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經上
《仙經》曰:九轉丹、金液經、守一訣皆在崑崙五城內,藏以玉函,書以金札,封以紫泥,印以中章。
《抱朴子》曰:餘聞鄭君言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內文五岳真形圖。古者仙官志人尊祕,此道非有仙名者不授也。受之,四十年一傳。傳之訣朱而盟,委信為約。諸名山五岳,皆以此書,但藏於石室幽隱之地。應得道者入山,精誠思之,則山神自開,令人見之如帛。仲理者於山中得之是也。有此書者,當須清潔。每有所為,必先白之,如奉君父。其經曰:有三皇文者,辟邪惡鬼,瘟疫橫禍。又次有玉女隱微一卷,可化形為飛龍、雜獸、金玉、木石,興致雲雨之類,亦大術也。其淮南鴻寶萬畢之書不能過也。鄭君博極五經,知道者也。兼綜九宮三棋,推步天下河維與洛同讖緯。太和元年,知季辰之亂,江南將鼎沸,負笈將仙藥,東入霍山,莫所知之。
又曰:家有五岳真形圖辟惡,人不能害。
又曰:黃老玄聖深識獨見,開祕文於名山,受仙經於神人,蹶埃塵以遣累,凌太遐以高躋,金石龜鶴與之等壽。念有志於將來,愍信者之無聞,垂以方法,炳然著明。淺見之徒,區區所守,甘於寥而酣於醨,知飲食過度,而速病,而不能節,知極情恣欲而致.殞而不能割。神仙可得,安能信乎?按仙經以為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氣自然所察。故胎育之中,已含道性及其有識心好其事,必遇明師而得其法,不然則不信不求,求亦不得。夫百年之壽,三萬餘月,幼弱則未有所知,衰
邁則懼樂並廢。童蒙昏老除數十年,而險厄憂病又相尋焉。居世之年,略銷其半,人凡得壽,不過五六十咄丁骨切嗟咸盡,除哀憂昏耄,六七千日耳。顧眄已盡,况於全百年者,萬無一焉。諦而念之,亦無笑夏蟲朝菌也。蓋知道者所至悲也。
《太上太宵琅書》曰:道本無形,應感生象。大象無象,象妙難明。故見真文,結空成字。
又曰:太上真人靈寶祕文內符者,九天真王、三天真皇以授帝譽,藏於鍾山北阿。夏禹治水,畢詣鍾山。鍾山真人以授之。禹還會稽,更撰定為二通。一通藏苗山山,須萬年劫會乃出。一通絹寫付雲水洞室,須甲申期至,令與理水傅伯長等。
又曰:吳王闔聞十二年正月,使龍威丈人入包山洞庭取之以出,有符而無說。又齊人樂子長受之於霍林仙人韓眾,乃敷演服御之方,藏於東海北陰之室。太一金液經者,按《劍經序》云:高丘子服金液水,長史書云:欲合金掖,意皆是此方。今有葛洪注是郗愔黃素書,又有別訣一卷。此亦太清上丹法也。
《登真隱訣》曰:楊君許長史共書洞房經於小碧牋紙。又云篆書白麻紙。
又曰:八素之經,是聖君以白素之繒、八色之彩筆自書也。
《靈書經》曰:昔龍漢之年高,上大聖以紫筆書空青之林,撰出妙經靈寶真文出法度人也。
《金根經》曰:太陽金童、太陰玉女侍紫書上法。
又曰:西華玉女在仙都守衛藏天隱月之經,《龍飛尺素隱訣》云:天帝君命羽仙侍郎執金案以請經。
《真誥》曰:上清九真中經內訣是太極真人赤松子撰。
又曰:華陽中玉碣文云:養存三元洞,我玉文領理八老二十四真,不眠內視,此仙之要言也。
又曰:寶神經,裴清虛裴真君也錦囊中書也。侍者常所帶者。裴昔從紫微夫人受此書也。
又曰:玄圃北壇西瑤之上臺也,天真祕文盡在其內。
又曰:九華真妃與紫微王夫人,南岳魏夫人同降真妃坐良久,乃命侍女發檢囊中,出二卷書付楊君:一上清玉霞紫映內觀隱書;一上清還晨歸童日暉中玄書。此是三元八會之書。楊君既究識真字,令作隸字顯之耳。道有八素真經,太上之隱書也。
又有九真中經,老君之祕言也。黃書亦要長生之訣也。青要紫書,金根眾文,玉清真訣,三九素言丹景道精,隱地八木,白簡青籙,紫度炎老,此皆道之經也。
又有飛步七元,天綱之經,七變神法,七轉之經。
又大洞真經三十九篇,太丹隱書八稟十訣,天關三圖,七星移度,九丹金液神丹,太極隱芝,五行祕符,曲素辭訣,黃水月華,徊水玉精,水陽青英,絳樹青實,琅玕華丹,天皇象符以合元氣,白羽紫蓋以遊五岳,三皇內文以召天地神靈,玉佩金璫以登太極,素奏丹符以召六甲,金真玉光以映天下,八景之輿遊行太清,飛行之羽以超虛空。
劉向《列仙傳叔》曰:《列仙傳》,
漢光祿大夫劉向所撰也。初武帝好方士,淮南王安亦招賓客,有枕中鴻寶之書。先是安謀叛伏誅,向父德為武帝治淮南獄,得其書。向幼而讀之,以為奇。及宣帝即位,修武帝故事,向與王褒等以通博有俊才,進侍左右。向又見淮南鑄金之木,上言黃金可成。上使向與典尚方鑄金,費多不驗,下吏當死。兄安陽成侯安民乞入國戶半贖向罪,上亦奇其材,得減死論詔為黃門侍
郎,講五經於石渠。至成帝時,向既司典籍,見上頗脩神仙事,遂修上古以來及三代秦漢博採諸家言神仙事。
《穆天子傳》曰:升崑崙之墟以觀黃帝之宮,具齋戒以祀登舂山,即玄圃也。崑崙之山,地方二千里,有曾城九重,是謂闈風玄圃。
《山海經》云:明明崑崙,玄圃其上。穆天子勒銘於玄圃,以昭後世。天子與王母觴於瑤池之上,王母為謠白雲在天,於是天子升於崦嵫日入處山也,乃紀跡於崎山。
《茅盈傳》曰:王母謂茅盈曰:玉
珮金璫之道,太極玄真之經,能之者皆飛行太虛。王母命西城王總真一一解釋玄真之經。又自敷演金璫之經,口授於盈曰:金璫者,上清之華蓋,陰景之內真玉珮者。太上之隱玄洞飛之,寶章得其道者,上陸雲漢,宴寢太極,元始太常之言。是太宵二景隱書玉珮金璫之文章也。
又有陰陽二景內真符,與本文相隨。太上法惟令授諸司命,子玉札玄挺,綠字刊金,黃映內曜,素書上清,與當為上卿之君司命之任矣。然不先聞明堂玄真之道,亦未由得太宵隱書也。玄真之道,是食日月之法,鍊五神之術耳,其經曰:太上玄玄,雙神四明,玄真內映,明堂外清。吞息二暉,長生神精。上補司命,監御萬靈。六華充溢,徹視黃寧。凡四十字,太上刻於鳳臺南闕也。非總真弟子而不教,非司命之挺而不傳也。太上真官用日霞之道,抱二景之法,使通靈致真,體生玉映,役命萬神,上昇帝房。昔鍾山真公用此玄真法耳,王君乃將盈歸西城依承真訣按而行之三年之中,面生玉澤,後王君又賜盈九轉還丹及方一首,立壇結盟,約不得傳泄。乃遣令歸,告曰:復百年求我於南岳,將授汝仙官於昊越。盈後得仙居句曲山,邦人因改句曲之名為茅君之山。時茅君二弟聞盈,方信有仙矣,奔官而去,渡江求兄。相見,告二弟真訣。一十八年,道成。因使更齋戒三年,授以上道,使存明堂玄真之氣盈乃啟王君,自說二弟得為地仙之法,要當受籙佩帶真極之符。王君賜玄水玉液,絳日丹芝,可使二弟齋戒三月而服之。盈命車與二弟詣青洲請書名金簡,又詣西城洞宮朝見總真上宰,次南詣衡山之朱臺謁太虛赤真人,歸方諸請地仙二真之策,造赤城受真變神符。又之羅霍求華旌繡幡,又上登九宮,詣金闕之下,受聖君之書,頓首於闕下三月。於是聖君命九微太真上相王大司命,高晨師青童君,使上詣太上,請朱冠使者下拜二弟於金闕下,授二弟真簡而還。
又曰:神仙經黃白方二十五卷,
千有餘首。然率多深微難知,其可解分明者,少許耳。世人多疑此事為虛誕,與不信神仙者正同耳。餘昔從鄭君受九丹及金液經,因復求授黃白中經五卷。鄭君言曾與左慈於廬江銅山中試作,皆成也。然齋潔禁忌之勤苦,與合九丹神仙藥無異也。俗人多譏餘好攻異端,謂餘欲強通天下之不通,若方諸所得水火,豈與常水火別哉。皆自然之所感致,非窮理盡性不能究其指歸,非原始要終不能得其情狀。成都內史吴太文博達多知,亦自說昔事。道士李根見根木有所成,不得其木,令百日齋戒。太史文連在官,終不能得,恒歎息,言人問不足處也。
《太真科》曰:清虛小有天王,撰三天一正法經。
《金液經》曰:太初混元皇經以陳上真絳晨,封之玉篋。至道之大,合符天圖,三丹要言。太皇所紀,祕之玉堂,勿傳其旨。太真玄丹經刻於清虛之堂,太皇君之寶章也,命日紫蘂明珠之丹。開元迴化,混示而分。陰陽屢變,其道自然。玄圖七轉,至九而還。大黃首篇,是日玉虛。上真保之,命日元經。上清洞真玉經曰太上八景,章皆刻於東華仙臺,不宣於世。其受帝君九陰訣盟,用素絲絳幣,此日暉之誓也。其受太上結鄰章,盟用碧幣,此月華之誓也。
《太一帝君洞真玄經》曰:有玉女在太上六合紫房之內侍衛太丹隱書。
《馬明生內傳》曰:靈寶天書封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宮西華玉女金晨紫童典衛之。
《玉光八景經》曰:金華之玉晨晨童,侍衛玉光八景之經。
《太上黃素經》曰:凡讀太丹隱書金華洞房及雌一寶章者,是能餐味玄真,觸類無滯,感召太素,陸降九真,得稱為三元丹法師總領上真。
《九真中經》曰:西玄山洞臺中有《鬱儀》《鄰結》二經,王簡金字玉檢日青筆,書三元玉檢上元檢。
《後太洞經》曰:西靈玉童在當寒臺,侍衛八景玉籙經。
《後聖君列紀》曰:龜母按筆,玉童結編,名曰靈書紫文上經。三皇經內音曰:凡書此內音之符,以黃筆為文成篆隸科斗之字,記造化人倫之始。
《酆都六宮下制北帝文》曰:人之死生,玉帝刻石隱銘,以書六宮北壁,制檢掌凶。
又云:刻石隱文以未書青繒三尺,佩之萬神朝已,此玄古之道也。
又云:鄧都山洞中,玉帝隱銘凡九十一言,刻石書鄧都山洞天六宮。北壁六宮,萬神之靈也。
又云:玉清隱書洞景金玄之章,刻石隱銘,此音發於自然之篇。九天玉章,其詞幽奧,非始學凡夫所可竟鳥通,非大帝下降不得演究此銘也。
又《金根經》云:凡修金玄當珮隱銘。
《玉帝七聖玄記》曰:列名上清者,皆刻注於玄圃,得為太平之真也。故太上誥命記乎玉文,非以簡札翰墨所能宣也。
《玉清隱書》曰:玄羽玉郎以玄羽太玉經授太素三元高上玉賢之賓。
又曰:景玉童在靈景之闕,瓊霞之房,侍衛上皇玉惠玉清之隱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