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華子》云:小薊根,涼,無毒。治熱毒風,并胸膈煩悶,開胃下食,退熱,補虛損。苗,去煩熱,生研汁服。小薊力微,只可退熱,不似大薊能補養下氣。又云:大薊葉,涼。治腸癰,腹臟瘀血,血運,撲損,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惡瘡疥癬,鹽研窨傅。又名刺薊、山牛蒡。
《圖經》曰:小薊根,《本經》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俗名青刺薊。苗高尺餘,葉多刺,心中出花頭,如紅藍花而青紫色,北人呼為千針草。當二月苗初生二三寸時,并根作茹,食之甚美。四月採苗,九月採根,并陰乾入藥,亦生搗根絞汁飲。以止吐血,衄血,下血,皆驗。大薊根,苗與此相似,但肥大耳。而功力有殊,破血之外,亦療癰腫。小薊專主血疾。
陳藏器云:薊門以薊為名,北方者勝也。
《食療》云:小薊根,主養氣。取生根、葉,搗取自然汁,服一盞立佳。又,取菜煮食之,除風熱。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傷過,搗汁半升服之。金瘡血不止,挼葉封之。夏月熱,煩悶不止,搗葉取汁半升,服之立差。
《聖惠方》:治心熱吐血,口乾。用刺薊葉及根,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頓服。又方:乳石發動,壅熱心悶,吐血。以生刺薊搗取汁,每服三合,入蜜少許,攪勻服之。
《外臺秘要》:治鼻窒塞不通。小薊一把,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服。曾有人陰冷,漸漸冷氣入陰囊,腫滿恐死,夜疼悶不得眠。煮大薊根汁服,立差也。
《梅師方》:治卒吐血及瀉鮮血。取小薊葉搗絞取汁,溫服。
《簡要濟眾》:治九竅出血。以刺薊一握絞取汁,以酒半盞調和,頓服之。如無青汁,只搗乾者為末,冷水調三錢匕。又方:治小兒浸淫瘡,疼痛不可忍,發寒熱。刺薊末,新水調傅瘡上,乾即易之。
《衍義》曰:大小薊,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薊高三四尺,葉皺;小薊高一尺許,葉不皺,以此為異。小薊,山野人取為蔬,甚適用。雖有微芒,亦不能害人。
海藻
味苦、鹹,寒,無毒。主癭瘤氣,頸下核,破散結氣,癰腫,癥瘕堅氣,腹中上下嗚,下十二水腫,療皮間積聚,曝囗,留氣熱結,利小便。一名落首,一名藫。生東海池澤。七月七日採,曝乾。反甘草。
陶隱居云:生海島上,黑色如亂髮而大少許,葉大都似藻。又有石帆,狀如柏,療石淋。又有石松,狀如松,療溪毒。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比物有馬尾者,大而有葉者。《本經》及注,海藻功狀不分。馬尾藻,生淺水,如短馬尾,細黑色,用之當浸去鹹;大葉藻,生深海中及新羅,葉如水藻而大。《本經》云:主結氣癭瘤是也。
《爾雅》云:綸音關似綸,組似組,正為二藻也。海人取大葉藻,正在深海底,以繩擊腰沒水下則得,旋繫繩上。五月已後,當有大魚傷人,不可取也。
禹錫等按:《爾雅》云:囗,海藻。注:海草也。一名海蘿。如亂髮,生海中。
《藥性論》云:海藻,臣,味鹹,有小毒。主辟百邪鬼魅,治氣疾急滿,療疝氣下墜疼痛,核腫,去腹中雷嗚,幽幽作聲。
孟詵云:海藻,主起男子陰氣,常食之,消男子潰疾。南方人多食之,傳於北人,北人食之倍生諸疾,更不宜矣。
陳藏器云:馬藻,大寒。搗傅小兒赤白游,疹火焱熱瘡。搗絞汁服,去暴熱,熱痢,止渴。生水上,如馬齒相連。又云:石帆,高尺餘,根如漆,上漸軟,作交羅文,生海底。煮汁服,主婦人血結,月閉,石淋。又云:水松,葉如松丰茸,食之,主水腫,亦生海底。《吳都賦》云:石帆,水松是也。
《日華子》云:石帆,平,無毒。紫色,梗大者如箸,見風漸硬,色如漆。多人飾作珊瑚裝。
《圖經》曰:海藻,生東海池澤,今出登、萊諸州海中。凡水中皆有藻。《周南詩》云:於以採藻,於沼於沚是也。陸機云:藻,水草,生水底。有二種:一種葉如雞蘇,莖如箸,長四五尺;一種莖如釵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扶風人謂之藻聚,為發聲也。二藻皆可食,熟挼其腥氣,米麵糝蒸為茹,甚佳美。荊、楊人饑荒,以當穀食。今謂海藻者,乃是海中所生,根著水底石上,黑色如亂髮,而粗大少許,葉類水藻而大,謂之大葉藻。《本經》云主癭瘤是也。海人以繩繫腰,沒水下則得之,旋擊繩而之。又有一種馬尾藻,生淺水中,狀如短馬尾,細黑色。此主水癊,下水用之。
陶隱居云:《爾雅》所謂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今青苔、紫菜皆似綸,昆布亦似組,恐即是此也。而陳藏器乃謂綸、組,正謂此二藻也。謹按《本經》:海藻,一名藫。而《爾雅》謂藫為石衣,又謂囗徒南切,名海薻與藻同,是海藻自有此二名,而注釋皆以為藥草,謂綸、組乃別草。若然隱居所云,似近之藏器之說,亦未可的據。又注釋以石衣為水苔,一名石髮,石髮即陟釐也,色類似苔而粗澀為異。又云藫葉似囗音薤而大,生海底。且陟釐下自有條,味性功用與海藻全別。又生江南池澤,乃是水中青苔,古人用以為紙,亦青黃色,今注以為石髮是也。然則藫與囗皆是海藻之名。石髮別是一類,無疑也。昆布,今亦出登、萊諸州,功用乃與海藻相近也。陶又云:凡海中菜,皆療癭瘤,結氣。青苔、紫菜輩亦然。又有石帆如柏,主石淋;水松如松,主溪毒。《吳都賦》所謂草則石帆、水松。劉淵林注云:石帆生海嶼石上,草類也。無葉,高尺許,其花離樓相貫連,死則浮水中,人於海邊得之,稀有見其生者。水松,藥草,生水中,出南海交趾是也。紫菜,附石生海上,正青,取乾之則紫色,南海有之。東海又有一種海帶,似海藻而粗且長,登州人取乾之,柔韌可以繫束物。醫家用下水,速於海藻、昆布之類。石髮,今人亦乾之作菜,囗臛啖之尤美。青苔,可以作脯食之,皆利人。苔之類,又有井中苔,生廢井中,并井藍,皆主熱毒。又上有垣衣條云:生古垣墻陰。蘇恭云:即古墻北陰青苔衣也。生石上者名昔邪;屋上生者名屋游。大抵主療略同。陸龜蒙《苔賦》云:高有瓦松,卑有澤葵,散巖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藥曰陟釐是也。瓦松,生古瓦屋上,若松子作層。澤葵,鳧葵也。雖曰異類,而皆感瓦石而生,故陸推類而云耳。今人罕復用之,故但附見於此。瓦松,即下條昨葉何草也。《廣志》謂之蘭香。段成式云:或言構木上多松栽土,木氣泄則生瓦松,然亦不必爾。今醫家或用作女子行經絡藥。陟釐,古方治虛冷下痢最要。范汪治腹中留飲有海藻丸。又有瘦酒方,用海藻一斤,絹袋盛,以清酒二升浸,春夏二日,秋冬三日,一服兩合,日三。酒盡更合飲之如前,滓暴乾,末,服方寸匕,日三,不過兩劑,皆差。《廣濟》療氣膀胱急方,宜下氣昆布臛法:高麗昆布一斤,白米浴浸一宿,洗去鹹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熱,擘長三寸,闊四五分,仍取蔥白一握,二寸切斷,擘之,更煮,令昆布椏爛,仍下鹽、酢、豉、糝調和,一依臛法,不得令鹹、酸。以生薑、橘皮、椒末等調和,宜食粱米、粳米飯。海藻亦依此法,椏下氣,大效。無所忌。
《海藥》云:主宿食不消,五膈痰壅,水氣浮腫,腳氣,賁豚氣,并良。
雷公云:凡使,先須用生烏豆并紫貝天葵和海藻,三件同蒸一伏時後,日乾用之。
《肘後方》:治頷下瘰癧如梅李。宜速消之。海藻一斤,酒二升,漬數日,稍稍飲之。又方:治頸下卒結囊欲成癭。海藻一斤,洗去鹹,酒浸飲之。
澤蘭
梧州 徐州
味苦、甘,微溫,無毒。主乳婦血衄,中風餘疾,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中水,金瘡,癰腫膿,產後金瘡內塞。一名虎蘭,一名龍棗,一名虎蒲。生汝南諸大澤傍。三月三日採,陰乾。防己為之使。
陶隱居云:今處處有,多生下濕地。葉微香,可煎油。或生澤傍,故名澤蘭,亦名都梁香,可作浴湯。人家多種之而葉小異。今山中又有一種甚相似,莖方,葉小強,不甚香。既云澤蘭又生澤傍,故山中者為非,而藥家乃採用之。
《唐本》注云:澤蘭,莖方,節紫色,葉似蘭草而不香,今京下用之者是。陶云都梁香,乃蘭草耳。俗名蘭香,煮水洗浴,亦生澤畔,人家種之,花白紫萼,莖圓,殊非澤蘭也。陶注蘭草,復云名都梁香,并不深識也。
禹錫等按:《吳氏》云:澤蘭一名水香。神農、黃帝、岐伯、桐君:酸,無毒。李氏:溫。生下地水傍,葉如蘭,二月生香,赤節,四葉相值枝節間。
《藥性論》云:澤蘭,使,味苦、辛。主產後腹痛,頻產血氣衰冷,成勞羸瘦,又治通身面目大腫。主婦人血瀝,腰痛。
《日華子》云:澤蘭,通九竅,利關脈,養血氣,破宿血,消癥瘕,產前產後百病,通小腸,長肉生肌,消撲損瘀血,治鼻洪吐血,頭風目痛,婦人勞瘦,丈夫面黃。四月、五月採,作纏把子。
《圖經》曰:澤蘭,生汝南諸大澤傍,今荊、徐、隨、壽、蜀、梧州,河中府皆有之。根紫黑色,如粟根。二月生苗,高二三尺,莖簳青紫色,作四棱。葉生相對,如婆苛,微香。七月開花,帶白色,萼通紫色,亦似婆苛花。三月採苗,陰乾。荊、湖、嶺南人家多種之。壽州出者無花子。此與蘭草大抵相類,但蘭草生水傍,葉光潤,陰小紫,五六月盛;而澤蘭生水澤中及下濕地,葉尖,微有毛,不光潤,方莖紫節,七月、八月初採,微辛,此為異耳。今婦人方中最急用也。又有一種馬蘭,生水澤傍,頗似澤蘭,而氣臭,味辛。亦主破血,補金瘡,斷下血。陳藏器以為《楚辭》所喻惡草即是也。北人呼為紫菊,以其花似菊也。又有一種山蘭,生山側,似劉寄奴,葉無椏,不對生,花心微黃赤。亦能破血,皆可用。
雷公云:凡使,須要別識雄雌,其形不同。大澤蘭形葉皆圓,根青黃,能生血調氣與榮合。小澤蘭迥別,採得後,看葉上斑,根須尖,此藥能破血,通久積。凡修事,大小澤蘭須細剉之。用絹袋盛,懸於屋南畔角上,令乾用。
《子母秘錄》:治小兒蓐瘡,嚼澤蘭心封上。
《衍義》曰:澤蘭,按《補注》云:葉如蘭。今蘭葉如麥門冬,稍闊而長,及一二尺無枝梗,殊不與澤蘭相似。澤蘭纔出土便分枝,梗葉如菊,但尖長。若取香臭,則稍相類。故謂之澤蘭。又曰生汝南大澤傍,則其種本別。如蘭之說誤矣。
昆布
味鹹,寒,無毒。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瘻瘡。生東海。
陶隱居云:今惟出高麗,繩把索之如卷麻,作黃黑色,柔韌可食。《爾雅》云:綸音關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今青苔、紫菜皆似綸,此昆布亦似組,恐即是也。凡海中菜,皆療癭瘤結氣。青苔、紫菜輩亦然。乾苔性熱,柔苔甚冷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云:昆布,主陰療,含之咽汁。生南海。葉如手大,如薄葦,紫色。
禹錫等按:《藥性論》云:昆布,臣,有毒。利水道,去面腫,治惡瘡,鼠瘻。
陳藏器云:紫菜,味甘,寒。主下熱煩氣,多食令人腹痛,發氣,吐白沫,飲少熱醋消之。
蕭炳云:海中菜有小螺子,損人,不可多食。
《圖經》曰:文具海藻條下。
《唐本》注云:又有石帆,狀如柏,治石淋。又有水松,狀如松,治溪毒。
陳藏器云:主頹卵腫毒。煮汁咽之。生南海。葉如手,乾紫赤色,大如薄葦。陶云出新羅,黃黑色,葉柔細。陶解昆布,乃是馬尾海藻也。新注云:如癭氣,取末蜜圓,含化自消也。
《海藥》云:謹按《異志》:生東海水中,其草順流而生。新羅者黃黑色,葉細,胡人採得,搓之為索,陰乾,舶上來中國。性溫,主大腹水腫,諸浮氣,并癭瘤氣結等,良。
雷公云:凡使,先弊箅筒煮,去鹹味,焙乾,細剉用。每修事一斤,用甑箅大小十個,同昆布細剉,二味各一處,下東流水,從巳煮至亥,水逐旋添,勿令少。
《食療》云:下氣,久服瘦人。無此疾者,不可食。海島之人愛食,為無好菜,只食此物。服久,病亦不生。遂傳說其功於北人。北人食之,病皆生。是水土不宜爾。又云:紫菜,下熱氣塞咽喉,煮汁飲之。此是海中之物,味猶有毒性。凡是海中菜,所以有損人矣。
《聖惠方》:治癭氣結核,腫硬。以昆布一兩,洗去鹹,搗為散,每以一錢綿裹,於好醋中浸過。含咽津,藥味盡,再含之。
《外臺秘要》:治頷下卒結囊,漸大欲成癭。以昆布、海藻等分為末,蜜圓,含如杏核大,稍稍咽汁。
《千金翼》:治五癭。昆布一兩,并切如指大,酢漬,含咽汁,愈。
防己
興化軍 黔州
味辛、苦,平、溫,無毒。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孿急,止泄,散癰腫惡結,諸蝸疥癬,蟲瘡,通勝理,利九竅。名解離。文如車輻理解者良。生漢中川谷。二月、八月採根,陰乾。殷孽為之使,殺雄黃毒,惡細辛,畏萆薢。
陶隱居云: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虛軟者好,黯黑水強者不佳。服食亦須之。是療風水家要藥爾。
《唐本》注云:防己,本出漢中者,作車輻解,黃實而香,其青白虛軟者,名木防己,都不任用。陶謂之佳者,蓋未見漢中者爾。
禹錫等按:《藥性論》云:防己,君,味苦,有小毒。能治濕風,口面喎斜,手足疼,散風痰,主肺氣嗽喘。又云:木防己,使,畏女菀、鹵鹹,味苦、辛。能治男子肢節中風,毒風不語,主散結氣,擁腫,溫瘧,風水腫,治膀胱。
蕭炳云:木防己出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