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3600000003

第3章 总论(2)

人未尝改十二月为正月也孔氏以商正解之不通

则乃曲为之说曰此汤崩逾月太甲即位而奠告也

考之孟子外丙二年仲壬四年然后继以太甲则太

甲乃汤之孙所谓祗见厥祖者是矣非嗣汤而立也

假使太甲嗣汤而立亦安肯逾月而遽改称元年邪

故曰凡谓改正朔而并其月递改者皆臆说也诗篇

如正月曰正月繁霜四月曰四月维夏六月曰六月

栖栖此为夏正无疑虽欲曲说不可得也虽有曲说

不足惑也至十月之交郑氏则释之曰此夏之八月

也夫十月之交则十一月矣是周人朔月也故曰朔

日辛卯正朔日食古人所忌故曰亦孔之丑不然八

月日食何足以言甚丑也以是证之则周人以十一

月为朔月未尝改为正月也又七月之诗之五章自

五月数至十月而继之曰曰为改岁是以十一月为

岁首而未尝改之为正月又一证也故曰凡谓改正

朔而并其月递改者皆臆说也周官凌人十有二月

斩冰与月令季冬之月命取冰相合则不惟时皆夏

正而月亦皆夏正矣而正月之吉始和悬法观象郑

氏强解之曰周正月也夫以夏正言之建寅之月也

三阳既交斯谓之和若指为周正则建子之月矣时

方寒冬安得谓之和邪又党正四时之孟月吉日则

属民而读法夫言孟月则夏正建寅之月非周正建

子之月也明矣故曰凡谓改正朔而并其月次递改

者皆臆说也春秋所书时皆夏时也月皆孟月也虽

左氏传亦然隐三年传曰夏四月郑祭足帅师取周

之麦秋又取周之禾其为夏正明白如此杜氏以周

正解之曰四月今之二月也秋今之夏也麦禾皆未

熟取者盖蹂践之夫左氏祇曰麦禾而杜谓之未熟

左氏直谓之取而杜谓之蹂践几于迂疏可笑良由

曲泥周正有所不通故迁就其辞以至于此故曰凡

谓改正朔而并其月递改者皆臆说也或曰汉晋唐

诸儒以三正说六经岂凿空驾说之哉曰亦必有一

二疑似以启之如春无冰冬大无麦禾之类皆其藉

口者也然疑似者一二尔明白者十百也以疑似盖

明白以一二胜十百岂非惑与夫有一二之明白犹

将胜十百之疑似今乃反是又岂非大惑与噫六经

不幸而经秦火幸而赖诸儒之补缀也然而使学者

得见秦灰之残编断简当反无惑惟其出于诸儒之

补缀也是以惑学者滋甚盖不知其几事不特如改

正朔之一端而已也亦幸而改正朔之事证验尚多

可以是正不然又乌睹其真邪

夫既因七月之诗而考六经所书之月皆夏正矣六

经之外先秦他古书及秦汉以后正史凡所书月亦

皆夏正也吕氏月令或以为周公作是与否固未可

知然其所言时令则夏时也岐伯素问伊川以为战

国间人所作是与否固未可知然其所言月候则更

月也竹书纪年传谓晋太康初汲人得之魏冢是与

否固未可知然其言三代之正月则皆建寅也由是

观之先秦古书所纪之月则皆夏正也秦正建亥汉

仍秦旧太史公作史记书十月于每年之首班固作

汉纪书秋九月于每年之终所谓春正月者自在年

中不改称谓至武帝太初元年正历法以正月为岁

首明年所书始以春正月起之而以冬十二月终之

是后惟魏明帝用景初历尝以建丑为正并改三月

为孟夏余皆递改然而郊祀搜狩颁宣时令则复以

寅为正二者交互徒惑民听行之未几复用夏正又

其后惟唐武氏改年曰载以十一月为正月以十二

月为腊月然复以正月为春一月自二月以后不能

易其次也由是观之秦汉以后凡正史所书之月则

皆夏正也或曰孟子之书亦先秦书也其言七八月

之间旱赵岐以为此周七八月夏之五六月以苗槁

证之宜若可信愚则应之曰泛言苗槁耳既不可以

为夏之七八月亦何以证其为周之七八月邪孟子

又言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直谓仲冬以

后农隙之余可治桥梁以利民涉而赵氏泥于周正

谓夏之九月十月也亦可信乎或者又曰刘歆以三

代之正作三统历述此亦正史所载也何以谓之皆

夏正邪愚则应之曰刘歆汉儒也与孔安国盖递相

祖述者自是历家从而和之又岂足为确论乎且不

信圣经而信历述复以历述而伸传注是皆学者厌

平实而喜奇夸之过也必有务平实而后可与论古

事而学古道也

或者问曰六经子传及先秦他古书与历代正史所

书之月皆为夏正亦既白矣然姚大老辨三代秦汉

置正博引经传以为皆用夏时而平庵项氏独以为

春秋自是孔子之书非即周王所用此一说也胡文

定经解谓以夏时冠周月是圣人垂法后世之意此

又一说也陈止齐后传谓以夏时冠周月自是鲁史

之旧夫子因之每孟月书时以见鲁史每正月书王

以存周正盖尊周而罪鲁也此又一说也三家者之

言何如曰三家者皆近世博雅大儒也特其立说犹

未免牵于传注故虽卓然有见于始然卒不能不自

变于其后者也孔子之春秋即鲁国之史记也鲁史

之时月即周家之纪历也夏周之岁首虽殊夏周之

时令则一安得孔子所书与周王所用不同邪项氏

固尝谓周历本称决无改月之理其说卓然当于理

矣而末乃谓春秋四时十二月恐皆夫子革之以为

万世法是则惑也是岂非牵于传注虽卓然有见于

其始而卒不能不自变于其后邪颜渊问为邦子曰

行夏之时言正朔惟夏得其正也胡氏乃谓夫子以

夏时冠周月信斯言也是春秋所书春正月者乃今

之冬十一月也秋七月者乃今之夏五月也以冬为

春以夏为秋虽甚愚者犹不为曾谓圣人而为之乎

传之当时犹且不可尚可为万世法乎胡氏固尝有

言曰周人以子为岁首则冬十一月也前乎周者以

丑为正其书始即位曰惟元祀十有二月则知月不

易也后乎周者以亥为正其书始建国曰元年冬十

月则知时不易也其说卓然当于理矣而末乃谓夫

子作春秋是天子之事可以改正朔故以夏时冠月

又以夫子无其位不敢自专故以周正纪事是则大

惑也是岂非牵于传注虽卓然有见于其始而卒不

能不变于其后耶至陈氏谓鲁史旧以夏时冠周月

夫子仍之此说似胜然于胡氏之说特添一转语尔

事不如此亦祇费词假使周人改朔并移月次则天

王在上鲁人安敢自以夏时冠周月乎如此是不奉

天子正朔也又岂有鲁奉天子正朔而史官纪事私

以夏时冠周月乎如此则是无故而陷其君于僭逆

也假使鲁史官无识以是纪事吾夫子修之肯仍其

僭谬乎陈氏固尝谓凡西周之史言时皆夏时也于

是援周官季春出火非周正月季秋纳火非周九月

以为证据其说卓然当于理矣而末乃谓西周之史

言月皆周月也于是曲借康诰三月不言春毕命六

月不言夏以为证据至泰誓十有三年春一月于己

说有碍则反指为误是则惑也是岂非牵于传注

虽卓然有见于其始而卒不能不变于其后邪呜呼

自传注之学兴也各以三统解经不特何氏之于易

孔氏之于书郑氏之于毛诗周官杜氏之于春秋左

氏而已也然而此五六人者古博雅大儒也三统之

外不可废也至于春秋一经以周正解之者则滔滔

皆是又岂特胡陈项三家而已也

荆川稗编

赵汸熊朋来周正考

春秋虽修史为经犹存其大体谓始年为元年岁首

为春一月为正月加王于正皆从史文传独释王正

月者见国史所书乃时王正朔月为周月则时亦周

时孔氏谓月改则春移是也后于僖公五年春记正

月辛亥朔日南至昭十七年夏六月记太史曰在此

月也日过分而未至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又记梓慎

曰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皆以

周人改时改月春夏秋冬之序则循周正分至启闭

之候则仍夏时其经书冬十月雨雪春正月无冰及

冬十月陨霜杀菽之类皆为记灾可知矣汲冢竹书

有周月解亦曰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商以建丑为正

亦越我周作正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守烝享

犹用夏焉其言损益之意甚明经书冬烝春狩夏搜

以此盖三正之义备矣而近代说者往往不然夫以

左氏去圣人未远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以及战国

之际中国无改物之变鲁未灭亡传于当时正朔岂

容有差而犹或有为异论者何也盖尝考之曰殷周

不改月者据商书言元祀十有二月而秦人以十月

为岁首曰夏时冠周月者则疑建子非春而孔子尝

欲行夏之时也按太史公记三代革命于殷曰改正

朔于周曰制正朔于秦曰改年始盖正谓正月朔谓

月朔何氏公羊注曰夏以斗建寅之月为正平旦为

朔殷以斗建丑之月为正鸡鸣为朔周以斗建子之

月为正夜半为朔是也殷周即所改之月为岁首故

曰改正朔曰制正朔秦即十月为岁首而别用夏时

数月故曰改年始其言之已详汉书律历志据三统

历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即书伊训篇太甲元年

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祠于先王以冬至越茀行事

其所引书辞有序皆与伪孔氏书伊训篇语意不合

且言日不言朔又不言即位则事在即位后矣凡新

君即位必先朝庙见祖而后正君臣之礼今即位后

未逾月复祠于先王以嗣王见祖此何礼也暨三祀

十有二月朔奉嗣王归于亳是日宜见祖而不见又

何也所谓古文尚书者掇拾傅会不合不经盖如此

说者乃欲按之以证殷周不改月可乎又言后九十

五岁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无余分春秋历周文王

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后八岁为武王伐

纣克殷之岁二月己丑晦大寒闰月庚寅朔三月二

日庚申惊蛰周公摄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礼

记孟献子亦曰正月日至七月日至其说皆与传合

夫冬至在商之十二月在周之正月大寒在周之二

月惊蛰在三月夏至在七月而太初历其在立冬小

雪则曰于夏为十月商为十一月周为十二月唐人

大衍历追筭春秋冬至亦皆在正月孰谓殷周不改

月乎陈宠曰阳气始萌有兰射干芸荔之应天以为

正周以为春阳气上通雉雊鸡乳地以为正殷以为

春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正蛰虫始振人以为

正夏以为春盖天施于子地化于丑人生于寅三阳

虽有微着三正皆可言春此亦历家相承之说所谓

夏数得天以其最适四时之中尔孰谓建子非春乎

乃若夫子答颜子为邦之问则与作春秋事异盖春

秋即当代之书以治当代之臣子不当易周时以惑

民听为邦为后王立法故举四代礼乐而酌其中夫

固各有攸当也如使周不改时则何必曰行夏之时

使夫子果欲用夏变周则亦何以责诸侯之无王议

桓文而斥吴楚哉何氏哀十四年传注曰河阳冬言

狩获麟春言狩者盖据鲁变周之春以为冬去周之

正而行夏之时以行夏之时说春秋盖昉于此然何

氏固以建子为周之春但疑春不当言狩而妄为之

辞至程子门人刘质夫则曰周正月非春也假天时

以立义尔则遂疑建子不当言春此夏时冠周月之

说所从出也先儒见孟子谓春秋天子之事而述作

之旨无传惟斟酌四代礼乐为百王大法遂以为作

春秋本意在此故番阳吴仲迂曰若从胡传则是周

本行夏时而以子月为冬孔子反不行夏时而以子

月为春矣何氏之失又异于此故朱子以谓恐圣人

制作不如是之纷更烦扰错乱无章也薛氏又谓鲁

历改冬为春而陈氏用其说于后传曰以夏时冠周

月鲁史也是盖知春秋改周时为不顺而又移其过

于鲁尔然谓鲁有历实刘歆之误按律历志言刘向

所总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为六历自周昭王

以下无世次故据周公伯禽以下为纪自炀公至愍

公冬至殷历每后一日则由历家假鲁君世次逆推

周正交朔之合否因号鲁历非鲁人所自为明矣宋

书礼志又言六律皆无推日食法但有考课疏密而

已是岂当代所尝用者哉刘歆惑于襄哀传文遂谓

鲁有司历而杜氏因之谬矣然说者亦是病夏时周

月不当并存故直谓春秋以夏正数月又疑若是则

古者大事必在岁首隐公不当以寅月即位其进退

无据如此固不足深辨而或者犹以为千古不决之

疑则以诗书周礼论语孟子所言时月不能皆合故

也夫三正通于民俗久矣春秋本侯国史记书王正

以表大顺与颁朔告朔为一体其所书事有当系月

者有当系时者与他经不同诗本歌谣又多言民事

故或用夏正以便文通俗书乃王朝史官记言之体

或书月则不书时或书时则不书月况伪孔注二十

五篇决非真古书其有合有否皆不可论于春秋周

礼所书正月正岁皆夏正也诸官制职掌实循二代

而损益之其着时月者又多民事与巡守烝享自夏

者同故仍夏时以存故典见因革盖非赴告策书定

为一代之制者皆得通言之则又不可论于春秋矣

若论语言莫春亦如诗书言春夏皆通民俗之恒辞

也不可据以为周不改时孟子言七八月之间旱十

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在左传后则周改月犹

自若竹书又记晋曲沃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隐

公之元年正月也竹书乃后人用夏正追录旧史故

与春秋不同然亦未尝辄以夏正乱春秋之时月也

盖殷周改时月与所损益只是一理如尚齿之由贵

德而贵富而贵亲亲迎之由庭而堂而户大事之由

昏而日中而日入之类皆是迭进法所以顺天道通

世变在当时自不为异故孔子以为百世可知非徒

曰以易人之观听而已彼秦人以三代为不足法既

不足以知之而后之蔽于今而不知古者亦不足以

言之也自啖赵而后学者往往习攻左氏而王周正

月为甚以其尢害于经特详着焉

熊朋来曰孔子所谓行夏之时见于答颜渊问为邦

者然也至于因鲁史作春秋乃当时诸侯奉时王正

朔以为国史所书之月为周正所书之时亦周正经

传日月自可互证而儒者犹欲执夏时之说以弃之

譬如孔子言车岂必止言殷辂哉小戴记孟献子之

言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

事于祖此言冬至在周正之春正月而夏至在周正

之秋七月明堂位所言孟春即建子月所言季夏六

月即建巳月礼记尚然况春秋乎证于左传可见已

若拘夏时周正之说则正月二月须书冬而三月乃

可书春尔且如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周人用仲

冬狩田此以春正月书之即建子之月书春也哀十

四年春西狩亦以周正之春行中冬之狩经十四年

春正月无冰若夏正春正则解冻矣惟建子之月无

冰故纪异而书成元年春二月无冰襄二十八年春

无冰皆可为证定元年冬十月陨霜杀菽此夏正秋

八月而书冬也若建亥之月则陨霜不为异而亦无

菽矣大抵周人虽以夏时囗行豳诗周礼则然惟春

秋鲁史专主周正阳生于子即为春阴生于午即为

秋学者惑夏时之说谓至朔同日仅见于传而经无

有也不思经传所书月日参考相同试以僖五年经

传言之正月辛亥至朔月日左氏欲以见分至之例

故书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自正月以后日月可

证者经书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传书八月甲午晋

侯围上阳又书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以六十甲

子数之自隔年十二月戊申晋有申生之事越三月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镇世传说

    镇世传说

    天衰地枯,诸生求存;圣者治世,谁执弈棋?当灾难劫苦席卷天地,内忧外患,古今争锋,谁人的手段能胜一筹?侵袭的号角吹奏,诸生奋战为求存,宇宙亡续战矛间,谁人可稳坐无上的宝座?灭世救世,自古纷乱多战血,恩怨情仇难理清,寻策问计图太平,怎奈层阻叠险无人定。少年心坚怀梦修武道,正值天骄并起,诸雄霸世,古今争锋的时刻,这里道统宗族林立,遗脉百族横行,宇宙强者混战…看战争盛宴由谁执掌,盛世的悲歌谁去演奏,枯竭的世界如何拯救,功与罪的预言谁可应验…
  • 总裁的强势新妻

    总裁的强势新妻

    儿时的两看相厌,他差点掐死她!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少爷,牛叉闪闪权三代,当之无愧的天子骄子。一场由考试引发的横祸,让她惹上了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儿,从此踏上了腹黑不归路。多年后,家族的阴谋将两人打入婚姻的坟墓!可婚后的生活却注定不平静。
  • 月尘之末

    月尘之末

    司马家大小姐晕倒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而她。。。却只有他可以依靠。再后来,所有人都骗了她,一切的一切。。。。。。难道。都是假的?为什么要做这么多。。。都是为了谁。。。
  • 再见亦是人生

    再见亦是人生

    尽管我们都不愿意说再见,可人生中却充满了再见,这些都令我们感到不安。总在担心眼前的这些明天再也不会出现,难过地流着泪,迟疑地挥挥手,不情愿地在心中默默说声再见。你可曾记得,初降人世的日子里,面对陌生的世界心中充满的好奇;可曾记得,青春年少的日子里,面对成长眼中充满的迷离;可曾记得,走过的这些年里变化无常的每一季云天;可曾记得,每一个美好思念里温馨动人的瞬间……走过的路,我用笔细心记录,其中的所有,都是日后的感动。年华流过,我用文字将它永远留住,在纸上,在心中,在那曾经走过的每一条街道旁。
  • 铅华落尽终成殇

    铅华落尽终成殇

    她,本是异世的一缕孤魂,因孟婆的疏漏,没有喝孟婆汤便投胎入世,成为大庆王朝女扮男装的五皇子萧染……温文尔雅的青梅竹马慕清言清冷霸道的六皇子萧落看似花心实则专情的将军之子洛子舒究竟是谁会陪她执手一生?当爱转化为恨,心又该如何取舍?一次过错,又是否会是一生的错过?
  • 竹马压倒窝边草

    竹马压倒窝边草

    肖琛琛与季长安大家认为他们是青梅竹马,亦止于青梅竹马。没办法,你想象的出势同水火的两人恩爱的么。后来的后来,直到季长安把肖琛琛拐回了家。大家才见证季长安的潜伏多年的狼子野心。可他亦用事实证明,只要认定那个人,便要许她一世长安。携手到白头。新书《一世霸宠,国民娇妻入怀来》已发,希望大家多多收藏支持哟
  • 唯妻是从:霸道老公太腹黑

    唯妻是从:霸道老公太腹黑

    “乖,过来……,我就帮你复仇。”暗夜里,男人的面孔俊逸如仙,狭长凤眸微挑着,唇畔含笑,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俊朗。落魄的简菀如趴在霍顾之脚边,稍一抬头就要和男人的气息纠缠在一起,她心在一点点寒凉,浑身颤抖,眼底溢满了仇恨光芒,可却无法抗拒这个机会。这一年,她23岁,是简家长女,看似繁荣,实则是豪门联姻下的产物。连一张脸都有人和她一模一样,最后孟少文也狗血的错把简菀灵当成是她了。他——霍顾之,出生尊贵,却从小吃尽苦头,是猛虎骨干,但在几年前因伤退伍,谁也不知道南江著名电商企业竟由他一手创办。他大她整整十岁,从第一眼见到她时就情根深种。后来他为她改名,教她成长,给她温暖!霍顾之是孟少文的小叔,亦是她名义上的长辈,以前,她从未将他的放在眼中。但就在前不久,全世界都背叛她的时候,只有他将她救了上来,并嚣张霸言:“这个世上只有我能区分你和简菀灵的长相,你不跟我,难道想跟一个连你是谁都分不清的陌生人?”五年后,两人携手归来,一同惩恶人,踹渣男,秀恩爱。她将他教她的那些狠辣手段,一一施展在仇人身上,让那所谓的亲妹妹苦不堪言。浴火重生后的虞无双对天发誓,这次她绝不会心软,她要夺回本属于她的一切,要让渣男看清真相,让贱人统统下地狱。男主看似阴狠实则……,女主腹黑不弱,甜蜜蜜的宠文。全新的故事,全新的尝试,姑娘们看着喜欢收藏个哈o(∩_∩)o某素一定加油写。
  • 名侦探推理破奇案

    名侦探推理破奇案

    本书中的故事内容虽然简短,却趣味横生;作为向自己的脑力挑战的媒介,毫不逊色于一般的侦探故事。本书包括了“古坟里的谋杀”、“印花上的毒药”、“风流作曲家之死”等等精彩的奇案。
  • 兰州历史文化:重教兴学

    兰州历史文化:重教兴学

    本书依据兰州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特色,列出十二个专题,分别叙述了兰州的教育发展历史。
  • 成命

    成命

    正当天地之后,王将太阳系以及周围的其他星系重铸为大陆,以真力为主的世界,不同的生物之间将有不同的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