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7500000009

第9章

六即之義無它難者唯四明有所謂究竟蛣蜣之說頗形議論號為難明蓋其說曰蛣蜣名相至究竟者此明(文作此名字誤又下既字文作即字之誤甚失文旨因為正之)理性具十界也既皆性具性必常住無非法界等又曰蛣蜣六即則約竪明即(妙宗文旨大同云云)斯說也言不由乎蹈襲理特示乎高深其為一時惑耳驚心也宜矣蓋亦甞曰解一千從迷一萬惑則其惑此理者常多解此理者常少是無足怪者逮至于今習聞其說雖不以為驚疑而昧者尚眾間有一二說者亦多不得其旨猶常論而已又何足以發明其奧旨乎故今贊者毀者彼不信者一皆置之是不足與謬擾論也直示其意焉耳意者在此而不在彼何謂也曰理性十界此也蛣蜣名相彼也故向文曰云云又曰以論十界皆理性故無非法界一一不改又曰圓家明理已具三千而皆性不可變等是知蛣蜣名相意在理性十界故也夫所謂性具十界者無別有法即今世出世間究竟果覺三乘六道一切假實依正色心皆理性所具亦理性所即一一當體無非法界法界無外不出一性性必常住性必不改必融攝必周徧是之謂理性十界亦曰事理三千始自理即終至究竟雖有迷悟真似因果之殊莫不即此之法即故始終不二無有增減豈非十界皆論六即六即皆具十界既十界則地獄色心皆性具矣既皆六即則蛣蜣名相至究竟矣若然者所謂究竟蛣蜣蛣蜣究竟理固有之不為過論也然而人聞圓論諸法皆辨六即則信聞三千果成咸稱常樂則信聞諸佛不斷性惡則信至於聞究竟蛣蜣則紛然疑然不信矣此所謂敬帝釋而慢憍尸迦甚乎不知類也又復須知一家圓說不以十界而分迷悟乃約情智論之所以迷則俱迷十界三千皆迷也悟則俱悟十界三千皆悟也克論此法界且有定迷定悟乎哉由是言之迷悟在人而此法未甞迷未甞悟也既無迷悟則無染淨無染淨故一性平等平等故徧攝徧攝故無礙無礙則融融則妙妙則離四句絕百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此究竟蛣蜣之說於是所以得也而不在彼何也以昔之論者不知出此乃唯彼之求纔說蛣蜣之名便向丸糞上計由是滯於名相拘以情見在我者尚不能虗其情於彼者又豈能達其道為是弊故而革之也革之云者非有二法之謂也遮其情而已矣其情若亡則究竟蛣蜣當體全是亦無彼此可得也要之祖文言必有趣不向言趣意外求之徒以情想分別語言文字而議其道者是猶適楚而北其轅豈不愈去而愈遠乎或曰南屏二頌發明此旨其說如何曰此據門庭規矩之論盡可其如遮情絕想則未敢聞命或又曰近代有言曰如來終日與蛣蜣同蛣蜣終日與如來異其說可否曰是正坐分別中若論此旨不分同異可也然則事異理同如何曰事異理同正不分同異若然今究竟蛣蜣理同耶事異耶曰苟得向意不勞此問也雖然其如文何文曰理性十界而又曰約竪論即何也曰是各據一端爾合而言之方盡其旨或者又曰究竟蛣蜣既聞命矣滿分蝮蠆義復云何曰彼之滿分既約權行是如來普現色身也此之蛣蜣既論究竟即佛界之性惡也然性惡本也普現色身迹也本迹雖殊其理同也故曰諸佛若斷性惡普現色身從何而立蓋其理甚明因論蛣蜣故寄或者之問於此。

雙游義(上)(示經旨)

大經設譬多矣而特至於雙游一喻必以義明之者蓋其經旨奧密疏釋高深且有關於圓宗大旨該攝法義之多殆未易曉自昔雖有說者如孤山旨歸義苑虎溪之類各陳破立議論云云然未見其條理坥然明白者今因得以明之考夫經文由迦葉發云何共聖行之問故如來答之以此云云釋斯文者舊亦多說皆於義未允疏主評之以謂與譬相違雙游不成而自立說曰云云其說不過以生死涅槃俱常無常謂之在下在高雙游并息繼以事理等三番與夫六即橫竪等結成其義終則曰此中備有凡凡共行等疏釋如是而已今憑疏釋以詳經旨深有由致仍見其與通途大乘少殊何者若通途大乘凡明圓理必曰生死即涅槃等言常無常則曰生死無常涅槃是常縱言相即亦不過曰以生死之無常即涅槃之常住然未見有如此文者則各當本位言之以是知其少殊也所以然者良以此經以談常辨性為經宗致故由果之常示因之常則曰聞是經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何以故曉了己身有佛性故是名為常亦於果常示無常用則曰隨有眾生應受化處如來於中示現受生雖現受生而實無生所以在下在高各具常無常之雙游也然則在下雙游者眾生迷中流轉之事也在高雙游者諸佛果上勝妙之用也然果上常用可知而無常用者權也非實也因中無常可知而常用者理也非事也故荊溪曰眾生但事諸佛證理眾生但理諸佛得事眾生唯有迷中之事理諸佛具有悟中之事理迷悟雖殊理體一四明則曰但得無常則失常用得常用者二用雙融蓋與荊溪之說合也雖然此皆約分別言之若夫所謂迷悟雖殊事理體一則本無因果高下之異亦無無彼此各具互具之說也理一而已矣理一者何即今凡聖共由之理故曰共聖行耳又曰凡聖共行者按文上下互見各有三句合而明之則四句耳謂凡凡共行凡聖共行聖聖共行非凡非聖共行既約圓論義當六即對分凡聖(云云)而第四句非凡非聖者此謂理即非名字去內外之凡非分極之聖故也或謂此句約理同者非是詳之可知又此凡聖既出涅槃部旨亦可通約十界四教凡聖示之雖有四句要之不出凡聖共由此理所謂理同故即是也此其經中特以雙游示夫共聖行者以此由是言之凡諸圓旨建言雖殊其歸一揆此義最要舊窂明之唯義苑章中明高下一段大旨略同今有取焉學者尋之了此一義圓旨煥然不唯共聖行明抑亦三番之旨得矣。

雙游義(中)(示疏釋)

卞氏之玉再刖而不遇三獻而後售者何也以精鑑者少也豈唯物哉蓋法亦有之如雙游之喻經以譬共聖行而疏約事理中邊亡照三義釋之議者或疑三番文旨的何所自體用失準其義安在(云云)其有一說釋體用之疑乃以二諦為雙游中道為并息餘義例之(虎溪云是滿法師之說)今謂此說如玉之本真但未加琢磨不為全美耳而孤山斥之以為大有所妨是猶始不遇而遭刖也既而後人立以二義謂生死涅槃相對雙游並息相對其次義同初說(如義苑所敘)是固玉韞於璞也而義苑又去之不幾於再不遇而召刖乎雖然其玉之為玉常自若也今故得以琢而新之器而用之則希世之寶或有時而發焉連代之迷亦有時而開矣試以二義申之先究文旨次論體用究夫三番之釋蓋不出示二用該攝約六即為義但隨位別用亦不同所以在理則為理性二用在修則為諦觀二用在果則為亡照二用亦可亡照義通因修故約三番以顯六即則知二用該攝始終橫竪具足無缺減矣故曰事理雙游其義既成名字觀行乃至究竟雙游皆成夫既以事理當於理即則中邊亡照義當後五況名字已去莫非三觀義便故也是知三番之義的有所自不為苟發矣次論體用者今於舊義竊有取焉以雙游即用并息即體故得三番皆兼言之今引一文證其游息不出體用如涅槃疏云第一義非常非無常故無差別若二鳥雙游明其二用二鳥俱息明其雙寂即用而寂寂滅為樂是大涅槃又如觀心論疏云不二而二即雙游二而不二即中道此又見中邊一義兼於游息矣而事理之義既當理即故指上生死中常與無常并名為事乃雙游之用此事即理則非常非無常為並息之體惟其事即理故理必即事焉有即理而事不即者此事中所以常即無常無常即常也又復須知常住之言義應兩屬亦事亦理亦事者對雙非之體言也亦理者對無常生滅之事言也而諸文有時亦指理體而言常者即非無常之常蓋言偏而意圓也時人徒知事中二用相即語勢似同便以事理等作一槩說謂之事理雙游豈不悞哉然而文中灼然此云何也蓋文緊略耳合云即事而理之雙游也雖然其如淨名記灼然事暗理明而論雙游如文云云今何違之乃約體用明事理耶曰事理名同所以則異然彼非正文故得自彼文意無方而說雖以事理而論明暗約道非道以證雙游可也今明事理承上游息而下則宜約體用言之雖有他義當以今文為正豈應引彼而證此乎(云云)事理既爾餘二例然但中邊則約因而論以諦顯觀也亡照則在果而說先寂後照也故得繼以六即結成其義良有以也所以四明曰此之三番収二用盡蓋言収六即之二用盡也若直二用一亦足矣何待三耶故知三番深符六即各有體用則又合乎俱體俱用之旨也。

雙游義(下)(示引用)

同一文義而宗途異論者據焉豈非取舍由情各隨所見義或可異而理之所在不可異故是否之論必歸一乎至當也然自昔兩家論一宗壽量者向矣因辨生身尊特即不即義而霅川據尚二用之文以難四明曰若定以生身名相須至尊特名相者常無常二用如何分別洎四明解之則曰此之三番収二用盡若身若土若人若法一一無不具足二用二用不二互徧互収等又曰經意祇以生即無生無生即生而為二鳥不相離義豈非祇一雙游文義而兩家各據頓同矢石一以分別為說一以融即為旨孰得其正論耶曰自其所見者言之莫不自謂正說也第以二用之旨考之則彼無所逃其非也且事理相即法法莫非三諦之理以融即故當處不二此其為二用之旨也苟如霅川所見是合耶是不合耶融即耶分別耶其為得失是否當有明眼者得之固不待言也雖然而事理體用相即之說霅川奚甞不知但彼論即還歸一邊耳如曰用即體故一相尀得體即用故諸相宛然又曰但可事即理不可事即事如是言即未善其旨豈不見祖有格言即者是也體不二故方名為即豈有即是之體而容改轉可否耶然則善說即者與不即同故知霅川未達斯旨然復須知事理相即之言兩家建義有所不同若一往分宗則霅川據事即理四明得事即事約此論生身尊特即不即義可知(云云)二往言之霅川不唯失事即事亦不得事即理故若也即理必無事不即者四明雖說事即事其實不異事即理何者并由事即理故所以事事得論相即故前篇先及此義蓋為此中作張本故也(云云)由是四明以彼但許生身即法不即尊特故以通教不有生身即但空法身斥之若即圓空全無不即尊特之理又以常無常等例身非身作分張進退斥之夫常無常者必即之理也而曰劣應即法不即尊特豈非壽量屬於尊特身相自屬生身有分張進退之失乎又以經中生身即法便即尊特斥之驗知即法不少尊特故也略舉數端足曉得失皆由不辨二用即理舉體是用一一互融乃忘其所即而於用中強生分別豈得也哉。

圓斷直說

圓詮諸法體一而已理惑尚不容有異惡有約惑自論而頓同歷別哉是則圓論伏斷不容次第也審矣然而教門有所謂初信斷見二信至七信斷思等則又宛若次第者此難由來久矣釋者雖多然於兩端終成齟齬求會其歸一其致者蓋無幾今直准理依文斷以二言曰惑體常即偏旋受名次與不次如斯而已矣如曰未達請試強言之夫惑體常即則雖彰三惑體唯妄情所障既融約何分異雖云體一麤細不無始則三惑俱麤偏受見思之稱末則三惑俱細特彰無明之名中則不細不麤宜得無知之號此即所謂偏強受名也夫惟偏強受名則不二門所謂迷厚薄故強分三惑義開六即名智淺深名(去音)也者名也所以名夫智有淺深而位有高下偏強之意彰矣又輔行曰若從文說見思障真無明障中而文亦名之謂也夫惟惑體常即則又輔行所謂若從意說見思之外無別無明無明體性既即法性當知見思亦即法性下文又曰豈有塵沙在見思外豈有無明在二觀後三惑既即三觀必融非體何謂乎然名體之旨雖爾據何以知伏斷俱圓耶曰善得向意豈須此疑為未悉者更申言之抑荊溪不云乎如曰五品已能圓伏五住豈至此位但斷見思(文見輔行)政恐學者失旨於此故以圓伏顯之爾是則十信不止見思亦斷無明也此斷無明則下去猶有見思等三蓋無疑者(文見妙樂)豈非始終惑體常即圓伏而圓斷乎但是一往偏強受名故云斷見思等耳抑亦可云感體常即者橫也偏強受名者竪也此二相即義如橫堅此二不二非橫非竪也非橫非竪妙在其中即障顯德又見於此矣夫如是豈直圓斷名相之說乎學者宜深究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命缘天定

    命缘天定

    一块神秘青石!一个被选中的少年!这是一个荒诞离奇,光影错乱的世界。当苏醒的那一刻,亘古的命运天盘就已经悄然转动,一切都已既定!究竟是谁操控了我的命运?还是我将芸芸众生玩弄于鼓掌之间……
  • 长剑鸣,悲歌叹

    长剑鸣,悲歌叹

    烽火一炬,大秦国境狼烟四起。他项羽一生,除去家国之事,却也只为一人流泪。林间初遇,帐内剑舞,酒香醉眼,一路行军伴君行。你要争你的天下,好,我陪你。项虞之间的爱没有那么多的扭捏之感,有的只是一份纯粹的——“愿我君临天下,与你共话桑麻”的情感。————————————————虞姬笑了笑,生在乱世,她所想的,只是希望有一个家,家里的两人白发苍苍,一人唤作项羽,一人唤作虞姬。。
  • 太上肘后玉经方

    太上肘后玉经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寻找胡福

    寻找胡福

    胡福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时代,唐娴就生活在这个时代。由于胡福总是沿着“玄林”后面的小径为小村的人们带去福音,人们非常敬畏他,据说大凡在这个世界上祈福未来的人都是由他带到一个美妙的世界中去的。然而,随着那条小径的消失,原来熟悉而神秘的胡福在唐娴的眼前消失了,是他带走了唐娴家所有的亲人,于是,她决心寻找到丢失的胡福。在寻找胡福的日子里她遇到了厄休拉,得知她也在寻找胡福,她们自认为寻找的是同一个使者,于是踏上了一条充斥着荒唐变故的道路。在路上,她们遇到了自认为是胡福的人,胡福的马车带着她们去寻找由追寻幸福而丢失的故乡,然而,故乡在哪儿?故事的核心意在唤醒人们在寻求发展的惯性下我们丢失了什么?
  • 子不语

    子不语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里讲述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故事。凶杀,隐情,真相,一个个看似离奇荒诞的故事背后,藏着的是隐忍深思的人性,中宗年间,国泰民安,农耕经济富足。然而,偏居一隅的某个小镇里,一桩离奇命案把两个小人物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领略大唐年间发生的各种荒诞不经的离奇命案,听你没听过的莫测故事,一切尽在子不语。嘘!别说话,慢慢看,真相等你揭晓!
  • 本宫又死回来了

    本宫又死回来了

    皇后自从嫁给皇上,就没再幻想过自己能够过上夫唱妇随大秀恩爱的美好生活,但她也从来没想过,一直以花天酒地为人生目标的皇上,有朝一日,居然还能用借刀杀人这一招,把自己给生生捅死。当皇后反应过来之后,自己已经……死回来了。
  • MC系统

    MC系统

    陈小冬在无意间获得了一个系统,系统名为——MC系统!此后,他走上了一条成神之路。
  • 瞬遥的旅行

    瞬遥的旅行

    本文续写神奇宝贝AG中瞬遥的故事。尽量遵照原来。本文是我的处女作,望大家多多捧场,指教。
  •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冲:嘉峪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战争的历史话题;这里,流传着无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