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37500000095

第95章 《大成礼拜杂志》(之一)(5)

第十八礼拜贞师有教无类

民国元年六月初八日记

问、何以要尊师重道。

答、尊师非尊其人。是尊其道。因他道德清高。学问超群。为天民之先知先觉者。故称之曰先生。先生二字。即师位之体也。既师因道尊。尊师即重道也。道者是我之良知良能。欲保全此良知良能。必先求师指示。故重道尊师。即是尊重我自己。尊师者、良心上之尊崇也。有敬畏心。有爱慕心。又恐我之因循。非严师长常常谆谆教诲。不能克去情欲之私。失却道德。致等於禽兽。若得师之教。切实奉行。一旦贯通。还我本来面。即是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师道岂不大哉。师位岂不尊哉。学大学之道。必要知两重父母。生我养我者父母。教我成我者亦父母。故师徒如父子。受师之教。修齐治平。荣耀一身。光宗耀祖。成仙作圣。馨香万世。皆师之力。若忘师叛道。即是不知道。不知道即是不知有身。甚至杀身亡家。受奇祸奇穷。永堕轮回。尊师重道之关系。岂浅鲜哉。(问谈录)

问、何谓真儒。

答、君子儒也。

问、人有言曰。君子实行大学。学以致其道。大学之道也。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上帝代表也。岂特儒云哉。有谓孔子非儒者。以君子而行儒也。君子行释行道。下学上达也。故君子者。三教合源之子。万教归儒之倚。

答、君子者、大道之行也。一慎独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问、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不但达於人。天地万物。靡不达之。譬如树焉。其根曰仁。其枝干曰勇。其花叶曰智。智之见於干者。曰皮曰文。仁之见於干者。曰枝曰叶。勇之见於根叶者。曰生曰成。故智者活也。仁者死也。勇者直也。无仁故不能生。无生机则仁不动。无生机则干不上直。生机者、智也。故君子用智焉。

答、上帝之为道也。一智而已矣。故君子明明德於天下。代天行道。所以行之者一也。

问、四子六经者。国文之泉源。道德之模式。今部中废之。殆以其古奥深幽。不适於高小学乎。

答、六经者、圣人之性道也。性道在躬行。非以文章华外也。昔以文章取士。读之也固宜。今不重其文。又不行其道。废之也亦宜。子之不解於怀者。存羊爱礼之意耳。有何益哉。

问、何谓圣人之性道。

答、即子所谓道德之模式是也。成己成人之实功。修齐治平之实事。

问、治平之道。今则宜於时矣。

答、有宜之时也。无宜之人也。

问、诸君子非其人乎。以先觉觉后觉。当然之责也。

答、此伦礼会之所以设也乎。

问、伦礼二字。即足以治国平天下耶。

答、伦为人道之经。礼乃人道之行。有圣人者出。吾知其必议礼於其上。是明其伦於上。道天下以德也。必齐天下以礼。是使小民亲於其下。有教无类也。

问、由是言之。伦礼二字。不但治国平天下。且使世界大同也。

答、然、礼运一篇。言之详矣。非天子不议礼一句。其亦可悟矣。(刍谈录)

第十九礼拜唯女子与小人

民国元年六月十五日记

问、尊师重道。如此其严乎。

答、师道立。而善人多。若人不得师。万难成好人。

问、仅守一师之教。方算尊师重道耶。

答、凡从师。总在尊他的德行。不拘拘以一人为师。亦不拘拘以多人为师。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即如孔子幼师项橐。后又问礼於老聃。问乐於苌弘。问官於剡子。子贡云、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德无常师。主善为师。昔黄帝访道於广成子。成曰汝曾拜师否。帝曰。已拜七十二师。曰何师有道。曰师师有道。曰既知师师有道。即得道矣。师愈多则智识愈高。但又非从师多。而智识即高也。若见异思迁。喜新厌故。纵遇千师万师。终必一无所成。若己不知道。不明道。遇真师而不知受教。非真师反从而师之。虽谨守一师之教。亦不得谓之尊师重道。

问、贵会规条上所列的谨言慎行何谓也。

答、谨言是不失言。但又非教人不言。要知己方对知己言。不失人亦不失言。即是谨言。凡言语之间。其关系非小。有因一言而伤天地之太和。失国失家失身者。有因一言而造福无疆。利己利人利物者。故言不可不慎。是以子张学干禄。孔子云、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盖谨言之人。方能慎行。不谨言。必不能慎行。慎行者、先知终然后始。即是慎行之实功。如诸葛之谨慎。凡事小心翼翼。而今人能言不能行。希图大言欺人。不量力而言。故教人先谨言。谨言之中。必要加慎行。慎者审之又审。思之又思。然后向几而行。不然言之易。为之难。故此条谨言慎行。即是学道人之首要。凡人能成事。不能成事。与可以载道。不可以载道。俱可於言行中定之。(问谈录)

问、孔子云、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何轻蔑女子耶。

答、女中有君子乎。曰有。有小人乎。曰女中小人。尤甚於男子也。曰既知如此。则近不逊。而远怨者。有其事乎。曰有。曰孔子之言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者。自是女中小人也。何轻蔑之有。女生曰、吾疑释矣。出、客有曰。女子性质近於小人者夥矣。孔子之言。阅人多矣。曰然。

问、曰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如之何。

答、与其不逊也宁怨。

问、如不可远者。将如之何。

答、临之以智。

问、莫如化之以德。

答、德者本也。智者、用也。舜其大智也与。无智则德无所施矣。

问、若可远者宁怨乎。

答、否、有智则怨与不逊俱无矣。

问、然则孔子之立斯言也。教人以智。非示人修德乎。

答、有德者必有智。用智即用德矣。

问、敢问何以谓之德。

答、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问、智仁勇三字。而智字在前。有智斯有仁。有仁斯有勇乎。

答、然。

问、然则智者不惑。而后仁者不忧。勇者乃不惧乎。

答、子其可与言道矣。

问、小人何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

答、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况小人乎。小人以一己之识。辄断君子之行也。

问、小人之所以不逊。而出怨者。不知君子之性道耶。

答、然。

问、何不教之。

答、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问、中人以下。不可语上。即庄子所谓夏虫莫言冰。蟪蛄莫言秋。曲士不可语於道乎。

答、然。下愚之不移者。以根种限也。

问、如此惟临之以智也。

答、一不智於前。百智不足挽其后。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慎独。固无怨与不逊之事。即有之。三尸亦化为北斗。必释怨为爱慕之心。化不逊为敬仰之行。(刍谈录)

第二十礼拜凡事先责己

民国元年六月廿二日记

问、我有满腹冤情。无人与我解释。今特来听讲。可以解我被人欺压之疑团否。

答、君实来得恰好。今天正要讲凡事责己的规条。可将被人欺压的情形。略说一二。

问、我满腹的冤情。万言难尽。今述其大略。请先生指教。我们弟兄分家。前娘后母。我父二样心。这是伦常中之事。实在难言。惟我相交一朋友。他家富贵。我事事帮他的忙。嗣后我用他一点钱。未还与他。就伤感情。就打官司。起初县知事断我多少还些。因我无钱。他又追案。知事将我拘留。受多少凌辱。正是人善被人欺。据我想来。我对兄弟朋友。毫无有不是。如先生只讲凡事责己。恐怕不合人情罢。

答、天地间之事。非事多也。由人自好多事。故凡事要责己。况理无他人全不是。亦无自己全是。即如父子兄弟不和者。亦非父不是。亦非子不是。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手足之情不可伤。伤则阋墙衅生。而骨肉之道苦矣。孔子删诗。存常棣一篇。正为后世为弟兄者戒。凡亲莫过骨肉。其中有不和睦者。或不明大义。彼此相欺。或因小故而失感情。或有私心想占便宜。於是日积月累而成仇。皆由不知责己。倘能以我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之心。反躬自责。顺其事而为之。即是顺天命而行。自能安然无事。例如舜之父顽、母、弟傲。纯是逆境。而他事事归罪於己。克谐以孝。卒致瞽叟底豫。倘非舜能自责。又焉得如此。君因分家产不平。致伤父子弟兄之感情。君说家人欺压尔。家人亦说尔欺压他。从此遂无天伦之乐。不知古来多少英雄豪杰。有未受父母一点田园。赤手成家。留名后世者。亦有得父母之家财万贯。转瞬一贫如洗者。故谚云、好儿不受遗田地。好女不穿嫁时衣。虽是俗言。其中甚有至理。况人各有福命。能载福者。终能载福。不能载福者。纵用机谋所得。亦必旋得旋失。由是观之。父母之钱财。弟兄所得多寡有何紧要。且阴骘文有云。家富提携亲戚。岁饥拯济邻朋。何况弟兄乎。须知因前生有缘。今生才能结为手足。故谚云、人生只有一世的弟兄。君如能凡事责己。则弟兄必能和好如初。至於朋友有无固应相通。而财帛必要分明。凡事准乎义则得也。君所交之友。依尔说来。你与他有无相济。又与他患难相扶。这就是良友。何至於犯冲突、伤感情。并且闹官司。吾听来虽他不是。其中恐怕尔亦有不是之处。不然借钱之时。尔就用了手段。或尔帮他忙之时。尔就用了机心。又不然尔借钱之时手续不清。交接不明。以后无钱还他之时。又不能委曲求全。才有银钱官司。久打不休。当官断尔多少还些。已足了此事。尔当时无钱。也应讲几句人情话。况实是欠他的钱。若能设法还他。也免拖来生债。总之君能自责。万事可了。谁能欺压。否则不知自责。实自欺也。(问谈录)

问、人有恒言。大同者。车同轨也。书同文也。行同伦也。三者有三世之义焉。车同轨、为大同世之据乱世。书同文、为大同世之升平世。行同伦、为大同世之太平世。各含广狭二义。故曰车同轨。为舟车所至。又为乘殷之辂。制度之目也。书同文、为文以载道。文以行道。考文之事也。行同伦、为达道之五伦。为洪范九畴之彝伦。议礼之事也。狭义、五伦及舟车载道等。为天道。自然发现於世界。广义、彝伦及乘殷辂行道等。为人道。须待其人而后行。信乎。

答、三者、君子之所以王天下也。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故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明明德於天下也。(刍谈录)

第二十一礼拜国法与天律

民国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记

问、规条上将心比心。何谓也。

答、将心比心。即是执两用中之功夫。知己知彼的法门。譬如人是一天秤。两手如盘。使各持一物。轻重不等。心岂有不知。比量之理。必至两手均平。而后心安。心安者。如权得中也。又如对人。凡事若不得其平。利己者。必有损於人。利人者。必有害於我。非人己相安之道也。故言行之际。心口如一。即是知己知彼的起点。又将我一人看作两人。彼是我。我是彼。而心当中者。即是知己知彼。佛家之慈悲。儒家之忠恕。此之谓也。人能有此心。即是人心死。道心生。纯是天良作事。现出本来面目。扩而充之。即天下为公之心也。

问、谨守法规何也。答、法规有国法天律之区别。国法或有可逃。犯天律则万无可逭。盖国法不过仅能诛身。天律则能诛及其心。诛身不过身死。诛心则心死。灵魂种子。永堕三涂苦道。万劫难复矣。故君子怀刑。所以谨守国法。保身体自由之乐。其畏天命。所以谨天律。保良心。自由之乐。果能存心行事。谨守天律。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则国法虽严。断不能加诸无罪之人。是谨天律。又即所以守国法也。(问谈录)

问、至诚何以如神。

答、至诚可以受天之命也。受命者。代天宣化。是谓天口。圣也。非神也。其言行皆成事实。有似神也。故曰如神。(刍谈录)

第二十二礼拜尊神即尊己

民国元年七月初六日记

问、敬礼神明何也。

答、敬礼神明一条。在圣道发源上。俱已解明。而敬礼二字。非仅尊重神明。即是尊重自己之良心。此神字。非指泥塑木雕之神。指的是无声无臭。无为无所不为之真上帝。即是己身之灵魂真种子。敬礼之义。如儒家之存心养性。佛家之明心见性。道家之修真炼性。保全性灵。不生不灭。是谓敬礼神明的上乘法。若每日祷告虚空的明神。假十目十手。常自警惕。或七日来复礼拜。期於改过迁善。解厄消愆。是谓敬礼神明之中乘法。他如设寺观。拜偶像。一则以之为模范。二则崇报古人功德。三则望形生畏。使人不敢为恶。是谓敬礼神明之下乘法。世之烧香拜佛。专为邀福计者。实大背敬礼神明之本义也。

问、何谓爱人如己。济人利物。

答、爱人如己。即大学亲民之功夫。原人皆由上帝所生。均属一本而来。人我一体。故爱人即是爱己。爱己必须爱人。此条圣道发源中。业已说明。要之人仅知爱己。不知爱人。必是己之私心未化。故颜子问仁。孔子告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盖人能爱人。即是仁人之心。亦即天地之心。人即是己。己即是人。济人利物者。即是孟子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意。如成人之美。助人之善。救人之急。悉属济人的行为。利物者。即是体天地好生之德。盖凡物不论大小。皆是天地所生。以天地之心为心。焉得不爱。如佛家之戒杀。孔子之不纲。不射宿。孟子所谓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池。皆出於利物之仁心。而中庸所谓参赞化育。发育万物。则利物之极致矣。(问谈录)

问、当今之世。尚平权。重自由。风靡一世。君不君矣。民皆主矣。新者、日流而忘返。旧者、日庸而詈新。审判不公平。议论皆党羽。国际视强权。民间无清议。男装女。女装男。女在外而无归。男若女而无分。真所谓阴阳颠倒。乾坤昏乱。君子为中流砥柱。将何策以转移。

答、此伦礼会之所以设也乎。

问、区区一会。何足扭转乾坤。

答、素位而行。吾愿学君子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春雨微凉晴曦正好

    春雨微凉晴曦正好

    小说中描写的是民国时候的情景,有些专业性的问题我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如果有写得不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他们的爱情之所以感人,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他们随处的时代背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其实有很多爱情值得我们去写,去感受。这是一个在乱世中成长,在乱世中寻找,在乱世中爱恋的故事。他们在学校里相知,相识,相恋。他教她枪法,为了防身;她教他什么是爱情。可是他们却因一场意外而各自分散……再见面,已是三年之后,他是教官,她是学员;他分配任务,她执行任务。幸运的是在她执行任务的途中有他相伴,可是任务危险重重,他们能否粉碎敌人的一个个阴谋,最终牵手一生,白头到老?本文无虐,成长文。(简介无能,请戳正文)
  • 青春少年行

    青春少年行

    一个正直青少年,一条仙路,一群朋友,一群美女的陪伴。
  • 谜陸

    谜陸

    从谎言到实话,从梦境到现实,亦或相反。在这之间徘徊的人们,有多少可以分辨事物的真伪?又或许有时并不必需要分辨,只需要静静的等着——即便是谎言;即便是梦境;如果你乐在其中,那就当做是你为自己创造的另一个世界吧。
  • 萌货翻身:大神诱下线

    萌货翻身:大神诱下线

    “是你?”“是我”他与她相遇,现实与游戏的结合。“大神,刀下留情”“好!情我留下了。”一次意外她此处过上了被欺负的生活。“原来那时候你就偷窥上我了!”“你错了,其实从第一次遇见你我就看上你了。”“为什么是我?”“因为是你!”另有完结旧书《萌货来袭:师兄,哪里逃》
  • 花开彼岸的睡莲

    花开彼岸的睡莲

    当她面对呐喊与否的时候,她说:“无论如何,有些话不能藏在心头。”当他面临日常与非日常的分岔口时,他说:“这不重要,我只要陪在她的身后。”她的笑宛如精灵,他的守护是最牢固的城墙。除妖世家的公子,似乎心怀他念的好友,突然闯进的冰美人......当她遇到不同的人和事,当她在他的帮助下解开一个个心结,当各类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她感觉到了,他手心的温度。睡莲花开,彼岸自心头。
  • 王源之爱你不悔

    王源之爱你不悔

    风,猛烈的吹着,雨,倾流而下,在这雷雨交加的夜里一个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 龙石幻象

    龙石幻象

    满是恬静的生活,就因为这惨损的怪石而变得混沌不堪!人与人的不同,心与心的变异在这恶劣的势力下都暴陋的面目全非,充满怨恨的积累,爆发出强大的复仇火焰,究竟是福是祸,什么也不要想,看下去吧,这不只是个故事,还是个充满瞇团的思考之旅!罕见的第一人称玄幻悬疑小说作品!《龙石幻象》本部作品前2章和介绍曾在N年前用小说主人公的名字斯炎欣·宝发布预热,反响强烈,但是由于9某文学网烟消云散,遂在QQ小说板块中继续发布,也把之前几章一起发布,敬请期待!那扭曲的石象究竟象征着什么呢?是原始遗留下来的奇宝,还是世纪的祭品,充满了血腥与诅咒!
  • 石榴姐“遇上”恐龙哥

    石榴姐“遇上”恐龙哥

    醉久远著的《石榴姐遇上恐龙哥》讲述了二十五岁的白晓,自信一点的说,怎么看都应当时被全阶段女性羡慕的年纪,正当风华正茂时,这么就和“相亲”扯上了关系?碍于母后大人的权威,就算反感相亲这种形式,但相亲宴还是必须要去。妄图以一副装扮恶俗、言语肤浅的“石榴姐”形象逼退男方,不想居然遇上了同样反感相亲的“恐龙哥”。白晓在尽情展现自己的“奇葩”之后,以为可以凭此制敌永绝后患,却不知已经在不经意间被对方发现了破绽。
  • 傀儡千金复仇重生

    傀儡千金复仇重生

    她,幕容清。她将一切都给了自己深爱的他,自己有了身孕切没料到自己深爱的他和自己的闺蜜上了床,自己的哥哥幕容海也被自己深爱的男人告上了死刑。好在上天眷顾,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也让她遇到了一个把她宠上天的男人.......(超级无敌宠文,)
  • 杨小夕的爱情故事

    杨小夕的爱情故事

    青春慢慢逝去,当我们再也无法肆无忌惮地去挥霍年轻时,只剩斑驳陆离的回忆在那里,轻飘飘的,只要你不去碰触,便再也不会迸发出生机。我原以为有些过往,过去了就真的是过去了,后来我才渐渐悔悟,有些东西,只会伴随你永生,不曾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