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6500000005

第5章

缪曰:诚有是理,但前者按脉,似非此症,岂不数日而脉顿变耶?复往视,仍洪大而数,曰:此时一投桂、附,即发狂登屋,必不救矣。一照前方,但加石膏至二两。或曰:得毋与泻有妨乎?曰:邪热作祟,此客病也,不治立殆。渠泄泻已八年,非暴病也。治病须先太甚,急治其邪,徐并其夙恙除之。急进一剂,夜卧遂安,即省人事。再剂而前恶症顿去,数日霍然,但泻未止耳。为疏脾肾双补丸,更加黄连、干葛、升麻,以痧痢法治之,不一月泻竟止。八载沉,一旦若失。

(藜按:此亦温热症,非伤寒也。)庄钦之一庄仆,因受寒发热,头痛如裂,(太阳。)两目俱痛,(阳明。)浑身骨内疼痛,下元尤甚,(劳伤。)状如刀割,不可忍耐,(热甚伤寒。)口渴甚,大便日解一次,胸膈饱胀,下不解,已待毙矣。为疏一方:干葛三钱,石膏一两五钱,麦冬八钱,知母三钱五分,羌活二钱五分,大栝蒌半个连子打碎,枳壳一钱,桔梗一钱,竹叶一百片,河水煎服,四剂而平。此太阳阳明病也,贫人素多作劳,故下体疼痛尤甚。以羌活去太阳之邪,石膏、竹叶、干葛、麦冬、知母解阳明之热,栝蒌、桔梗、枳壳疏利胸膈之留邪,故遂愈。

又庄一仆,因伤寒后劳复,发热头痛,腹中作泻,势甚危急。为疏一方:山栀仁四钱,枳实二钱,豆豉一两,川黄连二钱,干葛三钱,调六一散五钱,服二剂,热退泻止,头痛亦愈。但不思饮食,为去山栀、枳实、黄连,加鳖甲四钱,炙甘草二钱五分,麦冬五钱,不数剂而愈。

朱远齐治从祖近湖公。少年,因房劳食犬肉伤寒,诸医以其虚也,攻补兼施,至发狂登屋,奔走号呼,(阳明腑症实热。)日夜令壮夫看守,几月余矣。急走使延朱。朱先令煎人参膏二斤以待,用润字号丸药数钱下之,去黑粪无算,热遂定,奄奄一息,邻于死矣。徐以参膏灌之,至一百二十日全瘳。(以上《广笔记》。)龚子才治一人,头疼发热,憎寒身痛,发渴谵语,日久不出汗。以大梨一枚,生姜一块,同捣取汁,入童便一碗,重汤煮熟食之,汗出如水,即愈。(制方甚佳,愈于甘露,且免地黄之忌。)太守刘云亭,患伤寒发热,面红唇赤,面壁蜷身而卧。诸医以小柴胡汤、解毒汤之类,数剂弗效。诊之,六脉浮大无力,此命门无火也,(合脉与症,即是戴阳。)以人参、附子、沉香服之立愈。三服全安。

一妪年七旬,伤寒,初起头痛身疼,发热憎寒。医以发散,数剂不效。淹延旬日,渐不饮食,昏沉,口不能言,眼不能开,气微欲绝,(纯见阴证。凡实证而见此,亦宜独参猛进。贫者,以重剂杞、地,少入干姜。)与人参五钱煎汤,徐徐灌之,须臾稍省。欲饮水,煎渣服之,顿愈。又十年乃卒。(当与疫症内苏韬光一案同参。)李士材治一人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咸谓阴症。诊之,六脉皆无;以手按腹,两手护之,(拒按是也。)眉皱作楚;(实邪。)按其趺阳,大而有力,乃知腹有燥矢也。欲与大承气汤,病家惶惧不敢进。李曰:吾郡能辨是症者,惟施笠泽耳。(此等症,人便稀识,可为浩叹。)延诊之,若合符节。

遂下之,得燥失六七枚,口能言,体能动矣。故按手不及足者,何以救此垂绝之症耶?一人伤寒,烦躁面赤,乱闷欲绝,时索冷水,手扬足踢,难以候脉,五六人制之,方得就诊,洪大无伦,按之如丝。李曰:浮大沉小,阴症似阳也,与附子理中汤,当有生理。其弟骇曰:医者十辈至,不曰柴胡、承气,则曰竹叶石膏,今反用此热剂,乌乎敢?李曰:温剂犹生,凉剂立毙矣。卜之吉,遂用理中汤加人参四钱,附子一钱,煎成,入井水冷与饮。甫及一时,狂躁定矣,再剂而神爽。服参至五斤而安。(得力在入井水冷服。)凡遇此等伤寒,能以全料六味,减苓、泻,加麦冬、杞子,用大砂罐浓煎与之,必数杯而后酣寝,汗出而愈。于时此法未开,惟倚仗人参之力取效。本阴竭之症,乃峻补其阳,复生阴而愈,故用参每多至数斤。

使在今时,非猗顿之家,不可为矣。

一人伤寒至五日,下利不止,懊目胀,诸药不效。有以山药、茯苓与之,虑其泻脱也。李诊之,六脉沉数,按其脐则痛。此协热自利,中有结粪。小承气倍大黄服之,果下结粪数枚,遂利止,懊亦痊。

一人伤寒,第二日头痛发热。李曰:方今正月,时令犹寒,必服麻黄汤,两日愈矣。若服冲和汤,不惟不得汗,即使得汗,必致传经。遂以麻黄汤热饮之,更以滚水入浴桶,置床下熏之,得汗如雨,密覆半晌易被,神已爽矣。晚索粥,家人不与。李曰:邪已解矣,必不传里,食粥何妨?明日果愈。不以麻黄汗之,传变深重,非半月不安也。(藜按:用麻黄取汗,须防太过。)吴光禄患伤寒,头痛腹胀,身重不能转侧,口内不和,语言谵妄。有云表里俱有邪,宜以大柴胡下之。李曰:此三阳合病也,误下之,决不可救。乃以白虎汤连进两服,诸症渐减。更加花粉、麦冬,两剂而安。(藜按:此亦温热之症。)杨与师外家,发热头疼,六日后忽见红疹。众皆以为发斑,用升麻、犀角等汤,凡五日不效。李视之曰:此疹也,非斑也。斑为阳明火毒,疹为太阴风热,一表一里,判如天渊。乃用防风二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薄荷、桔梗、蝉蜕各一钱,四剂霍然矣。

一人伤寒六日,谵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承气汤下之。脉之,洪而大。因思仲景云: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疼有热,小便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众皆咋舌掩口,谤甚力,以谵语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矣。李曰:汗多神昏,故发谵妄,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矣。遂违众用之,及夜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故夫病变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有汗不可用麻黄,无汗不可用桂枝,古人之定例也。此症明明有汗,岂可执谵妄一端,而误用下药乎?且不大便,腹无所苦,即不可下之的据。)卢不远治来熙庵侄,身体丰硕,伤寒已二十八日,人事不省,不能言语,手足扬掷,腹胀如鼓,而热烙手,目赤气粗,齿槁舌黑,参、附、石膏、硝、黄、芩、连,无一不服,诸医告退矣。诊之,脉浊鼓指,用大黄一两,佐以血药,(以血药佐下,稳妥微妙。)一剂下黑血一二斗,少苏,四剂始清。盖此症寒邪入胃,蓄血在中。其昏沉扬掷,是喜妄如狂之深者也。当时大黄未尝不用,而投非其时,品剂轻小,不应则惑矣,宁望放胆哉。(先时虽用大黄,仍是失下,合脉与症,复大下之,非高手不能。)蜀孝廉阮太和,病寓吴山下。召诊,披衣强坐,对语甚庄,神气则内索也。身热进退,舌苔黄而浓。盖自吴门受寒,以肉羹为补,而时啜之,遂缠绵匝月。卢用疏散轻剂,热退。又复强啖,再热不能起坐。越五日诊之,谵妄呼笑,不识人,已三日,形骨立,汗雨下,而内热特甚,胸胁之热,扪之烙手,第脉尚有神,乃用人参八钱,加四逆散中,一剂而谵妄定,三剂而热邪清矣。自言其神魂穷天之上,极地之下,飞扬奇变,得太乙神符召之,始得返生。愈后问药状,曰:此寒伤心气,荏苒厥深而凑于胸也。以不第南旋,病淹中道,骨肉辽远,药石弗周,则心已伤矣。又反复再四,汗液多亡,内无主宰,热遂入胸。胸为心主之宫城,精神因而涣散,是以游魂为变也。用四逆使热外出,加入参俾神内凝,邪气散,是以主耳。(有此二端,便非阴证。)吴孚先治一人伤寒,身寒逆冷,时或战栗,神气昏昏,大便秘,小便赤,(有此二端,便非阴证。)六脉沉伏。或凭外象谓阴症,投热剂;或以脉沉伏,亦作阴治。吴诊之,脉沉伏,而重按之则滑数有力,愈按愈甚,视其舌则燥,探其足则暖。曰:此阳症似阴,设投热药,火上添油矣。乃用苦寒峻剂,煎成乘热顿饮而痊。(寒因热用法。)按:内真寒而外假热,诸家尝论之矣。至内真热而外假寒,论及者罕。此案故宜熟玩。

一人病昏昏默默,如热无热,如寒无寒,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虚烦不耐,若有神灵,莫可名状。此病名百合,虽在脉,实在心肺两经,以心合血脉,肺潮百脉故也。盖心藏神,肺藏魄,神魄失守,故见此症。

良由伤寒邪热,失于汗下和解,致热伏血脉而成。用百合一两,生地汁半钟,煎成两次服,必候大便如漆乃瘥。

(论百合病深得真谛。)张景岳治王生,年三旬,病阴虚伤寒。(叶天士曰:阴虚二字,尚要讲明。阴虚者,水因火耗,当用滋阴。

若用桂、附,则非阴虚,乃虚寒火衰之症,或戴阳格阳,阴症似阳,乃可用矣。此处关头,宜细详察。)其舌芒刺干裂,焦黑如炭,身热便结,大渴喜冷,而脉则无力,神则昏沉。群谓阳症阴脉,必死无疑。察其形气未脱,遂以甘温壮水等药,大剂进之,以救其本。仍间用凉水,以滋其标。盖水为天一之精,凉能解热,甘可助阴,非苦寒伤气可比。故于津液干燥,阴虚便结,而热渴火盛之症,在所不忌。由是水药并进,(叶天士曰:若用桂、附、人参,此虚寒之证,冷水必不喜饮,岂可饮一二斗乎?此言甚觉谬妄。惟邪热炽盛,可饮冷水。)然后诸症渐退,饮食渐进,神气俱复矣。但察其舌则如故,心甚疑之。阅数日,忽舌上脱一黑壳,其内新肉灿然,始悟其肤腠焦枯,死而复活。使非大合添补,安望再生?若此一症,特举其甚者。凡舌黑用补,得以保全者甚多。盖伤寒之舌,则热固能黑,以火盛而焦也;虚亦能黑,以水亏而枯也。(叶天士曰:水亏之黑,岂可用热?若以舌黄舌黑悉为实热,则阴虚之症,万无一生之矣。)按:是症既云阴虚燥渴,用凉水是矣。而又杂与桂、附各数两,治法未能无疵。至舌苔成壳脱落,恐桂、附之投,不能无过也。

一衰翁,年过七旬,陡患伤寒,初起即用温补调理。至十日之外,正气将复,忽尔作战,自旦至辰,不能得汗,寒栗危甚,用六味回阳饮,入人参一两,姜、附各三钱,煎服。下咽少顷,即大汗如浴,时将及午,而浸汗不收,身冷如脱,鼻息亦几无,令以前药复煎与之。曰:先服此药,已大汗不堪,今又服此,尚堪再汗乎?笑谓曰:此中有神,非尔所知也。急令再进,遂汗收神复,不旬日起矣。呜呼,发汗用此,而收汗复用此,无怪乎人之疑之也。不知汗之出与汗之收,皆元气为之枢机耳。

喻嘉言治黄长人犯房劳,病伤寒,守不服药之戒,身热渐退。十余日外,忽然昏沉,浑身战栗,手足如冰。

同类推荐
  • 又示宗武

    又示宗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坡先生年谱

    东坡先生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献集

    文献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台林公辅先生文集

    天台林公辅先生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晚晴见终南诸峰

    晚晴见终南诸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侯门贵女:王爷请让道

    侯门贵女:王爷请让道

    穿越成寄养乡下的阮家三小姐,想做苏玛丽失败了,想做白莲花也没成,还是披着羊皮的狼合适自己。草包妹妹,莲花姐姐这些都是小事。可是碰到古代版总裁怎么破?都说总裁有三宝:面瘫、邪魅。活好,这个碍事的王爷样样也不缺。某王爷:“你,嫁给我。”某穿越女凌乱了,总裁不是都爱小白花吗?她可是女汉子一枚……
  • 穿越之天悦璃苍

    穿越之天悦璃苍

    她,天才博士,特工,医生,毒王,不知道为什么,在睡觉之时,自己跳楼自尽,穿越到架空时代,天理何在?
  • 鼎炼天地

    鼎炼天地

    上古大神风里希打造炼天鼎,炼石补天。数万年后,方白在上古宗门遗址中得到了药王神鼎,兄弟背叛偷袭,让他轮回转世。这一生,他解开药王神鼎的秘密,竟是上古大神留下的炼天鼎。从此,踏上一条不平凡的强者之路!
  • 影盗笛箫枫

    影盗笛箫枫

    朋友,是敌人?爱人,是敌人?还是自己的亲人?到底谁才是敌人,一切都是那么的扑朔迷离,一层层的面纱,逐渐揭开,其结果都是骗局,且看影盗笛箫枫如何跳出迷茫的人生之路,一展魔术之终极境界。
  • 凤于九天:傲娇帝君太撩人!

    凤于九天:傲娇帝君太撩人!

    她重获新生,再次执剑指苍穹,逆天而行,凤于九天,实至名归。他风华绝代,却为她掀起腥风血雨。他步步逼近,她却唯恐避之不及,千方百计避开他。他彻底动怒,却仍保护她毫发无损。他从未输过,但唯独与她,满盘皆输。
  • 浮生窥道

    浮生窥道

    道本一,然盲人摸象不可尽窥,窥者数,故道万千态。每一个时代的最强者都会在万极峰登峰造极,以证己道。前一个纪元,争鸣了两个纪元的诸子百家为何仅留儒家?繁荣到一统西方的魔法帝国为何倏然消亡?而这个纪元,一个无心争锋的少年,为了友情、为了爱情,又究竟会被命运的手推往何处?是冥冥注定,还是万般巧合?天地为棋,掌棋者谁?
  • 嫡女斗智,朕的宝贝皇后

    嫡女斗智,朕的宝贝皇后

    顾清淼嫁给沐云辰,只是一场争夺皇位的对弈,她喜欢美男,更喜欢一家人安然无恙,既然天下第一的美男非要死要活的赖着她嫁给他,干嘛不同意?只是这是什么情况?沐云辰说:“爱妃顶撞本王,本王不会惩罚,只需交出五十两银子即可。”李管家振振有词:“一月五两的房租,这是王府最便宜的住所。王妃一个月内不交齐,奴才会去相府亲自要债。”钱王,身为男人,你抠成这个样子,你好意思吗?*他是沐云辰,云风王朝钱王,桀骜不羁,斤斤计较的笑面虎一个。“太后,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王妃朝服太贵,臣妾从王爷那里实在买不回来。”某女可怜兮兮哭诉,内心狂笑。沐云辰眉头一挑,脸上的笑,岔气。****一朝穿越,身为孤儿的顾清淼从此过上爹疼娘爱的幸福日子。然,五岁之时,亲娘离奇失踪,半月后,庶妹也消失不见。她从府中嫡小姐瞬间落得连丫鬟都不如。十二年后,先帝两封遗诏,一石惊起千层浪。太后毒,皇帝狠,贵妃冷嘲热讽,大臣算计,庶妹嫉恨,连亲爹都用怀疑的目光望着她。她人前步步谨慎,人后嚣张狂傲,她忍了十二年,只为寻回亲娘,谁若拦她……顾清淼在数十位武功高手面前轻松走过,冷脸问道:“沐云辰,你确定还要继续捣乱?”沐云辰温润一笑,她是他心里唯一的女人,唯一到,他愿为她一疯!片段:宫宴上。顾清淼怀着双胞胎,坐在龙座上,忧心忡忡的问沐云辰,“皇上,孩子生下后长得一模一样,本宫认不出谁是谁怎么办?”沐云辰道:“皇后宝贝儿可以在他们身上系个刻着名字的玉佩。”“若是玉佩不小心乱了怎么办?”“那就随他们去,反正都是你儿子,又不会冒出别的女人的儿子。”顾清淼:“……”众妃:“……”——————新文开坑求收藏!轻松甜蜜宠溺的爱情,搞笑顽皮互相拆台的男女主,别错过呦!点击下面【加入书架】收藏满100,200,300时会加更哦!快把我放进你的书架里吧!
  • 行走阴阳的人

    行走阴阳的人

    被一条蛇咬了之后,林长寿恢复了自我潜在的意识。而后在他的身边发生了一件件离奇的怪事,吃人的猫,会说话的黄鼠狼,还有他黑白无常。
  • 青梅太天真,竹马很无语

    青梅太天真,竹马很无语

    “妈妈他是谁啊?”她嚷嚷着。“我?应该算你哥哥吧。”他耐心地回答。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