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8200000007

第7章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而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足厥阴气绝则筋绝。

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

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

足太阴过于内踝之上无所隐故也。(内原作外误阴脉不行外踝且内踝上有大青脉直上至膝始渐隐当即是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

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

皆络脉也。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必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

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乃止。乃调其虚实。其小而短。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

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 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阳明也。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病。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 。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 。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 。上曲颊。遍齿。其别者。

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 。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喑。实则狂颠。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

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取之所别也。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如此钜制以十字结之何等神勇)此篇如时艺两截题做法前叙十二经。后叙十五络。中间由经卸络。恰似中渡。洋洋洒洒浩气直行。其叙经脉。曲折处笔力。轻捷醒豁。毫发毕见。试问。视禹贡事绪。孰繁孰详。笔力孰醒孰快。虚实二字。一线到底是谋篇之密也。而排比铺张之中。自有曲折隽永之致。读之但觉灵光满纸。实处皆虚。板处皆活。运笔之妙千古无两。

经别第十一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请问其离合出入奈何。岐伯稽首再拜曰。明乎哉问也。此粗之所过。上之所息也。请卒言之。足太阳之正别入于 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足少阴之正。

至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 。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成。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肝。上贯心。以上挟咽。

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 也。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也。

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 。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

系小肠也。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 。此为四合也。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

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 。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

合于阳明也。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阳。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六合也。

据事直书条理分明疏畅之中自见苍老。通篇无一字非实事。无一句不排比。却无一字一句板滞者。叹其笔力之清雄也。

经水第十二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小大。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

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闻乎。岐伯答曰。

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

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固其常有合乎。黄帝曰。余闻之。快于耳。不解于心。愿卒闻之。岐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参天地而应阴阳也。不可不察。足太阳外合于清水。内属于膀胱。而通水道焉。足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于胆。足阳明外合于海水。内属于胃。足太阴外合于湖水。内属于脾。足少阴外合于汝水。内属于肾。足厥阴外合于渑水。内属于肝。

手太阳外合于淮水。内属于小肠。而水道出焉。手少阳外合于漯水。内属于三焦。手阳明外合于江水。内属于大肠。手太阴外合于河水。内属于肺。手少阴外合于济水。内属于心。手心主外合于漳水。内属于心包。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内有所禀。此皆内外相贯。如环无端。人经亦然。故天为阳。地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海以北者为阴。湖以北者为阴中之阴。漳以南者为阳。河以北至漳者为阳中之阴。漯以南至江者为阳中之太阳。此一隅之阴阳也。所以人与天地相参也。黄帝曰。夫经水之应经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

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言浅深多少虽有定数又当揣人之少长肥瘦而意为增损之也)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黄帝曰。夫经脉之小大。血之多少。肤之浓薄。肉之坚脆。及 之大小。可为量度乎。岐伯答曰。其可为量度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脱肉而血气不衰也。若夫所度之人 瘦。而形肉脱者。恶可以度量刺乎。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此即所谓以心撩之也)比经脉于经水。无甚深义。不过拟议远近。浅深多少之象数耳。后幅论刺法之浅深。及取穴之量度。词极圆活笔亦生动。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教你学组词造句(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教你学组词造句(下)(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阿波罗不是我的阿波罗

    阿波罗不是我的阿波罗

    一个阴差阳错的开始,一段无法回首的过去,一个冷漠如阎罗,一个温润如太阳,哪一个才会是我最终的归宿?
  • 飞刀兽之刀道

    飞刀兽之刀道

    招惹了一个胸大无脑的美女,原以为捡到宝,却发现人家后台硬到爆!好吧,地狱之门等着你,有胆走一遭吗?
  • 血战天史

    血战天史

    这是一个乱世之秋,延续四百多年的月华帝国终于走到了末日,腐朽的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百姓再也无法生活下去,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给垂死的王朝以致命的一击。月华帝国,先历天灾人祸,再经农民起义,后陷入无休止的城池镇守的争夺与纷乱之中,终于四分五裂,各诸侯国佣兵自立各自为政,天下最终进入了七国互为倾轧的乱世。中国古代几十位名人名将,悉数登场!三十六计环环相扣,兵法谋略,斗智斗勇!伏笔众多,情节多变,让你看的过瘾!写一部场面壮观、荡气回肠的乱世征战史!或君临天下或战死沙场!
  • 岁暮峥嵘

    岁暮峥嵘

    天都派弟子邢百炼生来叛逆,好管闲事,江湖结下许多仇家。天都未免惹祸上身,将其逐出师门。他下山之后,与仇人一战,身受重伤,被一对母女所救,进了一家……黑店?
  • 恶魔仙途

    恶魔仙途

    《逆仙》游戏高手穿越到与游戏大同小异的世界。炼丹,符篆,炼器,阵法……所有生活职业在主角唐银光手里都是宗师级别,但悲剧的附体穿让他成为一个史无前历的废物加纨绔子弟。但废物的真正身世却如同迷雾一般模糊不清,与曾经门派陨落的第一天才长的一模一样,看懂无字天书,神秘的恶魔契约,无名古洞惊现神秘少女揭示唐银光神秘身份。
  • 王是否看到梦的尽头

    王是否看到梦的尽头

    主角的一生其实只是在寻找一个答案.当他年少时,在少林寺的生活经历,让他懂得了禅武合一,才是天下武学的最高境界!…………………………………………………………………………………………而当他身在江湖时,经历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和江湖中的血雨腥风!换来的是天与地赐予他的一身王者之气!…………………………………………………………………………………………可是,当他有一天站在了与天比肩的高度时.他却看破了世间红尘...回到了原本属于他的菩提树下...…………………………………………………………………………………………江山何物,不过尘世浮华...也许,红尘背后,永远看不到梦的尽头...
  • 乾坤至尊仙

    乾坤至尊仙

    平凡的学生一天得到混元珠,从此穿越到修真界。一步步登临九天,天下风云随我动。斗世家,踩天骄,美女在怀,天下我有。飞凌九天观天下,脚踩乾坤揽日月。身拥美女至尊情,步步惊心枭雄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萌萌娇妻:误入豪门

    萌萌娇妻:误入豪门

    他,书法界大师,商界的新星,睿智多谋的总裁,头顶的光环重重。她,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没地位,没学历,没财产,只有一身的房贷。原本没有什么交集的生活,在命运的安排下,产生了一次次的碰撞。她仰慕他,恋慕他,爱慕他。然而,他恋着的是另一个女人。可是,爱就是爱了,她默默的爱着,只希望有一天,他能感受到。终于,他将她拥在怀中,给了她一场暴风雨般的痛苦与快乐,但在午夜的梦呓中,他呢喃着的是那个女人的名字。……
  • 传道诸天

    传道诸天

    一草芥偶得长生法,奈何天资愚钝,不屑叫嚣道”天道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先天不足后天补。“从此走上了与天地争造化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