走。玄龄等虽未经战阵,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高爵诚无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功臣同赏耳。”神通再不复言。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淮安王尚无所私,吾等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房玄龄进曰:“秦府旧人未升官者,皆嗟怨,乞陛下封之。”太宗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可以新旧为先后哉?”玄龄乃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呆萌王妃:太野蛮

    呆萌王妃:太野蛮

    她,一名倾国倾城的公主,却丝毫不懂琴棋书画,反而精通兵书。他,貌似潘安的武家子弟,一名花花公子。机缘巧合之下,她逃婚出宫,阴差阳错的代嫁入他府,正当两情相愿,这时宫中之人却找到了她,一对鸳鸯何去何从?
  • 梅庄旧事

    梅庄旧事

    《梅庄旧事》善于在生活细节中体现时代的质感、探触人性的深浅、折射历史的变迁,是一部难得的透着深刻哲思的历史沉思录。一群芸芸众生相聚一起吃喝拉撒、繁衍生息的地方就是一个村庄。仿佛处在世界的边缘,但又难免被时代的大潮裹挟、冲击,于是,他们就成为民族命运的共同体。《梅庄旧事》以宏大的叙事、鲜活的人物、亦庄亦谐的语言,写了一个村庄的人们在特殊年代的生死荣辱、恩爱情仇。
  • 天衍心诀

    天衍心诀

    千年前,修玄之道悄然兴盛,以囚仙术大破修真之道,最终半分仙界江山。千年后,他以盗入道,意外兼容仙玄两派之学,领悟天地之能。闯魔界、入佛境、颠覆轮回之所、破囚仙魔之秘、解万年神之遗卷、复兴仙道,创造一个个不可能的神话。仙玄争锋,妖魔斗法,日月元玄的炼器之道,凶悍彪猛的灵宠之争,八界风起云涌……仙子玄女,妖姬魔姝,百花斗艳竞妖娆,历尽波折磨难,真爱何属?
  • 天降萌宝,妈咪矜持点

    天降萌宝,妈咪矜持点

    当林柠终重新为当上国民女神,嫁的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继续为娱乐圈发光发热的时候,记者问她目前人生还有没有其他愿望的时候,林柠只是笑而不语。某男:“那你的愿望是什么?”某女:“愿望是……你,诶,你干什么?”某男:“给你。”
  • 锦绣杀阵梁上欢

    锦绣杀阵梁上欢

    身为堂堂将军府小姐,要怎么过日子呢?碎步绣花巧笑盼兮,还是要不拘小节打打杀杀。不不不,她要报仇复国洗冤沉雪,咦--这打开的方式不对啊!当然不对,因为她的身份本就是假的。她说,我不惜以任何人的性命作代价,只为了我要的结果。-----他红衣浅笑:“若是谁阻止你了呢”“我必让他尸骨无存。”“若那人是我?”她冷笑:“抱歉,对我而言,你从来都不是例外。”国仇家恨当前,他怜她孤注一掷的困兽之斗,她恨他温柔算计下的虚伪面孔,无动于情无动于心,谁要是比谁狠,那便是胜者。【感情线】一个满腹心机妖孽主子,一个桀骜不羁少年储君,这一段是生死刻骨前尘孽缘,那一场是竹马纠缠踏雪相别。有谁曾怅然翩诀回望她的满目清泪,这一场尘世如霜,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帝都破,血满地-----谁娇俏红颜不择手段,谁亦正亦邪却只为一人,谁又费尽心机殊死利用。孤注一掷的困兽之斗里,他埋泉下泥削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应对从容的作茧自缚里,只怕与君相决绝,不肯相思----------
  • 獓战

    獓战

    神是什么?仙又为何?一无所知的少年奉师命寻找神器,只为拯救天下。但是,事情却非远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战胜了獓,真的就能拯救这天下吗。一千年前,又究竟发生了什么。魔灵族、兽族、羽族、人兽族、六臂族、无头族、巨人族、神目族、水族、幽族、人族。又是从何而来的。善与恶,孰是孰非。尸横遍野的战场,少年做出了最后的选择。
  • 混沌之传奇霸主

    混沌之传奇霸主

    传奇世界2参赛作品混沌初开,应孕万物;贯穿阴阳,定于乾坤。混沌之体,千变万化;觉醒之日,灾难之时。与天地为一,与混沌为体,以手举天,以脚踏地,纵然是魔界的魔族或是天界的修罗都挡不住他前行的脚步,黑暗的疯狂、爱情的缠绵、举世的成名、尽在混沌之传奇霸主。
  • 小兵修行路

    小兵修行路

    天马帝国国王骤然离世,原本繁荣昌盛的天马帝国从此步入乱世,王子竞相争夺王位,各地起义人士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而天马帝国四面亦强敌环伺,内忧外患之下,一个从乡间来的孤儿由此展开一段乱世修行
  • 东游奇谭

    东游奇谭

    其实仙佛与凡人毫无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仙神掌握了凡人触及不到的高等科技。所以,所谓的仙佛,只是进化程度更高等的生灵,只是更高等一级的文明。而仙与佛的区别,也只是各自所掌握科技的流派不同与研究的方向不同。这个世界的地位,取决于谁掌握的科技水平更高。而有一天,著名佛家科学研究者旃檀功德佛——玄奘,因违反仙佛联盟制定的神律,被剔除佛籍,以一支褪神针抽去神性贬为普通人,被派遣去东方传道来将功赎罪。自此,西游改为东游,四人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仙侠与科幻结合的世界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PS:我只是用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仙佛的存在,望大家会喜欢。向《西游记》《大话西游》《悟空传》《大圣归来》致敬!
  • 才调集

    才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