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末。姜汤调下一钱。如寒重数服不拘。 吴茱萸。三四两。食盐数两。炒热熨脐下亦效。 霍乱危急将死。用盐填脐中。艾灸二七壮。立愈。 以脉气浮洪者易治。若脉微迟。加以气少。
昏沉不语。皆难治。吐后仍照前缓进米饮。吐泻止后口渴者。用白术。茯苓。猪苓。(各一钱半)泽泻。(二钱半)肉桂。(五七分体寒者加重)水煎服。如不渴者。用白术。人参。(各三钱)炙甘草。(一钱)干姜。(二三钱)水煎服。 如泻不止。加橘红。茯苓。(各一钱)肉豆蔻(面煨一钱) 如呕吐不止。加丁香。姜半夏。(各一钱)二三剂后即安。
〔伤暑霍乱〕 丝瓜叶。(一片)白霜梅。(一个同仁)二味。研极烂。用新汲水调服立愈。
〔中湿霍乱吐泻〕 凡水泻而腹不甚痛者。湿也。夏秋多有之。用苍术。(炒)广皮。
姜半夏。(各一钱半)藿香。(二钱)炙甘草。(五分)加生姜。(三五片)枣二枚。水煎服。
一方加苏叶。桔梗。浓朴。
〔霍乱吐泻不止〕 陈皮。藿香叶。(各三五钱)水煎服。或为末。热酒调服。有一点胃气存者。无不见效。 泻痢不止。转筋入腹欲死者。生姜三两捣烂。入酒二碗。煮三四沸顿服可解。或用艾一把。水三碗煎一碗顿服。亦效。
〔霍乱烦渴不止〕 糯米三合。白蜜一合。同研。煮汁饮即止。 如吐泻已愈。烦热多渴。小便不利。用麦冬。茯苓。半夏。陈皮。白术。(各一钱半)人参。小麦。(各一钱)生甘草。(六分)加生姜三片。乌梅半个。水煎服。
〔吐泻不已转筋〕 白扁豆叶捣汁一碗。入米醋少许。温服。因暑而起者。服之立效。 转筋十指挛急。不能屈伸者。灸足外踝骨尖上五壮。(麦大艾丸。)即止。 转筋不止。用蓼一大握。水煎浓熏洗。或以帛蘸汤熨患处。
〔寻常转筋〕 不因霍乱而发者。四时皆有。因血虚而转者。多以大蒜捣烂。涂足心即止。再服四物汤。(方见中风门。)加酒炒黄芩。红花。(各一二钱)水煎服。有筋动于足大趾。
至腰而住者。乃奉养过浓。因风寒湿而作。用威灵仙一两。窨酒每日服二杯。湿去自止。 如睡中伸欠而转筋者。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其乳近两边即止。
〔转筋遍身入腹不可忍者〕 重盐汤浸患处。或浓煮蓼汤或白矾汤。皆效。 或以盐擦痛处。三五十匝。即皮破亦无妨。可以断根。
〔肝虚转筋〕 赤蓼茎叶三两。水一盏。酒一碗。煎六分服。
〔转筋疼痛挛急〕 松节二两。锉如米粒。加乳香。一钱。以瓦器内慢火炒令焦。(出火性为末。)每服一钱。渐加至二钱。热木瓜酒调下。
〔转筋诸药不效〕 雄猪肾。(二条全者。)薄切。香油煎熟。空心细嚼。盐汤送下三四次。如神效。
泄泻
〔湿泻〕 肠鸣腹不痛。纯出清水。湿也。白术。(土炒)猪苓。茯苓。(各一钱半)泽泻。(二钱)水煎服。即四苓散。小水利而泻自止也。 如兼湿热者。茯苓。白术。(土炒焦各三钱)白芍。(炒二钱)水煎服即效。 如兼寒湿者。四苓加肉桂一钱。同煎服。
〔寒湿〕 手足冷。口不渴。小便清。泻下清冷者。为寒泻。先以老姜。砂糖。煎浓服之。次以山药。(炒)白扁豆。(炒)炙甘草。焦干姜。(各二钱)白术。(土炒焦二三钱)吴茱萸。(〔食积泻〕 或胀或痛。痛甚而泻。泻后痛减。得食又痛。粪色白者是。枳术丸。白术。
(面炒)赤芍。(酒炒各二两)枳实。(面炒一两)广皮。(一两)用新荷叶汤。煮老黄米为丸。桐〔热泻〕 腹痛泻水如热汤。热渴喜冷。或泻黄垢。或赤粪如糜者。皆热也。益元散。
(方见暑症门)三钱。灯心汤调服二三次。即愈。 或服茯苓。泽泻。木通。(各二钱)猪苓。
栀子。(各三钱)枳壳。车前子。(各一钱)水煎。食远温服。 热泻如痢。用苦楝树根。(去粗皮。晒干为末。)米饮为丸。米汤下甚效。
〔中寒泄泻腹痛无度〕 浓朴。(一两姜汁炒)肉豆蔻。(面裹煨)草豆蔻。(煨各五钱)俱为末。每服二三钱。煨姜汤调服。
〔水泻〕 夏秋初起。不拘寒暑湿。腹痛水泻。用紫金锭。(药真者效速。)冷滚水磨服五七分。重者两服。(忌食甜物。) 冬月寒重者。蕲艾三钱。水煎空心服。 不论男妇老少。
水泻垂危者。用诃子。(一枚。湿草纸包裹。煨熟去核。) 肉果。(一枚。水调干面包裹。
微火 黑色。)共研细。每服五分。米饮调下。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腹痛满胀。呕哕水泻。浓朴。(姜汁炒)陈皮。(去白各五两)苍术。(去皮米泔浸炒八两)炙甘草。(三两)俱为末。每服二三钱。姜汤下。 如小便不利。
(茯药。
〔久泻成痢〕 不拘赤白。腹胀攻痛。川黄连。(二钱)肉豆蔻。木香。(各一钱)俱研细。米〔虚泻〕 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或困倦自汗者。气虚也。人参。(一钱)黄 。
(蜜炙透)白术。(土炒焦)茯苓。枣仁。(炒研各二三钱)归身。(一钱)木香。炙甘草。(各五分)加煨姜三片。水煎。食远服。
〔脾胃虚寒泻〕 陈老米。(淘净炒香燥)磨为粉。每粉一两。加干姜。(炒燥研末)二分半。白糖二钱。拌匀。于饥时滚水调服一二两。气滞者。加炒广皮末。二分。或砂仁末。一分。能治食滞气滞。腹痛泄泻久不止。多服自效。
〔泻久饮食不进〕 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滤干。慢火炒熟。)磨为粉。入山药末一两。
川椒末少许。和匀。加砂糖。二三匙。空心滚水调服。老少皆宜。大有滋补。再加莲肉芡实皆可。
〔久泻不止〕 猪肾一个。批开。糁入骨碎补末一钱。火内煨熟。食之。三四次即止。 柿饼一个。开一孔入白矾末三分。湿纸包裹。灰火内煨熟。大人三个。小儿一个立效。
〔肾虚脾泄〕 日泄三五次。如鸭粪稀溏。或五更早晨泄一二次。乃脾泄也。与泻不同。
最难治。补骨脂。(盐水炒五钱)白术。(炒焦二钱)杜仲。(盐水炒二钱)泽泻。(一钱)水煎。
空心服三十剂后。自愈。 鲜稻根。(不拘多少。洗去泥。) 熬成膏。早晚滚水冲浓入白糖一钱。调匀服。
〔灸法〕 泄泻日久。诸药不效者。用豆大艾丸。灸天枢二穴。(脐旁各开二寸。)或气海穴。(在脐下一寸半。)隔蒜片灸二七壮。以得效为止。
瘟疫(仁人君子。倘遇此疾。或制药以济。或书方以救。功德最为无量。附救饥方)〔总论〕 众病一般者。即谓天行时疫。其治法有宜补、宜散、宜降之不同。甚者仍类似伤寒。察其传变。治之方能奏效。其病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止热而不憎寒也。其脉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乃时邪伏于脊之前。肠胃之后。不可认为伤寒表症。
辄用麻黄桂枝之类。强发其汗。徒伤表气。即热不减。亦从缓下。恐伤胃气。宜用达原饮。
槟榔。(二钱)浓朴。知母。芍药。黄芩。(各一钱)草果仁。甘草。(各五分)水煎。午前温服。 如胁痛耳聋。寒热呕吐而口苦。加柴胡。(一钱)如腰背项痛。加羌活。(一钱)如目痛。眉棱骨眼眶痛。鼻干不眠。加干葛。(一钱)症之轻重。药之分两。临时增减。 如舌上白胎薄。
热不甚。脉不数。症不致传里。照方一二剂。其病即解。 盖疫病从口鼻而入。必先犯胃,上膈痞满者多。此方用破气之品三味。服之即效。若年老气弱之人。胸膈不满闷者。槟浓果。
不可全用。 又或三四日后。舌上胎如粉积。脉洪而数者。又须或汗或下解之。 伤寒汗解在前。时疫汗解在后。伤寒投剂可使立汗。时疫汗解俟其内苏。汗出自然。是故瘟疫不必重加衣被发汗。四时头痛发热。初起用黑砂糖一盏。生姜汁二盏。化开。令病患多少服之。轻者即愈。重者减轻。
〔时疫不传人〕 苍术。(三钱三分三厘米泔水浸一宿切片炒)生甘草。(一钱六分六厘)抚芎。(八钱五分)干葛。(一钱三分六厘)加生姜三片。连须葱头。三个。水煎空心服。已病者。一服即愈。未病者服一半不染。 白粳米五合。连须葱头。二十根。水二十碗。煮成粥汤。加米醋一小碗。再煮一滚。各与一碗。热服得微汗即解。如有汗者勿服。 初病之人。
衣服蒸过。则一家不染。
〔避疫法〕 凡入病患家不宜空腹。饮雄黄酒一杯。再以香油调雄黄末苍术末。涂鼻孔则不染。出则以纸燃探鼻。得嚏更好。 误触汗气入鼻。即觉头痛不快。急以水调芥菜子末填脐中。以热物隔衣一层熨之。汗出即愈。 如觉胸次饱胀者。以淡盐汤探吐即解。
〔预避疫法〕 青松毛切细为末。酒下二钱。常服大能避疫。 每年四五月。用贯众一个。置食水缸内。不染时疾。五月五日。用艾扎一人形。悬挂门户上。避邪气。以五彩丝系于臂上。不染疫。正月初一日。将赤小豆二十一粒投井中避疫。十二月二十五日。煮赤豆粥合家食之。能祛疫。除夕以花椒二十一粒。赤小豆二十一粒。投井中。(勿使他人见。)一年不染疫。 时疫之年。每日早晨。水缸内投黑大豆一握。全家无恙。五更时。投黑大豆二三合于井中。勿使人见。凡饮水家俱无染。
每日多焚降香。再随身佩带。祛疫。
凡时疫之年。能首忌房事即受病亦易解也。
〔瘟疫发狂〕 天行时气热极。狂言不识人。即以地浆水。服一二碗。即解。(方见伤寒门。) 或用童便浸白颈蚯蚓。捣烂。取新汲井水滤下清汁。任服一二碗。即清爽。并能即愈。 如热甚无汗。用新青布以冷水浸过。略挤干。置病患胸上。以手按之。布热即易之。
少顷汗出如雨。或作战汗而解。(夏月用此法。他时勿用。)病八九日后。已经汗下。热仍不退。口渴咽干。欲饮水者。以六一泥。(即蚯蚓屎。不拘多少。)擂新汲水饮之。即效。
〔三白饮〕 治天行时疫。热极狂乱。及发热不退。或大便燥结不通。鸡子清一个。白蜜一大匙。芒硝三钱。合一处泉水送下即愈。
〔瘟疫发斑〕 病至困笃者。取大虾蟆一二个。去肠肚。生捣绞汁。服下可解。
〔虾蟆瘟〕 其症项肿头大。用贯众。黑豆。(炒香各三钱)生甘草。白僵蚕。(各一钱半)葛根。(二钱)水煎服。外用井底泥。调大黄芒硝涂之。 大黄。(四两)僵蚕(三两)姜黄。(二钱半)蝉蜕。(六钱半)俱为末。姜汁糊丸。每丸重一钱。蜜水调服。(大人一丸。
小儿半丸。)外用靛青涂肿处。燥即再润之。亦效。
〔避瘟丹〕 苍术。(一斤)降香。(锉末八两)雄黄朱砂。大黄。独活。藿香赤小豆。
(各二两)羌活。白芷。菖蒲根。桃头。(端午日收者佳各四两)柏叶。(八两)硫黄。火硝。
(各一两)俱为末。红枣糊为丸印方锭焚烧祛疫。即端午除夕。宜多焚之。
〔许真君救饥方〕 黄豆七斗。芝麻三斗。水淘净。即蒸。不可浸多时。恐去元气。蒸过即晒。晒干去壳。再蒸再晒。共三次。捣极熟。丸如核桃大。每服一丸。可耐三日饥。此方所费不多。一料可济万人。夫仁人君子。义田储粟。利及后世。此仁德之大者。其或凶年荒岁。随力施赈。贵买贱卖。以救一方。能救千人者。名登仙录。仁人力行利济。天之报施。
未〔救饥方〕 芝麻三升。糯米三升。(俱水淘晾干。悠火炒。)先将糯米磨成粉。和入芝麻。再磨一遍。另用红枣三斤。(煮烂。只留汁一碗。去皮核)同粉石臼内捣熟。丸如弹子大。
咳嗽
(附哮喘痰症)〔热嗽〕 有痰面赤。烦热午前更甚。起于夏季者多。黄芩。知母。桑皮。杏仁。黑山栀。象贝。桔梗。(各一钱半)生甘草。(五分)水煎服。
〔秋月肺燥咳嗽〕 嗽多痰少。午后至夜更甚。松子仁。(一两)胡桃肉。(二两)研膏。
加熟蜜。(五钱)和匀。每服二钱。食后沸汤点服。 日久痰多者。加北五味二钱。屡效。
〔肺热久嗽〕 痰少有声。肌瘦将成肺痨者。杷枇叶。(蜜炙去毛)木通。款冬花。紫菀。
桑皮。杏仁。(各等分)制大黄。(照分减半)各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含化一丸。
〔肺郁痰嗽胸膈疼痛夜卧不安者〕 贝母。杏仁。(各等分)共捣。研入姜汁。白糖。
蒸饼为丸。夜卧含化。
〔痰嗽〕 胡桃肉。(三枚)生姜。(三片)卧时嚼服。即饮汤二三呷。再食胡桃。(三枚)生姜。(三片)缓缓嚼下。数次即效。 气壅痰盛者。用悉尼一个。开一窍。入白矾一钱。用纸封固。隔水蒸熟。食二三次愈。
〔食积痰嗽〕 萝卜子半斤。焙燥炒为末。以糖和丸。如樱桃大。绵裹含化。汁下甚效。
〔膈中老痰〕 不论男妇。久积老痰。或失音。或发喘。汤药不效者。密陀僧一二钱。
砂糖调白汤送下。痰与药从大便出无碍。(不宜多服。)〔痰晕〕 明矾。(火 枯。)研末。姜汤调下。吐之即愈。
〔痰厥〕 千年锻石一合。水一钟。煎滚。去水。再用清水一钟。煎至极滚。倾出澄清。
灌之痰下自愈。(即气绝心温者皆效。)〔久嗽接连四五十声者〕(即名顿嗽。)姜半夏。(一两)贝母。(一两初时用象贝久嗽用川贝)为末。姜汁为丸。每服一二钱。(小儿减半。)即二仙丹。频服即效。 生姜。(连皮捣汁。)入白蜜一二匙。滚汤点服亦效。
〔咳嗽吐脓〕 乃肺伤也。知母。贝母。白芨。枯矾。(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泡汤。嚼服三五次愈。
〔久嗽不愈〕 枇杷叶。(去毛净切碎)杏仁。(去皮尖研)等分。泡汤。多服即止。若无痰虚嗽。只用枇杷叶。去毛。蜜炙。泡汤饮。 叭哒杏仁。(去皮尖四两)胡桃肉。(泡去衣四两)上白糖。(六两)共捣如饴。时时入口含化。如痰未尽。加川贝母五钱。同捣。能治一切久嗽。及体虚午后面赤气冲。至晚更盛者。屡效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