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39500000004

第4章

杂犍度世第一法品之三

云何顶法云何顶法退。云何暖法乃至广说。问曰。此中逆说凡夫所得法。说世第一法已。何以不次说忍耶。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应说云何为忍。以何等故名忍。当云何系乃至广说。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此是有余之说简略之义。复有说者。先已说忍而不彰显。如先说。若后心心数法。胜者前者。则非世第一法为是何耶。答曰。增上忍是名说忍。复有说者。若佛经说此中便说。若经不说此中不说。佛经无说忍处是故不说。说曰。如增一阿含中说。若不成就六法。则不能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云何为六。一不乐闻法。二虽闻法不摄耳听。三不为知解。四所未得法不方便勤求。五所得法不善守护。六不成就顺忍。若成就六法则。能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云何为六喜乐。闻法。乃至成就顺忍。问曰。彼经虽说顺忍。不说是顺谛忍。答曰。顺忍顺谛忍。有何差别。因论生论。以何等故。忍言顺谛。忍暖顶不耶。或有说者。如说忍言顺谛。暖顶亦应说。而不说者。当知皆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顺者言随顺。彼忍善随顺。暖顶不尔。复有说者。暖法能止缘谛增上愚。顶止中愚。忍止下愚。以止身中愚故。生世第一法。复有说者。暖法能生缘谛下明。顶生中明。忍生上明。以此身中有缘谛明故。能生世第一法。复有说者。暖法于阴悦适。顶法于宝悦适。忍法于谛悦适。以观圣谛身中悦适故。能生世第一法。复有说者。忍于一切时。与见道相似。如见道一切时唯法念处现在前。彼忍亦尔。暖顶不尔。所以者何。先修法念处。后增长三念处。展转现在前。是故不相似也。忍修习法念处。唯增长法念处。以与见道相似故。名顺谛忍。暖顶不尔。不名顺谛。复有说者。忍法侧近见道。暖顶不如。复有说者。忍法亦多相续。亦一刹那现在前。顶暖唯多相续现在前。复有说者。忍法唯一定意。暖顶不尔。复有说者。忍法正观不杂。暖顶有杂。或时起欲界善根。复有说者。忍法正观。不多不广。而能随顺趣向涅槃。暖顶正观。亦多亦广。亦能随顺趣向涅槃。此中应说转买摩尼宝喻。以如是等众因缘故。忍名顺谛。暖顶不得名顺谛

是暖顶及下中忍。行十六行。缘四真谛。增上忍。行四行。缘苦谛。复有说者。增上忍缘道谛。问曰。忍为缘何法得正决定。答曰。或有说言缘于道谛。问曰。若然者云何不缘行倒错耶。若缘行倒错。云何不为得正决定而作留难。答曰。假令缘行倒错。于正决定。不作留难。所以者何。于此善根。修习缘行。先有径路。是以入圣道时。于此缘行。自在能用。如见道中。先起欲界忍智道。次生有顶忍智道。彼有顶忍智道。后复还生欲界忍智道观苦行。后复生观习行。乃至广说。如此皆名缘行倒错。不以缘行倒错。便为见道。而作留难。何以故。以于见道修习缘行先有径路故。忍亦如是。于得正决定。不作留难。诸作是说。缘道谛增上忍。后得正决定。彼有三心。应同一缘一行。所谓世第一法。苦法忍苦法智。二心应同一行。不同一缘。谓苦比忍苦比智。二心同于一缘。不同一行。谓习法忍习法智。评曰。应作是说。应缘苦谛增上忍。后得正决定。彼见道是猛健善根。虽缘行倒错。于正决定。而无留难。彼忍是世俗有漏善根。其性羸劣。若缘行倒错。则与见道。而作留难。如实义者。应观苦增上忍。后得正决定。非先观道忍后得正决定。增上忍行苦行缘苦。而忍方便道广行十六行。缘四真谛。彼行者正观欲界苦。观色无色界苦。欲界行集。色无色界行集。欲界行灭。色无色界行灭。断欲界行道。断色无色界行道。如是三十二心。是名下忍。行者后时渐渐减损行及缘。复更正观欲界苦色无色界苦。乃至观断欲界行道。除观断色无色界行道。从是名中忍。复更正观欲界苦。观色无色界苦。乃至观色无色界行灭。除减一切道。复更正观欲界苦色无色界苦。乃至观欲界行灭。除色无色界行灭。复更正观欲界苦。乃至观色无色界行集除一切灭。复更正观欲界苦。乃至观欲界行集。除色无色界行集。复更正观欲界苦色无色界苦。除一切集。复更正观欲界苦。除色无色界苦。复更正观欲界苦常相续不断不远离。如是观时。深生厌患。复更减损。但作二心。观于一行。如似苦法忍苦法智。如是正观。是名中忍。彼复以一心。观欲界苦。是名上忍。后次生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后。次生苦法忍。譬如有人。欲从己国适于他国。多有财宝及诸生业之具。不能持去。以此财物。转以易钱。犹嫌其多不能持去。以钱易金。犹嫌其多不能持去。以金复易多价宝珠。持此宝珠。随其所安。往适他国。如是行者。乃至渐舍。相续不离。生于上忍。忍后次生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后。次生苦法忍。诸言缘苦忍后得正决定。彼四心须同一行一缘。所谓增上忍。世第一法。苦法忍。苦法智。二心同一行。不同一缘。所谓苦比忍。苦比智。二心同一缘。不同一行。所谓集法忍集法智。是故如此说者好。问曰。世第一法。为有上中下不。答曰。无也。不得一人心中有。多人心中乃有如尊者舍利弗。是上目连是中。其余声闻是下。性分亦有上中下。佛为上。缘觉为中。声闻为下云何名顶。以何等故名顶。尊者瞿沙说曰。有二种达分善根。一是欲界所谓暖顶。二是色界所谓忍及世第一法。欲界中下者是名为暖。上者名顶。色界中下者名为忍。上者名世第一法。评曰。彼不应作是说此尽是色界法。是修法住定地法。能行圣行法。如是说者好。问曰。何以言顶法耶。答曰。色界善根。有动者有不动者。有住不住。有难无难。有断不断。有退不退。诸彼动者。诸不住有难有断有退者有二。下者是暖。上者是顶。诸彼不动住无难不断不退者有二。下者是忍。上者是世第一法。复有说者。应言下顶。所以者何。在下暖法顶故。复有说者。犹如山顶。故名为顶。如山顶之道人不久住。若无诸难。必过此山。到于彼山。若遇诸难即便退还。如是行者。住顶无久住者。若无诸难。必到于忍。若有诸难。还退到暖。是以犹如山顶。故名为顶。复有说者。胜于暖法。故名为顶。云何为顶。欢喜于佛法僧。生下小信。乃至广说

问曰。何以故。言此信为下小耶。答曰。如尊者瞿沙说。此暖顶二达分善根。是欲界法故言下小。复有说者。此住不久停故。故言下小。复有说者。此信当言异信。何以故。异于色界定地修地行圣行暖法故。故名为异。于佛僧。生下小信。是缘道谛信。于法生下小信。是缘灭谛信。问曰。如顶能缘四谛。此中何以唯说缘二谛信。不说缘苦集信耶。答曰。或有说者。此中说名义最胜法故。于此四谛何者最胜。所谓灭道。何以故。此二谛清净无过故。复有说者。此二谛是妙是离。复有说者。此二谛能生信处。复有说者此二谛有二义。一可信。二可求。复有说者。为生受化者。信乐心故。若世尊说。苦集是可敬信者。则无受化者。何以故。彼受化者。当作是念。此是烦恼恶行。邪见颠倒。何可敬信。而我等常为此苦之所逼迫。若世尊说灭道。是可敬信。彼受化者。心生欣乐。是故灭道最胜可信。复有说者。此灭道有可信敬事。一乐观在前。二无心舍离。复有说者。信佛信僧说缘道信信法是缘三谛信。若如是者则说尽缘四谛信也。如说波罗延摩纳婆等。能于佛法僧。生下小信。是名顶法。彼作经者。引经为证。问曰。如住顶时。亦信阴亦信三宝亦信谛。以何等故。世尊为摩纳婆等。但说信宝。不说信阴谛耶。答曰。或有说者。彼摩纳婆等。非不信苦集谛。但不信三宝。以不信故。佛故为说。复有说者。彼为苦所困。欲求离苦。往诣佛所。如说偈

为苦所逼诸众生  不知离苦来诣佛

愿示法要除众患  犹如热时入凉池

如实能离苦者。唯有灭道。彼有二义可信。一常乐观。二常喜求。复有说者。信佛说缘二谛信。信僧说缘道谛信。信法说缘灭谛信。复有说者。信佛说缘四谛信。信僧说缘道谛信。信法说缘三谛信。复有说者。三宝是生信敬处是以说之。复有说者。随行者意悦适故是以说之。若于阴生悦适是名为暖。于宝生悦适是名为顶。于谛生悦适是名为忍

问曰。如顶体性。是五阴。何以世尊为波罗延等。以信名说。为诸新学比丘。以慧名说。答曰。或有说者。唯佛世尊决定明解法相。亦知所应作事。非余所及应为众生而说何法。即便说之。复有说者。以波罗延等。未住所作地。未入佛法中。未得舍摩他。未有渐次闻他天言生信。来诣佛所。尔时世尊。因彼善根欲令增长故。以信名说。彼诸新学比丘。与上相违故。即慧名说。复有说者。随他乏少为饶益故。如波罗延等乏少于信。释种比丘乏少于慧。是以波罗延等。说信以饶益之。释种比丘。说慧以饶益之。复有说者。为止谄曲愚痴意故。波罗延等。虽复聪明。乏少于信。无信之慧。能增长谄曲。是故为波罗延等。说信止其谄曲。新学比丘释种出家。虽少有信而乏于慧。无慧之信增长愚心。是故为新学比丘。说慧止其愚心。复有说者。世尊说法。受化者二种。有利根。有钝根。为利根者说信。为钝根者说慧。以波罗延等利根故说信。新学比丘等。钝根故说慧。如利根钝根。内因力外缘力内分力外分力。内正观思惟增益外从他闻法内增益。无愚无贪修不修损身见聚处不损身见聚处。当知亦如是

云何顶法退乃至广说。问曰。以何等故说顶有退。不说暖退。答曰。或有说者如说顶退。亦应说暖退。而不说者。当知皆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行者在顶之时。多诸留难。有三时诸烦恼业。多诸留难。如从顶至忍。尔时恶道诸烦恼业。多作留难。所以者何。彼诸烦恼。而作是念。若彼行者。已到于忍。我复于谁身中当生果报。离欲界欲时。彼欲界诸烦恼业。多作留难。所以者何。诸烦恼业。而作是念。若彼行者。出于欲界。我复于谁身中。生于果报。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受未来有诸烦恼业。多作留难。所以者何。诸烦恼业。而作是念。若彼行者。离欲已彼更不受身。我复于谁身中。生于果报。行者于此三时。多诸留难。是故说顶有退。不说暖退。复有说者。行者尔时生大忧恼犹如有人。见珍宝藏。见已欢喜作是思惟。我今永断贫穷根本。后欲取时忽然还灭。彼人尔时于此宝藏生大忧恼。如是行者。住顶法时。自念不久。当得于忍。永断恶道。心生欢喜。后便还退生大忧恼。复有说者。若说顶有退。当知亦说暖有退。复有说者。以顶法不久住故是以有退。复有说者。欲得忍时大获重利。犹如圣人不堕恶道。得忍之时亦复如是。如沙门二十亿九十一劫不堕恶道。与上相违名失重利

云何顶退。答曰。犹如有人。亲近善知识。从其闻法乃至广说。何以复作此论。答曰。前虽说顶体相未说云何得顶云何失顶。今欲说之故作此论。犹如有人。亲近善知识者。说亲近善友。从其闻法者。听随顺方便法。内正观思惟者。自身修行正行。信佛菩提。信善说法。信僧清净功德。是说信宝说色无常。乃至说识无常。是说信阴。知有苦集灭道。是说信谛。彼于余时。不亲近善知识者。亲近恶友。不从他闻法者。不听随顺方便法。不正观思惟者。自身行邪行。失此信法。是名顶退。问曰。顶退体相为是何耶。答曰。是不成就性。不隐没无记。心不相应行。行阴所摄。复有说者。是不信体性。所以者何。有信便得。无信便失。复有说者。以何使缠。而退顶法。即彼使缠性。如是说者。亦是染污性。复有说者。若法随顺退法即是其性。若然者一切诸法。尽是退性。何以故。一切诸法。与威势缘故。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无所有性。是退性。强生分别。无有相对。彼善根和集名顶。善根离散名退。复有何性。犹如有人多诸财物。他人劫去。后便贫穷人问之言。汝今贫穷为是何性。彼人答言。我本有财。他人劫去今唯贫穷。当有何性。又如有人衣裂。他人问言。汝今衣裂为是何性。彼人答曰。衣本完坚今者破裂。更有何性。又如有人身本着衣。人夺其去。他人问言。汝今裸形无衣为是何性。彼人答言。我本着衣。他人夺去。今者裸形无衣当有何性。如是行者善根和集之时名之为顶。后若离散名之为退。当有何性。是故无所有性是名退性。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顶退是不成就性。不隐没无记。心不相应行。行阴所摄

问曰。如说信佛菩提。是名信佛。乃至广说。以何等故世尊。或说信宝。或说信阴。或说信谛。答曰。或有说者。佛于法明了。乃至广说。复有说者。随众生愚处。佛随其所愚而解说之。复有说者。受佛化者有三种。一多疑心。二染着于我。三为见所覆。为疑者说。宝为染着我者说阴。为见所覆者说谛

云何暖法。乃至广说。以何等故名暖。答曰。或有说者。智缘境界。能生于暖。烧烦恼薪。犹如火攒。上下相依。生火烧薪。复有说者。以有智知有能生暖智。令有萎悴。犹如夏时聚花为[卄/積]花生暖气。还自萎悴。复有说者。智生依阴。在阴智火。还烧于阴。犹如两竹相摩生火还烧竹林。尊者瞿沙说曰。求解脱智火。彼最在初。如火以烟在初为相。无漏智火。亦以暖法在先为相。如日明相在初为相。无漏智日。亦以暖在初为相。是故名暖。云何为暖。于正法毗尼中。生信爱敬。乃至广说。问曰。若然者。说于正法毗尼中生信爱敬。尽得暖耶。答曰。不然。何以故。暖者乃是色界修地定地。能行圣行所摄。于正法毗尼中。生信爱敬者也。彼正法者。说缘道谛信。毗尼者。说缘灭谛信。问曰。暖能缘四谛。何以但说缘灭道谛信。答曰。或有说者。灭道于谛中最胜故。应如先顶中广答。复有说者。灭道是可归依处。是以故说。复有说者。正法说缘三谛信。毗尼说缘灭谛信。是亦名暖。能缘四谛。彼作经者。引经为证。如说佛告马师满宿比丘。我有四句法。当为汝说。为欲知不当恣汝意。彼二人言。我等今者便为非器。何用知为。乃至广说。问曰。佛深知彼人不堪受法。何故告言当恣汝意。答曰。或有说者。人谓彼人无教化者。所以造作众恶。而自毁坏。是以如来。举手语言。我所应作。今已作之。而汝自行邪行。以自毁坏。非我不教化之过。复有说者。为止外道诽谤故。所以告言当恣汝意。若当如来不告彼者。诸外道等。当作是谤。云何大悲。于弟子众。有随顺者。说法教化。不随顺者。不说法教化。若当如来告彼人者。诸外道等。不生诽谤。复有说者。为止诸释。不信心故。若当如来不告彼者。尔时诸释生不信心。云何悉达。不为亲族说法教化。心怀嫉妒。将虑彼人共己相似。若其如来告彼人者。诸释尔时便更不生不信之心。复有说者。彼人自行邪行。如来以彼。即为证人。而语之言。汝本在家。及今出家。自行邪行。非是我过。尔时如来。即以软语。面前责数。是故告言当恣汝意。复有说者。为生彼人将来善根故。佛知彼人。而今虽复不能受化。将来必生追悔善根。所以者何。彼人作是念。彼大悲者。恣我意。而我不受。非如来过。能生如此追悔善根。以此缘故。必出恶道。复有说者。佛知彼人于此命终必生龙中受大苦痛。便作是念。我本从何来生此间。自知本在佛法出家。次作是念。无化我者。我今应往作不利益事。破坏佛塔及诸精舍。杀诸比丘。当于尔时。佛神力故。有如来像。当立其前而告之言。马师满宿。我有四句之法。汝欲知不当知。今苦汝等过。非我咎也。我应作者。皆已作之。而汝今者。自为邪行。欲止彼龙嗔恚缠故。令守护佛法。是以告言当恣汝意。问曰。云何名四句法。答曰。或有说者。是四谛法。何以故。彼二人以不见谛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念处是。何以故。彼二人以颠倒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正勤是。何以故。彼二人者。多懈怠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如意足是。何以故。彼二人者。不能积集诸善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圣种是。何以故。彼二人者。贪着利养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沙门果是。何以故。彼二人者。实不得沙门。而言我得四沙门果。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四善是(一善知界二善知入三善知缘起四善知处非处)。何以故。彼二人者。愚于因果故。造斯恶行。复有说者。如杂阿含中说偈

贤圣法中善言最  二常爱言远不爱

三常实语离虚妄  四常法言远非法

是名为四。复有说者。如增一阿含所说。无贪无恚正念正定是名为四。彼作是言。我今何用知是法为。世尊告言。汝愚痴人远离我法。乃至无有少许暖法。问曰。彼二人者何以作如是说。我今何用知是法为。答曰。或有说者。彼人自知非是法器趣向善道。犹为非器。况趣涅槃。当是器也。复有说者。诸邪恶行。在彼身中。数数犯禁。自知此身非是法器瓦石可令生牙。我今此身。终不能生解脱法分。复有说者。彼人已作决定业故。复有说者。彼人已近报果法故。彼人恶道报相。已现在前。乃至十指水流而出。复有说者。佛记彼人当成辟支佛菩提。彼作是念。何烦如来。为我说法。我于现世。终不能得入正决定。以是等众因缘故。彼作是言。我今何用知是法为。世尊告言。远离我法愚痴人。于我正法毗尼中。乃至无有少许暖法。问曰。有众多毗尼。有时毗尼有方毗尼。有种性毗尼。有家法毗尼。有罚罪毗尼。有犯毗尼。有明毗尼。有圣毗尼。有欲嗔痴毗尼。此中为说何者毗尼耶。答曰。或有说者。此中说圣毗尼。复有说者。此中说欲嗔痴毗尼。问曰。诸不得暖法。一切皆与马师满宿同耶。答曰。不一切也。众生凡有三种。一有期心。二除期心。三断期心。有期心者。清净持戒者是也。除期心者。所作已办阿罗汉是也。断期心者。犯戒者是也。以彼无有期心。无除期心。但有断期心。是以世尊。而呵啧之。其余众生。断期心者。亦与彼同。如说乃至无有少许暖法。问曰。此暖善根。最胜微妙。住寂静地。今者何以言少耶。答曰。以于达分善根中最是微小故言为少。复有说者。以是见聚善根后边生故。故言少许(见聚善根者谓安般不净四念处也)。此四种善根。所谓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名为达分。亦名观谛。亦名修治。亦名善根。言达分者无漏圣道。是达此善根。随顺彼法。羽翼彼法。是彼法性分。故言达分。观谛者。以无常等行观谛察谛。故名观谛。修治者。为求圣道及果修治。此身除去秽恶。欲为法器。犹如农夫为求子实修治田地除去恶草。彼亦如是。故名修治。言善根者。圣道言善。涅槃言果。此诸法等。是彼初基始立之本。故名善根。问曰。此暖等善根。有何差别。答曰。暖法能止缘谛增上愚。乃至能止身中愚。故生世第一法。复有说者。暖法能生缘谛下明。乃至身中有缘谛明。故生世第一法。复次暖法。能生缘谛下信。顶法生中信。忍法生上信。以身中有此信故。能生世第一法。复次暖法。于阴悦适。乃至身中悦适故。生世第一法。复有说者。暖是念处所入处。顶是暖法所入处。忍是顶法所入处。世第一法。是忍所入处。如是次第无间亦如是。尊者瞿沙说曰。此善根二是欲界。所谓暖顶。二是色界。所谓忍世第一法。评曰。不应作是说。此是色界故。定地修地。能行圣行所摄法。如是说者好。问曰。暖法有几种。乃至世第一法几种。答曰。或有说者。暖法有三种。谓下下下中下上。顶法有三种。中下中中中上。忍有二种。上下上中。世第一法有一种。谓上上。此四善根以三言之。暖是下。顶是中。忍世第一法是上。复有说者。暖有二种。谓下下下中。顶有三种。谓下上中下中中。忍法有三种。谓中上上下上中。世第一法有一种。谓上上。此善根以三言之。暖是下。顶是下中。忍是中上。世第一法是上。尊者瞿沙说曰。暖有三种。下下下中下上顶有六种。下下乃至中上。忍有八种。下下乃至上中。世第一法一种。谓上上。若以三言之。暖法一种。谓是下顶有二种。谓下中。忍有三种谓下中上。世第一法有一种谓上

得暖法亦舍。舍有二种。离界地时。及退时舍。退时舍者。作无间业。能断善根。亦堕恶道。复有何善利。已为涅槃。作决定因。如吞钩饵法。得顶法亦舍。舍有二种。离界地时。及退时。退时舍者。作无间业。亦堕恶道。复有何善利。更不断善根。若然者。提婆达多。不得顶法耶。如偈说

无德受供养  是名为凡小

有善皆忘失  是名为顶退

此偈当云何通。答曰。此说得退。复有说者。世尊如顶。彼以恶心向佛。堕于恶道。故言顶堕。得忍亦舍。舍有一种。离界地时。舍彼善根无退。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复有何善利。不堕恶道。得世第一法亦舍。舍有一种。离界地时舍不退。所以者何。此善根性是不退。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不堕恶道。复有何善利。彼次第得正决定。复有说者。得暖法亦舍。舍有二种。离地界时。及退时。退时舍者。作无间业。亦堕恶道。复有何善利。唯不断善根。若然者提婆达多。不得暖法。何以故。彼断善根故。得顶法亦舍。舍有二种离地界时。及退时。退时舍者。堕恶道。复有何善利。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得忍亦舍。舍有一种。离界地时。彼善根无退。不作无间业。不断善根。不堕恶道。复有何善利。不染着我。问曰。若然者尸利掘多安仇利摩罗萨遮尼揵子。便为不得忍。何以故。染着我故。答曰。彼不染着我。以论义故。言有我耳。问曰。彼与如来。竞诤论我。云何乃言不染着我耶。答曰。彼以不断我见暂现在前。非染着也。世第一法得亦舍。离界地时舍。余如先说。西方人。作此论言暖善根。有何意趣。为何所依。有何因缘何法。有何果。有何依。有何报。有何善利。为行几行。为缘名生。为缘义起。为是闻慧。为是思慧。为是修慧。为欲界系。为色无色界系。为有觉有观。为无觉有观。为无觉无观。为乐根相应。为喜舍根相应。为一心。为众多心。为退为不退。乃至世第一法亦如是。问曰。暖有何意趣。答曰。所有布施持戒。乃至上忍善根。尽以回向解脱。是其意趣。为何所依者。依色界定起。有何因缘者。于自地前生善根。是相似因。缘何法者。缘四真谛。有何果者。顶近于暖。是功用果。有何依者。自地相似。后生善法。是其依果。有何报者。谓色界五阴。有何善利者。或有说者。是涅槃决定因。复有说者。不断善根。为行几行者。行十六行。为缘名生为缘义生者。当言缘义生。为是闻思修慧者。当言是修慧。欲色无色界系者。当言色界系。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者。当言三行。为何根相应者。当言三随所应说。为一心为众多心者。当言多心。为退不退者。当言退忍。于顶近者。是功用果。顶有何善利。或有说者。不断善根。或有说者。不作无间业。余如暖说。世第一法。于忍近者。为功用果。忍有何善利。有此善利。不堕恶道。复有说者。不染着我亦不退。其余如顶。世第一法。缘苦苦法忍。是功用果世第一法。有何善利次第。得正决定。行四行。当言一心不退。其余如忍生暖法时。若苦集道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修四念处。现在行一行。未来修四行。取其同性。非不同性。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修一法念处。现在一行未来四行。增长暖法。以下增长中。以中增长上时。若缘苦集道谛。现在四念处。展转现在前。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若缘灭谛。现在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问曰。以何等故。初生暖法时。未来同性者。修非不同性。增长暖时。未来同性。不同性修。答曰。初生时。以行观谛。未曾得彼种而得。增长时。以行观谛。已曾得彼种而得。是以具修。初生顶时。缘苦集灭道。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增长时。下增长中。中增长上。若缘苦集道谛。四念处展转现在前。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初生忍。及增长时。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尊者瞿沙说曰。初忍时若缘苦集道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四。同性修不异性。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亦一法念处。现在一行未来四。同性修不异性。若增长时。缘苦集道谛。四念处展转现在前。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若缘灭谛。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十六。评曰。彼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

问曰。以何等故忍一切时。法念处现在前耶。答曰。如见谛道一切时法念处现在前。忍亦相似。问曰。如增长忍时。尽修十六行耶。答曰。不也。如渐除所缘行亦如是。若缘四谛。有十六行。若缘三谛有十二行。若缘二谛有八行。若缘一谛有四行。通一忍生势则有十六。问曰。以何等故。增长忍时。或十六或十二。或八或四行修。答曰。渐除所缘。渐除所行。转近得正决定。是以或时修十六行。乃至四行。生世第一法时。现在一法念处。未来四。现在一行。未来四。问曰。如世第一法曾得彼种。以行观谛。何以故。同性行修不异性耶。答曰。随彼所得。即此法修。如人裸形无衣可夺。彼亦如是。复有说者。世第一法。最近见道。如见道中不修余行。唯修同性。世第一法亦复如是。问曰。若生暖乃至忍时。为常相续。为不相续。答曰。或有说者。言常相续缘于四谛。如见道中十五心常相续现在前。彼暖法生时。常相续缘四真谛。复有说者。此义不定。或相续或不相续。或有暖缘苦而止者。或缘集灭道而止者

问曰。为正观思惟。何法次能生暖耶。答曰。是色界修。地定地心。有厌离有恶贱有渴仰。有不随顺生势不乐。有如此正思惟时。次能生暖。暖次生顶。顶次生忍。忍次生世第一法。世第一法次得正决定。问曰。若离欲者可尔。不离欲者云何。答曰。不离欲者。彼亦可尔。有欲界思慧正观思惟缘苦行。苦行次第生暖法。余如上说

问曰。诸前身生暖法。未生顶法。彼便命终。于此生中。欲生顶法。为即生顶法。为还起暖法耶。答曰。或有说者。若从师顺次闻顶法。即从顶去。若师不为说。还从根本起。问曰。若然者何以言暖次生顶。顶次生忍。忍次生世第一法。答曰。作如是说者。谓一身中次第生者。若前身中。曾得暖法。从根本起者也。问曰。若前身曾得暖法。于此生中。欲生顶法。作何正观思惟。答曰。如暖正观思惟顶亦复尔。如生顶生忍亦尔。问曰。若生暖法为离欲不。答曰。或有说者。不为离欲。所以者何。彼行者爱乐宁生顶法不起有顶中忍。复有说者。若彼行者。自知有力能生顶者即便生顶。自知无力不能生顶。欲得离欲。所以者何。若得离欲我生处转胜

问曰。若依根本地。生达分善根。为有退不。答曰。或有说者。暖顶有退。忍则不退。何以故。此善根是不退法故。评曰。彼不应作是说。何以故。若依根本地生达分善根者。即于现身。得正决定。何以故。此诸善根。尽为生圣道故。若依未至。此则不定

问曰。若依未至禅。生暖法。亦生顶忍世第一法。得正决定耶。答曰。或有说者。若依未至禅。生暖法。乃至生世第一法。得正决定。初禅乃至第四禅亦如是。复有说者。若依未至禅生暖法。次生初禅。暖顶忍世第一法。得正决定。禅中间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复有说者。若依未至禅。生于暖顶。次生初禅顶忍世第一法。得正决定。禅中间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复有说者。若依未至禅。生暖顶忍。次生初禅忍。生世第一法。得正决定。乃至第四禅亦如是。此则说声闻次第法。问曰。菩萨云何。答曰。菩萨依第四禅生暖法。乃至生世第一法。得正决定。复有说者。菩萨依初禅。生暖法顶法忍法。二禅三禅亦如是。第四禅中。生暖顶忍世第一法。得正决定。问曰。如达分善根中。不应次生下上。不应次生中下。云何菩萨而能生耶。答曰。自地不能。他地则能。复有说者。欲离如是过。当作是说。若依初禅。生暖法。乃至第四禅。若依初禅生顶法。乃至第四禅。若依初禅生忍法。乃至第四禅。次生世第一法。得正决定。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所以者何一切菩萨尽依第四禅生暖法。乃至生世第一法。得正决定故。问曰。辟支佛复云何。答曰。辟支佛独出世者。当知如佛。若众多出世者。此则不定。与声闻同。如渴伽狩。独生一角彼亦如是。独出世者。当知如佛

问曰。菩萨前身为曾生达分善根不耶。答曰。或有说者。曾生为障恶道故菩萨九十一劫。不堕恶道者。是达分善根之力。此是他性达分善根。非是己性。评曰。不应作是说。应作是说菩萨不曾生达分善根。所以者何。一切菩萨所有善根。不经历世菩提树下。一结加趺坐。生不净观。乃至尽智。问曰。菩萨九十一劫不堕恶道。此岂非忍力耶。答曰。不必以达分善根能障恶道。或以施力。或以戒力。或以不净。或以安般。或以闻慧或以思慧。或以暖顶后乃以忍。尊者佛陀提婆说曰。障于恶道。非不因知缘起法。其义云何彼作是说。觉知缘起法。即是无漏道。非无漏道力不能障恶道。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先说者好。所以者何。菩萨若行布施。亦以戒以慧。若行戒时。亦以施以慧。若行慧时。亦以施以戒。以是因缘。能障那由他恶道。况十处恶道耶。声闻辟支佛。所有暖顶。菩萨尽能起。以障恶道。唯不起忍。所以者何。忍与恶道相妨。菩萨于三阿僧祇劫。在生死中。以愿力故。生恶道中。此中应说鱼因缘喻。复有说者。起声闻辟支佛忍。以障恶道。不起菩萨忍。所以者何。于得道身大玄远故。求辟支佛人。以生辟支佛忍。不能生佛种忍。以近辟支佛道故。复有说者。求辟支佛人。能起佛种忍。评曰。不应作是说。应作是说。求辟支佛人。不能起佛种忍。问曰。得忍凡夫命终时。为舍忍不。若舍者何故不生恶道。若舍者何故凡夫舍圣人不舍。若不舍者。行揵度四大犍度何故不说耶。如说。若成就身。彼成就身业。乃至广说。答曰。或有说者舍。问曰。若舍者。何以不生恶道。答曰。或有说者。彼善根势力能尔。虽舍不堕恶道。自有善根虽成就。不障恶道。况不成就。所谓生处得善。自有善根。虽不成就。能障恶道。况复成就所谓忍也。是故彼善根势力能障恶道。复有说者。彼善根势力。能令身中堕恶道。烦恼业极令远离于此身中。更不复行。若其不行。何由得堕恶道耶。如人秋时服于下药。药亦不住彼人身中。或有与病俱出。或身中自消。而能除去病患。永使不起。如是彼善根势力。令堕恶道。诸烦恼业。永更不起。复有说者。此善根曾在彼身中。如师子住处在彼身中。虽不成就。勋着之力。能令恶道诸烦恼业。更不复行。况堕恶道。犹如师子所住之处。师子若行不在其余小狩。无能到者。何况在时。复有说者。彼善根住此身中。犹如旧住。诸恶道烦恼业。住此身中。其犹如客。旧住力强。客则不如。复有说者。行者有二种期心。一者期心远离诸恶。二者期心深着善法。以有此二期心故。不堕恶道。是故尊者瞿沙说。彼行者有如是期心。有如是欲如是忍如是可如是意如是敬如是爱如是乐复有说者。彼恶道已得非数缘灭。诸法已得非数缘灭。终不现前。复有说者。彼行者堕法雨驶流河中。不容作余恶道之业。是以不堕恶道。复有说者。依倚圣道故。彼行者依倚圣道。使此身中恶道烦恼业。不现在前况堕恶道。犹如有人畏于怨家。依倚于王。而彼怨家。犹尚不能正面视之。何况加害。复有说者。彼行者以此善根。于自身中。以守护圣道所住处故。犹如王人先守护王所住之地。一切人民不敢复住。复有说者。彼善根决定作人天处故。若作决定处业。必生彼处。犹如贵胜之座处所以定。不应复更坐于余坐。如是彼善根所住处。定亦复如是。复有说者。彼行者以正方便。令彼恶道诸烦恼业更不复行。何况生于恶道。复有说者。彼行者见恶行过患。见善行利益。是故不作恶行堕恶道中。复有说者。有善好期心。在此身中。不作恶行堕恶道中。复有说者。以心柔软故。随顺趣涅槃故。以信根深牢固故。是以不作恶行堕于恶道问曰。若舍者。何以凡夫舍。圣人不舍耶。答曰。彼凡夫人。无圣道对治力以自持御。虽有对治道以自持御。此道羸劣。不坚固久住是以命终时舍。圣人身中。有无漏对治道以自持御。彼以无漏定力牢固久住。是以命终时不舍。此中应说合众釆喻。复有说者不舍。问曰。若不舍者。业犍度四大犍度。何以不说耶。答曰。或有说者。彼中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彼业犍度中。亦说在第三句中。说圣人在胎是也。圣人有二种。有名数圣人。实义圣人。得达分善根者。谓名数圣人。得正决定者。谓实义圣人。是故彼亦说之。若人有一出家之心。犹得名为圣弟子。何况得达分善根者也。复有说者。或有舍者。有不舍者。谁不舍耶。于此善根。常勤方便故。作方便一切时作方便。善受持善修习者不舍。与上相违舍。如所闻。若于善根。常勤方便。乃至善修习者。虽经生死。而常不舍。如弥多罗达子初生之时。便作是言。结有二种。乃至广说。如先所闻。若于善根。不勤方便。乃至不善修习。于此身中。虽得速舍。如是当知有舍不舍。评曰。如实义者。凡夫人依彼地。生达分善根犹有舍者。何况生于他地

问曰。达分善根言得报。所谓色界五阴。为作彼身初业不。答曰。或有说者。不作初业。所以者何。彼似无漏道。憎恶受生故。余业作初业。彼达分善根。唯作满业。然后受报。复有说者。亦作初业。得身报妙好。随顺行道

此暖等善根。有七十三种。其事云何。欲界有十种。所谓一具缚凡夫。二除一品结。乃至九品尽者。初禅有九。或有除一品结。乃至九品初禅无具缚人。即欲界说故。如是乃至无所有处。有九种顶忍世第一法亦如是。问曰。具缚凡夫。所得暖法。除一品结。乃至九品。为一种耶。答曰不也。具缚凡夫异。除一品结异。乃至九品异

问曰。若退暖法。还生暖法。为本得得不。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彼不数数得用功而得。不前后相似故。如舍波罗提木叉戒后更受。非本得得彼亦如是。如暖顶亦尔。问曰。增长暖时。暖增长已。还起初者不。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得胜进善根。前所得者。无可欣尚。顶忍亦如是

问曰。为于何处生此善根耶。答曰。欲界人中。谓三天下。非郁单越。问曰。欲界六天不能生耶。答曰不能。初生已曾生者。能起现在前。所以者何。若有好身。亦有随顺厌患。正观彼处。则能生暖。此三天下。具有此二。问曰若有好身。则诸天胜人。若取随顺厌患正观。则恶道胜。答曰。如先说俱有者。能天与恶道不俱有故。是以不能。问曰。暖法亦依男身。亦依女身。若依女身得于暖法。复得自身中男子所依暖法耶。答曰。得如是当知。顶忍亦尔。问曰。若依男身。得于暖法。复得自身中女人所依暖法耶。答曰。不得顶忍亦如是。黄门般吒(有男形不能男有女形不能女)无形二形。不能生暖等四善方便法

慧有三种。闻慧思慧修慧。答曰。或有师略说十八界十二入五阴。复有善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生厌恼心。彼作是说。三藏所说要者。唯是十八界十二入五阴。彼即观察界观察界已。复作三种。所谓名体性总相。名者谓眼界乃至法界。体性者谓别相。总相者谓无常苦空无我。如是观时。修习此智。转得定意。于此界中。生厌恼想。复略观十二入。眼界即是眼入。乃至触界即是触入。七识界即是意入。法界即是法入。又略入观阴。彼观十色入及法入中造色。即是色阴。意入即是识阴。法入即是三阴。又略阴即是四念处色阴即是身念处。受阴即是受念处。识阴即是心念处。想阴行阴。即是法念处。又略阴观谛诸五阴果是苦谛。诸五阴因是集谛。五阴灭是灭谛。学无学法是道谛。彼谛复作三种名体性总相。名者谓是苦。乃至道。体性者谓别相。别相者。逼迫行义是苦义。乃至出要。行义是道义。总相者苦有四行。无常苦空无我。集有四行因集有缘。灭有四行灭止妙离。道有四行道如迹乘。修习此智。转得定意时。如见彼谛时。彼亦次第观别。欲界苦作异相别。色无色界苦乃至别断。欲界行道亦别。乃至色无色界行道。当于尔时观谛。犹如观叠外物。作如是观时。是名闻慧满足。如是展转修习。次生思慧。转进修习。次生修慧。能行圣行。如是观时。是名暖法。如是展转增长次生顶。顶次生忍。忍次生世第一法。次生苦法忍。断见苦所断十使。次第生苦法智。如是次第生道比智。得须陀洹果。次第乃至尽智。是名诸善根生次第生法

善根有三种。一福分善根。二解脱分善根。三达分善根。福分善根者。谓能作生天种子。若在人中生豪贵家。有大威势。多饶财宝。眷属成就。颜貌端严。能作转轮圣王帝释魔王梵王种子。解脱分善根者谓能作解脱种子。决定不退因。必至涅槃。达分善根者谓暖法。乃至世第一法。问曰。解脱分善根。于何处种耶。答曰。于欲界中。非色界。欲界中人道。非余道。人道中在三天下。非郁单越。佛出世时非无佛时。复有说者。若无佛时。遇辟支佛。亦种解脱分善根。体性是何。答曰。若身业口业意业。但意业偏多为是五识身。为是意地。答曰。是意地非五识身。为是方便善。为是生得善。答曰。亦是方便善。亦是生得善。为是闻慧。为是思慧。为是修慧。答曰。是闻慧思慧。非修慧。为以何事种此善根。答曰。或以布施。或以持戒。或以多闻。而不必定。所以者何。有人以一揣食施。能种解脱分善根。自有能作长斋般遮于瑟。而不能种解脱分善根。或有持一日斋。能种解脱分善根。自有终身持戒。而不能种解脱分善根。或有诵持一偈。能种解脱分善根。自有善通三藏文义。而不能种解脱分善根是。故不定。何以故。或有种者。有不种者。若以此事。回向解脱涅槃。欲永离生死。有如是勇猛心者是则能种。若不为回向解脱涅槃永离生死。虽多布施终身持戒广学多闻。而不能种解脱分善根。有近有远。近者前身中种。此身成熟来身解脱。远者曾种解脱分善根。经那由他世受身。而不能生达分善根。声闻所得解脱分善根。可回向趣辟支佛。辟支佛所得解脱分善根。亦可回向趣佛。佛所种解脱分善根。不可回转

问曰。有生灭观彼以何为方便耶。答曰。彼行者见春时草木青色。如绀琉璃。见河驶流浮沫着岸。见已作是思惟。此诸外法。今已复生。若入城邑聚落。见诸男女歌舞戏笑。而问之言何以故尔。答言。此中生男生女。彼复思惟如此内法。今已复生。彼行者。于后秋时。见诸草木。为秋日所曝冷风所吹。被诸霜露。枝叶零落。河水枯涸。彼复思惟如此外法。今已复灭。若入城邑聚落。见诸男女乱发举手[口*睪]啕啼哭。而问之言。何以故尔答言。此中男女死丧。彼复思惟此中内法。今已复灭。彼行者深见如此相已。还所住处。自观己身。有少壮老无常之相。次第观于岁月日时昼夜。相续是名方便。于此诸时展转除减。乃至观阴二刹那一生一灭。是名生灭观满足。问曰。此生灭观。为虚想观为实观耶。若是虚想观者。此偈云何通如说

若有知见能尽漏  若无知见云何尽

若能观阴生灭者  是则解脱烦恼心

非以虚想观能断烦恼。若当非实观者。应不见诸行有来去相。而诸行实无来去。或有作论者。说是虚想观问曰。若尔者此偈云何通。答曰。有转转因故。是以说彼转转相生。犹子孙法。其事云何虚想观能生实想观。实想观能断烦恼。是故说转转因。如子孙法。复有说者。是实想观。问曰。若然者诸行无来去。然彼行者。见于来去。答曰。若生灭观。未满足时。便见诸行有来去相。若其满足。见诸行无来去相。犹如小儿弄于独乐。旋速则见如住。旋迟则见来去。陶家轮喻亦复如是

问曰。为以一心见生灭。为二心一见生一见灭耶。若以一心见生灭者。云何一心而有二虑。若有二虑破一心义。复云何见为以见生生时复见灭耶。见灭灭时。复见生耶。若见生生时。唯见生者。是则为正。若见生生时。复见灭者。是则为邪。若见灭灭时。唯见灭者。是则为正。若见灭灭时。复见生者。是则为邪。若当一心见生一心见灭者。则无生灭观。答曰。应作是说。一心见生。一心见灭。问曰。若然者则无生灭观。答曰。此说通一生中相续生灭观耳。非谓一刹那也

同类推荐
  • 白石道人诗说

    白石道人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情梦柝

    情梦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痰火点雪

    痰火点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Titan

    The Tit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易冒

    易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穿越现代

    重生之穿越现代

    莫尘重生到现代遇上豪女,成就不败地位。莫尘唐朝穿越到现代之后重生。陪着本文的女主角入读蓝海学院。成为最强修真者。
  • 恶少的烙吻

    恶少的烙吻

    五年前,她是他的女仆,他说东,她不敢往西;五年后,她是他的对手,他有一,她要抢二。“颜洛辰,我会把你五年之前强加在我身上的一笔一笔都还给你!”可为何屡屡过招,讨不着好的都是她?“莫依瞳,你还有最后一个翻身的机会。”男人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她,“回来我身边,从此你指南,我绝不打北。”
  • 晴蝶

    晴蝶

    晴天里的彩蝶翩翩起舞,爱恋就在一瞬间。没有永远的晴天。
  • 超神的男人

    超神的男人

    黑暗降临,一颗神秘的天外陨石划破了瓦罗兰的天空,从此这个大陆掀起了史上最大的混乱,帝国战争爆发,人们不得不拿起武器赶赴战场,保卫家国河山……而这时,一个立志成为“最强王者”的少年于灾难之地逆镜重生,斩强敌,君天下!我要成为超神滴男人,让众美只能卧膝仰望,让敌人只能望风而逃……
  • 守望天际

    守望天际

    仙与凡的最终诠释,传说与真实的终极碰撞。平凡的儒家学子,二十岁的人生并不是他的终点,而仅仅是一切的开始。寻找仙道的真谛,带着地球人类的传承,让宇宙中敢于他为敌的所有生物畏惧,创造人类在宇宙中的传奇。那首歌,让他难以忘怀:玉羽纷飞天宇别,战遍星河敢捍邪,九天云端补天险,空伴天庭百万杰;改天换地百万年,抹灭心河莫飞嫣,穹霄云遥仙音绕,瑶池琼浆暖君心;信手拈来蟠桃枝,化作天宫妖娆仕,弱水柔情终不悔,踏遍星宇不轮回。仙途、凡路谁才是终极之路。
  • 嚣张王妃:王爷哪里逃

    嚣张王妃:王爷哪里逃

    她是华夏的穿越而来之魂,可是这些人是怎么就觉得他水冰月是废物,他们哪只眼睛看到她是废物,就让它们看看废物变天才,既然你们说我是废物,行我就让我这个废物阴死你们。他是蓝月国的王爷,在一次招到自己最亲的人追杀,命悬一线之时突然以为穿着蓝色裙装的女子出现,喂,笨蛋龙椅上的那个人根本就不是你的亲生父亲,你确定还不能下手杀了他吗。原来所谓亲人竟然就是杀父母之仇,既然老天要让我成魔我又何必强求成佛,笨蛋如果你成魔我会陪着你,只是一切不够就是命中注定,命中所安排。
  • 凯源玺之恋爱

    凯源玺之恋爱

    三姐妹和tfboys的相遇,最后会擦出什么火花呢?(由于我是第一次写文,所以有什么不好的你尽管说,我会改的)
  • 紫雷忻小姐

    紫雷忻小姐

    一次意外,让七彩结晶都掉落到了人类世界,夏忻悦偶然得到了虹之紫晶,从此,她的人生得到了崭新的开始,成长的一路,有笑,有泪,有对人世的绝望,有对生活的信心,倔强的她,也在不知不觉中信任了这么多人......
  • 照世杯

    照世杯

    《照世杯》是清初著名话本小说集,又名《谐道人批评第二种快书》,共四卷四个故事。这四篇小说均以对末世封建社会的批判暴露为共同倾向。在艺术上,此书是话本小说走向衰落时期中的较有特色之作,不仅有生活气息和可取的内容,
  • 卧底逃学记

    卧底逃学记

    “报告!国家异能组第三小队队长张超前来报到。”张超有气无力的说道。王局长看着眼前这个胡子拉碴的年轻人说道:“小张啊!你来国家异能组都快三年了,三年来你除了打游戏就是打游戏,我们都不知道你会什么异能,现在国家有任务派给你。”“真的嘛?”张超不敢置信的说道:“三年了,我还以为国家已经忘了我,现在就是我上场的时间了。”“放心,国家怎么会忘了你,就算是一张手纸,一条内裤,国家都会有用处的。”王局长上下打量了一眼张超问道:“你到底会什么异能?”“我......”张超沉吟着说道:“我打游戏自带bug,比如说,LOL进去后别人就几百个金币,我有无数个金币。”PS:致敬星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