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8200000004

第4章

根结第五(法音)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刺节真邪曰热则滋雨而在上根 少汁义正与此相证)阴阳相移。何泻何补。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以上总括大意是通篇之总冒也)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故开折。则内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 而弱也。(宛 音郁焦蓄 也)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当穷其本也。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故开折。则仓廪无所输。膈洞。膈洞者取之太阴。视有余不足。故开折者。气不足而生病也。阖折。

即气绝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阴。视有余不足。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阴。视有余不足。有结者皆取之不足。(以上根结之事毕矣下乃推论阴阳多少之事)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也。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少海。入于天窗支正也。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支沟。入于天牖外关也。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偏历也。此所谓十二经者。盛络皆当取之。(此节叙三阳之盛络是阳多之极致也)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要在终始。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气。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此节叙五脏之无气是阴少之极致也。二节固是分叙阴阳多少而上节每条承前节根字此节以五十营承上十二经草蛇灰线钩连有致)黄帝曰。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小大。肉之坚脆。皮之浓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

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余已知之矣。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体柔脆。肌肉软弱。血气悍滑利。其刺之徐疾浅深多少。可得同之乎。岐伯答曰。膏粱菽藿之味。何可同也。气滑即出疾。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深则欲留。浅则欲疾。以此观之。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气之 悍滑利也。(此节言膏粱菽藿之治不同者是为形气有余不足立影也)黄帝曰。形气之逆顺奈何。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满而补之。

则阴阳四溢。肠胃充郭。肝肺内 。阴阳相错。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 辟。皮肤薄着。毛腠天 。

予之死期。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脉。

下工绝气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审五脏变化之病。五脉之应。经络之实虚。皮之柔粗而后取之也。

以阴阳为纲领以补泻为注脚。前半重发阴阳。后半重发补泻。如两大比文式中间加一枢纽。与前后文似不相续。深得事外间。情通体笔亦坚老不蔓不支。

寿夭刚柔第六(法律)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少师答曰。阴中有阴。

阳中有阳。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故曰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

阴阳俱病。命曰风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

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气。病之先后。外内之应。奈何。伯高答曰。风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寒伤形。乃应形。风伤筋脉。筋脉乃应。此形气外内之相应也。黄帝曰。刺之奈何。伯高答曰。

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脉。尽出其血。黄帝曰外内之病。难易之治。奈何。伯高答曰。形先病而未入脏者。刺之半其日。脏先病而形乃应者刺之倍其日。此外内难易之应也。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浓薄其以立寿夭。奈何。伯高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黄帝曰。何谓形之缓急。伯高答曰。

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形充而脉坚大者顺也。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衰则危矣。若形充而颧不起者骨小。骨小而夭矣。形充而大肉 坚而有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形充而大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肉脆则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视寿夭者。必明乎此。立形定气。而后以临病患。决死生。黄帝曰。余闻寿夭。无以度之。

伯高答曰。墙基卑高。不及其地者。不满三十而死。其有因加疾者。不及二十而死也。黄帝曰。形气之相胜。以立寿夭奈何。伯高答曰。平人而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形胜气者危矣。黄帝曰。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

伯高曰。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黄帝曰。刺三变者奈何。伯高答曰。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黄帝曰。营卫寒痹之为病奈何。伯高答曰。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卫之生病也。气通时来时去。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黄帝曰。刺寒痹内热奈何。伯高答曰。刺布衣者。以火 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黄帝曰。药熨奈何。伯高答曰。用 酒二十斤。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 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内酒中。置酒马矢 中。盖封涂。勿使泄。五日五夜。

出布绵絮。曝干之。干复渍。以尽其汁。每渍。必 其日。乃出干。干并用滓与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

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

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热也。

通篇以风痹立论。苦无条理层次。其接缝斗 之处。亦无意义可寻。不得以文法求之矣。而事理自为学人所宜究。

官针第七(法星)

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泻泄。亦复为败。失针之宜。

大者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以上总括大意以下分叙其事)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 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之 针于井荥分输。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此节分叙各病所宜用之法)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以原作日误古字相近)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 也。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 也。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曰分刺。分刺者。

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曰 刺。 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此节分叙各法所主治之病)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四字是诠释痛无常处也经文每多如此)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四曰齐刺。齐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五曰扬刺。(长刺节论作阴刺甲乙经作阳刺)扬刺者。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六曰直针刺。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七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浮刺者。

旁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牵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言阴刺以治寒厥为中寒也足踝后少阴是申言寒厥专刺踝后太溪也)十一曰旁针刺。旁针刺者直刺旁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此节叙刺法之外应十二经并用针之手法也)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

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EXO:陨落星辰,星语那年

    EXO:陨落星辰,星语那年

    为了追逐初步的梦想,拒绝了真心,只愿走上巅峰,却不曾想过竟被波动了心弦,温暖的守护,深情的告白,冰冷的强势,冷淡的爱意……终究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为什么还要招惹我,说过不会有交集,却还是有了牵绊,到底该怎么办……(这是EXO:星语心愿,梦回那年的续版,那个号不能用了,所以作者新申了一个号,希望大家可以继续支持。)
  • 万帝之主

    万帝之主

    背负血海深仇,跨入宗门。身肩宗门大任,横空出世。为寻师傅之踪,大杀四方。一个人,一柄枪,杀遍几个大陆,万帝臣服。吾,为万帝之主!
  • 重生娱乐圈之步步唯心

    重生娱乐圈之步步唯心

    无论是重生前还是重生后,安心觉得就算任何都不爱自己,自己也要好好的爱自己。以前的自己有各种的约束,但是重生后的自己不想再被任何束缚,我想做会醉原始的自己。
  • 奇门霸道

    奇门霸道

    六壬道法,帝星斗转。太乙道法,掌断阴阳。奇门秘法,毁天灭地。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杀!这个世界需要一个传说。带你见识一个不一样的奇门!
  • 血火中的骨头

    血火中的骨头

    人类的折腾,惹怒了地球,于是人类悲剧了。当大灾难爆发,人类文明被摧毁后,地球上就剩下了一个高原,一块平原,嗯还有一片荒漠,面对种族延续的困难,这个奇妙的生物爆发了,不过爆发后出现的确是个大悲剧。新书奋斗在白垩纪已经开始上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
  • 日月辉明

    日月辉明

    神、魔,至高无上?不不不,谁可知道,就连混源大陆神魔两族的纷争都是被操控着。魔族强势,此时,神族掌权者虚无之神神位毁灭,被神秘强者堕入凡源界,化身黎明。黎明可否自凡人之身战胜魔族?详情还望本书内容。
  • 情与戈

    情与戈

    一场精心策划的灭门惨案,一个背后暗藏的惊天谜团。这是虚幻与现实的映射,是正义与邪恶的交锋。公子顾阳的解谜与复仇之路上,儿女情,兄弟情,家国情交织上演,一段情与戈的故事就此开始。
  • 豪门盛宠:前夫请走开

    豪门盛宠:前夫请走开

    六年前,她在新婚前夕发现未婚夫跟人苟且。于是换了新郎,他是众人趋之若鹜的豪门总裁,而她是寄人篱下的落魄千金。本是一段不被人看好的婚姻,他却对她百般宠溺,柔情似水,商商深陷其中,却发现这一切的幸福如泡沫般易碎,只是一场算计。看清一切真相,遍体鳞伤的愤而离去。六年后,她看着面前的男人,“时封,你有病吧。”对面的男人回答的一本正经,“我是有病,还是不治之症,但是没关系,你就我的药啊。”
  • 无限之我本凡人

    无限之我本凡人

    黑暗。。。。唔!清醒过来的叶凡感觉浑身被一种粘稠的液体所包围,这里是?记忆闪现。。。。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
  •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中国名人故事

    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中国名人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