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7100000009

第9章

病久脉代结心动悸,宜补胃生津兼散邪一法。(四三)伤寒脉代结,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一名复脉汤,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原文] 伤寒病而至脉结代,心动悸,真阴已亡,微邪搏聚者,欲散不散,故立炙甘草汤,补胃生津润躁,以复其脉,少加桂枝以和营卫,少加清酒以助药力,内充胃气,外达肌表,不驱邪而邪自无可容矣。后段本为结代二脉下脚注,后人不解,疑为阙文,但以虚多实少混说,殊不知脉者气血之先,仲景于津液内亡之脉,名之为结阴代阴,又名无阳,原有至理,何得懵然不识,聊为四言俚句,以明其义,胃藏津液,水谷之海,内充脏腑,外灌形骸,津多脉盛,津少脉衰,津结病至,津竭祸来,脉见微弱,宜先建中,汗则津越,下则津空,津耗脉和,不可妄攻,小便渐减,大便自通,阳明内实,急下救焚,少缓须臾,津液无存,阳明似实,少用调承,驱热存津,此法若神,肾中真阳,阴精所栽,胃中真阳,津液所胎,津枯精盛,洌泉可溉,阴精衰薄,瓶罄罍哀,何谓结阴,无阳脉阖,何谓代阴,无阳脉夺,经揭无阳,津液所括,较彼亡阳,天地悬阔。

误下下利不止,身疼痛,宜先救里后救表一法。(四四)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原文] 下利清谷者,脾中之阳气微,而饮食不能腐化也,身体疼痛者,在里之阴邪盛,而筋脉为其阻滞也,阳微阴盛,凶危立至,当救其在里之微阳,俾利与痛而俱止,救后小便清,大便调,则在里之阳已复,而身痛不止,明是表邪未尽,营卫不和所致,又当急救其表,俾外邪仍从外解,而表里之辨,始为明且尽耳,救里与攻里天渊,若攻里必须先表后里,必无倒行逆施之法,惟在里之阴寒极盛,恐阳气暴脱,不得不急救其里,俟里证少定,仍救其表,初不敢以一时之权宜,更一定之正法也,厥阴篇下利腹胀,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曰先温,曰乃攻,形容不得已之次第,足互此意。

辨误下引邪内入用栀子汤取吐三法。一法下后烦满不安,用栀子厚朴汤、一法误用丸药大下身热微烦,用栀子干姜汤、一法大下后,身热心中结痛用栀子豉汤。(四五)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原文] 满而不烦,即里证已具之实满,烦而不满,即表证未罢之虚烦,合而有之,且卧起不安,明是邪凑胸表腹里之间,无可奈何之象,故取栀子以快涌其邪,而合厚朴枳实,以泄腹中之满,亦表里两解之法也。(四六)伤寒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原文] 丸药大下,徒伤其中,而不能荡涤其邪,故栀子合干姜用之,亦温中散邪之法也。(四七)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者,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凡用栀子汤,病人粪微溏,不可与服之。[原文] 香豉主寒热恶毒,烦躁满闷,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则表邪昭著,与前条之微烦不同,故以栀子合香豉,解散余邪,又主表而不主里之法也,然此栀豉一法,诸凡汗下后,证显实烦虚烦之不同,要皆可用,以其胸中窒塞,即名实烦,窒此心中结痛,则较轻也,以其身外热除,心中不窒,止是虚热内壅,即名虚烦,虚烦不得眠,亦即卧起不安之互词,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热邪逼处,无法可除,故用栀豉汤,以涌其余热,乃因汗吐下后,胸中阳气不足,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正宜因其高而越之耳,若虑津液内竭,正气暴虚,余邪不尽,则仲景原有炙甘草汤一法,宁敢妄涌,以犯虚虚之戒耶,执一而妄注,祇令作者之意尽失,可恼可恼。粪微溏,则大腑易动,服此汤不能上涌,反为下泄矣,缘内经有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调之,后乃治其他病,故此示戒。

辨下后,复发汗之脉证及昼夜静躁二法。(四八)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原文] 治伤寒,有先汗后下之次第,原不得已之法,设下之后,外邪不尽,复不得已而发其汗,其人身必振寒,脉必微细,邪虽去而内外俱虚,所伤滋大矣,良工于汗下之际,已不可无集木临谷之惧,现以误治致虚,更可再误,而犯虚虚之戒乎,注以振寒属误汗,脉微细属误下,且牵入亡阳亡阴蔓语,殊失仲景叮咛之意。(四九)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原文] 上条但言振寒及微细之脉,未定所主之病,以虚证不一也,然振寒脉微细,阳虚之故,已露一班,设昼日烦躁不得眠,其为虚阳扰乱可知矣,其人夜反安静,不呕不渴,则虚阳扰乱,不兼外邪可知矣,乃复以脉沉微,身无大热,重加辨别者,仲景意中,恐新邪乘虚暗袭耳,外无邪袭,则烦躁为亡阳之候,而干姜附子在所必用矣,即此而推,其人日中安静,夜多烦躁,则阳不病,而阴病可知矣,然阴病乃伤寒后之本证,自有阳邪入阴,及阴气内亏,津液未复之条,故不复互言之也。

辨吐下后复汗身为振摇动惕久成痿废二法一法胸高头眩脉沉紧加误汗动经,宜亟通津液、一法饮搏胸胁,经脉动惕久成痿废。(五十)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原文]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寒邪搏饮,塞涌于膈,所以起则头眩,脉见沉紧,明系饮中留结外邪,若但发汗以强解其外,外虽解而津液尽竭,反足伤动经脉,有身为振摇之患矣,盖人身经脉,赖津液以滋养,吐下而津液一伤,更发其汗,津液再伤,坐令鋞脉失养,身为振摇,贻害深矣,所以遇此等证,必一方之中,涤饮与散邪并施,乃克有济,太阳第三篇中,用小青龙汤,全是此意,但彼证风寒两受,不得不重在表,此证外邪已散,止存饮中之邪,故以桂枝加入制饮药内,俾饮中之邪尽散,津液得以四布,而滋养其经脉,千百年来孰解其批却导窾之微旨乎。(五一)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原文] 此即上条之证,而明其增重者,必致废也,曰虚烦,曰脉甚微,则津液内亡,求上条之脉沉紧为不可得矣,曰心下痞硬,曰胁下痛,较上条之心下逆满更甚矣,曰气上冲咽喉,较上条之冲胸更高矣,外证痰饮搏结有加,而脉反甚微,不与病情相协,为日既久,则四属失其滋养,此后非不有饮食渐生之津液,然久不共经脉同行,其旁渗他溢与饮同事可知,其不能复荣经脉可知,所以竟成痿也。按汗下吐三法差误,阴阳并竭,变证蜂起,加心悸头眩,身瞤动,面色青黄,四肢难以屈伸等证,本篇言之不一,皆是教人对证急治,不可因循以贻祸患,如此一证,心下痞硬,太阳之邪,挟饮上逆也,胁下痛,少阳之邪,挟饮上逆也,逆而不已,上冲咽喉,逆不而已,过颈项而上冲头目,因而眩冒有加,则不但身为振摇,其颈项间,且阳虚而阴凑之矣,阴气剂颈,反不得还,乃至上入高巅,则头愈重而益振摇矣,夫人身之筋脉,全赖元气与津液为充养,元气以动而渐消,津液以结而不布,上盛下虚,两足必先痿废,此仲景茯苓杜枝白朮甘草汤,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之日,早已用力乎。

辨伤寒热瘀小便反利为蓄血用抵当丸一法。(五二)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原文] 伤寒蓄血,较中风蓄血,更为凝滞,故变上篇之抵当汤为丸,煮而连滓服之,与结胸项强似柔痓,用大陷胸丸同意,盖汤者荡也,阳邪入阴,一荡涤之,即散丸者缓也,阴邪入阴,恐荡涤之而不尽,故缓而攻之,所以求功于必胜也,其曰不可余药者,即本汤不变为丸,不可得矣。

辨伤寒风湿相搏,身体烦疼脉证二法。(五三)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与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朮汤主之。[原文] 风木湿土,虽天运六气中之二气,然而湿土实地之气也,经云,地气之中人也,下先受之,其与风相搏结,止是流入关节,身疼极重,而无头疼,及呕渴等证,故虽浸淫于周身躯壳,自难犯高巅脏腑之界耳,不呕者,上无表邪也,不渴者,内非热炽也,加以脉浮虚而涩,则为风湿搏于躯壳无疑,故用桂枝附子,疾驰经络水道,以迅扫而分竭之也。(五四)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原文] 此条复互上条之意,而辨其证之较重者,痛不可近,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小便不利,或身微肿,正相搏之最剧处,故于前方加白朮,以理脾而下渗其湿,减姜枣之和中,以外泄其风,要皆藉附子之大力者,负之而走耳。

辨伤寒发黄有寒湿相搏四法。(五五)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原文] 伤寒发汗已,热邪解矣,何繇反蒸身目为黄,所以然者,寒湿搏聚,适在躯壳之里,故尔发黄也,里者在内之通称,非谓寒湿深入在里,盖身目正属躯壳,与脏腑无关也,于寒湿中求之,即下文三法也。(五六)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原文] 伤寒之邪,得湿而不行,所以热瘀身中而发黄,故用外解之法,设泥里字,岂有邪在里而反治其表之理哉。(五七)伤寒七八日,身黄加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原文] 黄色鲜明,其为三阳之热邪无疑,小便不利,腹微满,乃湿家之本证,不得因此指为伤寒之里证也,方中用大黄者,取佐茵陈栀子,建驱湿除热之功,以利小便,非用下也。(五八)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蘗皮汤主之。[原文] 热已发出于外,自与内瘀不同,正当随热势清解其黄,俾不留于肌表间也,前条热瘀,故用麻黄,此条发热,反不用麻黄者,盖寒湿之证,难于得热,热则其势外出,而不内入矣,所谓于寒湿中求之,不尽泥伤寒定法,此非一征欤。用三法以驱伤寒发黄,于寒湿中求之,能事毕矣,设不知此,妄行攻下,其邪乘虚陷入阳明中土,日与水谷相蒸,身目之黄,有加无已,渐至沉锢不返者多矣,此仲景所为叮咛不可下之意乎。同一湿也,与风相搏则为掣痛,与寒相结则发黄,是俱太阳表邪,故戒不可下,叔和不察,将寒湿编入阳明之末,未免与不可下之旨相悖,今悉归太阳,求不违先圣矩矱云。

太阳经下篇

凡风寒两伤营卫之证列于此篇,法二十四条。 按上篇太阳中风,乃卫病而营不病之证,中篇太阳伤寒,乃营病而卫不病之证,然天气之风寒每相因,人身之营卫非两截,病则俱病者恒多,迨俱病则邪势孔炽,其人必增烦躁,非发汗不解,故仲景取用青龙之法,乃内经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之义也,但青龙为神物,最难驾驭,必审其人无少阴脉证,乃可用之,以少阴亦主烦躁故也,因是更立真武一汤,以救青龙之误投,白虎一汤,以匡青龙之不 逮,神方毕用,所谓神乎其神者矣,有志精义入神之学者,请自兹篇证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白字天书

    白字天书

    搞笑同人武侠奇遇。各路英雄云集,精彩不容错过。不定时更新,敬请期待。
  • 同居新时代

    同居新时代

    国际大都市着名房地产公司老总之公子周月明乃一英俊潇洒、热情浪漫、幽默风度、才华横溢之人,天生固执己见、洒脱超俗,不愿意生活在有亿元家庭背景的阴影中,大学毕业后毅然留在一座小城市,打拼着自己的生活,不愿孤单的性格招人合租自己简单的小屋,不料却命遇桃花,在公司里又遭美女同事的死缠烂打。。。本作品用清新自然、幽默洒脱的语言反应了介于80与90这个特别时代的年轻人的生活、情感以及他们的思想,希望能给大大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味小餐。
  • 穿越之大悦公主

    穿越之大悦公主

    来自现代的高中生莫名穿越到古代,按照古代的年龄算,这个年纪应该嫁人了吧!什么?不嫁不嫁!才十五,刚刚上高中的高一童鞋到这就嫁人?于是大闹皇宫,皇帝哥哥的宠爱让她任在宫里闹腾,可不知怎的,就卷入了后宫的斗争,这么单纯的高一生渐渐被逼走向了腹黑的道路,最终帮着好伙伴得到了后位。
  • 校花的贴身废柴

    校花的贴身废柴

    陈风,一个废柴加常年吊车尾,一日平行世界的校花来到,从此屌丝开始逆袭。美人在侧,技能爆表,兵王、医神、神农通通附体,都市乡村任我行。有人说陈风贱,陈风一撇嘴:呸!老子是正经人!
  • 卿本绝色倾城

    卿本绝色倾城

    当年莫子璎因为犯花痴被白渣男骗钱后卷铺盖走人了,而白渣男却给她留了张字条:下一世再见!然后,莫子璎气得死了过去,再断河桥上,莫子璎使计不喝下孟婆汤,到了下一世,却忘了关键线索:白渣男的纸条!那么她怎么称霸,怎么挑逗美男和美女呢?
  • 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

    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叫墨菲特

    我叫墨菲特

    他出生在一片熔岩之中,生来孤独,有时候,他会爬到地面上去看星星,仿佛只有那一闪一闪的存在可以感觉到宁静,又是新的一天,再一次爬到了外面,巡视着他的领土,LOL第一本以英雄背景故事为题材的游戏剧情背景文。
  • 绝品医皇在都市

    绝品医皇在都市

    逆天犯二,护花儿郎。绝世智能,造就一代妙手医狂。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
  • The Pension Beaurepas

    The Pension Beaurep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市徒

    市徒

    雪晓东醒来时,已是正午时分,周围的环境虽然陌生。但一个本能的理由——活下去,让他咬牙坚持,强撑接近虚弱的身躯。最终,上天的眷顾让他来到了一个小村庄,繁杂的异界大陆,随着他坚持到了最后,渐渐向他展开帷幕。意外获得的能力,血腥的战场,成体系的魔兽,一切一切,都在慢慢被发掘。最后想说,亲爱的读者大大,您阅读的满意吗,作为一个新人写手,我想要在一年左右将这本书完成,由于很多阅历与经验方面的不足,会让我有时卡壳,希望各位正在阅读这本书的朋友,给东仙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来支撑我能做到一天三更或四更。千人书友群已创建,群号:286750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