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39500000017

第17章

杂揵度人品下

无有中爱。当言见道断。当言修道断。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世尊经说有三种爱。一欲爱。二有爱。三无有爱。世尊经。虽说无有中爱不说见道断修道断。彼经是此论所为根本。彼中不说。此悉说之。以是事故而作此论

问曰。无有中爱。当言见道断。当言修道断。答曰。当言修道断。所以者何。无有是无常诸缘。彼爱是无有中爱。问曰。此亦是见道断。何以但言修道断耶。答曰。为随顺经义故。如经中说。犹如有一为恐怖苦痛所逼。作如是念。使我断坏。乃至死。死后无病。常得安乐。彼经义趣。说受身处无常。彼所缘爱。是修道断。以随顺经义故。说修道断。复次或有说者。无有中爱。或见道断。或修道断。云何见道断。答曰。见道所断无有中爱。乃至广说。此文先说。随顺经义。今者则说真实义。如我义无有中爱。当言修道断。如我义者。如我随顺佛经中义。彼经是此论根本。以是事故。言无有中爱修道所断。如是汝欲令无有中爱修道所断耶。此是毗婆阇婆提(毗婆阇婆提秦言分别论)定育多婆提之言(育多婆提秦言相应论)。若不定他言。说他过者。此则非理故。言汝欲令无有中爱修道断耶。育多婆提答言。如是毗婆阇婆提。作如是言。若作是说。须陀洹。能起此爱。使我断坏乃至死。死后无病。常得安乐耶。答曰不也。问曰。何故须陀洹。不能起此爱耶。答曰。或有说者。须陀洹。信法信业故。复有说者。已见诸法自体生故。复能满足修空解脱门故。复有说者。此爱是断见所增长。依断见生。圣人已离断见故。复有说者。此爱从次第因生。彼次第已断故。尊者奢摩达说曰。见道所断法。是其因。圣人已断见道所断法故。毗婆阇婆提。作如是言。听我所难说。汝违言负处。汝作是言。无有中爱。修道所断。汝亦应说。须陀洹。能起此爱。使我断坏乃至死。死后无病。常得安乐。若作是语。此事不然。不应作是说。无有中爱。修道所断。若说无有中爱修道所断。此事不然。若说此爱修道所断。不应言须陀洹不起此爱。若须陀洹。不起此爱。不应言此爱修道所断。育多婆提。作如是说。我不言诸不断者。必起现在前。自有不断不起现在前。有虽断而起现在前。若当不断尽起现在前者。则无解脱出要。所以者何。凡夫人学人。未来世中不断者多。若当尽起现在前。则不得解脱。以未来世无边故。如是事者。智人所不可。育多婆提。先说如是等法。为说他过而欲立难。如是汝意。欲令须陀洹未尽地狱畜生饿鬼爱耶。毗婆阇婆提答言。如是。育多婆提复更定言。汝意欲令须陀洹能起如此爱。使我作伊罗跋那龙王善住龙王若阎罗王。使我于地狱众生中尊。毗婆阇婆提答言。不也问曰。何故须陀洹不起如是等爱耶。答曰。凡夫人生处。非圣人生处。复有说者。愚者生彼中。彼是智者故。复有说者。彼恶道已得非数灭故。若法得非数灭。不复起现在前。复有说者。爱有二种。一生处爱。二资生爱。须陀洹于恶道。虽不起生处爱。而起资生爱。爱于象马等。如帝释于青衣鬼所而起爱心。问曰。于地狱趣。复云何起耶。答曰。若其父母。生地狱中。从可信人边闻。便生爱心。育多婆提复作是言。听我所难说。汝违言负处。汝作是言。须陀洹未尽地狱畜生饿鬼爱。应作是说。须陀洹能起此爱。使我作伊罗跋那龙王。乃至广说。若作是说。此事不然。若不说须陀洹能起此处。亦不应说须陀洹未尽地狱畜生饿鬼爱也。若须陀洹未尽地狱畜生饿鬼爱。而不起现在前。即是汝违言负处。如汝所说。须陀洹。缘恶道爱未尽。而不起现在前。我所说无有中爱亦如是。育多婆提。复难毗婆阇婆提言。于意云何。为缠所缠杀父母。此缠是修道所断耶。毗婆阇婆提答曰。如是。育多婆提责。毗婆阇婆提答曰。不也。问曰。何故须陀洹。不起此缠耶。答曰。或有说者。有增上恶心者。能起此缠杀父母。彼须陀洹。有增上善心故。复有说者。有增上无惭无愧者。能杀父母。须陀洹有增上惭愧故。复有说者。彼缠邪见所长养。随邪见后生。须陀洹邪见已断故。复有说者。须陀洹已得不作戒。以是事故不起此缠。育多婆提复责毗婆阇婆提。广说如上。育多婆提复更难毗婆阇婆提言。于意云何。修道所断法。无有中爱。此爱当言修道断耶。毗婆阇婆提答曰。如是。修道所断法者。谓有漏善法。无有者。谓断善根。育多婆提。复责毗婆阇婆提言。于意云何。须陀洹能起此爱。我当断善根耶。毗婆阇婆提答曰。不也。问曰。何故须陀洹不起如是爱耶。答曰。圣人爱乐功德。常欲成就善法现在前。不欲远离。是故不起。育多婆提复责毗婆阇婆提。广说如上。诸言不断必起现在前。应说有如上等过。外书中有三种难。一名疑难。二名说过难。三名除坏难。佛经中说。世尊亦以三种难难他。一名转胜难。二名等义难。三名违言难。转胜难者。如长爪梵志作如是言。我一切不忍。佛难言。汝于此见亦不忍耶。等义难者。如波知离问佛。汝知幻耶。佛答言知。波知离言。沙门瞿昙即是幻者。佛问波知离。汝知拘荼国有恶人名萨婆周罗多行恶法者不耶。答言我知。佛言。汝亦是多行恶法人也。违言难者。如优波离居士。先言身业重。后说仙人恶意。故灭迦陵伽大城等。此中育多婆提。以等义难。毗婆阇婆提。使堕负处。无有名何法耶。答曰。三界无常。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欲令毗婆阇婆提无所言故。若不作是说。毗婆阇婆提当作是语。汝虽以言语伏我。然无有中爱体性与法相相应者。或见道断。或修道断。是故彼尊者作如是说。无有名何法。三界无常。复有说者。先说随顺经义趣。后说真实义。复有说者。育多婆提还语毗婆阇婆提。我虽以言伏汝。然无有中爱体性与法相相应。或见道断。或修道断。是故作如是说。无有名何法。三界无常。问曰。无漏法亦有无常。此中何以不说耶。答曰。若法是爱安足处所缘处。此中便说无漏无常非爱安足处非爱所缘处。是故不说

何等心解脱。有欲心耶无欲心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中说。欲心得解脱。恚痴心得解脱。不作是说。为有欲心得解脱无欲心得解脱。乃至广说。彼经是此论根本。今当广解此经。复次或有说。心性本净。为客烦恼所覆。如毗婆阇婆提说。心性本净。彼客烦恼生覆心故不净。问曰。若当心性本净客烦恼覆故不净可尔者。何不以本性净心令客烦恼亦净耶。汝若不说以心净故令客烦恼净者。为有何因缘。复次为心先生后客烦恼生。为俱生耶。若心先生后客烦恼生者。则心住待客烦恼。客烦恼生。然后覆心。若作是说。是则一心住二刹那。若当俱者。为以何时言心性本净。复无未来世。以住本性净心。是故为止他义。自显己义。亦欲说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

何等心解脱。有欲恚痴心解脱耶。无欲恚痴心解脱耶。答曰。无欲恚痴心解脱。问曰。无欲恚痴心。即是解脱。复何所解脱耶。答曰。若以烦恼而言。则心名解脱。若以世以身而言。则不名解脱。若诸烦恼不断。彼心不行于世。不于世得解脱。不行于身。不于身得解脱。若诸烦恼断。彼心行于世。于世得解脱。行于身。于身得解脱。复次或有说者。欲相应心得解脱。恚痴相应心得解脱。如毗婆阇婆提作如是说。染污心即是无染污心。若烦恼未断是染污烦恼已断是不染污。犹如同器有垢。未去垢时名曰有垢。已去垢故名曰无垢。彼亦如是。彼如是说者。应当违逆呵责。所以者何。非彼心与欲恚痴相应杂合。若欲恚痴不断。此心不名解脱欲恚痴。若欲恚痴断。此心名解脱欲恚痴。欲证此义故引佛经。世尊经说。日月有五曀。为五曀所覆故日月不明净。云何为五。谓云乃至广说。云者如夏时。少云能遍虚空。烟者如焚烧草木。烟遍虚空。尘者如天不雨时。风动地尘。遍于虚空。雾者如大河边出雾遍于虚空。复有说者。东方国土若昼若夜。雨后日出时。雾从地起。遍于虚空。罗睺罗阿修罗王障者。日月是诸天前军。天与阿修罗。常共斗战。以日月威力故。诸天常胜。罗睺罗阿修罗王。而先欲摧灭。以是一切众生业力故。而不能灭。以手障之。如此诸曀。与日月相远。而不相近。未除彼曀。日月于此诸曀而不明净。若除诸曀。日月于此诸曀。而得明净。如是彼心不与欲恚痴相应杂合。若是欲恚痴不断。彼心不名解脱欲恚痴。若欲恚痴断。彼心名解脱欲恚痴。世尊经说。比丘当知。得第一大身者。谓罗睺罗阿修罗王是也。乃至广说。无有众生能自化身端正第一如罗睺罗阿修罗王者。此说变化非谓实身

何等心解脱。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答曰。未来远心生时。无学诸障。得解脱障者。非想非非想处下下烦恼是也。若说未来。则止过去现在。若说无学。则止学心。问曰。如学心亦得解脱。何以但言无学耶。答曰。或有说者。以尊胜故。若求胜法。无学法胜于学法。若求胜人。则无学人。胜于学人。尊者瞿沙说曰。若多胜无过。言是解脱。若得无学心。则解脱多亦胜无过。复次若心得二种解脱者。名为解脱。谓自体解脱。身得解脱。以是事故而作四句。或有心自体得解脱非身。或有身得解脱非自体。乃至广作四句。自体得解脱非身者。谓学心是也。身得解脱非自体者。阿罗汉善有漏不隐没无记心是也。自体解脱身亦解脱者。谓无学心是也。非自体解脱非身解脱者。谓学有漏心一切凡夫心是也。复次无障碍故名解脱。学人则为邪解脱所障。无学不尔。如是学正解脱。与邪解脱相对。无学不尔。复次若心于一切结得解脱。名为解脱。学心有分解脱。有分不解脱。无学不尔。复有说者。若心于五种烦恼事中得解脱。五种缘中得解脱。名为解脱。五种烦恼障碍。五种缘障碍说亦如是。复有说者。若不为如摩楼多爱草所系者是名解脱。复次若能揃有顶所依周罗者。是名解脱。复次若断三界诸烦恼发。是名解脱。复次若减少解脱能令满足。是名解脱。如学人乃至金刚喻定。名不满足。得无学心名为满足。复次若得猗乐。不为烦恼所障。是名解脱。学人虽得猗乐。为烦恼所障。无学人得猗乐。不为烦恼所障。复次若广受猗乐名为解脱。学人以有所作故。受猗乐不广若得无学心。所作已办。则广受猗乐。犹如国王怨敌未尽受乐不广。若怨敌尽者。则广受乐。若所作已办。除去重担。更无欲求亦复如是。复次众生常共烦恼独语。若得远离。牟尼意满足。是名解脱。复次若离染污诸阴重担者。是名解脱。复次若离烦恼热诸入。得清凉入。是名解脱。复次若离烦恼所依诸入。得无烦恼所依诸入。是名解脱。复次若远离烦恼众生聚自立无。烦恼众生聚中。是名解脱。复次若得为世作福田者。是名解脱。如偈说

欲心坏众生  如草败良田

若施无欲者  必得于大果

复次若害其命。得无间罪者。是名解脱。复次若断诸着决烦恼堤塘。除一切障碍。断于四食。离四识住。破坏四魔。过九众生居者。是名解脱。复次若行不杂。功德学人杂行善法过恶善行恶行。善根不善根。互现在前。若唯行善行等。不行不善行等者。是名解脱。问曰。如五阴悉得解脱。何以独说心得解脱耶。答曰。或有说者。以心胜故。此中应说。如第一品中答。问曰。唯有一刹那心得解脱耶。答曰不也。若说一刹那生心。当知尽说未来一切心。所以者何。未来无学心。得行于世故。问曰得尽智时。未来世所有修三界善根。为得解脱不也。答曰得。所以者何。亦除其障故。问曰。若退阿罗汉果。还得阿罗汉果。先所得过去无漏道。彼为得解脱不耶。答曰不得。以不除障故。如无碍道灭。乃至广说。无碍道者是金刚喻定。问曰。何故名金刚喻耶。答曰。犹如金刚无所不断。无所不坏。无所不穿。若铁若牙。若石若摩尼珠。若颇梨。若山。如是等物无不摧破。彼定亦尔。于一切烦恼。若不摧破。无有是处。以分别故说。若设当具缚凡夫。能起此定则能断一切烦恼。何以故。是一切烦恼对治法故。何以知耶。答曰。得阿罗汉时。证一切三界见道修道所断烦恼解脱得。以是事故。知此定是一切烦恼对治法。问曰。如金刚喻定体性。若是五阴。若是四阴。何以但名定耶。答曰。以定势偏多故名为定。如见道体是五阴。以见势偏多故名为见道。如见道边等智体性。是五阴四阴。以智势偏多故说名为智。如四道。通体性。是五阴四阴。以通势多故说名为通。金刚喻定体性。是五阴四阴。以定势多故说名为定。问曰。若然者。则因论生论。彼处何故定势多耶。答曰。或有说者。以非想非非想处难断难破难过。须坚固定。以安其足。发大精进。如人欲害象时。先安其足。发其武勇。然后可害。如是非想非非想处。难断难破难过。当先安其足。发大精进已。然后能断。如象非想非非想处下下烦恼。复有说者。非想非非想处。微细难知。难可解了。当须大持意法。如人欲射一毛。当须大持意法。彼亦如是。此金刚喻定。若在未至禅。则有五十二金刚喻定。其事云何。金刚喻定。与六智俱。谓四比智二法智。二法智者。谓灭智道智。依未至禅。以苦比智当得阿罗汉果。彼观非想非非想处苦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若以集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集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若以灭法智。观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若以灭法智。观欲界诸行灭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若以道法智。观欲界断诸行道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若以灭比智。彼或有观初禅诸行灭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如是乃至观非想非非想处诸灭亦如是。如是八四有三十二。若以道比智。观九地中比智分道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灭比智三十二。道比智四。前有十六。是名依未至禅有五十二金刚喻定。如是依初禅禅中间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亦有五十二金刚喻定。空处有二十八。若依空处。以苦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苦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若以集比智说亦如上。若以灭比智。观空处诸行灭等四行。如前说。或观识处。或观无所有处。或观非想非非想处灭等四行。广说如上。若以道比智。观九地中比智分道等四行。广说如上。灭比智有十六。道比智有四前有八。是名依空处二十八金刚喻定。识处有二十四。无所有处有二十。如是随所应说。此是一家义。复有说者。未至禅中有八十。其事云何。金刚喻定。与六智俱。如上说。若依未至禅。以苦比智。当得阿罗汉果。观非想非非想处苦。如先说。若以集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集。如先说。若以灭法智。观欲界诸行灭。如先说。以道法智。观欲界断诸行道。如先说。若以灭比智。观初禅诸行灭。如先说。或有观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亦如上说。此八四有三十二。道比智亦有三十二。合六十四。前有十六。是名依未至地有八十金刚喻定。如是初禅禅中间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亦有八十。空处有四十。若依空处。以苦比智。当得阿罗汉果。广说如上。以集比智说亦如上。若以灭比智。观空处诸行灭。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有十六。道比智亦有十六。前有八。是名空处有四十金刚喻定。识处有三十二。无所有处有二十四。应随相广说。评曰。应作如是说者好。依未至禅。应有百六十四金刚喻定。其事云何。若依未至禅。以苦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苦。广说如上。若以集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集。说亦如上。若以灭法智。观欲界诸行灭。说亦如上。若以道法智。观欲界断诸行道。说亦如上。若灭比智。观初禅诸行灭。或有乃至观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如是八四有三十二。如前说。或有观初禅亦观第二禅。或观第二禅。亦观第三禅。或观第三禅。亦观第四禅。或观第四禅。亦观空处。或观空处。亦观识处。或观识处。亦观无所有处。或观无所有处。亦观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初禅第二禅第三禅。或有观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或有观第三禅第四禅空处。或有观第四禅空处识处。或有观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或有观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或有观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空处。或有观第三禅第四禅空处识处。或有观第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或有观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初禅乃至空处。或有观第二禅乃至识处。或有观第三禅乃至无所有处。或有观第四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初禅乃至识处。或有观第二禅乃至无所有处。或有观第三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初禅乃至无所有处。或有观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若以道比智。观九地中比智分道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此有四。前苦比智有四。集比智有四。灭法智有四。道法智有四。灭比智有百四十四。如是依未至禅。有百六十四金刚喻定。初禅禅中间乃至第四禅。亦有百六十四。空处有五十二。若依空处。若以苦比智。当得阿罗汉果。观非想非非想处苦等四行。广说如上。若以集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集。广说如上。若以灭比智。或观空处诸行灭。乃至或观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广说如上。或有观空处识处。或有观识处无所有处。或有观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空处乃至无所有处。或有观识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空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若以道比智。观九地比智分道等四行。广说如上。此有四。前苦比智有四。集比智有四。灭比智有四十。是名依空处五十二金刚喻定。识处有三十六。若依识处。以苦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苦四行。广说如上。若以集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集四行。广说如上。若以灭比智观识处诸行灭。乃至或观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广说如上。若以灭比智。观识处无所有处。或观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识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若以道比智。观九地道智分道等四行。广说如上。此有四。前苦比智四。集比智四。灭比智二十四。如是依识处有三十六金刚喻定。无所有处有二十四。依无所有处。若以苦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苦四行。广说如上。若以集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集四行。广说如上。若以灭比智。观无所有处诸行灭。或观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广说如上。或观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广说如上。若以道比智。观九地比智分道等四行。广说如上。此有四。前苦比智四。集比智四。灭比智有十二。如是依无所有处有二十四金刚喻定。无色界中。不应说法智。生色界中。不应说法智。不应说生上地依下地离欲。除非想非非想处亦不应说生上地观下地灭余生色界。亦如生欲界说生无色界。如生欲色界说。尊者瞿沙说。金刚喻定有十三。云何十三。谓诸断非想非非想处烦恼。无碍道见道所摄有四。修道所摄有九

已解脱心得解脱耶。未解脱心得解脱耶。答曰。已解脱心言得解脱。如是汝语。已解脱心言得解脱。不应说已解脱心言得解脱。所以者何。若以解脱不得言当解脱。若当解脱不得言已解脱。问曰。已解脱心。何以言得解脱耶。答曰。以是事故。先作是说。若以烦恼而言。名已解脱。若以行世在身而言。名得解脱。我亦说已解脱言得解脱。亦说已作事言作。如是说者复有何过。佛亦说已解脱言得解脱。已作事言作。欲证此义故引佛经。于汝意云何。佛经为是善说不耶。如说偈

若断欲无余  如莲花在水

比丘舍此彼  如蛇脱皮去

问曰。佛说此偈。为已舍言舍耶。未舍言舍耶。答曰。佛说已舍言舍。此中说断欲无余。言已舍舍。如此偈中。已舍言舍。已作言作。我亦如是。已解脱言得解脱。而无有过。为证此义故复引佛经。如说偈

慢尽自定意  善心一切脱

一靖居无乱  能度死彼岸

问曰。此偈中为说已度度未度度耶。答曰。此中说已度度。若善心一切得解脱时。名已度而言是度。如此经说。已度言度。已作言作。我亦如是。已解脱言得解脱

又世尊言。习厌无欲习无欲解脱习解脱涅槃。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习厌无欲。乃至广说。不分别云何厌云何无欲。乃至广说。佛经是此论根本。彼中不说者。今当说之。以是事故而作此论

习有二种。一者能生。二者能到。能生者。如习厌能生无欲习无欲能生解脱。能到者。如习解脱能到涅槃。复有说者。习有二种。一者随顺。二者随应。随顺者。如习厌得无欲习无欲得解脱。随应者。习解脱应得涅槃。问曰。若是习性。亦是缘性耶。答曰。诸是缘性。则是习性。问曰。颇是习性非缘性耶。答曰有。谓习解脱得涅槃者是也(此习于涅槃无四缘义而能到涅槃)。云何为厌。答曰。无学恶贱五取阴诸行。如经本广说。问曰。如此厌。亦是无学。亦是学。亦是非学非无学。何以唯说无学耶。答曰。或有说者。以名义俱胜故。若求法胜。则无学法胜。若求人胜。则无学人胜。尊者瞿沙说曰。以多胜无过故。唯说无学厌。不说学人凡夫人也。复有说者。世尊说胜法根本故。无学是胜法根本故。无学是胜法根本。非学人凡夫人也。复有说者。若说终者。亦明其始。复有说者。若无二法相对应。如上无学广说。问曰。厌体性是何。答曰。或有说者。体是慧性。问曰。若然者。厌体性是苦忍苦智。彼说善通。此文云何通。如说。云何习厌得离欲。答曰。与厌相应无欲恚痴善根。问曰。若然者。慧还与慧相应耶。答曰。此文应如是说。彼厌相应无欲善根。不应说无恚无痴。应作是说。而不说者。当知此文是诵者长说。复有说者。此厌是心数法与心相应。问曰。若然者。此文善通。见揵度所说体。是苦忍苦智。复云何通。答曰。彼中说厌。以亲近苦忍苦智故。于何处得厌。答曰。苦忍苦智边。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厌体性是慧。云何世俗厌答曰。与不净相应者是也。即是阿那般那体。是缘苦集暖顶忍是世第一法。是缘苦集。见道边等智。与悲相应。第一第二解脱相应。与初四胜处相应。是身如病如痈如疮。无常苦空无我因集有缘等行。粗说则有如是等相。若广说者。量过四海。问曰。若厌体是可厌耶。若体是可厌是厌耶。乃至广作四句。初句者无漏厌是也。第二句者除世俗厌诸余有漏体是也。第三句者世俗厌是也。第四句者除无漏厌诸余无漏体是也。问曰。如一切法无我观。为是厌观也。为是欣踊观耶。答曰。此义前无我行中已说

云何习厌得离欲。答曰。与厌相应无欲。无有欲善根。此文应如是说。不应说无恚无有恚。问曰。无欲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无贪

云何习无欲得解脱。答曰。彼无欲相应解脱。乃至广说。一切诸法中。有二法体是解脱。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有为者心数法中解脱是也。无为者数灭是也。此中唯说有为解脱。不说无为解脱。有为解脱有二种。一者染污。二者不染污。染污者。是邪解脱。不染污者。是正解脱。正解脱。复有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漏。有漏者。与不净观相应。慈悲喜舍相应。无漏者。与学无学相应。学者有四向住三果。无学者唯住一果。无学复有二种。一时心解脱。二非时慧解脱。时心解脱者。谓五种阿罗汉是也。非时慧解脱者。不动阿罗汉是也。此即是断欲心得解脱。此即是断无明慧得解脱。问曰。若断欲即是慧得解脱断无明即是心得解脱者。摄法论所说。云何通耶。如说云何断欲心得解脱。答曰。无贪善根。云何断无明慧得解脱。答曰。无痴善根。问曰。如无贪无痴善根。非解脱性。何故说是解脱耶。答曰。此文应如是说。云何断欲心得解脱。答曰。无贪善根相应解脱是也。云何断无明慧得解脱。答曰。无痴善根相应解脱是也。此文应如是说。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各有所为故。或有为断欲。故勤方便。或有为断无明。故勤方便。或有为断欲勤方便者。名心解脱。或有为断无明勤方便者。名慧解脱。然其解脱。更无别体。复有说者。无贪与贪相应。无痴与痴相对。是故以无贪无痴名说

云何习解脱得涅槃。答曰。若断一切爱尽。乃至广说。问曰。如断一身见尽。亦名涅槃。何以言断一切爱尽耶。答曰。或有说者。此中说满足涅槃。何者是耶。谓断一切爱尽。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中诸所说道。尽说无学身中道。如说无学身中道。说无学身中道果亦如是。学人所断有余。非是无余。问曰。云何名涅槃义。答曰。或有说者。诸阴林断更不生。是涅槃义。复有说者。灭一切烦恼义。是涅槃义。复有说者。灭种种大故。是涅槃义。复有说者。不织义。是涅槃义。如因经纬织杖等织[疊*毛]便成。若不因经等。织[疊*毛]不成。如是因业烦恼经纬故。织受生[疊*毛]便成。若不因业等。织受生[疊*毛]不成。以是事故。不织义是涅槃义

问曰。厌无欲解脱涅槃有何差别。答曰。恶贱是厌。不求是无欲。心无垢是解脱。舍担是涅槃。复有说者。恶贱烦恼是厌。断烦恼。是无欲。不与烦恼俱。是解脱。诸阴尽。是涅槃。如尊者瞿沙解此经。如实知见是说见地。厌是薄地。无欲者是无欲地。解脱者是无学地。涅槃者是诸阴不生

世尊说三界。断界无欲界灭界。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尊者阿难。往诣长老上座所。到已乃至广说。问曰。以何等故尊者阿难往诣彼所。答曰。或有说者。彼尊者阿难。是持佛法船[木*他]者。常监临四众。数数往诣诸比丘所。虑诸比丘谬受境界窳堕空过。以是事故往诣彼所。复有说者。尊者阿难作是思惟。若彼长老比丘。有得胜进功德者。我当赞善随喜。若不得者。我当示其方便。尔时阿难往诣彼所。生相似信。信有二种。有相似有不相似。相似信者。彼若是阿练若问阿练若法。是阿毗昙人问阿毗昙法。是持修多罗人问修多罗法。是持律人问于律法。不相似信者。问与上相违。尔时阿难问彼长老上座阿练若法。汝数数观何境界耶。彼答言。我观舍摩他毗婆舍那。阿难复问。若修行广布舍摩他法。有何利耶。彼答言。若修行广布。舍摩他法。是名修心。若修心者。得心解脱。问曰。如阿毗昙义一心中有定有慧。云何分别是修定方便人修慧方便人耶。答曰。以依具故知。或有多依定具。或有多依慧具。多依定具者。性乐独住。常好闲静。乐居空舍。不喜言说。多依慧具者。常好受持读诵修多罗阿毗昙毗尼。亦以教人。观察总相别相。如是等事是名差别。复有说者。或有系心一缘。而不分别法相。或有不系心一缘。而分别法相。系心一缘不分别法相者。是名修定。若不系心一缘分别法相者。是名修慧。阿难问言。若以定方便修心者。得慧。解脱。若以慧方便修心者得心解脱。若以定以慧方便修心者。得何等解脱耶。答言。得界解脱。复问。何等界解脱。答曰。三界。谓断界无欲界灭界。问曰。如断是无缘法。不能有所缘。何故说言得断界解脱耶。答曰。此中观涅槃解脱。以界名说。所以者何。虽勤行精进。而不能生观涅槃解脱者。终不能得心解脱也。以是事故观涅槃解脱。说名为界。尔时尊者阿难从长老上座比丘所闻如是说已。便诣迦梨勒坛上。以如是义。尽问五百比丘。诸比丘皆以如是义答。问曰。是诸比丘云何而答。答曰。或有说者。如今法会处先下座说。彼亦如是。复有说者。一人答。余者印可。尊者波奢说曰。尔时作白羯磨行筹。受筹者名答。尔时尊者阿难问诸比丘已往诣佛所。以如是等义问佛。佛亦以如是义答。问曰。尊者阿难以不可上座比丘及五百比丘所说而往问佛耶。答曰可适。问曰。若可适者。何以复问佛耶。答曰。欲显善说法中同见同欲同意具足问答故。外道法中。意欲不同。破坏法塔。善说法中。意欲同故不坏法塔。以此法妙故。师与弟子。始终所说。不相违背。复有说者。欲令多人远罪过故。其事云何。曾闻彼长老上座比丘。经六十年。在母胎中。却后生已。身形老瘦。无有威德。尔时多人生轻蔑心作如是言。此诸年少气力强盛。初夜后夜勤行精进。于胜进法犹故难得。何况老瘦身者能得此法。然此五百比丘以饮食故。为提婆达多所坏。后还归佛。是时多人生不信心。是诸比丘贪利供养。岂当能得胜进之法。乃令多人作诸罪过。是时阿难欲令多人去罪过故。而往问佛。彼经虽说断界无欲界灭界。而不广说。此论因彼经故。作种种杂说优波提舍。彼经是此论所为根本。诸彼中所不说者。今此悉说。故作此论

云何断界。我今当先说阿毗昙名数近对治法。云何断界。答曰。除爱结。诸余结断。是名断界。诸余者。除爱结余八结是也。云何无欲界。答曰。爱结若断。是近对治有欲对无欲故。云何灭界。答曰。除九结。诸余结法灭。是名灭界。此中一切有漏体。说是结法。复有说者。八结结相应法。及所起处生等若断。是名断界。爱结爱结相应法。及所起处生等。若得离欲。是无欲界。若说九结。则摄一切染污法尽。余唯有有漏善法及不隐没无记。彼若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有法缚而不染污。有法亦缚亦染。有法不缚不染。缚而不染法若断。是名断界。亦缚亦染法。若得离欲。是无欲界。不缚不染者。他缚他染若灭者。是名灭界。如缚系义亦如是。复有说者。烦恼体若断。是名断界。烦恼于缘得离。是名无欲界。诸烦恼果更不生。是名灭界。复有说者。过去诸阴若断是名断界。未来诸阴离欲。是名无欲界。现在诸阴若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若苦受断。是名断界。若于乐受离欲。是名无欲界。不苦不乐受若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若苦苦断。是名断界。坏苦若离欲。是名无欲界。行苦若灭。是名灭界。尊者奢摩达说曰。舍于重担。是名断界。无欲对治有欲。若离有欲。是名无欲界。令生不相续。相续者若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或有言唯断爱结。问曰。若然者。则违佛经。佛经说。诸行若断。是名断界。诸行离欲。是名无欲界诸行若灭。是名灭界。复违波伽罗那经。如说可断法云何。答言一切有漏法。复说断智法云何。答言一切有漏法。答曰。爱有缘八结者。有还缘爱者。有缘余法者。缘八结爱若断。是名断界。缘爱结爱若断。是名无欲界。缘余法爱若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唯断于使缘八结使若断。是名断界。缘爱结使若断。是名无欲界。缘余法使若断。是名灭界。若断界是无欲界耶。问曰。何以复作此论。答曰。先说阿毗昙名数义。今欲说真实义。若不尔者。人谓但自随己意不顺佛经。今欲随顺佛经故作如是说。若断界是无欲界耶。答曰如是。乃至广说。所言断无欲灭。此三名虽异义无差别

世尊说三想。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三想。不广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彼中不说者。今悉说之。故作此论

问曰。十六行外。更有圣道不耶。若有者。智揵度识身经中。何以不说耶。若无者。此经云何通。如说受乐受时。如实知受乐受。此是何行。又如说我已知苦。为是何行。不复更知。此是何行。乃至我已修道。此是何行。不复更修。此是何行。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如摄法经所说。比丘尽欲漏。是名尽智。更不复尽。是名无生智。是何等行。有漏无明漏说亦如是。评曰。应作是说。十六行外更无圣道。问曰。若无者。先说善通。此经云何通耶。受乐受时。如实知受乐受。乃至广说。答曰。不以知受乐受故。名如实知乐受。知此乐受。是道如迹乘。故名如实知我已知苦者是二行。谓无常行苦行。不复更知亦是无常行苦行。我已断集是集等四行。更不断集。亦是集等四行。我已证灭是灭等四行。更不证灭。亦是灭等四行。我生已尽。是集等四行。梵行已立。是道等四行。所作已办。是灭等四行。不受后有。是苦等二行。谓无常行苦行。复有说者。我生已尽有五事。一者身。二者对治。三者所作。四者果。五者人。身者。一切处生身尽。对治者得如此对治。能尽一切生。所作者智能所作使诸生尽。果者得智果。能尽一切生。人者言是人。能尽一切生。如摄法经所说。比丘尽欲漏者。是尽智。有六行。不复更尽。是无生智。亦有六行。六行者谓无常苦二行。及集四行。有漏无明漏。说亦如是。复有说者。十六行外。更有圣道。问曰。若有者。智揵度识身经中。何故不说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问曰。此有余说有何义耶。答曰。若行能得正决定。得果离欲。及尽诸漏者。智揵度识身经则说。若诸行不能得正决定。不得果不离欲。不尽诸漏者。然是圣所得道。为受现法乐故。为游戏故。观本所作故。受用无上圣法故。而起现在前。复有说者。若行现在断烦恼时。能害烦恼。能有所作。有大功用者则说。现在断烦恼时。彼诸行不能害结。不有所作。无大功用。是故不说。唯在未来世中修。复有说者。若行在方便无碍解脱胜进道者则说。彼说诸行不在无碍道解脱道。或在胜进道。或在远方便道。以是事故。智揵度识身经不说。若作是说。十六行外有圣道者。想是圣道。若行于断是断想。若行无欲是无欲想。若行于灭是灭想。犹如一的。为若木若铁众箭所中。如是一无为体。为三想所行。诸作说。是十六行外。更有圣道者。断想非离欲想非灭想。乃至广说。诸作是说。十六行外更无圣道者。彼想是缘。若缘断是断想。若缘无欲是无欲想。若缘灭是灭想。此文应如是说。若断想是无欲想耶。答曰如是。乃至广说

同类推荐
  • Essays on Paul Bourget

    Essays on Paul Bourg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窥词管见

    窥词管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银海精微

    银海精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游钟山记

    游钟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诸生浮屠

    诸生浮屠

    和同学野炊的段晨,突然遭遇了地震,醒来之后,便是一个谜一般的世界。恐怖的森林,嗜血的怪物,丑恶的任性。一切,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恐怖!活下去,该如何活下去!
  • 武本成道

    武本成道

    以道养武,以道破武;道法自然,武极成境。。。看我会当凌绝顶,气破天下山河。
  • 假如我不曾醒来

    假如我不曾醒来

    一个迷恋曹操的女子,灵魂意外穿越到三国,落到同名男性郭嘉的身上,在知道自己穿越到三国之后,开启了一路追随曹操之路……
  • 爱妃太会装

    爱妃太会装

    一个现代杀手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侯府嫡女却被母亲为了地位抛弃。多年后回来,亲母却要认她为义女,悲哉笑哉!她是神医谷主,却恶病缠身;他是一国圣君却被她玩弄于鼓掌。友情*爱情*亲情看她如何选择!
  • 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

    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

    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工作?我们是在为老板打工,还是在为自己工作?你为什么要工作,你的工作和公司有什么关系?公司为你做得多,还是你对公司的贡献大?为什么要做一个忠诚于公司的人?为什么优秀的员工不会找借口?如何理解“任务之中包含机遇”这句话?为什么工作之中要学会感恩?阅读《明白为什么奋斗:优秀员工要明白的28个本质问题》,这些萦绕于你心头的困惑都将一一解开,同时,也会让你对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带你走进一个全新的工作境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伊甸之子

    伊甸之子

    我叫西蒙,是个生活在西方多年的华夏族。十年前毫无缘由,大家族的婚约被她拒绝,碍于贵族的面子,我被无情地驱逐出华夏。被迫断绝关系的我,遇到了“伊甸子民”,我成为了“伊甸之子”,之后我回到了华夏,回到了家族所在的城市。
  • 哈利波特之德拉科的传奇

    哈利波特之德拉科的传奇

    就是穿越哈利波特然后然后就没有了,安安稳稳生活不好么干嘛要作死
  • 跨世奇缘之冷面将军

    跨世奇缘之冷面将军

    他,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亦是月凌国的八皇子,她,不过是一缕来自异世的孤魂,也是战败国金圣国的和亲公主,一朝和亲将两个毫无关联的人栓在一起,她助他登上皇位,他却负了她,她有她的骄傲,当情敌向她炫耀时,她一脸讥笑:”你若喜欢拿去便是“狼狈离场,只待强势归来。
  • 边伯贤之青梅一起疯

    边伯贤之青梅一起疯

    她是苏笑笑,边伯贤的心,他是边伯贤苏笑笑的竹马,她是超级大逗逼带一丢丢不良,他是别人眼中的好学生实际是一个天天混酒吧的富二代混混。10岁时,边伯贤:帮我买瓶水。"苏笑笑:为啥?”边伯贤:老师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忙。”12岁时,边伯贤:帮我买瓶水。”苏笑笑:为啥?”边伯贤:你是我青梅!16岁时,边伯贤:帮我买瓶水。”苏笑笑:NONONO."边伯贤:你是我女票!22岁时,边伯贤:帮我买瓶水。”苏笑笑:我听不见。”边伯贤:你是我老婆。"苏笑笑:自己去。”边伯贤:你是我老婆。”苏笑笑:我擦。”边伯贤:洗完澡在床上等你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