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惠方》:治腹堅脹滿,號石水方:用白石英十兩,槌如大豆大,以瓷瓶盛,用好酒二斗浸,以泥重封瓶口,用馬糞及糠火燒之,長令酒小沸,從卯至午即住火,候次日暖一中盞飲,日可三度。如吃酒少,隨性飲之。其白石英,可更一度燒之。
《簡要濟眾方》:治心不安,驚,善忘,上膈風熱化痰。白石英一兩,朱砂一兩,同研為散。每服五錢,食後、夜臥,金銀湯調下。
《衍義》曰:白石英,狀如紫石英,但差大而六稜,白色如水精。紫、白二石英,當攻疾,可暫煮汁用,未聞久服之益。張仲景之意,只令囗咀,不為細末者,豈無意焉。其久服,更宜詳審。
紫石英
味甘、辛,溫,無毒。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療上氣心腹痛,寒熱邪氣結氣,補心氣不足,定驚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癰腫,令人悅澤。久服溫中,輕身延年。生太山山谷。採無時。長石為之使,得茯苓、人參、芍藥共療心中結氣;得天雄、菖蒲,共療霍亂,畏扁青、附子,不欲駝甲、黃連、麥句薑。
《圖經》曰:紫石英,生太山山谷,今嶺南及會稽山中亦有之。謹按:《吳普本草》云:紫石英,生太山及會稽,欲令如削,紫色達頭如樗蒲者。
陶隱居云:今第一用太山石,色重澈,下有根。次出雹零山,亦好。又有南城石,無根。又有青綿石,色亦重黑,不明徹。又有林邑石,腹裹必有一物如眼。吳興石四面纔有紫色,無光澤。會稽諸暨石,形色如石燕子。先時并雜用。今丸散家採擇,惟太山最勝,餘處者,可作丸酒餌。《仙經》不正用,而為俗方所重也。
《日華子》云:紫石英,治癰腫毒等,醋淬搗為末,生薑、米醋煎,傅之。摩亦得。
《衍義》曰:紫石英,明澈如水精,其色紫而不勻。張仲景治風熱瘈瘲及驚癇瘈瘲風引湯:紫石英、白石英、寒水石、石膏、乾薑、大黃、龍齒、牡蠣、甘草、滑石等分,混合囗咀,以水一升,煎去三分,食後量多少溫呷,不用滓,服之無不效者。
青石、赤石、黃石、白石、黑石脂等
味甘,平。主黃疸,泄痢,腸澼,膿血,陰蝕,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瘡,頭瘍,疥瘙。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饑,輕身,延年。五石脂各隨五色補五臟。生南山之陽山谷中。
禹錫云:按《蜀本》云:今義陽山甚有之,一本南陽山谷中也。
青石脂
味酸,平,無毒。主養肝膽氣,明目,療黃疸,泄痢腸澼,女子帶下百病,及疽痔,惡瘡。久服補髓,益氣,不饑,延年。生齊區山及海崖。採無時。
赤石脂
味甘、酸、辛,大溫,無毒。主養心氣,明目益精,療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癰疽瘡痔,女子崩中漏下,產難,胞衣不出。久服補髓,好顏色,益智,不饑,輕身延年。生濟南、射陽及太山之陰。採無時。惡大黃,畏芫花。
《圖經》曰:赤石脂,生濟南、射陽及太山之陰。蘇恭云:濟南太山不聞出者,惟虢州盧氏縣、澤州陵川縣、慈州呂鄉縣并有,及宜州諸山亦出,今出潞州。以色理鮮膩者為勝,採無時。
《唐本》注云:此石濟南太山不聞出者,今虢州盧氏縣、澤州陵川縣及慈州呂鄉縣并有,色理鮮膩,宜州諸山亦有。此五石脂中,又有石骨,似骨,如玉堅潤,服之力勝鍾乳。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赤石脂,君,惡松脂,補五臟虛乏。
《千金翼》論曰:治痰飲吐水無時節者,其源以冷飲過度,遂令脾胃氣羸,不能消於飲食,飲食入胃,則皆變成冷水,反吐不停,皆赤石脂散主之。赤石脂一斤,搗篩,服方寸匕,酒飲自任,稍稍加至三匕。服盡一斤,終身不吐淡水。又不下痢,補五臟,令人肥健。有人痰飲,服諸藥不效,用此方愈。
《斗門經》云:治小兒疳瀉。用赤石脂杵羅為末如麵,以粥飲調半錢服,立差。或以京芎等分同服,更妙。
《張仲景方》:治傷寒下痢不止,便膿血者,槐花湯主之。其方用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末用,乾薑一兩,粳米半升,以水七升煮之,米熟為準,去滓,每滓七合,內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日三。
《衍義》曰:赤石脂,今四方皆有,以舌試之,黏著者為佳。有人病大腸寒滑,小便精出,諸熱藥服及一斗上升,未甚效。後有人教服赤石脂、乾薑各一兩,胡椒半兩,同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及飯前米飲下五七十丸,終四劑,遂愈。
白石脂
味甘、酸,平,無毒。主養肺氣,厚腸,補骨髓,療五臟驚悸不足,心下煩,止腹痛下水,小腸澼熱溏,便膿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排疽癰瘡痔。久服安心,不饑,輕身長年。生太山之陰。採無時。得厚朴并米汁飲,止便膿。燕屎為之使,惡松脂,畏黃苓。
《圖經》曰:白石脂,生太山之陰。蘇恭云:出慈州諸山,泰山左側,不聞有之。今惟潞州有焉,潞與慈相近,此亦應可用。古斷下方多用,而今醫家亦稀使,採無時。五色石脂舊經同一條,并生南山之陽山谷中,主治并同,後人各分之,所出既殊,功用亦別,用之當依後條。今惟用赤、白二種,餘不復識。
《藥性論》云:白石脂,一名白符。惡馬目毒公。味甘、辛。澀大腸。
《唐本》注云:白石脂,今出慈州諸山,勝於餘處者。太山左側不聞有之。
唐˙韋宙《獨行方》: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兼赤腫,以白石脂細末,熬溫,撲臍中,日三良。
《斗門方》:治瀉痢。用白石脂、乾薑二物停搗,以百沸湯和麵為稀糊,搜勻,併手丸如梧子,暴乾,飲下三十丸。久痢不定,更加三十丸。霍亂,煎漿水為使。
《子母秘錄》:治小兒水痢,形贏不勝大湯藥。白石脂半大兩研如粉,和白粥空服與食。
綠青
味酸,寒,無毒。主益氣,療鼽音求鼻,止泄痢。生山之陰穴中,色青白。
陶隱居云:此即用畫綠色者,亦出空青中,相帶挾。畫工呼為碧青,呼空青作綠青,已反矣。
《唐本》注云:綠青即扁青也,畫工呼為石綠。其碧青即白青也,不入畫用。
《衍義》曰:綠青,即石綠是也。其石黑綠色者佳,大者刻為物形,或作器用。又同硇砂,作吐風涎藥,驗則驗矣,亦損心肺。
石中黃子
味甘,平,無毒。久服輕身,延年不老。此禹餘糧殼中未成餘糧黃濁水也。出餘糧處有之。陶云:芝品中有石中黃子,非也。
《圖經》曰:石中黃子,《本經》不載所生州土,云出禹餘糧處處有之,今惟出河中府中條山谷內。舊說是餘糧殼中未成餘糧黃濁水。今云其石形如麵劑,紫黑色,石皮內黃色者,謂之中黃。兩說小異。謹按:葛洪《抱朴子》云:石中黃子所在有之,近水之山尤多,在大石中,其石常潤濕不燥,打石,石有數十重,見之赤黃,溶溶如雞子之在殼,得時即當飲之,不爾,便堅凝成石,不中服也。
《衍義》曰:石中黃子,此又字誤也。子當作水,況當條目言未成餘糧黃濁水,焉得卻名之子也?若言未乾者,亦不得謂之子也。子字乃水字無疑。又曰:太一餘糧者,則是兼石言之者也。今醫家用石中黃,只石中乾者及細末者,即便是。若用禹餘糧石,即用其殼故。故本條言一名石腦,須火燒醋淬。如此即是石中黃水為一等,石中黃為一等,太一餘糧為一等,斷無疑焉。
無名異
味甘,平。主金瘡折傷內損,止痛,生肌肉。出大食國。生於石上。狀如黑石炭,蕃人以油煉如黳石,嚼之如腸。
《圖經》曰:無名異,出大食國,生於石上。今廣州山石中,及宜州南八里龍濟山中亦有之。黑褐色,大者如彈丸,小者如墨石子。採無時。《本經》云:味甘,平。主金瘡折傷內損,生肌肉。今云味鹹,寒。消腫毒癰疣,與《本經》所說不同,疑別是一種。又嶺南人云:有石無名異,絕難得。有草無名異,彼人不甚貴重。豈《本經》說者為石,而今所有者為草乎?用時以醋磨塗傅所苦處。
禹錫云:按《日華子》云:無名異,無毒。
《衍義》曰:無名異,今《圖經》曰:《本經》云,味甘,平。治金瘡折傷,生肌肉。今云味鹹,寒。消腫毒癰腫,與《本經》所說不同,疑別是一種。今詳上文三十六字,未審今云字下,即不知是何處云也。
黃石脂
味苦,平,無毒。主養脾氣,安五臟,調中,大人、小兒泄痢腸澼,下膿血,去白蟲,除黃疸,癰疽蟲。久服輕身延年。生嵩高山。色如鶯雛。採無時。曾青為之使,惡細辛,畏蜚蠊。
雷公云:凡使,須研如粉,用新汲水投於器中,攪不住手,了,傾作一盆。如此飛過三度。澄者去之,取飛過者,任入藥中使用,服之不間多少,不得食卵味。
黑石脂
味鹹,平,無毒。主養腎氣,強陰,主陰蝕瘡,止腸澼泄痢,療口瘡咽痛。久服益氣,不饑延年。一名石涅,一名石墨。出穎川陽城。採無時。
陶隱居云:此五石脂如《本經》,療體亦相似,《別錄》各條,所以具載,今俗用赤石、白石二脂爾。
《日華子》云:五色石脂,并溫,無毒。畏黃苓、大黃。
白青
味甘、鹹、酸,平,無毒。主明目,利九竅,耳聾,心下邪氣,令人吐,殺諸毒三蟲。久服通神明,輕身,延年不老。可消為銅劍,辟五兵。生豫章山谷。採無時。
陶隱居云:此醫方不復用,市人亦無賣者,惟《仙經》三十六水方中時有須處。銅劍之法,具在《九元子衛》中。
《唐本》注云:陶所云,今空青,圓如鐵珠,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研之色有如碧色,謂之碧青,不入畫用。無空青時,亦用之,名魚目青,以形似魚目故也。今出簡州、梓州者好。
菩薩石
平,無毒。解藥毒、蠱毒,及金石藥發動作癰疽渴疾,消撲損瘀血,止熱狂驚痛,通月經,解風腫,除淋,并水磨服。蛇蟲、蜂蜴、狼犬、毒箭等所傷,并末傅之,良。新補。見《日華子》。
《衍義》曰:菩薩石,出峨媚山中,如水晶明徹,日中照出五色光,如峨媚普賢菩薩圓光,因以名之。今醫家鮮用。
婆娑石
主解一切藥毒,瘴疫熱悶頭痛。生南海。胡人採得之,無斑點,有金星,磨成乳汁者為上。又有豆斑石,雖亦解毒,功力不及,復有鄂綠,有文理,磨點雞熱血,當化成水是也。此即俗謂之摩娑石。
《衍義》曰:婆娑石,今則轉為摩娑石,如淡色石綠間微有金星者佳,磨之色如淡乳汁,其味淡。又有豆斑石,亦如此石,但於石上有黑斑點,無金星。
綠礬
涼,無毒。治喉痺,蚛牙,口瘡及惡瘡疥癬。釀鯽魚燒灰和服,療腸風瀉血。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曰:文具附礬石條下。
柳絮礬
冷,無毒。消痰,治渴,潤心肺。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文具附礬石條下
扁青上音褊
味甘,平,無毒。主目痛、明目,折跌,癰腫,金瘡不瘳,破積聚,解毒氣,利精神,去寒熱風痺,及丈夫莖中百病,益精。久服輕身不老。生朱崖山谷、武都、朱音殊提音持。採無時。
陶隱居云:《仙經》俗方都無用者。朱崖郡先屬交州,在南海中,晉代省之。朱提郡今屬寧州。
禹錫云:按吳氏云:扁青,神農、雷公:小寒,無毒。生蜀郡。治丈夫內絕,令人有子。
金線礬
《廣州志》云:生波斯國。味鹹、酸、澀,有毒。主野雞瘻痔,惡瘡疥癬等疾。打破內有金線文者為上。多入燒家用。
波斯白礬
《廣州記》云:出大秦國。其色白而瑩淨,內有棘針紋。味酸、澀,溫,無毒。主赤白漏下,陰蝕泄痢,瘡疥,解一切蟲蛇等毒。去目赤暴腫,齒痛。火煉之良。惡牡礪。多入丹竈家,功力逾於河西石門者,近日文州諸番往往亦有,可用也。
古鏡
味辛,無毒。主驚癇邪氣,小兒諸惡。煮取汁和諸藥煮服之。文字彌古者佳爾。
金漿
味辛,平,無毒。主長生神仙。久服腸中盡為金色也。
鐵銹
主惡瘡疥癬,和油塗之。蜘蛛蟲等咬,和蒜磨傅之。此鐵上衣也。鑄生鐵上者堪用。
銅盆
主熨霍亂。可盛灰厚二寸許,以炭火安其上,令微熱,下以衣籍患者腹,漸漸熨之。腹中通熱差。
黃銀
銀注中蘇云:作器辟惡,瑞物也。按瑞物即黃銀載於一《圖經》。銀瓮丹甑,非人所為,既堪為器,明非瑞物。今烏銀辟惡,煮之,工人以為器物,養生者為器,以煮藥。兼於庭中,高一丈,夜承得醴,投別器中,飲長年。今人作烏銀以硫黃熏之,再宿,瀉之出,即其銀黑矣。此是假,非真也。
石黃
雄黃注中陶云:通名黃石。按石黃,今人敲取精明者為雄黃,外黑者為熏黃。主要瘡,殺蟲,熏瘡疥蟣虱,和諸藥熏嗽。其武都雄黃,燒不臭。熏黃中者,燒則臭。以此分別之,蘇云通名,未知是也。
玄黃石
味甘,平,溫,無毒。主驚恐身熱邪氣,鎮心。久服令人眼明,令人悅澤。出淄川北海山谷土中。如赤土,代赭之類。又有一名零陵,極細,研服之,如代赭。土人用以當朱,呼為赤石,恐是代赭之類也。人未用之。
石欄杆
味辛,平,無毒。主石淋,破血,產後惡血。磨服,亦煮汁服,亦火燒投酒中服。生大海底,高尺餘,如樹,有眼、莖,莖上有孔,如物點之,漁人以網罾得之,初從水出,微紅,後漸青。
石髓
味甘,溫,無毒。主寒熱中,羸瘦無顏色,積聚,心腹脹滿,食飲不消,皮膚枯槁,小便數疾,癖塊,腹內腸嗚,下痢,腰腳疼冷,男子絕陽,女子絕產,血氣不調,令人肥健能食,合金瘡。性擁,宜寒瘦人。生臨海華蓋山石窟。土人採取,澄淘如泥,作丸如彈子,有白有黃,彌佳矣。
玉膏
味甘,平,無毒。玉石。主延年神仙。衛家取蟾蜍膏軟玉如泥,以苦酒消之成水,此則為膏之法。未試。玉石間水,飲之長生,令人體潤,以玉投朱草汁中,化成醴,朱草瑞物,已出金水卷中。《十洲仙記》瀛洲有玉膏泉如酒,飲之數杯輒醉,令人長生。洲上多有仙家似吳兒,雖仙境之事,有可憑者,故以引為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