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论 魏应玚
盖皇穹肇载阴阳初分日月运其光列宿耀其文百
谷丽于土芳华茂于春是以圣人合德天地禀气淳
灵仰观象于元表俯察式于群形穷神知化万物是
经故否泰易趍道无攸一二政代序有文有质若乃
陶唐建国成周革命九官咸乂济济休令火龙黼黻
暐韡于廊庙衮冕旗旒奕乎朝廷冠德百王莫参
其政是以仲尼叹焕乎之文从郁郁之盛也夫质者
端一元静俭啬潜化利用承清泰御平业循轨量守
成法至乎应天顺民拨乱夷世摛藻奋权赫奕丕烈
纪禅协律礼仪焕别览坟丘于皇代建不刊之洪制
显宣尼之典教探微言之所弊若乃和氏之明璧轻
縠之囗裳必将游玩于左右振饰于宫房岂争牢伪
之势金布之刚乎且少言辞者孟僖所以答郊劳也
寡智见者庆氏所以困相鼠也今子弃五典之文暗
礼义之大信管望之小寻老氏之蔽所谓循规常趍
未能释连环之结也且高帝龙飞丰沛虎据秦楚唯
德是建唯贤是与陆郦摛其文辨良平奋其权谞萧
何创其章律叔孙定其庠序周樊展其忠教韩彭列
其威武明达天下者非一士之术营造宫庙者非一
匠之矩也逮至高后乱德损我宗刘朱虚轸其辟
强释其忧曲逆规其模郦友诈其游袭据北军实赖
其畴冢嗣之不替实四老之由也夫谏则无议以陈
问则服汗沾濡岂若陈平敏对叔孙据书言辨国典
辞定皇居然后知质者之不足文者之有余
文质论 阮元瑜
盖闻日月丽天可瞻而难附群物着地可见而易制
夫远不可识文之观也近而易察质之用也文虚质
实远囗近密援之斯至动之应疾两仪通数固无攸
失若乃阳春敷华遇冲风而陨落素叶变秋既究物
而定体丽物若伪丑器多牢华璧易碎金铁难陶故
言多方者中难处也术饶津者要难求也意弘博者
情难足也性明察者下难事也通士以四奇高人必
有四难之忌且少言辞者政不烦也寡知见者物不
扰也专一道者思不散也混蒙蔑者民不备也质士
以四短违人必有四安之报故曹参相齐寄托狱市
欲令奸人有所容立及为宰相饮酒而已故夫安刘
氏者周勃正嫡位者周勃大臣不强不至华言孝文
上林苑欲拜啬夫释之前谏意崇敦朴自是以降其
为宰相皆取坚强一学之士安用奇才使变典法
质文论 唐李华
天地之道易简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先王质文相变
以济天下易知易从莫尚乎质质敝则佐之以文文
敝则复之以质不待其极而变之故上无从暴下无
从乱记曰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礼谓
易知易从之礼非囗酢裼袭之烦也俭谓易知易从
之俭非茅茨土簋之陋也盖达其诚信安其君亲而
已质则俭俭则固固则愚其行也丰肥天下愚极则
无恩文则奢奢则不逊不逊则诈其行也痼瘠天下
诈极则贼乱故曰不待其极而变之固而文之无害
于训人不逊而质之艰难于成俗若不化而过则愚
之病浅于诈之病也无恩之病缓于贼乱之极也故
曰莫尚乎奢也奢而后化之求固而不获也利害迟
速不其昭昭欤前王之礼世滋百家之言世益欲人
专一而不为诈难乎哉吉凶之仪刑赏之级繁矣使
生人无适从巧者弄而饰之拙者眩而失守诚伪无
由明天下浸为陂池荡为洪流虽神禹复生谁能救
之夫君人者修德以治天下不在智不在功必也质
而有制制而不烦而已太康启子禹孙当斯时有尧
舜遗人亲受禹之赐国为羿夺内则夏之六卿外则
夏之四岳而羿浞愚弄斗争内外默然一以听命至
少康艰难而后复原由是观之则圣有谋训何补哉
汉高除秦项烦苛至孝文元默仁俭断狱蔑措及武
帝修三代之法而天下荒耗则文不如质明矣汉氏
虽历产禄吴楚之乱而宗室异姓同力合心一举而
安且汉德结于人心不如夏家诸吕吴楚之强倍于
羿浞安汉至易而复夏至难何也周德最深周公大
圣亲则管蔡为乱远则徐奄囗兴四方多难复子明
辟兼虞夏商周之典礼后王之法备矣太平之阶厚
矣至成王季年而后理唯康王垂拱囹圄虚空逮昭
王南征不返因是陵夷则郁郁之盛何为哉周法六
官备数四时盛祭车服盛饰至于下国方五十里卿
大夫士之多军帅之众大聘小聘朝觐会同地狭人
寡不堪觐谒大何得不乱小何得不亡记云周之人
强民穷赏罚故曰殷周之道不胜其弊考前后而论
之夏衰失于质而无制周弱失于制而过烦故也愚
以为将求致理始于学习经史左氏国语尔雅荀孟
等家辅佐五经者也及药石之方行于天下考试仕
进者宜用之其余百家之说谶纬之书存而不用至
于丧制之缛祭礼之繁不可备举者宜省之考求简
易中于人心者以行之是可以淳风俗而不泥于坦
明之路矣学者局于恒教因循而不敢失于毫厘古
人之说岂或尽善数骨肉之罪而褒叔向不忍闻之
言而书昭伯敬龟策之信而陈偻句使不仁之人萌
芽贼心而仁义之士闭目掩卷何如哉其或曲书常
言无裨世教不习可也则烦溃日亡而易简日用矣
海内之广亿兆之多无聊于烦弥世旷久今以简质
易烦文而便之则晨命而夕周逾年而化成蹈五常
享五福理必然也子言以约失之者鲜矣与其不逊
也宁固传曰以欲从人则可记曰大乐必易大礼必
简颜子曰无施劳经义可据也如是为政者得无以
为惑乎
忠敬质文损益策 白居易
问忠敬质文百代循环之教也五帝何为而不用
三王何故而相承将时有同异邪道有优劣邪又
三代之际损益不同所祖三才其义安在岂除旧
布新务于相反相异乎复扶衰救弊其道不得不
然乎又国家祖述五帝宪章三王质文忠敬大备
于今而尚人鲜朴而忠俗多利而巧欲救斯弊其
道如何
臣闻步骤殊时质文异制五帝以道化三王以礼教
道者无为无为故无失无失故无革是以唐虞相承
无所改易也礼者有作有作则有弊有弊则有救故
殷周相代有所损益也损益之教本于三才夏之教
尚忠忠本于人人道以善教人忠之至也故曰忠者
人之教也忠之弊其人野救野莫若敬故殷之教尚
敬敬本于地地道谦卑天之所生地敬养之故曰敬
者地之教也敬之弊其人鬼救鬼莫若文故周之教
尚文文本于天天道垂文而人则之故曰文者天之
教也文之弊其人僿救僿莫若忠然则三王之所祖
不同者非欲自异而相反也盖扶衰救弊各随其运
也运苟有异教亦不同虽忠与敬各系于时而质与
文俱致于理标其教则殊制臻其极则同归亦犹水
火之相形同根于冥化共济于人用也寒暑之相代
同本于元气共成于岁功也三王之道亦如是焉我
国家钦若五帝宪章三王典谟不易之道祖述而大
用忠敬迭救之教具举而兼行可谓文质协和礼乐
明备之代也然臣闻孔子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
礼损益始终若循环然其继周者百代可知也臣观
周之弊也爵赏黩刑罚穷而秦反用刑名祚因中绝
及汉杂以霸道德又下衰迨于魏晋以还未有继而
救者是以周之文弊今有遗风故人鲜朴而忠俗犹
利而巧伏惟陛下以继周为己任以行夏为时宜稍
益质而损文渐向忠而救僿斟酌于教曲纬其人使
瞻其前而道继三王顾于后而光垂万叶则尽善之
道大同之风不专美于上古矣
人文化成论 顾况
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能讽其言盖有之矣未
有明其义者也尝试论之夫一二相生大钧造物百
化交错六气节宣或阴阖而阳开或天经而地纪有
圣作则实为人文若乃夫以刚克妻以柔立父慈而
教子孝而箴此室家之文也君以仁使臣臣以义事
君予违汝囗献可替否此朝廷之文也三公论道六
卿分职殊流异趣百揆同归此官司之文也宽则人
慢纠之以猛猛则人残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
宽此刑政之文也乐胜则流遏之以礼礼胜则离和
之以乐与时消息因俗变通此教化之文也文者盖
言错综庶绩藻绘人情如成文焉以致其理然则人
文化成之义其在兹乎而近代谄谀之臣特以时君
不能则象乾坤祖述尧舜作化成天下之文乃以旗
常冕服章句翰墨为人文也遂使君人者浩然忘本
沛然自得盛威仪以求至理生吟咏而汲升平流荡
因循败而未悟不其痛欤必以旗常冕服为人文则
秦汉魏晋声名文物礼缛五帝仪烦三王可曰焕乎
其有文章矣何衰乱之多也必以章句翰墨为人文
则陈后主隋炀帝雍容绮靡洋溢编简可曰文思安
安矣何灭亡之速也核之以名义研之以情实既如
此较之以今古质之以成败又如此传不云乎经纬
天地曰文礼不云乎文王以文理则文之时义其大
矣哉焉可以名数末流雕虫小技囗杂其间也
人文化天下赋
以观彼人文
以化天下为韵
黄滔
明彼今古闻诸圣贤易垂言而着在八卦人有文而
形于普天用以成章既验斯风之肃穆瞩之于物乃
知厥德之昭宣吾君秉此格言恢乎至理以为文在
天而苟可鉴文在人而诚足视在天则时变从之在
人则化成有以故体此以御宇取兹而教人且文也
肇自河龟见洛书陈道德故仁义新出无为而入有
象齐父子而一君臣既而上古遐中古迩苟流播之
如此乃弛张而若彼始则六十四位演自周王旋则
三百五篇删于孔氏故得有国之君准绳斯文诗书
礼乐以表里干戚俎豆以区分莫不经天纬地仿囗
氤氲布彼寰瀛风行而草偃被于亿兆玉洁而兰熏
然后铿作咸韶散为风雅调畅动植周通夷夏车书
得以合矣贵贱与而同也遂使九州四海皆瞻黼黻
于朝端墨客词人交露锋铓于笔下大哉人文之义
也焕矣赫矣可名可观唯圣朝之所擅岂悖德之能
干推其时而时或异论其道而道斯完故将垂百王
而作范岂唯充万国以咸欢者也夫如是则肩比三
王威销五霸弘彰驭马之成政克俾雕龙之擅价彬
彬乎哉郁郁乎哉有以见我唐之至化
斫雕为朴赋
以除去文饰
归彼淳朴为韵
宋欧阳修
德以俭而为本器有文而可除爰斫载雕之饰将全
至朴之余篆刻永销见背伪归真之始镂章咸灭知
去华务实之初稽史牒之前闻述政风而遐举懿淳
俭之攸尚斥浮华而可沮谓乎防世伪者在塞其源
全物性者必反其所素以为贵将抱朴而自思焕乎
有文俾运斤而悉去诚由淳自浇散器随朴分骋匠
巧而伤本掩天真而蔑闻故我反淳风而矫正杜末
作之纷纭剖刻桷之形复采椽而不琢灭镂簋之僭
反木器于无文则知工巧尽捐浮淫是抑道尚取乎
反本理何求于外饰圭磨岳镇归璞玉以全真罍去
山云表瓦囗而务德是则遵乎朴者将反始而臻极
斫乎雕者恶乱真而饰非约浇风于一变矫治古以
同归珑而错诸尽灭雕虫之巧质为贵者宁惭朽木
之讥用能杜文彩之焕然返淳和而遵彼雕虽着则
尚可磨也朴其复则在其中矣弃末反本小巧之工
尽捐革故取新见素之风可美彼琢玉然后成器命
工列乎雕人务以文而胜质徒散朴以还淳曷若剞
劂之功靡施大巧若拙刻镂之华尽减其德乃真懿
之隆者非假饰以为资俭之至者匪奇淫而是觉但
期乎去泰去甚宁患乎匪雕匪斫有以知一变至道
之风由是而复归乎朴
人文化成天下赋
以焕乎人文
化成天下为韵
田锡
大哉至明之君膺景运集洪勋跻域中于皇极化天
下以人文时属升平焕声明于礼乐道尊儒雅发谟
猷于典坟岂不以丕光大之远图开雍熙之至化金
革斯偃朝堂多暇遒人述职方下采于诗声真宰经
邦亦耻言于强霸美哉文之为用也至化攸先明乎
焕然比万汇流形于厚地三辰垂象于穹天藻火衮
裳礼之文也始饰容而有烂羽旄缀兆乐之文也将
达节以相宣故尧舜化民以仁禹汤跻俗以义致元
德以昭著见皇风之光被是以鲁史述汤之德也则
曰齐圣广渊虞书美尧之仁也则曰聪明文思宜乎
笾豆品数车服采章成均掌庠序之齿列瞽宗司金
石之铿锵绘宗庙之彝器炳日月于太常皆文之于
外者也黎民阅之以恭肃靡不昭彰迨乎易之教也
厥旨精微书之训也俾人贞干诗之教也致流俗之
惇厚春秋之教也惩贼臣之叛乱斯乃文之于内者
也万国化之中正炳然明焕是知抚育中区恭临宝
图纳生灵于富寿致品汇于昭苏亦犹挹水于器而
方圆自适以木从绳而规模罔逾是以洋洋邹鲁之
风宜乎盛矣穆穆唐虞之化猗欤焕乎今我后功格
昊穹泽流区夏复风俗干淳古播咏歌于大雅悦灵
台之偃伯庆华阳之归马小臣幸与试于王庭忭蹈
于双阙之下
周论 苏辙
传曰夏之政尚忠商之政尚质周之政尚文而仲尼
亦云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予读诗书历
观唐虞至于夏商以为自生民以来天下未尝一日
而不趋于文也文之为言犹曰万物各得其理云尔
父子君臣之间兄弟夫妇之际此文之所由起也昔
者生民之初君臣无义父子无礼兄弟不相爱夫妇
不相保天下纷然而淆乱忿斗而相苦文理不着而
人伦不明生不相养而死不相葬天下之人举皆戚
然不宁于中然后反而求其所安属其父子而列其
君臣联其兄弟而正其夫妇至于虞夏之世乃益去
其鄙野之制然犹以天子之尊饭土塯啜土铏士陛
三尺茅茨不剪至于周而后大备其粗始于父子之
际其精补于万物其用甚广而无穷盖其当时莫不
自谓文于前世而后之人乃更以为质也是故祭祀
之礼陈其笾豆列其鼎俎备其醪醴俯伏以荐思其
饮食醉饱之乐而不可见也于是濯用郁鬯藉用白
茅既沃而奠之见以为神之缩之也体魄降于地魂
气升于天恍惚诞漫而不知其所由处声音气臭之
类恐不能得当也于是终祭于屋漏绎祭于祊以为
人子之心无所不至也荐之以滋味重之以脍炙恐
鬼神之不屑也荐之以血毛重之以体荐恐父祖之
不吾安也于是先黍稷而饭稻粱先大羹而饱庶羞
以为不敢忘礼亦不敢忘爱也丁宁反复优游而不
忍去以为可以尽人子之心而人子之心亦可以少
安矣故凡世之所谓文者皆所以安夫人之所不安
而人之所安者事之所当然也仲尼区区于衰周之
末收先王之遗文而与曾子推论礼之所难处至于
毫厘纤悉盖以为王道之盛其文理当极于此焉耳
及周之亡天下大坏强凌弱众暴寡而后世乃以为
用文之弊夫自唐虞以至于商渐而入于文至周而
文极于天下当唐虞夏商之世盖将其周之文而其
势有所未至非有所谓质与忠也自周而下天下习
于文非文则无以安天下之所不足此其势然也今
夫冠婚丧祭而不为之礼墓祭而不庙室祭而无所
仁人君子有所不安于其中而曰不文以从唐虞夏
商之质夫唐虞夏商之质盖将以求周之文而未至
者非所以为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