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39500000015

第15章

杂揵度人品中

颇行缘无明。不缘明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因无明与明而作此论。答曰或有说者。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无明与明相违。明与无明相违。无明与明作对治。明与无明作对治。复有说者。以俱是无首俱是九种俱是根本。无明是起作法根本。明是寂灭分根本

颇行缘无明。乃至广说。处处广说诸行名。如说无明缘行。阿毗昙人作如是说。此中说时五阴是行。尊者瞿沙作如是说。此中说业是行。如说有害他行。此中说不善业是行。如说无有害他行。此中说善业是行。如说造有为行。如说一造有为行此中说思是行。如说五阴色心心数法心不相应行无为。此中说心不相应行阴是行。如说有此色受想行识。此中说心相应不相应五阴是行。如说三行。谓身口意。身行者谓出入息。口行者谓觉观。意行者谓想思。此中说想阴及二阴少分是行。如说三行有福分非福分不动分。此中说善不善业是行。如说行有五过患。此中说不善法是行。亦说是苦触。复有说者。此中说五取阴是行。如说聪明者。不以行舍行。如说诸行无常。此中说五取阴是行。如说寂灭为乐。此中说寂灭为乐。此中说寂灭是数法无漏行非以数灭。如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此中说一切有为法是行。此经亦说一切有为法是行。若说相似行。凡有十一种。欲界有四善不善隐没不隐没。色界有三善隐没不隐没。无色界亦尔及无漏行。无明与明。非欲界善行因。为作三缘。谓次第境界威势缘。无明与不善行作四因。谓相应共生相似遍因。为作四缘。明非其因。为作二缘。谓境界威势缘。欲界隐没无记说亦如是。无明非欲界不隐没无记因。除无明报。为作三缘。谓次第境界威势缘。明非其因。为作一缘。谓威势缘。无明与无明报。作一因谓报因。作四缘谓因次第境界威势缘。明非其因。为作一缘谓威势缘。无明与明。非色界善行因。为作三因除因缘。无明与色界隐没无记行作四因。谓相应共生相似遍因。为作四缘。明非其因。为作二缘谓境界威势缘。明与无明。非色界不隐没行因。无明为作三缘除因缘。明为作一缘谓威势缘。无色界亦如是。无明与无漏行。除初明。诸余无漏行非因。为作二缘谓境界威势缘。明与其相似者。作三因谓相应共生相似因。为作四缘。初明与无明非因。为作二缘谓境界威势缘。无明与初明非因。为作一缘威势缘。如此说。是略毗婆沙

颇行缘无明不缘明耶。答曰无也。所以者何。无有行于无明有缘于明无缘。颇行于明有缘。于无明无缘耶。答曰此亦无也所以者何。无有行于明有缘于无明无缘。颇行于无明与明有缘耶。答曰有。所以者何。众生从久来。无有不谤道言非道者。彼于后时。作地利行。亦令增长。乃至广说。地利行者。得田地园林果者是也王行者得作边地王。如摩菟罗王等大王行者。得王于一方。如瞿沙王无仑荼王秦天子等是也。转轮王行者得王四天下。复有说者。王行者得王一方。如瞿沙王无仑荼王秦天子等是也。大王行者得为转轮王太子已登王位。七宝未至是也。转轮王行者。已登王位。七宝自至是也。复有说者。地利行者。谓一切地处。于中尊贵。王行者。得为转轮王眷属小王。大王行者。居转轮王太子位。转轮王行者。得王四天下。七宝自至。以是因缘。展转生故。使诸众生及种子药草树木皆得生长。亦以如法赋税。以此业力故。使外种子皆得增长。如此义今当广说。如诸外道见。寿命有增有减。心生厌离。复为怨憎会苦爱别离苦。在家诸苦之所逼切而便出家。既出家已少欲知足。精勤苦行持崄难戒。种种苦行欲求解脱。彼依邪道故。转远圣道。以转远故。不能得道。不得道故。便生诽谤。言无有道。虽有解脱。而无其道。若当有者。我等种种苦行应得此道。以不得故当知无道。于修行法而便退还。作是思惟。于生死中多修福者。犹有崄难。况不作者。我今当修施福。即作大祀。以诸饮食充足多人。作如是愿。使我为王。乃至转轮王。如佛弟子见。寿命有增有减。心生厌离。复为怨憎会苦爱别离苦在家诸苦之所逼切而便出家。既出家已。初夜后夜勤修方便。一七二七日没。于其中间。结加趺坐。顶安禅镇行禅鞠法杖。常住山顶岩石间修行精进。虽然以二事故不得道。一善根未熟。二行邪方便。善根未熟者。始于此身而求解脱。佛法之中。速得解脱者。一身中种解脱分善根。二身中成熟。三身中得解脱。而彼未种解脱分善根而求解脱。是名善根未熟。行邪方便者。受错谬对治。以是事故不能得道。以不得故便谤于道。虽有解脱而无其道。若当有者我今种种精进苦行。则应当得。以是事故而便退还。复更思惟。于生死中。多作福者犹为崄难。何况不作。我今当修福业自作亦教他作。施设长斋般阇于瑟因讲经法会等。以种种饮食充足多人。发如是愿。使我为王至转轮位。如愿皆得。若当无道邪见无由生谤。以有道故。邪见便谤。是故无漏道作近缘。若邪见不谤道。后则不生施俱心。如是染污心与不染心作缘。若无施俱心。则外种子不增长。如是内法与外法作近缘。此前心具有四缘。前心者。谓邪见俱心。彼相应共有。是因缘疑。是次第缘。道是境界缘。除其自体。余一切法。是威势缘。彼后心有一威势缘。后心者。谓施俱心也。问曰以何等故。前心有四缘。后心有一缘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文应如是说。前心有四缘。后心亦应有四缘。应如是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有说者。此中一向说近缘。如识身经所说。不为心作障碍是威势缘。诸法为作境界者是境界缘。前灭心是次第缘。俱生法是因缘。如是皆说近缘。当知此文亦说近缘。前心四缘是近缘。前心四缘于后心。是一威势缘。非因缘非次第缘非境界缘。所以者何。前心与邪见作因缘。邪见相应心。不行布施。疑心不能与施心开次第缘。道心不行施。问曰如后生心体。以在四缘中。前心四缘。于后心。是威势缘故。云何不自体还与自体作威势缘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文应如是说。前心四缘。与后心作一威势缘。除其自体。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我先作是说。此中一向说近缘。后心于前心四缘。是远缘是为舍远取近。复有说者。先已除自体是余论。余日诵余揵度中说。除其自体者。犹当信受。何况此论。此揵度同曰诵前品中说。一切诸法。除其自体。作威势缘而不信受。以是事故。此中虽不言除其自体亦复无过

颇行不缘无明。亦不缘明耶。答曰无也。无有行不缘无明亦不缘明。复次若别为一法说者则有。颇行缘无明不缘明乃至广说。缘无明不缘明者。谓无明报染污行无明报者。无明为作报因明非其因。所以者何。明无因义故。无明与染污行作四因。谓相应共生相似遍因。明非其因。无因义故。缘明不缘无明者除初明。诸余无漏行。明与彼作三因。谓相应共生相似因。无明非其因。无因义故。缘无明缘明者此则无也。所以者何。无有行缘无明。亦缘明者远故。如偈说

虚空大地相去远  海彼此岸亦复远

日出没处斯亦远  正法邪法远中远

不缘无明不缘明者。除无明报。诸余不隐没无记行。何者是耶。谓一切善行报。不善身口业。得生住老。无常等报。诸长养色。余依色威仪工巧通果法。及初明有漏善行。如是等法。不缘无明不缘明。何以故。无明与明非其因故。问曰如苦法忍得。无明与明。俱非其因。此中何以不说耶。答曰或有说者。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有说者。以分别初明共有法时彼亦在中故。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问曰无明是何义。答曰不知不解不识是无明义。问曰除明余一切法。亦不知不解不识。彼尽是无明耶。答曰若不知不解不识。是愚痴相者。说是无明。余一切法。虽不知不解不识。无愚痴相故说不是无明。问曰明是何义。答曰知解识义是明义。问曰世俗智亦知解识。何以不说是明耶。答曰或有说者。若知解识。能于真谛决定者是明。世俗智虽知解识。不于真谛得决定故。如远分智虽复猛利。不能于真谛尽得决定。复有说者。若知解识能于真谛。决定了知。究尽第一义者是明。世俗智虽知解识。不能于真谛决定了知究尽第一义故非明。复有说者。若知解识。能断烦恼。更不生者是明。世俗智与上相违故非明。复有说者。若知解识。能破坏有是明。世俗智与上相违故非明。复有说者。若知解识。断生死有相续法及老死相续法者是明。世俗智与上相违故非明。复有说者。若知解识。是尽苦集身见诸取道者是明。世俗智与上相违故非明。复有说者。若知解识。非身见颠倒体。非贪欲嗔恚愚痴之处。不杂垢浊毒。不堕诸有。不堕苦集谛中者是明。世俗智与上相违故非明。复有说者。若知解识。知已更非无知。得决定智。更不生愚痴犹豫邪见者是明。世俗智与上相违故非明。复有说者。世俗智在无明明分中所以者何。于明无明。俱有三缘义故。如人亲友亦亲他怨。是人于他。不名亲友。不名怨家。彼亦如是。复有说者。不杂无明故是明义。世俗智杂无明故非明。复有说者。世俗智分。能生谤道法。是中应说叛臣喻。复有说者。能治义者是明。如人为鬼所著以咒治之。如是凡夫为烦恼鬼所著。以无漏道治。彼世俗智。不能究竟治故非明。除心因法及非心法。诸余法摄二界一入一阴。彼是何耶。谓苦法忍相应心。摄二界者意识界。一入者意入。一阴者识阴。除明因法及诸余法。非明者。摄一界一入一阴。彼是何耶。谓苦法忍是也。摄一界者法界。一入者法入。一阴行阴。说受等诸数法。亦应如是。问曰诸明以明为因耶。设为明因是明耶。乃至广作四句。是明非以明为因者。谓初明也。是明因非明者。明相应共生法也。是明亦以明为因者除初明。诸余明也。非明不以明为因者。除上尔所事。诸明是明因也。设是明因亦是明也。乃至广作四句。是明不为明作因者。谓未来明也。为明作因非明者。谓明相应共生法也。是明亦为明作因者。谓过去现在明也。非明不为明作因者。除上尔所事。苦法忍得有十五。一与苦法忍俱。二与苦法智俱。如是乃至与道比忍俱苦法智得有十四。如是转减。乃至道比忍得有一。问曰见道更有余得不耶。答曰或有说者无。所以者何。如见道灭。彼得亦随灭。犹如日没光亦随没。如是日如见道。日光如诸得。若彼道灭。得亦随灭。评曰应更有得谓未来世是也。此中唯说生者。不说不生者。苦法忍有一得俱生忍。于得不作因。得于忍亦不作因。与后生无漏道。尽为作因。苦法智俱生得有三。二是道得。一是解脱得。二是道得者。一是苦法忍得。二是苦法智得。解脱得者。谓欲界见苦所断十使解脱是也。苦法智于得无因义。得于智亦无因义。苦法忍及俱生得。与彼三得作相似因。苦比忍俱生得有四。三是道得。一是解脱得。苦比忍与得无因义。得于苦比忍。亦无因义。苦法忍及俱生得与四得。作相似因。苦法智及俱生得与三得。作相似因。除苦法忍得。以此事故而作是说。颇有前生无漏不与后生无漏道而作因耶。答曰有胜不与下作因。苦比智俱生得有六。四是道得。二是解脱得。苦比智与六得无因义。六得亦与苦比智。亦无因义。苦法忍俱生得与六得。作相似因。苦法智及俱生得与五得。作相似因。除苦法忍得。苦比忍及俱生得与后三得作因。与前三得不作因。问曰。何故不为前三得作因耶。答曰以下故。胜道不为下作因。问曰以道下故。不为作因可尔。解脱得胜何故不为作因也。答曰解脱得虽胜。下道力所得故不为作因。如是乃至道比忍。有二十二得。俱生十五。是道得。七是解脱得。道比忍与二十二得无因义。二十二得与道比忍。亦无因义。苦法忍及俱生得与二十二得。作相似因。乃至道法智及俱生得与后三得。作相似因。不与前得作因。若苦法忍现在前。未来中所修道。尽为作因。苦法忍。乃至无学道作因。复有说者。苦法忍现在前。未来中所修道不为作因。何以故。乃至无一刹那生。云何名果。评曰说是因者好。俱是一身所得。复是胜道故。如是乃至道比忍现在前。未来中所修道。彼道比忍。尽为作因。从道比智乃至无学道。尽为作因。乃至金刚喻定现在前。未来中所修道。尽为作因。及诸无学道尽为作因。初生尽智。除其自体。与一切无学道作因。信行人道。还与信行人道作因。亦与法行人道作因。法行人道。唯与法行人道作因。复有说者。信行人道。与信行人道作因。不与法行人道作因。无有信行人作法行人者。评曰如是说。为作因者好。俱是一身。复是胜道故。信解脱道。与信解脱道作因。亦与见到道作因。见到道唯与见到道作因。时解脱道与时解脱道作因。亦与不时解脱道作因。不时解脱道。唯与不时解脱道作因。见道与见道作因。亦与修道无学道作因。修道与修道作因。亦与无学道作因。无学道。唯与无学道作因。声闻道还与声闻道作因。辟支佛道还与辟支佛道作因。佛道还与佛道作因。此三道。各不更相为因。无漏道。亦依女身。亦依男身。或有说者。依女身道。还与依女身道作因。依男身道。还与依男身道作因。应展转为因随其利钝根性。如是说者好。或有说一道者。或有说多道者。说一道者。不言见道。即是修道。见道异修道异。见道依九处身得。三天下六欲天。说一道者。阎浮提道。乃至即是他化自在天道。说多道者。阎浮提所依身道异。乃至他化自在天所依身道异。言多道者。复有二种。一者作如是说。若以阎浮提身得见道。此道名得在身中成就亦现在前。余身所依道。是得不在身中成就。不现在前二者作是说。若以阎浮提身得见道。彼道名得。在身中成就。亦现在前。余身所得见道不名得。不在身中。不成就。不现在前。修道依欲界身。亦依色界无色界身。言一道者。若依欲界身所得道。色无色界身所得道。即是一道。言多道者。依欲界身所得道异。依色无色界身所得道异。言多道者。复有二种。一者说。依欲界身得道。此道名得在身中成就现在前。依余身得道名得。不在身中成就不现在前。二者说依欲界身得道名得。在身中成就现在前。依余身中成就现在前。依余身得道。不得不在身中不成就不现在前。评曰不应作是说。若然者。依欲界身。得果已。生色无色中。彼生已起圣道现在前。可言重得果耶。如前说者好。圣道亦依女身。亦依男身。言一道者。依女身道。依男身道。即是一道。言多道者。女身道异。依男身道异。言多道者。复有二种。一者言。若女身所得道。此道名得在身中成就现在前。男身中道。此道名不得在身中成就不现在前。二者言。若依女身所得道。此道名得在身中成就现在前。男身中道。此道不得不在身中不成就不现在前。评曰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依女身得果。后得男身起圣道现在前。可言重得果耶。如前说好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依百岁身而得。乃至亦依八万岁身而得。言一道者。依百岁身。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依八万岁身得者。言多道者。百岁时身所得道异。八万岁身所得道亦异。言多道者。有二种。一者言依百岁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道名得。在身中成就现在前。余道名得。不在身中成就不现在前。二者言百岁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道名得。在身中成就现在前。余身道不得。不在身中不成就不现在前。问曰若然者。一切诸佛皆等。此说云何通耶。答曰以三事故言等。一者本修集善行等。二者成就法身等。三者利益世间等。修集善行者。一切诸佛。尽于三阿僧祇劫。修诸方便四波罗蜜。成就法身等者。诸佛尽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不共念处。尽住上上根。利益世间等者。欲令无量那由他众生眷属。皆得解脱。入于涅槃。以是三事故名等。复有说者。戒亦等。尽住上上戒故。根亦等。尽住上上根故。道亦等。尽成就上上道故。评曰如前说者好。问曰颇有一法。于一刹那顷。能起二十四得现在前耶。答曰有若依第四禅。得正决定。得六地中苦法忍。一地有四行。谓无常行等。得现在前。问曰颇断烦恼得。得而不舍。舍而不得。乃至广作四句。得而不舍者。凡夫人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有处欲。圣人除转根及得果时。诸余断结道是也。舍而不得者。凡夫人离欲还退时。从色无色界命终。生欲界中时。下地命终。生上地圣人果中间退时是也。亦得亦舍者。凡夫人从无色界命终。生于色界。上地命终生色无色界。下地中圣人得果时转根时及退果时是也。不得不舍者。除上尔所事

入息出息当言依身回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如摄法经所说。世尊何故说入息出息是身行耶。答言此是身法。身是其本。亦属于身。依身故回。如施设经说。如昙摩提那经说。以何等故。死有入息出息不回耶。答言入息出息由心势力。死者无心故入息出息不回。一经说由身。一经说由心。人谓此二经。亦是了义亦是不了义。欲显此二经真实义故。而作此论。入息出息当言依身回耶。当言依心回耶。答曰当言依身回依心回。随其宜便。问曰云何随宜便。答曰。或有说者。如婴孩入息出息少。中年中。老年多。复有说者。此有四事故言随宜便云何为四。一者依身。二者风道通。三者诸孔开。四者入息出息地粗心现在前。此四事说随其宜便。若当入出息。但依身不依心者。入无想灭尽定。入出息亦应回。何以故。彼亦有入出息所依身。风道亦通。诸毛孔亦开。虽无粗心现在故。入出息不回。若入出息。但依心不依身者。无色界众生。亦应入出息回。然彼无此四事故不回。若入出息但依身心不随宜便者。此则在卵等中时。乃至广说。在卵等中身。非入出息所依。风道不通。诸孔不开。唯有入出息地粗心故。是以不回。若当回者则应躁动。复有说者。以卵迦罗逻时软薄故。入出息不回。阿浮陀。卑尸时。身诸孔未开故。入出息不回。入第四禅。虽有入出息所依身风道亦通。诸孔不开。以定力故。身体尽合。复不起入出息地粗心。彼地心微细故。问曰以何等故。说入第四禅者。不说生第四禅者耶。答曰或有说者。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文应作是说。入第四禅及生第四禅。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乃至广说。复次若说入定。当知亦说生处。如经说前修此定。后生彼处。是故入出息。依身回。亦依心回。随其宜便。从阿鼻狱。上至遍净天。于其中间。诸众生生诸根具者。乃至广说。此中说诸根具足者。具上四事。非眼等根也。问曰以何等故。入第四禅。入出息不回耶。答曰粗心能起入出息。彼心心数法细故。复有说者。躁动心能起入出息。彼心不躁动。如人在烦闹道行。便起于尘。彼亦如是。尊者和须蜜说曰。以何等故。入第四禅。入出息不回耶。以入第四禅者。身诸毛孔合。以无所依故。入出息不回。尊者婆檀陀说曰。入第四禅。身不动摇彼心不动故。身亦不动。复有说者。欲界以爱境界故。令身心粗。初禅以觉观故。第二禅以喜故。第三禅以乐故。第四禅中。永离如是法故入出息。有出息。有入出息地。有无入出息地。入息者来出息者去。四地中有入出息。四地者。谓欲界初禅二禅三禅。五地中。无入出息。五地者。谓第四禅及四无色定。问曰。住入出息地。无入出息地心现在前。为有入出息回不耶。答曰不回。问曰住不入出息地。入出息地心现在前。为有入出息回不耶。答曰不回。问曰若住入出息地身。入出息地心现在前。当言入出息回。为以身故回。为以心故回耶。答曰或有说者。以身故回。诸作是说。以身故回者。生欲界中。欲界中心现在前。此身是欲界。入出息亦是欲界。从欲界心回。即是此心所观境界。生欲界中。初禅心现在前。身是欲界。入出息是欲界。从初禅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问曰若然者。此说云何通。如说欲界入出息。是初禅无碍道中灭。答曰欲界入出息。或从欲界心回。或从初禅心回。若从欲界心回者灭。若从初禅心回者现在前。复有说者。言灭者是数灭也。生欲界中。二禅三禅心现在前。身是欲界。入出息是欲界从二禅三禅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初禅初禅心现在前。身是初禅。入出息是初禅。从初禅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生初禅。欲界心现在前。身是初禅。入出息是初禅。从欲界心回。非是彼心所观境界。生初禅。二禅三禅心现在前。身是初禅。入出息是初禅。从二禅三禅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生二禅中。随其相说生第三禅中。第三禅心现在前。身是三禅。入出息是第三禅。从第三禅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生三禅中。欲界心现在前。身是第三禅。入出息是第三禅。从欲界心回。非是彼心所观境界。如是起初禅二禅心现在前。身是第三禅。入出息是第三禅。从初禅二禅心回。非是彼心所观境界。诸作是说。入出息。以身故回者。欲界入出息。为四种心作境界。初禅入出息。为三种心作境界。第二禅入出息。为二种心作境界。第三禅入出息即为第三禅作境界。诸作是说入出息。以心故回者。生欲界中。欲界心现在前。身是欲界。入出息是欲界。从欲界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若初禅心现在前。身是欲界。入出息是初禅。从初禅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若第二第三禅心现在前。身在欲界。入出息是第二第三禅。从第二第三禅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生初禅中。初禅心现在前。身是初禅。入出息是初禅。从初禅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若欲界心现在前。身是初禅。入出息是欲界。从欲界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若第二第三禅心现在前。身是初禅。入出息是第二第三禅。从第二第三禅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生第二禅中说亦如是。生第三禅中。第三禅心现在前。身是第三禅。入出息是第三禅。从第三禅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若欲界心现在前。身是第三禅。入出息是欲界。从欲界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若初禅二禅心现在前。身是第三禅。入出息是初禅二禅。从初禅二禅心回。即是彼心所观境界。诸作是说。入出息依心回者。欲界入出息。即是欲界心所观境界。初禅即初禅。二禅即二禅。三禅即三禅。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问曰入出息。为是众生数。为非众生数耶。答曰是众生数。问曰为是内法。为是外法耶。答曰是外法。此身中亦有内风。然入出息是外风。为是长养为是依。为是报耶。答曰是依此身亦有长养风报风。然入出息是依。如经说。佛告阿难。若能令入出息。如射箭筈筈相续者。是名异食。云何名异食耶。答曰虽以上妙饮食长养人身。不如正方便入出息。切害身法莫若邪方便。入出息。如箭筈筈相续。是何义耶。答曰如以后箭射于前箭。是名筈筈相续义。复有说者。相续不断义。是筈筈相续义。问曰入出息。为先入耶。为先出耶。答曰或有说者。言先出。脐边有风起。能开诸孔。然后乃出。复有说者。能开诸孔风。非入出息。诸孔开已。风先入。如饥渴人。少有所食。令身长养。死时最后息出。更不复入名死。复有说者。最后息入。更不复出名死。如说使我常得入出息。入第四禅时息出。出第四禅时息入

如说有阿那般那。有阿那般那念。云何名阿那。云何名般那。云何名修阿那般那念耶。答曰诸入息是阿那。出息是般那。复有说者。出息是阿那。入息是般那。如说比丘吸外风入时名阿那。如内风出散名般那。能缘彼念。是名阿那般那念。修行广布念相应共有法。是名修阿那般那念。阿那般那念。说有六事。云何为六。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转六净。数者。有五种。一数二减数三增数四聚数五净数。数者一至二乃至十。减数者。从三至一增数者。从一至三四。聚数者。观六息入六息出。复有说者。聚数者。观入息是出。观出息是入。净数者。观五息出。问曰为先数入息。为先数出息耶。答曰先数入息。所以者何。生时息入。死时息出。如是观者。是名随顺生死观法。是以先观入出。乃至广说。随者观息至咽时。心亦随至。至心至脐。乃至脚指心亦随至。止者。息入时住在咽心亦止观。如是至心至脐。乃至住脚指心亦止观。复有说者。止者观风在身中住。如观明珠中綖。观者不但观风。以风大故。等观四大。不作差别。观此四大能生何物。知生造色。次观造色者。为谁作依。谁有所作知。为心心数法。以是事故。观五阴。转者转此入息观。起身念处。次起受心法念处。次起暖顶忍世第一法。净者。谓苦法忍是也。复有说者。是诸善根。皆是慧分。数有二事。一数入出息。二能舍思觉。随有二事。一能随入出息。二舍离欲觉。止有二事。一能住息在鼻端。二不舍三昧。观有二事。一能观入出息住异相。二能取心心数法相。转有二事。一能知阴。二能入圣道。净有二种。一能断结。二能净见问曰阿那般那念体性是何。答曰是慧以此心品中念偏多故。名阿那般那念。取其相应共有法故。欲界体依。是四阴性色界是五阴性地者。在五地中。欲界未至初禅中间二禅未至。三禅未至。所依身者。依欲界身。亦依色界。然初起时。必依欲界。行者体非行。境界者境界是。风念处者。非根本念处。是念处方便。若取念处眷属者。则是身念处。所以者何。以缘色故。问曰若然者。何故佛经说阿那般那念是四念处耶。答曰以是念处方便故。名四念处。问曰若然者。不净观亦是四念处方便。何故不说名四念处耶。答曰若有众生。应闻阿那般那是念处者。世尊则说。若有众生。应闻不净是念处而得悟者佛亦说之。复有说者。如此经中。亦说不净观是念处。如此经偈说

若能观青色  亦能观烂坏

是名身念处  观净生欲心

是中亦有受  是名受念处

能以无嗔心  是名心念处

亦断于爱恚  是名法念处

复次何故。说阿那般那念是念处。不说不净观耶。答曰以阿那般那念观牢固可恃。不净观法则不尔。若行者失念。烦恼现在前时。速能还观。如人怖恐速走入城。彼亦如是。复有说者。阿那般那念。不与外道共不净观共。复有说者。不净观能增长众生想。所以者何。观时必观男女身骨故。阿那般那念。能增长法相。所以者何。以是空三昧根本故。是故说四念处。复有说者。阿那般那念。缘近法。是不杂观。非次第观。非是因众生观。不多用功。不净观不尔。是故说是念处。不说不净观也。智者一等智。根相应者。一根相应谓舍根。世者谓是三世。缘世者。谓缘三世。善不善无记者。谓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谓缘无记。欲色无色界系者。谓欲色界系。缘三界系及不系者。谓缘欲色界系。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谓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法者。谓缘非学非无学。见道断修道断无断者。谓修道断缘见道修道不断者。谓缘修道断。缘名缘义者谓缘义也。缘自缘他者谓缘自他。如经说偈

若于安般念  具足能修行

次第而习学  如佛之所说

问曰此偈中说。谁具足谁不具足。答曰或有说者。此中说佛具足声闻缘觉不具足。复有说者。佛辟支佛是具足。声闻是不具足。复有说者。阿罗汉以上是具足。学人凡夫人是不具足。复有说者。圣人是具足。凡夫人是不具足。评曰如是说者好。若具上六事。名为具足。若不具上六事。名不具足

如经中说。佛言我于二月入于禅定。现如是所应瑞相。云何瑞相。答曰世尊。自敷床而坐。化作比丘眷属围绕是其瑞相。复有说者。世尊令地微动。诸比丘见已寻诣佛所。此亦是其瑞相。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外道梵志来问汝言。沙门瞿昙于二月中。为入何定者。汝当答言。入阿那般那定。问曰如诸外道梵志。乃至不识阿那般那定名佛何故作如是说。若诸外道来问汝者。汝当答言。入阿那般那定耶。答曰欲令外道生悕有想。若诸外道。闻阿那般那定名。必生悕有想。以生悕有想故来至我所。以此缘故当入我法。作如是说。问曰如世尊悉入诸禅定解脱三昧。何以但说入阿那般那定耶。答曰以阿那般那定在诸禅定初故

如说当观息短。乃至广说。问曰息为先短后长。为先长后短耶。答曰先观短后观长何以知耶。答曰。如说世尊入定不久入出息速动。入定转久。入出息安住。如人重担上崄难处。身体疲极。入出息速动。若止息时。入出息住。佛亦如是。入息时知息遍身。出息时亦知遍身。问曰系念在鼻端。云何复知入出息遍身耶答曰尊者和须蜜作如是说。遍知此身。是无常法。而不失念。问曰若然者。不名起定耶。答曰不名起。以不舍其方便故。如是展转观此身。是苦空无我秽污不净性。若此阿那般那念未成时。系念在鼻端。后若成已。观身毛孔犹如藕根风从中入出问曰若然者。云何不名起定耶。答曰以不舍方便所期心故。不名起定。尊者婆檀陀说曰。如菩萨观时。先系念在身诸孔风入出处。令心不散乱。亦不舍方便。止息身行。入息出息。乃至广说。止息身行者。令此入出息转微寂静。或时不观。复有说者。观息短时。名入初禅。观息长时。入第二禅。知息遍身。入第三禅。止息身行。入第四禅。如是等四义。亦应如是说。觉喜入出息者。谓初禅二禅也。觉乐入出息者。即观察此乐也。觉心行入出息者。观察想思也。复有说者。觉心行者。观意业思。止息意行。入出息者。令彼意行转微寂静。或时不观。觉心入出息者。谓观察于识也觉随喜心定心解脱心入出息者。如来无随喜心。无定心。无解脱心。观察菩萨本所行。随喜心定心解脱心也。觉无常入出息者观察入出息是无常也。觉断入出息者。观察断过去烦恼也。觉离欲入出息者。观察断未来烦恼也。觉灭入出息者。观察断现在烦恼也。复有说者。觉无常入出息者。观察心心数法是无常也。觉断入出息者。除爱结。观察断余结也。觉离欲入出息者。观察断诸烦恼也。觉灭入出息者。观察断一切结法也。复有说者。觉无常者。是观察身无常也。觉断者。观察断无明也。觉离欲者观察离欲爱也。觉灭者。观察涅槃是寂静也。尊者婆檀说曰。觉无常者。观察五取阴也。觉断者。观察五取阴是空无我也。觉离欲者。观察五取阴是苦也。觉灭者。观察五取阴是不生寂灭法也我作如是念。如是住者。皆是粗定。我应广住微细定中。问曰云何微细定耶。答曰或有说者。第四禅是。复有说者。灭尽定是。是时夜分有欲界三天。来诣菩萨所。一下根。二中根。三上根。彼下根天。见其无入出息。又不动摇无思想行。作如是言。此瞿昙沙门今者已死。彼中根天。见其身犹暖虽复经久而不烂坏。彼作是言。今虽未死后必当死。彼上根天。曾见诸佛及佛弟子入禅法。彼作是言今非是死亦不当死。然住此定法应如是

若有人问云何圣住。云何天住。云何梵住。云何学住。云何无学住。云何如来住。应当答言。是阿那般那念。如是说者是名正答。问曰如阿那般那念。是非学非无学。何故说是学住无学住耶。答曰从学无学边得故。名学无学。能入学无学法故名学无学。复有说者。无烦恼故。名圣清净。天所有故名学。能得学法故名学无学所有故名无学。能生无学法故名无学。如来住者。阿罗汉住。名如来住。未得而得者。胜进是也。已曾得者。一受现法乐。二已至不动。复有说者。圣所有故名圣住。能生圣法故名圣住。天所有故名天住。能生天故名天住。乃至如来所有故名如来住。能生如来。法故名如来住。未得而得者阿罗汉是也。已得受现法乐者。现法乐有四种。一出家乐。二闲静乐。三寂灭乐。四三菩提乐

如色众生依身故心回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如欲色界众生依色故心回。无色界无色。或谓彼心无所依而回。为令彼意得决定故而作此论。说有所依。问曰彼何所依耶。答曰命根受身处。如是等诸余心心不相应行。不相应行。名何等。谓凡夫性。不成就得生住老灭。问曰亦依心回。何以但说身耶。答曰以身粗故说身。眼根及次第灭心与眼识作依作所依生眼根四大身根生身根四大命根受身处得生住老灭。如是等法作依不作所依耳识鼻识舌识说亦如是。身根及次第灭心与身识。作依作所依。生身根四大命根受身处得生住老灭。如是等法。作依不作所依。意识前次第灭心与意识。作依作所依。身根生身根四大命根受身处得生住老灭。如是等法。作依不作所依。复有说者。眼根及次第灭心与眼识。作依作所依。生眼根四大身根生身根四大色香味触命根受身处得生住老灭。如是等法。作依不作所依。耳识鼻识舌识说亦如是。身根及次第灭心与身识。作依作所依。生身根四大色香味触命根受身处得生住老灭。如是等法。作依不作所依。意识前次第灭心与意识。作依作所依。身根生身根四大色香味触命根受身处得生住老灭。如是等法。作依不作所依。复有说者。眼根及次第灭心与眼识。作依作所依。俱生四阴。作依不作所依。耳鼻舌身识亦如是。意识前次第灭心与意识。作依作所依。俱生四阴。作依不作所依。如是则说生欲色界者生无色界者云何。答曰意识前次第灭心与意识。作依作所依。俱生三阴。作依不作所依

问曰命根体。为是一为是多耶。若是一者断其手足。何故命不断耶。若是多者断其手足。何以手足中而无命耶。答曰应作是说。体实是一。以一命根在身中故名之有命。如有一受名之有受。如有一思名曰有思。有一心故名曰有心。一心灭故名曰无心。如是有一命故名曰有命。问曰若然者。断其手足何以不死耶。答曰命所依身有二种。有具足不具足。若断手足时。具足者灭。不具足者续生。具足所依身。在不生法中住。不具足者。遇缘便生。问曰何故断手足时不死。断头截腰。而便死耶。答曰若断手足及余身分时。不坏害多入。若断头截腰。则坏害多入。复次若断手足时。不坏害多入因。亦不坏缘。若断头截腰。则坏害多入因。亦破其缘。令多入在不生法中住复次以头是诸根聚处。以腰是入出息住处。若坏害则死。手足等身分。非诸根聚处。亦非入出息住处。是故断截不死。复有说者。命根体是多法。手足中异。如是诸余身分中亦异。问曰若然者。断其手足。弃在于地。何以无命耶。答曰手足中命。虽性各异而属于身。若离于身更不属身。是故不活。复次以离所依长养缘故不活

云何受身处。答曰众生相似法。受身处亦是一体。是不隐没无记。亦是报亦是依。报者说诸趣相似。如地狱众生展转相似。如是余趣余生当知亦展转相似。依者说界相似。如欲界还似欲界。色无色界说亦如是。如界相似。如是方土族姓居家比丘婆罗门学无学。亦应随相说。复有说者。报者初生时所得者是也。依者后时所得者是也。如沙门还似沙门。婆罗门还似婆罗门。此相似法。有得有舍。舍者或身死时舍。或余事故舍。余事者如得正决定。舍凡夫相似。得圣相似。阿罗汉般涅槃时。舍而不得。复有说言。众生相似法有三种。谓善不善无记。如八人相似法是善。五无间业人相似法是不善。诸余人相似法是无记。问曰诸死此生彼。尽舍受身处耶。设舍受身处。尽死此生彼耶。乃至广作四句。死此生彼不舍受身处者。地狱中死。还生地狱中。乃至天中死。还生天中。是舍受身处。非死此生彼者。谓得正决定者是也。死此生彼。亦舍受身处者。地狱中死。生余道中。乃至天中死。生余道中是也。不死此生彼。亦不舍受身处者。除上尔所事

同类推荐
  • 平定三逆方略

    平定三逆方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啸旨

    啸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虎征西

    五虎征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儿初生诸疾门

    小儿初生诸疾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创镌华严游心法界记

    创镌华严游心法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主机游戏之大马造时代

    主机游戏之大马造时代

    自己的一个脑洞。却想把他写出来,于是就写出来了。感谢那些追文的人。因为无聊,作者建了个群,名字叫做大马造时代吐槽区。群号如下:375227724群里目前就作者本人和一个人物原型在,喜欢的人可以加一下。有机会看到小说人物原型哦。
  • 狂妃穿越之冰宲飞燕

    狂妃穿越之冰宲飞燕

    魂穿异世,看她如何赤手拿江山,笑傲江湖红光降落,一位高僧“唉,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是乱世还是和平昌盛,且都看她了”她,凤冰燕,21世纪金牌杀手“血色冰燕”携六位姐妹魂穿修罗世界,美男如云,皆因她而争,而抢,而活,她却轻轻一挥手:“…………”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七姐妹重聚,齐心协力,携手并进,共击魔王……可是魔王却是……意想不到的结果……
  • 废柴第一百零一天

    废柴第一百零一天

    一个在人海中的平凡人,可在他弱小的眼睛里,一直都藏着狮子啊!!
  • 逃亡星轨

    逃亡星轨

    林兮棠一直觉得自己称得上是个技术帝霸道总裁,但多年以后她才明白,身边的小伙伴其实一个比一个背景高大上,自己这个霸道总裁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在坑爹小伙伴的鬼(痴)畜(汉)攻势下,林总裁被迫踏上逃亡的道路,她一边嘤嘤嘤哭着喊“不要不要”,一边推倒了整个可知宇宙。
  • 那些,疯狂过的岁月

    那些,疯狂过的岁月

    爱情,不过是种荷尔蒙分泌过剩的产物。可是依旧还是有无数人争前恐后的想要得到,一旦得到了有些人厌倦了,有些人深陷其中,有些人只是默默地守候。青春,是爱情的发源地。谁的青春没有一两件难忘的回忆?没有疯过,哭过,爱过,恨过的青春真的犹如一潭死水,真的难以掀起波澜。
  • 重生之富在深山

    重生之富在深山

    大元有明君,因而太平百年。老熊岭有熊,因而凶名在外。陆家…有女,因而…鸡飞狗跳!老爹书呆,大哥愚孝,二哥莽夫,三哥腹黑,初来乍到的陆小米欲哭无泪…人家穿越非富即贵,偏偏她就艰苦到吃饭都吃不饱?陆小米表示不服!谁说家住深山不能发家致富,谁说穷山恶水只能出刁民?看她左手大棒,右手美食,带领全家奔小康!不过,这位公子,你要在我家养一辈子伤吗?那伙食费怎么算!以身相许?你真是想得太美了!
  • 水云游

    水云游

    沈三水,沈三水,三生三世不离水。断魂坡,断魂坡,再生再世魂不断。在原本的世界里,沈三水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宅男、屌丝男;在这个世界里,他是一个拥有着前世记忆的天才修灵者、杰出阴谋家、救世大英雄!
  • 修遍十二界之天地十诀

    修遍十二界之天地十诀

    主角呼延梁虽为孤儿,但身体却是一个五百年特殊的存在。而这一世的家庭背景也是颇具厉害。看主角如何以力量镇压群雄,如何以权势灭压贵族之后。而且主角为了完成某些任务,需要到十二个界面去锻炼身体以及提升实力。为今后争夺至尊位而努力。总体来说算是无敌类的修尊小说,但我会安排主角会有几个打不过的人物出现。毕竟太无敌的话就没什么意思了。修练的阶层分为:古武、跨灵、修真、修仙、修神、修圣、混沌。
  • 马尾辫和小碎发

    马尾辫和小碎发

    写个文章,说说牙根子里藏着的老事儿。胡侃一样的词儿,听着不做作。旧中国的习俗——冥婚,要不给死人和死人配,要不死人和活人配。按照老话儿说,就是给个伴儿。村儿里大善人老叶家的小儿子叶家明不到二十岁就过世了,生前喜欢的是村里冷老二的闺女冷雨梅。找个人去说冥婚,撮合撮合。也算是答应了。可配冥婚那天,都拜了堂,才发现配婚的竟然是冷雨梅的龙凤胎哥哥冷雨桐。那男孩当着全村老少爷们的面,捅了自己肚子,和叶家明睡一个棺材里去了。这场荒唐的冥婚,也就那么结束了。今儿个,2015年的开学日子。叶家明,出门就撞着冷雨桐。现实和虚幻,哪个是哪个。分不清,到后来,他也不愿意去分。得,我承认你是我媳妇儿,行了吧。
  • 爵之刃

    爵之刃

    美人一笑万骨山,修罗血意战阑珊。少年醉卧美人膝,王爵醒掌天下权。(PS:此书为西幻,误认为是东幻我朋友我先道个歉,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