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光化三年初。崔胤与上密谋尽诛宦官。流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等皆赐自尽。宦官益惧。中尉刘季述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等阴谋废立。帝猎苑中夜归。季述扶帝与后同辇。嫔御侍者才十余人。适少阳院锁其门。季述矫诏令太子裕监国寻使即皇帝位。以帝为太上皇。季述遣其养子希度诣朱全忠许以唐社稷输之。天平节度副使李振劝全忠诛季述。全忠乃囚希度遣振如京师。崔胤密遣人说神策指挥。使孙德昭诛季述等。时十二月也。
辛酉大复元年正月朔。王仲尼入朝。孙德昭擒斩之。崔胤迎帝御长乐门楼。帅百官称贺。周承晦擒刘季述王彦范继至。方诘责已为乱挺所毙。薛齐偓赴井死。出而斩之灭四人之族。时朱全忠李茂贞各有挟天子令诸侯之意。全忠欲帝幸洛阳。茂贞欲帝幸凤翔。朱全忠至河中表请车驾幸东都。十一月中尉韩全诲逼帝幸凤翔。遂火其宫城。
壬戌天复二年十一月。朱全忠进攻凤翔钱镠进爵越王。
癸亥天复三年春正月。李茂贞请帝诛韩全诲等。与朱全忠和。遣使囊全诲等首以示全忠。甲子车驾出凤翔幸全忠营。己巳入长安。
甲子天祐元年 春正月朱全忠请帝迁都洛阳。壬戌车驾发长安。甲子至华州。朱全忠屡章促发遂至洛阳。改元天祐。朱全忠遣李振至洛阳。与蒋玄晖等。八月弑帝立辉王为皇太子。柩前即位。时年十三岁。哀帝也 钱镠加封吴王。
哀帝
柷。昭宗第九子。在位四年。禅于梁。梁封帝为济阴王。迁于曹州。戊辰年鸩杀济阴王于曹州。追谥曰唐哀皇帝。号景宗 一云。朱全忠弑昭宗立哀帝。逾四年使刘霸鸩哀帝。葬温陵。立少帝濮王紃。一名继。昭宗子也。年号天寿。朱全忠又鸩之。议以天祐四年禅位于梁云。本纪不载濮王一年事 紃(松伦反)天祐(四)。
乙丑天祐二年淮南杨行密薨。子渥嗣位。
丙寅三年南平钟傅薨。子匡时立。寻为秦虏。荆南节度高季昌据荆南。闽王会雪峰玄沙二禅师问曰。将何为道作何修行见性成佛。雪峰曰。宜先忏悔涤除障垢。所以获心见性。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愿大王识取实相。自然成佛(本传)。丁卯天祐四年三月。帝逊于梁王。梁受禅改元开平元年。
右唐二十一主合二百八十八年禅于梁。
五代
梁
受唐禅都汴州开平二年迁都洛阳均王仍都大梁。
太祖
姓朱氏。宋州人。本名温。唐僖宗时从黄巢作乱。巢署温同州防御使。温叛巢归唐。天子赐名全忠拜宣武军节度使。昭宗光化三年进封梁王。哀帝天祐四年三月受唐禅。更名晃。被衮冕即皇帝位。改国号曰梁。在位六年。寿六十一岁。以汴州为开封府。命曰东都。以故东都(洛阳也)为西都是时惟河东凤翔淮南称天祐年号。西蜀称天复。寻亦自立。改元武成。余皆禀梁正朔称臣奉贡 开平(四)乾化(二)。
丁卯开平元年四月改元。以河南尹兼河南节度使张全美为魏王。镇海镇东节度使吴王钱镠为吴越王。加清海节度使刘隐。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兼侍中。仍以刘隐为大彭王。以权知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
赵王 王镕 燕王 刘仁恭 晋王 李克用 岐王 李茂贞 吴越王 钱镠 楚 马殷
荆南 高季昌 淮南 杨渥 闽王 王审知 蜀即帝位 王建 南平 刘隐
王镕帅镇州真定也称赵王。刘仁恭幽州卢能节度燕王。
晋王李克用称天祐年号。克用本沙陀人。见唐懿宗咸通九年。
岐王凤翔李茂贞深州博野人。本姓宋。名文通。为博野军戍卒。黄巢犯京师。茂贞以功补扈跸都头。僖宗赐姓李名茂贞。拜凤翔陇右节度使。昭宗时封为岐王。称天祐四年。
吴越王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唐僖宗时为董昌偏将。杀退黄巢兵。昌以镠为都指挥。董昌寻亦叛。昭宗以镠为浙东招讨使平昌。进封天下兵马都元帅寻封王。至是梁开平元年封吴越王。后唐庄宗赐玉册金印。镠居杭州二十一年。八十一薨。
楚王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人。唐昭宗乾宁中拜武安军节度使镇潭州。尽有湖南之地。梁大节开平二年处湖南。听民自采茶卖于北客。收其征以赡军。七月殷奏汴荆襄唐郢复州置回图务运茶河南北卖之以易缯纩战马。诏许之。湖南由是富赡。梁封之为楚王。
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字赂孙。陕州人(隶今洛阳)。梁初镇荆南节度十州后为诸道所侵。季昌有江陵一城而已。至后唐庄宗时。封为南平王。
淮南号吴杨渥称天祐四年。渥父行密。字化源。庐州合肥人。家世微贱。有膂力能举千斤。日行三百里。为本州步健。破黄巢功。大唐昭宗景福元年八月为淮南节度使。淮南王进封楚王。唐哀帝天祐二年行密薨。寿五十四。据庐州十二年。子渥嗣位。梁太祖封之为吴王。
闽王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唐僖宗时黄巢寇乱。因有闽岭五州之地。梁开平元年以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兼侍中。审知自唐昭宗时已受封为闽王矣。至其子延钧。后唐明宗长兴四年改名璘即皇帝位。建元龙启。国号大闽。
蜀王王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人。唐僖宗初。陈钦瑄节制西川中尉日令孜为监军。召建欲致麾下。钦瑄疑止之。建怒以兵攻成都杀钦瑄等。昭宗授以西川节度使。梁受唐禅。开平元年九月。王建即皇帝位。国号大蜀。明年改元武成。
南平刘隐。上蔡人。今汝宁古蔡州也。其祖安仁徙居闽中。商贾南海因家焉。父谦为广州牙将。破黄巢有功。升封州刺史卒。州人表隐代之。累有勋烈。唐昭宗封隐南海王。哀帝天祐二年进封安南都护清海节度使。次年封南平王。今梁加隐侍中文封南海王。乃以隐为大彭王。乾化元年卒。寿三十八。其弟岩袭位。尽有岭表之北。岩更名龑。梁末帝贞明三年即帝位。国号汉。年曰乾亨立二十五年。寿五十四。
戊辰开平二年正月。晋王李克用卒。子存勖十一月立。梁迁都洛阳。鸩济阴王于曹州。谥曰唐哀皇帝。
赵 王镕 燕 刘仁恭 晋 存勖天祐五年 岐王 李茂贞 吴越 钱镠 楚 马殷
荆南 高季昌 淮南吴 杨渥 闽 王审知 蜀王建 武成元年 南平 刘隐
福州雪峰禅师。名义存。泉州南安曾氏子。年十二从莆田玉涧寺庆玄律师出家。年十七落发。往幽州宝刹寺受戒。久历禅会。三登投子。九到洞山。后仍缘契德山。唐懿宗咸通中回闽雪峰创院。徒侣翕然。僖宗赐号真觉禅师。仍赐紫衣。师之法席常有千五百众。至是开平二年三月示疾。闽帅命医来。师曰吾非疾也。遗偈付法讫。五月二日出游蓝田暮归。澡浴中夜入寂。寿八十七。师嗣德山鉴。鉴嗣龙潭信。
福州玄沙宗一禅师。名师备。闽之谢氏子。幼泛小艇于南台江。狎诸渔者年三十忽慕出家。投芙蓉训禅师剃落。往豫章开元寺受具。布衲芒屡。食才接气终日宴坐。雪峰以其苦行呼为头陀。一日雪峰召之曰。何不遍参去。师曰。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峰然之。住后提振宗网遐迩推敬。闽主待以师礼。学侣余八百众。当梁太祖开平二年十一月入寂。寿七十五。闽主为师树塔。师嗣雪峰存禅师。
己巳开平三年十月。蜀州刺史王宗辨称疾杜门。蜀主疑其矜功怨望。加检校太保不受。谓人曰廉者足而不忧。贪者忧而不足。吾小人致位至此足矣。岂可求进不已乎。蜀主嘉其志。
赵 燕 晋王 天祐六年 岐王 天祐六年 吴越 楚
荆南 淮南 天祐六年 闽 蜀王建 武成二年 南平
庚午开平四年。
续宝林传 南岳惟劲头陀集唐昭宗光化年以来宗师机缘。为续宝林传四卷。
赵 燕 晋王 天祐七年 岐王 天祐七年 吴越 楚
荆南 淮南 天祐七年 闽 蜀 武成三年 南平
辛未乾化元年 龑。
赵 王镕 燕 帝位应天元年 晋王 天祐八年 岐王 天祐八年 吴越王 楚
荆南 淮南吴 天祐八年 闽 蜀 南平 刘岩
三月。静海节度使南平襄王刘隐既卒。其弟岩袭位。后名龚。又改龑八月燕王刘仁恭之子刘守光即皇帝位。国号大燕。改应天元年。
壬申二年二月湖州道场山如讷禅师。卓庵于山乘虎游行。讷湖州人。师嗣翠微无学禅师。学嗣丹霞然。然嗣石头希迁禅师。
赵 燕 应天二年 晋 天祐九年 岐王 天祐九年 吴越王 楚
荆南 淮南吴 天祐九年 闽 蜀 永平二年 南平
二月帝疾增甚。诛戮无常。又议出征。从官多畏惮。帝长子郴王友裕早卒。次假子搏王友文帝特爱之。郢王友圭心不平。帝出友圭为莱州刺史。友圭微行入左龙虎军。见统军韩勍以情告之。勍以牙兵五百人从友圭。杂控鹤士入伏禁中。中夜斩关入至寝殿。友圭仆夫冯廷谔刺帝。秘不发丧。矫诏称。朕躬危殆宜令友圭权主军国之务。发丧即皇帝位。乾化三年正月改元凤历。是时均王友贞处大梁讨友圭。友圭自度不免。令冯廷谔先杀妻张氏次杀己。廷谔亦自刭。均王即位于大梁。称乾化三年。
均王
太祖第三子。初名友贞。封均王。镇大梁。汴州也。乾化三年正月诛大逆友圭。遂即皇帝位。于大梁就都之。追废友圭为庶人。三月帝更名锽。久之又名瑱。在位十一年。寿三十六岁。谥曰末帝 乾化(又二)贞明(六)龙德(三)。
癸酉乾化三年。
赵 燕 应天三年 晋 天祐十年 岐王 天祐十年 吴越王 楚
荆南 淮南吴 天祐十年 闽王 蜀 永平三年 南平
金光明道场 杭州瑞应幼璋禅师。请吴越王每年于天台山建金光明道场。诸郡黑白大会。逾月而散。光明大会始于师也。
甲戌乾化四年正月。晋主既克燕。以练[糸*斥](习着反)刘仁恭并守光。凯歌入晋阳。献于太庙斩守光。械仁恭至代州。祭先王墓斩之。
赵 燕 晋灭之 晋 天祐十一年 岐王 天祐十一年 吴越王 楚
荆南 淮南吴天祐十一年 闽 蜀 永平四年 南平
舒州投子山禅师。名大同。本州怀宁刘氏子。幼岁依洛下保唐寺满禅师出家。初习安般观。次阅华严发明性海。谒翠微学禅师顿悟宗旨。由是故意周游。后从故里隐投子山。结茅而居。至是乾化四年四月六日入寂。敕谥慈济大师。师嗣翠微学禅师。
乙亥贞明元年。
赵 晋王 天祐十二年 岐王 天祐十二年 吴越王 楚
荆南 淮南吴天祐十二年 闽 蜀 永平五年 南平
丙子贞明二年 契丹太祖阿保机神册元年。
赵 晋王 天祐十三年 岐王 天祐十三年 吴越王 楚
荆南 淮南吴天祐十三年 闽王 蜀 通正元年 南平
契丹
鲜卑山之遗种在商。高宗之伐鬼方者是也。自梁末帝贞明二年太祖阿保机称帝建国立年。传嗣凡九主在位首末二百一十五年。实历二百单九年(辽志)。太祖皇帝讳亿番。名阿保机。乃斡里小子也。父斡里为夷离巾。犹中国刺史也。先是契丹部落分而为八。各有大人相与推约一人为王。建旗鼓以号令诸部。每三年则以次相代。及阿保机为王尤雄。勇恃其强不肯受代。五姓奚及七姓室韦咸服属之。击黄头室韦还七部劫之于境上求如约。阿保机曰。我为王九年。得汉人多请师种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自为一部。七部许之古汉城者拓跋魏之滑盐县也。地宜五谷。有盐池之利。其后阿保机击灭七部并为一国。又北伐室韦女真。西取突厥故地。击奚灭之。复立奚王使契丹监其兵。东北诸夷皆畏服之。初唐懿宗咸通末年有习尔者为王。土宇始大。其后钦德为王。乘中原多故时人侵边。燕帝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留之久乃礼而用之。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廓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耦垦蓻荒田。契丹由此威盛强大。至是贞明二年。阿保机始自称皇帝。国号大契丹。年曰神册。国人谓之天皇王。姓耶律氏。以妻述律氏为皇后。置百官。治国十一年。卒于夫余城。谥曰太祖。
布袋和尚。名契此。示迹明州奉化县。常以杖荷一布袋携破席。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入市见物则乞。或醯醢鱼菹。才接入口分少许投囊中。时号长汀子。至是贞明二年三月三日坐于岳林寺廊下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已安然而化。其后他州复见其负囊而行。竞图其像而奉祀之。
丁丑贞明三年 契丹神册二年。南平刘岩即皇帝位于番隅。国号大越。改元乾亨。次年冬十一月郊天。改国号曰汉(司马通鉴)。
赵 晋王 天祐十四年 岐王 天祐十四年 吴越王 楚
荆南 淮南吴天祐十四年 闽 蜀帝 天汉元年 汉即帝位 乾亨元年
戊寅贞明国年 契丹阿保机神册三年。
赵 晋王 天祐十五年 岐王 天祐十五年 吴赵王 楚
荆南 淮南吴天祐十五年 闽 蜀帝 光太元年 汉 乾亨元年
蜀帝太子衍立。三月吴越王镠初立元帅府置官属。淮南吴以徐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知诰事吴主尽恭。知诰以宋齐丘为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