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37500000073

第73章 《道德学志》(5)

真性与作事

民国五年丙辰十二月十九日记

庄子云、天地非大。吾身非小。夫吾人藐然之躬。何敢与天地比。因天地人物。原是一性所发皇。性道本足以包罗天地。人禀上帝降衷之恒性。虽处天地之中。实可充塞天地。并可以超出天地之外。以位天地。人之真性。是光华灿烂之物。毫无一点渣滓。孟子所谓性无有不善者也。特人作事。多不以性作主。而以情作主。只知为己。不顾他人。为己即有损人之事。而损人即是损己之德。其实终於害己。以性主事者。纯是为人。如道家之立德立功。佛家之六度万行。儒家之成人成物。平日广行善事。至一旦功德圆满。可以超凡入圣。初虽为人。其实乃是真为己。以真性主事。则与天上之北辰相合。凡天地所生之物。均能享受。以情主事。失却真性。即是昧天良。即便丧福命。世间上有人要穿不到身。要食不到口者。皆是任情为恶之报也。夫人既为天地之精华。持万物皆备之躬。岂反有衣食不足之理。其所以然者。皆不道德之故。苟能体行道德。则天地精华。自然全付於人之身中。小而言之。积善有庆。一生吃着不尽。大而言之。富贵寿考。荣及累世。再进而加之以学问。并可以希贤希圣。可以前知先觉。可以通神入化。到了此时。世人以为希有。不知仍是固有之良。扩而充之耳。并非奇异外铄之事。造成这个功夫。方可以说是尽人合天。尽了人事合天道。去了凡情合天性。所谓人欲尽净。天理流行。这时候无论何事。一办即成。论说凡事之成与不成。本有天命的关系。天之所定。人不得而夺之。故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然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亦视作事者。与天命之向背何如耳。粗疏的人。不知天命为何物。办事不成。自不待言。即貌似精明。而临事糊涂者。亦不能成事。尝见之平日坐谈。却似凡事皆能。及至真正当事。则束手无策。因此等人。都是善根浅薄。虽小有聪明。而不知涵养。不知历练。每一做事。先动情火。情火一动。则真我不能作主。魔障即乘之而入。有了魔障。便颠倒昏乱。安能成事。孔子所谓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是从君子小人的才德。两方面看出来的。俗言英雄貌粗心里细。也是个君子。会说不会做。也是个小人。但英雄作事。虽是粗中有细。究竟还有一个粗字。有时能成大事。有时能坏大事。到底不如圣贤作事。决无坏事的。如孔明一生谨慎。即是圣贤的程度。试观戏剧中演空城计。兵临城下。犹能从容自得。手挥五弦。虽是今人揣摩形容。故意做作。而即此实可以想见当日孔明之镇定功夫。如此之镇定。是假装不来的。倘非平日学问功深养到。何以能如此。人必到此程度。乃算内圣外王。两面都到。内圣是真性的事。外王是作事的事。必先有内圣。而后有外王。亦有了内圣。自然有外王。不能躐等。亦勿庸假借。而涵养真性。是内圣之功夫。真性发皇。见之於行为。是外王之事业。其道维何。亦求其在我而已。非有求於外也。

说缘法

民国五年丙辰十二月二十七日记

今日在座诸君。皆是有缘的人。在儒家则谓之遇合。释道两家。则谓之缘法。古云、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觌面不相逢。这两句话。实在包含有至理在内。盖凡事有因乃有果。而因果循环。毫厘不爽。故俗言种麻得麻。种豆得豆。种甚么因。则收甚么果。断未有种麻而得豆者。亦未有种豆而得麻者。天道谨严。於此可见。但天道原是无心的。靡不听其自取。即如麻豆。仍是随其所种而生长之。成就之。并不存有半点私意。物类且然。何况於人。施报之间。岂尚容有几希假借之馀地。故佛家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儒家则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虽一则就三生说法。一则就现在说法。要皆是劝人慎出尔反尔之微。多留些行方便得方便的地步。今试举例证之。亦可窥缘法之一斑焉。昔有一某甲。同其师兄出外游方。适当六月炎天。口中乾渴。见路旁有一瓜棚。想上前买一个瓜吃。瓜棚内出来一少年。大骂之曰。你莫非要盗我的瓜。某甲答、谓要向你买一个瓜。那少年说。我卖千卖万。不卖你这个秃驴吃。某甲心中想道。我们出家人。只是结善缘。结善缘。如何遭此无情礼之事。其中必有缘故。转瞬又来一个某乙。志气昂昂。往前行走。那卖瓜人。即上前满面欢迎。谓这位大爷。莫非要买瓜。某乙曰、我虽口渴。但是身中无半文。如何敢买。那卖瓜人曰。我行方便。送你两个。其情如曾受过重恩一般。待某甲因乘便向某乙问其来由。某乙曰、这少年素不相识。不知何以待我如此亲切。又送我的瓜。那时某甲终亦不解其故。因回到院中。将以上情形诉之於师。其师曰、尔前在平和县见解一犯人。因说此人是该死的。其罪人反目视尔。就与尔结了恶缘。今得瓜之某乙。当时亦同尔在一处。乃说此犯人真是可怜。其人转目视之。觉得感激不尽。此处就结了善缘。至今二十馀年。这卖瓜人。就是那犯人转生的。但彼亦不知从前的善缘恶缘。因他在家中昼寝。他父骂他起来看瓜。尔等到瓜棚时。其心正在抱怨。忽见尔看其瓜。因之无故乱骂。及后心悔。正遇那人来到。故他甚表欢迎之情。又送瓜与他。由此观之。中间虽具有人情。亦是天道自然赏罚。故人生在世。缘法之关系极大。佛家常教人结善缘。良有以也。

除我见

民国五年丙辰十二月二十八日记

回想元在四十年前。自恃聪明。目空一世。以为甚么叫圣贤。甚么叫仙佛。孔孟不过一教书匠而已。佛老不过一迷信家而已。以外之教。不过妖言惑众。借教求衣食而已。甚是扬扬得意。无法无天。后将孔子之书。仔细玩索。又经过寻师访友。学佛教、学道教、学耶教、学回教。一切艰苦折磨。方知道当年自恃聪明。实由於不明道德之故。井蛙之见。殊属非是。夫天地之大。何地无才。理驳千层。无有穷尽。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人在天地之中。如沧海之一粒。苟眼光如豆。不明大道。而妄为淆乱是非。真是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未有能完人生之本量者也。况天下事。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道理。必知道行道之久。然后真是真非。乃能一见了然。无人见。并不存我见。即凡立一教。行一道。诚能洗除一己之成见。而无有嫉妒心。其教自能久存。后世亦无有竞争。不然、有了我见。内藏私心。你说我不是。我说你更非。遂启门户之见。开竞争之端。如耶稣当时。因犹太人信多神教。杂乱污秽。耶稣欲救其弊。乃本上帝仁爱之心。曰信我得救。信我云者。谓信我之真道也。而谟罕默德之时。人不合群。如一盘散沙。故教人合群之法。谓要认得人有真我。真我者、人人同具之本性也。果认清真我。自然万物一体。夫耶回所说。各有真道。亦原对症发药。不得不如此。乃传之后世。遂以假我来冒真我。假我者、一身之私情也。私则不公。只在我字上讲究。遂生出争胜之心。酿出百年神圣大战争。且不独与异教人相争。即同是耶稣门徒。又新教与旧教相争。要皆一我字误之。中国儒释道三教。数千年并行不悖。虽有时互相诋毁。究未尝以干戈从事教争者。实因孔子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佛祖之无人相。无我相。老子之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即因三教圣人。均无我见故也。当今讲共和。讲自由。无论行教不行教。存心作事。必要先除我见。集众思。广众益。大家维持道德。始算得谦谦君子。不然自以为是。学问终无上达之期。又如秦始皇。有了我见。其得天下也。只顾一身之安乐。不与天下人同好恶。且迷信方士之说。欲得长生不死神药。传之一世二世。以至万万世。其自为计。诚得矣。乃行至沙邱。而一身亡。传至胡亥。而天下亡。费尽满腔心血。不料转眼即已成空。且留一个万代臭名。为我而反以害我。其愚孰甚。若我先师孔子。当初并无一我见。并无一为子孙谋富贵见。然数千年来。人人奉为师表。其子孙所居地点。亦数千年来。未有迁移。福禄绵延。永享弗替。且孔子不独於富贵无我见。其学问亦无我见。尝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学无常师。主善为师的实际。因学问无我见。故其教育亦无我见。所谓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且不独教育无我见。其政治亦无我见。故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人不独亲其亲。子其子。遂造成一大同世界。讲共和。讲自由。孰有如孔子者哉。孔子之谓集大成。真不虚也。我辈纵不能实行孔子之道於万一。亦当学孔子之下学。先除我见。夫下学者。上达之基础也。

一贯之道

民国六年丁巳正月初六日记

谚有之。秀才讲不得一字。言虽近谑。却有至理在内。盖人果能认清了一字。即是得了道。何则。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贞。物得一以成。这一字的道理。何等广大。又何等精微。即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犹自谓蚊虻饮海。未尽其千万分之一。讲起来。岂是容易说得透的。今姑就一字之变化。约略言之。一字变化则成圈。()圈内生出五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有了五行。即有生克。有对待。有因缘。人一落在此圈内。遂致七情六欲。憧憧往来。世世生生。轮回不息。不能逃出圈外。佛家谓之火宅。又谓之苦海。遂发起一种慈悲普渡的愿心。无奈泯泯棼棼者。终日醉生梦死。并不知道回头是岸。古来惟明道之人。进德修业。不为情欲所薰染。用能在尘出尘。在俗脱俗。超出此圈。而变为中。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其此之谓欤。缘一之变化。由上成一圈。由下亦成一圈。一则平横於两圈之间。()上一圈为北辰。真阳所在之地。其气向外射。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之本。下一圈为世界。阴气所注之地。其气重浊内凝。即前所谓红尘苦海。人欲脱离苦海。上通北辰。其方法惟有将此平横之一画竖起来。贯在圈中。穿出圈外。即君子立命之学。即成为中字。可以顶天立地。(天中地)孟子所谓浩然之气。直养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易所谓与天地合德之大人。中庸所谓参天地之至诚。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悉此中之作用。盖中为天下之大本。故尧传舜曰。允执其中。舜传禹曰。精一执中。老子曰、抱一守中。孔子曰、乐在其中。即人能得此一画。(|)如颜子之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自然澈上澈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先后天一贯。)苦海变为极乐。红尘化为青城。於超凡入圣乎何有。特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顾日用而不知者。人自受气成形而后。乾坤颠倒。阴阳易位。头上有三连属乾。尾闾有六断属坤。以后天之理来讲。天尊地卑。其势本顺。而易经卦爻。则天地为否。孔子系之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又是甚么缘故。凡人天门宜开不宜闭。闭则无明翳障。隔断祖气。乾卦居上。谓之天门。紧闭地户。宜闭不宜开。开则人欲横流。充塞仁义。坤卦居下。谓之地户洞开。地户开故为恶易。天门闭故为善难。是必用儒家知止。佛家三观三止。道家观窍观妙的工夫。将乾坤再为颠倒。开天门以通天理。闭地户以遏人欲。至人欲净尽。天理流行。自然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复还人生本来面目。故易谓之地天泰。孔子系之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此物此志也。惟道本无象。倚人而行。故曰人能宏道。人能宏道者。至德凝至道。道通为一之谓也。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知此言者。其知一贯之道乎。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金牌萌宠:神宠很撩人

    金牌萌宠:神宠很撩人

    在第一百零八次破坏自己老爹与娘亲的好事之后,五岁的夏瑶光被老爹狠心的踢到了异界。异界就异界吧,为何还让她变成一只狐狸,狐狸就狐狸吧,可为毛还是正在经历雷劫的狐狸。好不容易躲过了雷劫,却被人当成了宠物养起来,而自己那通天的法力也变成了时好时坏半吊子。所幸,收养她的是个颜值爆表的高冷美男,那偶尔流露出的柔情已经够她消化好一阵子了,励志要将美男主人扑倒吃干抹净,可是这苦逼的狐狸身什么时候才能幻化成人啊,莫非真要来段人兽恋?
  • 青葱岁月:好斟酌

    青葱岁月:好斟酌

    “别让你的泪水打湿我的心。”他挽着她的手许下这一生的全部这世界很大,总会有那么一个人,爱你不出众的外表,爱你不完美的灵魂,爱你不独特的性格,他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你的生命里,最后成了你生活的全部,让你不由自主的喊出:只要你不离不弃,哪怕一辈子我也奉陪到底!
  • 圣樱之花:冷热三少

    圣樱之花:冷热三少

    【第一次写,希望大家不要建议】六大家族的千金从国外回来,被父母送进了圣玛亚学院,她们是否一路顺利呢?请看本文章。
  • 护魔

    护魔

    什么是仙,仙者,掌生死,控轮回,乾坤握于手,苍生在我心。什么是魔,魔者,唯我只手可遮天,静则天下忧,动则苍生乱,在我之下,皆为蝼蚁。若仙死了,魔还会在吗?
  • 浮生年之浮生如梦

    浮生年之浮生如梦

    本是两个没有相交的平行线,可是因为一次意外,却让他们相遇,之后他们发现既然是同校!随着他们的相处发现了对方的好然后日久生情,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他们将要订婚的晚上,他接了个电话就离开了,一走就是三天三夜,回来的时候还带着一个女人,还听说那个女人怀孕了!她知道后马上出国留学,离开了这个让她不舍又憎恨的地方,他得知她离开后去了国外学习,从此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在国外你认识了一个男孩,他一路将你捧红!当你回国后,就已经是世界知名艺人——Dream而你们再次相遇,是从此形同陌路还是继续前缘?可是当你看到他身后的那个小男孩儿后,你才知道那些都是真的!他结婚了!既然如此我也该去找我的幸福了,王子梦已经醒了!
  • 带着包子找男人

    带着包子找男人

    一个男人带着自己生下的小包子。苦苦的寻找着包子的另一个爸爸。辛小宝,你再皮就把你扔到树林里让大灰狼叼走。切,现在傻子才相信有大灰狼......
  • 腹黑竹马诱拐呆萌青梅小娇妻

    腹黑竹马诱拐呆萌青梅小娇妻

    一天,某学校门外,“夏倩紫,你在干嘛?!”“安哥哥,你磕到脑袋压迫视觉神经影响视力了?⊙ω⊙我在赶苍蝇啊!”“你这是赶的哪门子的苍蝇,别胡闹。”
  • 玄门妙法

    玄门妙法

    天地之间,我们所不知道的太多了。也许,你身边的人是妖,也许,是神。是的,不管是神仙妖魔,当他们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都跟你一样,只是以凡人的体态存在。可是鬼,却不行,因为它们只属于黑暗,只属于阴暗的角落。但是并不代表鬼就一定是恶的存在,也许,你身边也有一个鬼在保护着你,毕竟,它们才是离人最近的一族。其实任何一个种族,都会有为世人所不知的传承修炼之道,任何一脉相传,又可以追溯到最原始的境界。例如,一个人也可以成为神。妙法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机缘和悟性,有时候,你还需要一些特殊的外力推你一把。比如,这个叫杨沐风的凡人,谁又想得到,他会成为永生不灭的神了!
  • 揽月天下

    揽月天下

    揽月逐星,天下人趋之若鹜。皇朝武林,乱世江山谁主沉浮浮生若梦尽,谁又与谁携手天涯远离喧嚣犹记最初,她说,帝王家,多无情他笑,不可置否夕阳散,花期尽,青石长阶,凡世轮回,花开几许灯火阑珊处,繁华落尽时,彼岸花开满黄泉路可否伴她,漫漫长路他许的红尘紫陌她说的碧落黄泉可否在月翎花开满天际的时候,一一兑现
  • 缘定三生之阑珊乱

    缘定三生之阑珊乱

    她是苏州城最人见人爱的城主嫡女,幼年时期樱花林初见,他便成了她心中挥之不去的念想。即使后来他悄无声息地离开,她的心,依旧只有他一人,无论,天涯海角,非君不许。豆蔻之年的她,曾经以为这个誓言会是永远。即使后来依傍于别人之下,也只是,为寻从来没有用真实来面对自己的他。那日邻国城墙之上,她为了护别人,从城墙上坠下,那一地的血色,成了他午夜最不可触及的噩梦。她终于醒来,他握着她的手欣喜若狂。“你是谁?”一句话,宛如一盆凉水浇在他心头。原来,她失忆了。这样也好,也好,没了那些并不愉快的回忆。他们之间,也能重新开始。却不料,这场失忆,却将两人拖入更加纷乱的纠葛之中。上一代人的恩恩怨怨未了,直叫人害苦了下一代人。后来,她为和亲公主,他为西城帝王,他以江山为聘,娶到却只是一心只愿复仇,早已是一副空壳的她。她只愿祸乱自己的江山,那好,他成全她,由她染指天下。他们的故事,该当以何种结局收尾?······“尊贵的西城国陛下,臣妾不知道该怎么当好这后宫之主,陛下快给臣妾想想办法吧。”某皇帝略一沉吟“那我把后宫遣散,如何?”“尊贵的西城国陛下,臣妾看您批阅奏折如此辛苦,要不要臣妾帮您分担分担?”某皇帝二话不说,将奏折扔过去给她。“尊贵的西城国陛下,后宫没有您的日子太过于寂寥,您可以多陪陪臣妾吗?”某皇帝力排众议,撤掉早朝,批阅奏折也改在皇后宫里。不知我总是如此这样顺着你,你的心,还像从前一样,在我这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