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尚藥云:治氣虛傷冷,暴作水瀉,日夜三二十行,腹痛不止,夏月路行備急。朝真丹:硫黃二兩,牛角研令極細,枯白礬半兩,同細研勻水浸,蒸餅去水脈了,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米飲、鹽湯下。
《經驗方》:大治元臟,氣發久冷,腹痛虛瀉,應急大效。玉粉丹:生硫黃五兩,青鹽一兩,已上袞細研,以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熱酒空心服,以食壓之。
《梅師方》:治陰生濕庖瘡。取石硫黃研如粉,傅瘡上,日三度。
《聖惠方》:治諸瘡弩肉如蛇一出數寸。用硫黃一兩細研,於肉上薄塗之,即便消。
《外臺秘要》:《千金》療小兒聤耳。硫黃末以粉耳中,日一夜一,差止。
《太清服煉靈砂法》:石硫黃本出波斯國,南明之境,稟純陽火石之精氣而結成,質性通流,含其猛毒。藥品之中,號為將軍。功能破邪歸正,返滯還清,挺立陽精,消陰化魄。
《衍義》曰:石硫黃,今人用治下元虛冷,元氣將絕,久患寒泄,脾胃虛弱,垂命欲盡,服之無不效。中病當便已,不可盡劑。世人蓋知用而為福,不知用久為禍。此物損益兼行,若俱棄而不用,當倉卒之問,又可闕乎?或更以法製,拒火而又常服者,是亦弗思也。在《本經》則不言如此服食,但專治婦人。不知者,往往更以酒服,其可得乎?或臟中久冷,服之先利。如病勢危急,可加丸數服,少則不效,仍加附子、乾薑、桂。
雌黃
味辛、甘,平、大寒,有毒。主惡瘡,頭禿,痂疥,殺毒蟲、虱,身癢,邪氣,諸毒,蝕鼻中息肉,下部囗瘡,身面白駁,散皮膚死肌,及恍惚邪氣,殺蜂蛇毒。煉之,久服輕身、增年、不老,令人腦滿。生武都山谷,與雄黃同山生。其陰山有金,金精熏則生雌黃,採無時。
《圖經》曰:雌黃,生武都山谷,與雄黃同山,其陰山有金,金精熏則生雌黃。今出階州,以其色如金,又似雲母甲錯可析者為佳。其夾石及熏如鐵色者不可用。或云一塊重四兩者,析之可得千重,此尤奇好也。採無時。
陶隱居云:今雌黃出武都仇池者,謂武都仇池黃,色小赤。扶南林邑者,謂崑崙黃,色如金而似雲母甲錯,畫家所重。依此言,既有雌雄之名,又同山之陰陽,於合藥便當以武都為勝,用之既稀,又賤於崑崙者。《仙經》無單服法,惟以合丹砂、雄黃共飛煉為丹爾。
雷公云:雌黃,凡使,勿誤用夾石黃、熏黃、珀熟等。雌黃一塊,重四兩。按《乾寧記》云:指開析得千重,軟如爛金者上。凡修事,勿令一婦人、雞、犬、新犯淫人、有患人、不男人、非形人、曾是刑獄地臭穢,已上并忌。若犯觸者,雌黃黑如鐵,不堪用也,及損人壽。
《寶藏論》:雌黃伏住火,胎色不移,鞴熔成汁者,點銀成金,點銅成銀。
《丹房鏡源》云:黃,背陰者雌也,純柔者亦可乾汞,舶上撰血者上,湖南者次。青者本性,葉子上者可轉硫黃,伏粉霜,記之,不可誤使。
《青霞子》云:雌黃,辟邪去惡。
《聖惠方》:治烏癩瘡,殺蟲。用雌黃研如粉,以醋并用雞子黃打令勻,塗於瘡上,乾即更塗。又方:治久心痛,時發不定,多吐清水,不下飲食。以雌黃二兩,好醋二升,慢火煎成膏,用乾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薑湯下。
《百一方》:治小腹滿,不得小便。細末雌黃蜜丸,如棗核大,內一丸溺孔中,令入半寸許,以竹管注陰令緊,朔氣通之。
《經驗方》:縮小便。以顆塊雌黃一兩半,研如粉,乾薑半兩切碎,入鹽四大錢同炒,令乾薑色黃,同為末,乾蒸餅入水,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鹽湯下。
《斗門方》:治肺勞咳嗽。以雌黃,一兩,入瓦合內,不固濟,坐合子於地上,用灰焙之,周匝令實,可厚二寸。以炭一斤簇定,頂以火煅之,三分去一,退火待冷,出,研如麵,用蟾酥為丸如粟大。每日空心杏人湯下三丸,差。
《衍義》曰:入藥最釋,服石者宜審諦。治外功多,方士點化衛多用,亦未聞終始如何。畫工用之。
水銀
味辛,寒,有毒。主疥瘻,痂瘍白禿,殺皮膚中虱,墮胎,除熱。以傳男子陰,陰消無氣。殺金、銀、銅、錫毒,熔化還復為丹。久服神仙不死。一名汞。生符陵平土,出於丹砂。畏磁石。
《藥性論》云:水銀,君,殺金、銅毒,姹女也。有大毒。朱砂中液也,此還丹之元母,神仙不死之藥。伏煉五金為泥,生能墮胎。主療瘑疥等,緣殺蟲。
陶隱居云:今水銀有生熟。此云生符陵平土者是,出朱砂腹中,亦別出砂地,皆青白色,最勝。出於丹砂者,是今燒粗末朱砂所得,色小白濁,不及生者。甚能消化金銀,使成泥,人以鍍物是也。還復為丹,事出《仙經》。酒和日暴,服之長生。燒時飛著釜上灰,名汞粉,俗呼為水銀灰,最能去虱。
《唐本》注云:水銀出於朱砂,皆因熱氣,未聞朱砂腹中自出之者。火燒飛取,人皆解法。南人蒸取之,得水銀雖少,而朱砂不損,但色少變黑爾。
陳藏器云:水銀本功外,利水道,去熱毒。入耳能食腦至盡,入肉令百節攣縮,倒陰絕陽,人患瘡疥,多以水銀塗之,性滑重,直入肉,宜慎之。昔北齊徐王療攣躄,以金物火炙熨之。水銀得金當出蝕金,候金色白者是也,如此數度,并差也。
《日華子》云:水銀,無毒。治天行熱疾,催生,下死胎,治惡瘡,除風,安神鎮心。鍍金燒粉人多患風,或大段使作須飲酒,并肥豬肉及服鐵漿,可禦其毒。
雷公云:凡使,勿用草中取者,并舊朱漆中者,勿用經別藥制過者,勿用在尸過者、半生半死者。其水銀若在朱砂中產出者,其水銀色微紅,收得後用胡蘆收之,免遺失。若先以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時,其毒自退。若修十兩,用前二味汁各七鎰,和合煮足為度。
《漢武帝內傳》曰:封君達,隴西人。初服黃連五十餘年。入烏峰山,服水銀百餘年,還鄉里如二十者,常乘青牛,故號青牛道士。
《太清服煉靈砂法》:承稟五陽神之靈,精會符合為一體,故能輕飛玄化,感遇萬靈。
《聖惠方》:誤吞銀鐶子、釵子。以半兩服之,再服即出。
《經驗後方》:治心風秘。水銀一兩,藕節八個,先研藕節令細,次入水銀同研成砂子,丸如雞頭大。每服二丸,磨刀水下,一二服差。
《梅師方》:治胎死腹中不出,其母氣絕。以水銀二兩吞之,立出。又方:治痔,穀道中蟲癢不止。以水銀、棗膏各二兩,,同研相和,拈如棗形狀,薄綿片裹,內下部,明日蟲出。若痛者,加粉三大分作丸。
《衍義》曰:水銀,入藥雖各有法,極須審謹,有毒故也。婦人多服絕娠。今人治小兄驚熱涎潮,往往多用。《經》中無一字及此,亦宜詳諦。得鉛則凝,得硫黃則結,并棗肉研之則散。別法煅為膩粉,粉霜唾研斃虱。銅得之則明,灌尸中,則令尸後腐。以金、銀、銅、鐵置其上則浮,得紫河車則伏。
石膏
味辛、甘,微寒、大寒,無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隔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一名細石,細理白澤者良,黃者令人淋。生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採無時。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
《圖經》曰:石膏,生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今汾、孟、虢、耀州,興元府亦有之。生於山石上,色至瑩白,其黃者不堪。此石與方解石絕相類,今難得真者,用時惟取未破者以別之。其方解石不附石而生,端然獨處,外皮有土及水苔色,破之皆作方稜。石膏自然明瑩如玉石,此為異也。採無時,方解石舊出下品,《本經》云:生方山。陶隱居以為長石,一名方石,療體相似,疑是一物。
陶隱居云: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錢塘縣,皆在地中,雨後時時自出,取之皆如棋子,白澈最佳。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塊,用之不及彼。《仙經》不須此。
《唐本》云: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而以未破為異。今市人皆以方解石代石膏,未見有真石膏也。石膏生於石傍,其方解石不因石而生,端然獨處,大者如升,小者若拳,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隨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大者方尺。今以此為石膏,療風去熱雖同,而解肌發汗不如真者。
陳藏器云:陶云出錢塘縣中。按錢塘在平地,無石膏,陶為錯注。蘇又注五石脂云:五石脂中又有石膏,似骨如玉堅潤,服之勝鐘乳。與此石膏,乃是二物同名耳,不可混而用之。
《日華子》云:治天行熱狂,下乳,頭風旋,心煩躁,揩齒益齒。通亮,理如雲母者上,又名方解石。
雷公云:凡使,勿用方解石。方解石雖白,不透明,其性燥,若石膏出剡州茗山縣義情山,其色瑩淨如水精,性良善也。凡使之,先於石臼搗成粉,以密物羅過,生甘草水飛過,水澄令乾,重研用之。
禹錫云:謹按《藥性論》云:石膏,使,惡巴豆,畏鐵。能治傷寒頭痛如裂,壯熱皮如火燥,煩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結,煩悶,心下急,煩躁。治唇口乾焦。和蔥煎茶去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