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堂:在道署左侧。台厦道吴昌祚建。乾隆五年,提学杨二酉再塑像于大南门楼。
风神庙:在西关外接官亭后。乾隆四年,巡道鄂善倡建。乾隆三十年,知府蒋允焄重修。
火神庙:在小南门外法华寺内。康熙四十七年,凤山知县宋永清建。乾隆三十年,知府蒋允焄重建(碑记载「艺文」)。
台湾县
文庙:在东安坊(有碑记,载「艺文」。规制详「学校」)。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在学宫内。
乡贤祠:在学宫内。
城隍庙:在镇北坊。知县张宏建。乾隆十六年,知县鲁鼎梅重修。又安平镇城隍庙:乾隆十四年,水师副总兵官沈廷耀建。
忠义孝悌祠:在学宫内左侧。雍正元年,奉旨建。祀总兵官欧阳凯、副将许云、游击孙文元、游崇功、守备胡忠义、千总蒋子龙、林文煌、赵奇奉、把总林彦、李茂吉、石琳、千总林文煌之弟林文甲;俱康熙六十年台变殉难。有司春、秋致祭。
烈女节妇祠:在镇北坊。雍正元年,奉旨建。乾隆十六年,邑廪生侯世辉重修。祀烈女纪氏险娘、节妇余氏预娘、节妇袁氏、孝行张氏、节妇赵氏、节妇郭氏,孝行林氏、节妇陈氏、烈女黄器娘;俱奉旨旌表,有司春、秋致祭。另有贞节坊二座:一在禾寮港街;伪时为谢灿妻郑宜娘建。一在十字街;康熙六十年,为陈越琪妻黄器娘建。
凤山县
社稷坛:在兴隆庄县治北门。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北门。
先农坛:在县治东门外。
邑厉坛:在兴隆庄(列「祀典」)。又一在淡水港东。伪时安置罪人所,鬼频为厉;康熙五十八年,知县李丕煜令淡水司巡检王国兴建祠祀之,以后不复为厉。岁时,俱乡人祀。
文庙:在兴隆庄北门外。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宋永清建。
名宦祠:在学宫。
乡贤祠(未建)。
城隍庙:在县治北门外。
关帝庙:在县治东门内。雍正五年,知县萧震建。乾隆二十八年,知县王瑛曾重建。一在半屏山大湾、一在大竹桥。
天后庙:一在县治北门内龟山之顶。一在兴隆庄左营;康熙二十二年奉旨建。乾隆二十七年,知县王瑛曾重建。
八蜡祠:在兴隆庄龟山之阴。康熙四十五年蝗灾,知县宋永清忧之,建祠祷祝。
忠义孝悌祠:在学宫左。雍正元年,奉旨建。祀守备马定国、千总陈元、把总林富、领旗王奇生;俱康熙六十年殉难。有司春、秋致祭。
烈女节妇祠:在县治北门。祀阮氏荫娘、郑氏月娘、黄氏叶娘。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宋永清建坊;雍正元年,奉旨建祠。春、秋致祭。
诸罗县
社稷坛:在县治东南隅。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东南隅。
先农坛:在县治东南隅。
邑厉坛:在县治北隅。
文庙:在县治西隅(有碑记,载「艺文志」)。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乡贤祠(俱未建)。
城隍庙:在县署左。
关帝庙:在县署东北隅。后殿为三代祠。康熙五十二年,参将翁国桢建;五十四年,参将阮蔡文、守备游崇功成之。一在善化里目加溜湾。
天后庙:在县署左。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周锺瑄募众建。又一在县署内;乾隆二十六年知县卫克卫新建。一在县治西门;乾隆二十五年泉州民募建。又一在外九庄笨港街;三十九年居民同建。一在盐水港;五十五年居民同建。一在兰井南势,乾隆二十七年平和县民建。
忠义孝悌祠:在学宫内。雍正元年,奉旨建。祀参将罗万仓、革职把总江光达;俱康熙六十年台变殉难。有司春、秋致祭。
烈女节妇祠:在学舍傍。祀罗万仓妾蒋氏;系台变殉难,奉旨建。有司致祭。
彰化县
社稷坛:在县治东郊。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东郊。
先农坛:在县治东郊。
邑厉坛:在县治北门外。
文庙:在县治东北隅。
崇圣祠:在大成殿后。
名宦祠、乡贤祠(并未建)。
城隍庙:在县治东门内。雍正十二年,知县秦士望建。乾隆二十二年,知县朱山重修。
关帝庙:在县治南门内。后殿为三代祠。雍正十二年,知县秦士望建。乾隆二十四年知县张世珍重修。
天后庙:在北门内。乾隆三年,北路营副将靳光瀚建。二十六年,副将张世英重修。又一在县城东;乾隆十三年知县陆广霖倡建。
岳帝庙(俗讹玉帝庙):在县治东。
淡水厅
城隍庙:在竹堑城厅署内。
关帝庙:在竹堑城东门内。
天后庙:在竹堑城北门外。乾隆七年,同知庄年、守备陈士挺建。一在淡水关渡门;康熙五十六年诸罗知县周锺瑄建。一在淡水新庄街;雍正九年建。一在淡水艋舺渡头;乾隆十一年建。
澎湖厅
天后庙:在妈祖澳。康熙二十二年,水师提督施琅克澎湖,入庙见神像面有汗,衣袍俱湿;知为神助。事闻,特遣礼部郎中雅虎致祭,祭文镌额悬于堂。各澳皆有庙。
将军庙:在将军澳(神无考)。
关帝庙:在妈祖宫西侧。
祭关帝仪注:岁凡三祭。五月十三日,前殿用帛一、牛一、羊一、豕一、果品五盘;后殿不用牛,余如前殿。其春、秋二祭,前殿用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笾十、豆十;后殿帛各一、羊各一、豕各一、笾各八、豆各八。祭日,引赞引承祭官进左旁门,赞:『诣盥洗所』;盥手帨巾。毕,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引赞赞:『就位』:引承祭官就位。通赞唱:『迎神』。司香者捧香盒立香炉左;引赞引承祭官诣香炉前。司香者跪;引赞赞:『上香』;承祭官将炷香接举,插炉内。又上块香三次。毕,引赞赞:『复位』;承祭官复位。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执爵者将帛、爵捧举,各就神位前。引赞赞:『奠帛』;奠帛官跪献。毕,行一跪三叩礼,退。赞:『献爵』;献爵官立献。毕,退。赞:『诣读祝位』;读祝者至祝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将祝文捧起,立承祭官之左。引赞赞:『跪』;承祭官及读祝者俱跪。赞:『读祝』。读祝毕,捧至神位前,安盛帛盒内;行一跪三叩礼,退。引赞赞:『叩,……(承祭官行一跪三叩礼);兴,平身』。通赞唱:『行亚献礼』。……(仪同初献,但不奠帛、不读祝)。通赞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通赞唱:『彻馔』;执事者诣神位前,将笾、豆等各少举。通赞唱:『送神』;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通赞唱:『读祝者捧祝、进帛者捧帛、司馔者捧馔,恭诣燎位』;引赞引承祭官退至西边立,俟捧祝、帛过毕,复位。引赞赞:『诣望燎位』;引承祭官至燎炉前。赞:『焚祝、帛』;赞:『礼毕』。引承祭官退。后殿仪注:祭日,引赞引承祭官进中门,赞:『诣盥洗所』;盥手帨巾。毕,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引赞赞:『就位』;引承祭官就位。通赞唱:『迎神』;司香者捧香盒,立香炉左。引赞引承祭官诣光昭公香炉前,司香者跪;引赞赞:『上香』;承祭官将炷香接举,插炉内。又上块香三次。毕,引赞引承祭官诣裕昌公香炉前,同前上香。毕,引赞引承祭官诣成忠公香炉前,同前上香。毕,引赞赞:『复位』;承祭官复位。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二跪六叩礼);兴,平身』。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执爵者将帛、爵捧举,各就神位前。引赞赞:『奠帛』;赞:『献爵』……(仪俱同前殿)。先光昭、次裕昌、次成忠各献毕,赞:『读祝』;诣读祝位(在光昭公前);……(仪同前殿)。通赞唱:『行亚献礼』。……(仪同初献,但不奠帛、不读祝)。通赞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通赞唱:『彻馔』(仪同前殿)。通赞唱:『送神』;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二跪六叩礼);兴,平身』(余悉同前殿)。
祭龙神仪注:祭日,清晨各官齐集庙侧。鼓三严,引赞引承祭官进中门。赞:『诣盥洗所』。盥毕,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引赞赞:『就位』;引承祭官就位。通赞唱:『迎神』;司香者捧香盒,立香炉左。引赞引承祭官诣香炉前,司香者跪。引赞赞:『上香』;承祭官将炷香接举,插炉内。又上块香三次。毕,引赞赞:『复位』;承祭官复位。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二跪六叩礼);兴,平身』。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执爵者将帛、爵捧举,就神位前。引赞赞:『奠帛」;……。赞:『献爵』;……。赞:『读祝』;读祝毕。赞『行亚献礼』。……。赞:『行终献礼』。……。赞:『彻馔』(俱仪同前殿)。通赞唱:『送神』;引赞赞:『跪,……(承祭官行二跪六叩礼);兴,平身』。引赞赞:『诣望燎位』;引承祭官至燎炉前。赞:『焚帛』;焚毕,赞:『复位。礼毕』。
祭厉坛仪注:每岁凡三祭:春祭清明日、秋祭七月十五日、冬祭十月初一日。每祭用羊三、豕三、饭米三石、香烛酒纸随用。先期三日,主祭官斋沐更衣(用常服),备香烛、酒果牒告本处城隍。通赞唱:『行一跪三叩礼。……兴,平身』。诣神位前跪,进爵、献爵、奠爵,俯伏;兴,平身,复位。又行一跪三叩礼;兴,平身。焚告文,礼毕。本日设城隍位于坛上,祭物羊一、豕一;设无祀鬼神坛于坛下左右(书曰「本府境内无祀鬼神」),祭物羊二、豕二,盛置于器,同羹饭等铺设各鬼神位前。陈设毕,通赞唱:『执事者各就位,陪祭官各就位,主祭官就位』。赞:『行一跪三叩礼。……兴,平身』。主祭官诣神位前跪,三献酒,俯伏;兴,平身,复位。读祭文;读毕,又行一跪三叩礼,焚祭文并纸钱,礼毕。
祭旗纛仪注:每岁霜降前一日,镇标暨城守及三营将士盛装铠仗,迎请旗纛到教场,张幕札营。至霜降日,五鼓,以帛一(白色)、羊一、豕一,行三献礼。礼毕,放炮扬威,撤幕束装整伍回营,归纛于庙。各营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