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原件藏日本天理大学中央图书馆,杨天石据台湾《大陆杂志》第四十七卷第二期所录标点整理改定,以《王阳明答周冲书》为题,发表于《中国哲学》第一辑。现据杨文移录,题目系编者所加。
上大人书一
正德七年
寓都下男王守仁百拜,上父亲大人膝下。
杭州差人至,备询大人起居游览之乐,不胜喜慰。寻得书,乃有二十四叔囗囗囗囗囗固自有数,胡乃适囗囗时,信乎乐事不常,人生若寄,古之达人所以适情任性,优游物表,遗身家之累,养真恬旷之乡,良有以也。伏惟大人年近古稀,期功之制,礼所不逮,自宜安闲愉怿,放意林泉,木斋雪湖词老,时往一访;稽山鉴湖诸处,将出一游;洗脱世垢,摄养天和;上以增祖母之寿,下以垂子孙之囗庆。囗囗
男等安居如常,七妹当在八月,身体比常甚佳;妇姑之间,近亦颇睦。曰仁考满亦在出月初旬,出处去就,俟曰仁至,计议已定,然后奉报也。
河南贼稍平,然隐伏者尚难测;山东势亦少减,而刘七竟未能获;四川诸江西虽亦时有捷报,而起者亦复不少;至于粮饷之不继,马疋之乏绝,边军之日疲,流氓之愈困,殆有不可胜言者。而庙堂之上,固已晏然,有坐享太平之乐,自是而后,将益轻祸患,愈肆盘游,妖孽并兴,谗谄日甚,有识者复何所望乎!
守城妻无可寄托,张妹夫只得自行送回。大娘子早晚无人,须搬渠来男处,将就同住。六弟闻已起程,至今尚未见到。闻余姚居址亦已分析各人管理,不致荒废,此亦了当一事。
今年造册,田业之下瘠者,亲戚之寄托者,惟例从刊省,拒绝之为佳。时事如此,为子孙计者,但当遗之以安,田业鲜少,为累终寡耳。赵八田近因农民例开,必愿上纳,阻之不可。昨日已告通状,想亦只在仓场之列,不久当南还矣。
九弟所患,不审近日如何?身体若未壮健,诵读亦且宜缓,须遣之从黄司与游,得清心寡欲,将来不失为纯良之士,亦何必务求官爵之荣哉!
守文、守章,亦宜为择道德之师,文字且不必作,只涵咏讲明为要。男观近世人家子弟之不能大有成就,皆由父兄之所以教之者陋而望之者浅。人来,说守文质性甚异,不可以小就待之也。
因便报安,省侍未期,书毕不胜瞻恋。闰五月十一日,守仁百拜书。
此正德七年,阳明先生寄其父尚书书也。正德初,先生以救戴铣等触刘瑾,谪龙场丞。五年瑾诛,乃量移卢陵知县,入觐迁刑部主事,改吏部验封。书云“寓都下”者,正此时也。时陕西、河南、四川、山东、江西诸盗窃发,平叛不常,先生忧国之心,至为笃挚,而泄泄者方笑以为迂,可胜叹哉!是年八月,陆完歼刘七于狼山,此书在闰五月,故云“未弋获”也。苏潭跋,嘉靖六月二日〔一〕,书于粤西抚署之清风堂。
文成此迹,在正德七年,年四十一矣,其出抚南赣之前四年也。中间语及家国事,沉笃悱恻,令人感仰,不必言矣。而其语及教子弟读书,谓“只涵泳讲明为要”,即此亦是姚江一举隅耳。文成于书不必尽工,而此家书则尤其所最用意者。兰雪持此来属为题识,盖其近日新收诸秘芨者,后幅有“蕴山手识”语,为之展玩累日。嘉庆丙寅秋八月二十九日,方纲。
道光六年,元至黔、滇,生学使者刻此书墨迹于石,以示元。此王文成龙场旧地,得悟良知处。正德初期,政甚紊,故此书多忠愤之词。然竟能骤任文成,治赣治粤,削平寇乱,则庙堂不可谓无人矣。阮元跋。
右阳明先生与父太宰公书。养志之义,蔼然行间,尤念念不忘君国,身系社稷,时有隐忧,得古大臣气象。史称:“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信矣。而诋之者顾谓“明之天下不亡于流贼贼而亡于阳明”。噫!是何言与!先生一屈于嬖幸,再屈于桂萼,迄于今诋诃未熄,道高毁举,何其穷也。太宰公母岑,年逾百岁卒,时公已七十,故书云:“上增祖母之寿”。与父书书姓,当时风尚使然,揭之以语不知者。赵怀玉。
本篇录自日本《阳明学报》第一五七号所载蓬累轩编《姚江杂纂》。原文拓片现藏九州大学图书馆。
校勘记
〔1〕此处当有纪年之脱文。
上大人书二
正德十三年
寓赣州男王守仁百拜书上父亲大人膝下:
久不得信,心切悬悬,间有乡人至者,略问消息,审知祖母老大人、大人下起居万福,稍以为慰。男自正月初四出征尪贼,三月半始得回军。赖大人荫庇,盗贼略已应定。虽有残党百余,皆势穷力屈,投哀告招,今亦姑顺其情,抚定安插之矣。所恨两广府江诸处苗贼,往年彼处三堂,虽屡次征剿,然贼根未动,旋复昌炽。今阅彼又大起,若彼中兵力忧日甚,昨已遣人具本乞休,要在必得乃已。男因贼巢瘴毒,患疮疠诸疾,今幸稍平,数日后亦将遣人归问起居。因诸仓官便,灯下先写此报安。四月初十日,男守仁百拜书。
(原文真迹藏于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南野公像赞
公讳绣
禀性冲和,存心仁恕,德之不喜,怒之不颦。彼趋者利,我笃于义;彼附得势,我遇则避。折券于友,代逋于公。玩世则弈,陶情乃吟。乐天雅趣,驾古轶今。
(原文载《姚江诸氏宗谱》卷六)
白野公像赞
公讳哀
冰玉其姿,芝兰其德。有凤凰翔乎千仞之志,具鹍鹏摇乎九万之翼。声闻夙著,青紫易得。胡泮林之翱翔,竟棘闱之终蹶。噫!不发于其身,必发于其子孙,以奋扬乎先德。
(原文载《姚江诸氏宗谱》卷六。以上五篇,均据《文献》杂志一九八九年第六期载叶树望撰新发现的《王阳明佚文》抄录)
和大司马白严乔公诸人送别
《三奇堂法贴》
太常白楼吴公、大司成莲北鲁公、少司成双溪汪公,相与集饯于清凉山,又饯于借山亭,又再饯于大司马第,又出饯于龙江,诸公皆聊句为赠,即席次韵奉酬,聊见留别之意。
未去先愁别后思,百年何地更深知?今宵灯火三人座,他日缄书一问之。漫有烟霞刊肺腑,不堪霜雪妒须眉。莫将分手看容易,知是重逢定几时?
谪乡还日是多余,长拟云山信所知。岂谓尚悬苍水佩,无端又领紫泥书。豺狼远遁休为梗,鸥鹭初盟已渐虚。他日姑苏皈旧隐,总拈书籍便移居。
寒事俄惊蟋蟀先,向游刚是早春天。故人愈觉晨星少,别话聊凭杯酒筵。戎马驱驰非旧日,笔床相对又何年?不因远地疏踪迹,惠我时裁金玉篇。
无补涓埃愧圣朝,漫将投笔拟班超。论交义重能相负?惜别情多屡见招。地入风尘兵甲满,云深湖海梦魂遥。庙堂长策诸公在,铜柱何年打旧标?
孤航渺渺去钟山,双阙回首杳霭间。吴苑夕阳临水别,江天风雨共秋还。离怀远地书频寄,后会何时鬓渐斑。今夜梦魂汀渚隔,惟余梁月照容颜。
阳明山人王守仁拜手,书于龙江舟中。余数诗,诗稿亡,不及录,容后便求得补呈也。守仁顿首。
阳明子功烈气节文章,皆居第一,时多讲学一事,为众口所訾。善夫西坡先生之言也,曰:“阳明以讲学故,毁誉迭见于当时,是非几混于后世,至谓其得宁邸金,初通宸濠,策其不胜而背之,此谤毁之余唾,不足拾取。”斯持平之论乎!龙江留别诗卷,乃将之官南、赣而作。是时宸濠反状未露,而公已滋殷忧,故诗中即有“戎马驱驰”、“风尘兵甲”等语。而又云“庙堂长策诸公在”,其后卒与乔庄简犄角成功,盖公审之于樽俎间久矣。诗律清婉,书亦通神,宜为西坡先生所爱玩。岁在癸未二月戊寅朏,秀水朱彝尊年七十五书。
本篇录自日本《阳明学报》第一五七号所载蓬景轩编《姚江杂纂》。
游白鹿洞歌
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云重。我欲搅秀色,一一青芙蓉。举手石扇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洞门之外百丈松,千株化尽为苍龙。驾苍龙,骑白鹿,泉甚饮,芝可服,何人肯入空山宿?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
辛已三月书此,王守仁。
本篇录自日本《阳明学报》第一五八号所载蓬景轩编《姚江杂纂》。
咏钓台石笋
云根奇怪起双峰,惯历风霜几万冬。春去已无班箨落,雨余唯见碧苔封。不随众卉生枝节,却笑繁花惹蝶蜂;借使放梢成翠竹,等闲应得化虬龙。
本篇录自黄宗羲编《四明山志》卷一。题目系编者所加。
游雪窦
平生性野多违俗,长望云山叹式微;暂向溪流濯尘冕,益怜薜萝胜朝衣。林间烟起知僧住,岩下云开见鸟飞;绝境自余麋鹿伴,况闻体远悟禅机。
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无暑葛衣寒。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书图看。
僧居俯瞷万山尖,六月凉飚早送炎。夜枕风溪鸣急雨,晓窗宿雾卷青帘。开池种藕当峰顶,架竹分泉过屋檐。幽谷时常思豹隐,深更犹自愧蛟潜。
本篇三首录自黄宗义编《四明山志》卷一。
晚堂吟
晚堂孤坐漫沉沉,数尽寒更落叶深。高栋月明对燕语,古阶霜细或驰吟。校评正恐非吾所,报答徒能尽此心。赖有胜游堪自解,秋风华岳得高寻。
予谬以校文囗,假馆济南道,夜坐偶书圣问,兼呈道主袁先生请教。弘治甲子仲秋五日余姚王守仁书。
阳明先生此作,几五十年,笔精如新。李中岩、郡甘泽二公与予相继分巡济南,咸爱而欲传之。一日郡守李大夫子安来,因与之言,遂欣然征工勒石,以垂不朽云。嘉靖辛亥季冬望日,后学吴天寿谨识。
本篇录自日本佐贺县多久市细川章女士家藏王阳明手迹拓本。据细川女士介绍,该手迹是中国友人赠送其时为藩主家臣的先祖的,世代相传,珍藏至今。审其字迹,确系阳明遗墨。题目系编者所加。
阳明先生书孙夫人祠庙聊语记事
阮蔡生《茶余客话》
蟂虮孙夫人祠庙,有池,阳明经往游,题其柱云“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夜梦夫人来谢。
本篇与下篇均据日本《阳明学报》第一五八号移录。
阳明先生题于忠肃祠一联记事
阮葵生《茶余客话》
王文成少时题于忠肃祠一聊云:“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书法遒逸,杭人传为文成真笔。文成父海日先生晚年偶书堂聊云:“看儿曹整顿乾坤,任老子婆娑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