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7600000050

第50章 祖咏

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①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迭。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象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沈熙乾)

〔注〕①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终南望馀雪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霍松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巧遇萌宠之废材大逆袭

    巧遇萌宠之废材大逆袭

    白小飞,在他5岁那年,父母却因一次意外而离他远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与父母同去,而是更努力坚强的活了下去。现在是青山中学的一个高三学生,费用昂贵,每天靠捡废品为生。有一天,他无意中捡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青色盒子,却怎么打也打不开,随带回家慢慢研究,一夜之间,这青色盒子里竟是四个长相萌萌哒精灵的栖身之所。虽长相可爱,但性格犹如天壤之别。霸道女王冬冬:“别叫我冬冬,叫我女王大人!”矫情小女春春:“哥哥,我好饿,饿的都要晕了啦。”女汉子夏夏:“好哥们,以后谁敢欺负你跟姐说!”唯一正常的秋秋:“哎,白小飞,我..喜欢你。”这四个精灵的出现,不仅扰乱了白小飞的生活规律,而且还改变了白小飞的命运。
  • 侠乞路

    侠乞路

    “将军你的九龙玉佩被千影盗走了”“皇上你的尚方宝剑被千影盗走了”“伯爵你的…”“丞相你的…”这是一个穿越成妹子的故事,学武我就会轻功,打不过,我还可以跑。什么?你们要抓我?好啊!来抓我,如果你,抓到我,我就让你嘿嘿嘿。
  • 噬魂月,暗影汐

    噬魂月,暗影汐

    七国之天辰相府千金,七国之赤奇皇族轩王。她生性淡漠,他冷酷铁血。云峰相遇,劫囚相知。性随心,我自有己风度。血染江山的画,不敌你倾城笑颜。
  • 动物一锅

    动物一锅

    一群动物的故事,主角是两只兔子,芸是个打酱油的。
  • 火影之狂风里拥抱

    火影之狂风里拥抱

    被族长虐杀致死的她重生在新世界,漫天黄沙中她与我爱罗相遇,从此决定为他而活。本文女主强大,不喜慎入~
  • 回档

    回档

    作者是个90后95前的混沌青年,本文章也是根据本人的真实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动有感而写。纪念我们那些年的爱情。
  • 开始的旅程

    开始的旅程

    灾难过后,地球上侥幸存活下来的人口不足两成。家园被毁、洪水肆掠、地震海啸,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文明倒退近百年。地球满目苍夷,伤痕累累,人们几乎失去一切,没有电、没有水,科技文明所带来的便利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苍白。在绝望之中,一个女孩向神明许愿,为了守护自己重要的人们和自己最爱的这个世界,她和神明签订了一个契约。在末日审判之前,必须收集到足够的自然之力来改善这个正在衰弱的地球。但是要实现这个愿望,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过强大,所以,女孩以自身为赌注,舍弃了自己的名字、过去和未来。连许愿这件事本身都不会被记起,只为了拥有可以改变未来的机会。一切的因果轮回,是重生还是毁灭?
  • 聊斋之龙蛇起舞

    聊斋之龙蛇起舞

    宅男重生聊斋世界,以一介书生之躯,祸乱妖魔鬼怪世界,不仅有红袖添香,更有各种妖魔鬼怪,神佛魔仙共舞乾坤。九五以一个书生的视角带我们再现聊斋神话。
  • 恨焰灼心

    恨焰灼心

    前世他是傲视群雄的绝世上仙,他心怀天下,怜悯众生,甚至为了拯救苍生而牺牲自己的一切,然而再次转世为人,他却堕落成魔,嗜杀成性,前世的恩怨情仇再次涌现,是阴谋的延续还是命运的牵连,魔仙两界再次大战,亦正亦邪的他扮演怎样的角色,他又将何去何从……
  • 天才游戏王

    天才游戏王

    我本是一个传奇玩家,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一落千丈,成为了大街上一抓一大把的庸人。曾经的荣耀与尊严去哪了?属于我的金钱与美女去哪了?是谁在背后操纵着一切?我又如何夺回那一句‘安神’之称!原来,它们一直在这里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