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杰
丁杰(1738~1807),字升衢,号小疋,浙江归安人。
少以清苦建志。贫不能得书,就书肆中读,迄朝暮以为常;肆主闵之,为具食,不食也;久之,乃博通经史,旁及说文音韵算数。乾隆辛卯科乡试,主司发策问《大戴礼》,所对尤赅贯,遂中式。入都,时方开四库馆,任事者多延之佐校,小学一门往往出其手。与朱笥河、戴东原、卢召弓诸先生相互讲习,学益富。聚书至数千卷。辛丑成进士。当得县令,以亲老乞改儒官。后十余年,选宁波府学教授。嘉庆中卒,年七十二。
君为学,长于校雠,与卢召弓最相似。每获一书,必审定句读,博稽他本同异,用小纸反复细书,下签其中。孙志祖戏谓曰:“君书颇不易读,遇风纸辄四散,不可诠次,奈何!”召弓雅雨堂所刊书,传出惠松崖裒辑,君独摘其疏舛者数十事。胡胐明《禹贡锥指》号为绝学,复能一一识别其误处。尝谓:“纬书移河为界在齐兄填阏入流以自广。夫河患之棘,由九河湮废,而害始于齐,管仲能臣,必不自贻伊戚。班固叙《沟恤志》云'商竭、周移,秦决南涯,自兹距汉北,亡八支',则九河之塞,当在秦楚之际矣。”
先生尝云:“一人之书,有经有解者,始《管子》。有经有说者,始《墨子》。有经有传者,始《韩非子》。”《墨子经上下》,经各有说,凡四篇,俱用旁行读法,词旨奥衍,兼传写错互,因偕其友许宗彦曲加阐释,大有端委。
又言:“字母三十六字,不可增并,不可颠倒。见、端、知、邦、非、精、照,为孤清,不可增,浊声也;疑、泥、娘、明、微、来、日,为孤清,不可并,清声也。非即邦之轻唇,不可并于敷;微即明之轻唇,不可并于奉;影为晓之深喉,喻为匣之深喉,晓、匣、影、喻,不可颠倒为影、晓、喻、区也。”
著《周易郑注后定》、《大戴礼记绎》、《小酉山房文集》若干卷。为人校定刊行之书,有《毛诗陆疏》、《方言汉隶字原》、《复古编》、《字林考逸》等若干种。
丁履恒
丁履恒,字道久,别字若士,江苏武进人。
弱冠补诸生。嘉庆丁酉选拔贡,朝考报罢。戊辰应諚津召试入二等,充文颖馆誊官。期满,铨叙赣榆县学教谕。寻保荐知县,选授山东肥城。三载,以病足勉归;未行,适母忧讣至,惊悼拊踊,病益亟,未几竟卒于垩室,年六十有二。
先生生性磊落慷慨,而所学又足助其识坚其气。汉、唐、两宋儒先之书,无不旁搜切讨,然襞积武断之说,性天愚诬之论,盖未尝一关其口。当时闻人,如钱塘卢文弨、段玉裁、庄述祖、张惠言,咸与处师友间,学术文章相淬厉。居恒读书史至古先哲人搘拄艰虞遂以转移祸福者,必反覆深求其道,或抚卷瞑目至终日;故能通经术于治事,与苟为夸耀淹洽矜诩章句之俗儒异矣。其治肥城,因本乎诗教,守毛公“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扰”之训,听受无留事。又时时存问耆宿询疾苦,民安其政,年谷顺成。是以去任之日,老幼扶携泣送数十里。所著《说文形声类篇》四卷,精核不在朱允倩之下,已刻人杨氏《大亭山馆丛书》。尚有《春秋公羊例》、《左氏通义》、《毛诗名物志》未刊、其余诗文词杂著札记各若干卷,皆有可采,尚非其意之所属云。
丁取忠
丁取忠,字果臣,号云梧,湖南长沙人。
为湘中老宿,撰著自娱,不求闻达。而象数一途,尤所深究。尝自谓:“少喜步算,而苦无师承,又地僻不能得书,每每持筹凝思,寝食俱废,“垂四十年,然后古今言算之书稍稍捊集,而心力亦已衰矣。”咸丰改元,幕游昭陵。庚申,校书于鄂,应胡文忠公之聘也。因得观乾隆舆图。又取魏氏《海国图志》作为密尺定分推算,撰《舆地经纬度里表》一卷。虽未尽精核,然亦足备参证。
晚年悉移胡文忠所赠修脯广刻话算术,都二十有一种,以公海内同好,颜曰:《白芙堂算学丛书》。藏板于古荷池精舍。其所自撰:《粟布演草》二卷,即发商生息为题,或一例而演数题,或一题而演数式;或用真数,或用代数;其式或横列,或直下;杂然并陈,尚虑览者卒然无从入手,更撰《演草补篇》,专详于文以附之。又为《数学拾遗》一卷,则积年读书之所解悟,友朋之所谭论,往来书牍之所传述,凡于古今人算书有所发明者,悉裒录焉。光绪初卒,年七十馀。
丁晏
丁晏(1794--1875),字俭卿,号柘堂,江苏山阳人。
性嗜典籍,勤学不辍。阮元摄漕督,以汉易十五家发策,条对万余言。道光元年中式。兼通史事,故经世优裕。尝在籍办堤工,司赈务,修府城,浚市河,有功乡里。咸丰壬子,太平军蔓延大江南北,两江总督檄行府县兴团练,广积贮,为守御计,以先生主其事。旋为疾者所纠,议遣戍,捐缴台费获免。庚申,捻军扰淮安北关,号召练勇,分布要隘,城赖以全。随叙前绩,由侍读衔内阁中书加三品街。卒年八十有二。
少多疾病,迨长,读书养气,日益强固,用是得享高寿。
先生笃好郑学,于《诗笺》《礼注》研讨尤深。谓毛公之学得圣贤之心传,其所称道,与周秦诸子相出入。康成申畅毛义,修敬作笺,《孔疏》援引疏漏,多失正旨。乃撰《毛郑诗释》四卷。宋欧阳氏《诗谱补亡》刊本讹脱,爰为排比重编,撰《郑氏诗谱考正》一卷。以康成兼采三家诗,宋王氏虽有辑本,传刻舛谬,乃搜宋原书校雠是正,撰《诗考补注》二卷,《补遗》一卷。郑氏注《礼》至精,去古未远,不为凭虚臆说,原本先儒,确有依据;悉为疏通证明,灿若爟(guan)火。撰《三礼释注》,共八卷。并辑《康成年谱》。署其堂曰“六艺”,取康成六艺论以深景仰之思。且总括其书曰《六艺堂诗礼七篇》。
此外于《易》,有《周易解故》一卷,《周易述传》二卷,《讼卦浅说》一卷。于《书》,有《尚书馀论》二卷,《书蔡传附释》一卷,《禹贡锥指正误》一卷,《禹贡蔡传正误》一卷。于《诗》,有《陆疏校正》二卷。于《礼》,有《佚礼枝微》一卷,《投壶考原》一卷。于《孝经》,有《述注》一卷,《征文》一卷。又有《北宋二体石经记》一卷,《读经说》一卷。莫不博通训诂,笃守家法。尤以《尚书馀论》、《锥指正误》两书申顾砭胡,裒然称最。
馀所撰著,则有《金天德大钟款识》一卷,《子史粹言》二卷,司农、陈王、靖节、宣公四家《年谱》四卷,《钞淮南万毕术》一卷,《石亭纪事》二卷,《淮亭雅录》一卷,《百家姓韵语》三编一卷。未刊者尚多。《左氏纂注》致力颇勤,遗稿仅有传抄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