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6900000002

第2章 纪年类

历代纪年

五帝外纪曰黄帝命大挠探五行之情而作甲子盖所以运年也乃知黄帝以前有年而无运黄帝以下有年运而无年号西汉文帝始有后元年之名景帝有中后元年之说至武帝始剏年号非正统不书

天皇氏

木德王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

地皇氏

火德王兄弟十一人亦各一万八千岁

人皇氏

兄弟九人分九州岛合四万五千六百岁

伏羲氏

而下有(女娲氏)(柏黄)(中央)(朱湏)(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浑囗)(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氏)十五代更六万一千六百四十年乃有神农氏

神农氏

而下有(帝承)(帝临)(帝明)(帝宜)(帝来)(帝里)(帝榆冈)凡七代更五百二十年乃有轩辕氏

伏羲氏

在位百一十年

神农氏

在位百四十年

轩辕氏

在位凡一百年

金天氏

在位凡八十年年登一百岁 【庚戍即位】

高阳氏

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岁 【庚寅即位】

高辛氏

在位凡七十年年一百五岁 【戊辰即位】

陶唐氏

在位凡七十载百一十七岁 【甲辰即位】

有虞氏

在位凡五十载百一十二岁 【壬午即位】

夏禹王

在位一十年年一百岁传十七君十五世四百三十一年 【自戊戌尽己酉】

商汤王

在位十三年年一百岁传三十君十七世六百二十九年 【自庚戍尽戊寅】

周文王

在位五十年九十七岁传三十七王三十五世八百六十七年 【自己卯尽乙巳】

秦始皇

称帝十二年年五十岁传于三主乃三世合一十有五年 【自乙卯尽己巳】

西汉

汉高祖

即位十二年五十三岁传十二帝十一世二百一十一年 【自乙未尽乙丑】

惠帝

【七年】

吕后

【八年】

文帝

【二十三年】  前 【十六年】    后 【七年】

景帝

【十六年】 前 【十年】 中 【六年】 后 【三年】

武帝

【五十四年】 建元 【六】 元光 【六】 元朔 【六】 元狩 【六】 元鼎 【六】 元封 【六】 太初 【四】 天汉 【四】 大始 【四】 征和 【四】 后元 【三】

昭帝

【十三年】 始元 【六】 元凤 【六】 元平 【一】

宣帝

【二十五年】 本始 【四】 地节 【四】 元康 【四】 神爵 【四】 五凤 【四】 甘露 【四】 黄龙  【一】

元帝

【十六年】 初元 【五】 永光 【五】 建昭 【五】 竟宁 【一】

成帝

【二十六年】 建始 【四】 河平 【四】 阳朔 【四】 鸿嘉 【四】 永始 【四】 元延 【四】 绥和 【一】

哀帝

【六年】 建平 【四】 元寿 【二】

平帝

【五年】 元始 【五】

王莽

居摄三年即真十五年凡十八年而亡 【自丙寅至癸未】

更始

破莽军即位三年建武元年九月亡 【自癸未至乙酉】

东汉

光武即位三十三年十二帝百九十五年 【自乙酉至己亥】 建武 【三十一年】 中元 【二】

明帝

【十八年】 永平 【十八】

章帝

【十三年】 建初 【八】 元和 【三】 章和 【一】

和帝

【十七年】 永元 【十六】 元兴 【一】

殇帝

【一年一】 延平 【一】

安帝

【十九年】 永初 【七】 元初 【六】 永宁 【一】 建光 【一】 延光 【一】

顺帝

【十九年】 永建 【六】 阳嘉 【四】 永和 【六】 汉安 【一】 建康 【二】

冲帝

【二年】 永嘉 【囗】

质帝

【二年】 本初 【一】

桓帝

【二十一年】 建和 【二】 和平 【一】 元嘉 【二】 永兴 【三】 永寿 【三】 延寿 【九】 永康 【二】

灵帝

【二十二年】 建平【四】 嘉平 【六】 光和 【六】 中平 【六】

献帝

【二十二年】 永汉 【一】 初平 【四】 兴平 【二】 建安【二十五】

蜀先主

凡二主四十三年实魏黄初二年 【自辛丑尽癸未】

魏文帝

在位七年凡五主共四十有六年 【自庚子至乙酉】 黄初 【七年】

明帝

【十三年】 太和 【六】 青龙 【四】 景初 【三】

斉王

【十四年】 正始 【八】 嘉平 【六】

高贵乡公

正元 【一】 甘露 【五】

宋陈留王

景元 【五】 咸熙 【二】

吴孙权

凡四主五十九年实魏太和三年 【自壬寅尽庚子】

西晋

武帝即位二十六年四十五十四年 【自乙酉至戊寅】 泰始 【十】 咸宁 【五】 太康 【十】 太熙 【一】

惠帝

【十年】 永熙 【一】 永元 【九】 永康 【一】 永宁 【一】 太安 【二】 永兴 【二】

怀帝

【七年】 光熙 永嘉 【六】

愍帝

【五年】 建兴 【五】

东晋

元帝在位六年传十一帝百单四年 【自丁丑至庚申】 建武 大兴 【四】 永昌 【一】

明帝

【三年】 太宁 【三】

成帝

【十七年】 咸和 【九】 咸康 【三】

康帝

【三年】 建元 【三】

穆帝

【十七年】 永和 【十二】 永平【三】

哀帝

【四年】 隆和 【一】 兴宁 【三】

废帝

【六年】 太和 【六】

简文

【二年】 咸安 【二】

孝武

【二十四年】 宁康 【三】 太元 【廿一】

安帝

【二十二年】 隆安 【五】 元兴 【三】 义熙 【一】

恭帝

【二年】 元熙 【二】

南朝

武帝

改永初凡二年八帝共六十年 【自庚申至巳未】

少帝

【一年】 景平 【二】

文帝

【三十年】 元嘉 【二十】

孝武

【十年】 孝建【三】 大明 【八】

前废帝

【一年】 景和 【二】

明帝

【七年】 泰始 【七】 泰豫 【一】

后废帝

【五年】 元徽 【五】

顺帝

【二年】 升明 【二】

高帝

改建元凡四年传五主二十四年 【自己未至壬年】

武帝

【十年】 永明 【十】

欎林王

【一年】 隆昌 【一】

海陵王

【一年】 延兴 【一】

明皇帝

【四年】 建武【三】 永太 【一】

东昏侯

【三年】 永光 【三】

和帝

【二年】 中兴 【二】

武帝

在位四十八年传四主共五十六年 【自壬午至丁丑】 天监 【十八】 普通 【七】 大通 【八】 大同 【三】 太清 【三】

简文帝

【二年】 大宝 【二】

元帝

【三年】 承圣 【二】

恭帝

【三年】 绍太 【三】 太平 【一】

武帝

改永定凡三年传五主三十三年 【自丁丑至己酉】

文帝

【七年】 天嘉 【六】 太康 【一】

废帝

【三年】 光大 【二】

宣帝

【十四年】 大建 【十四】

后主

【六年】 至德 【三】 祥明 【三】

后魏

道武十二主百十九年实晋隆安二年 【自丙申尽甲寅】

西魏

文帝传三主二十三年实梁大同九年 【自乙卯尽己卯】

东魏

孝静传一主一十六年实梁大通六年 【自甲寅尽己巳】

北斉

文宣传五主二十八年实梁大宝元年 【自庚午至丁酉】

后周

闵帝传五主二十六年实梁太平二年 【自丙子至辛丑】

高祖

在位二十年传三主共二十八年 【自癸巳尽己卯】 仁寿 【四】 开皇 【十九】

炀帝

【十三年】 大业 【十一】

恭帝

【一年】 义宁 【一】

高祖

在位九年传二十一主三百二年 【自戊寅尽丙寅一】 武德 【九】

太宗

【二十三年】 贞观 【二十三】

高宗

【三十四年】 永徽 【六】 显庆 【五】 龙翔 【三】 麟德 【二】 干封 【二】 緫章 【二】 咸亨 【四】 上元 【二】 仪凤 【二】 调露 【一】 永隆 【一】 开耀 【一】 永淳 【一】 洪道 【二】

武后

【二十二年】 光宅 【一】 嗣圣 【一】 垂拱 【四】 永昌 【一】 天授 【一】 载初 【二】 长寿 【一】 如意 【一】 延载 【二】 天罡 【一】 证圣 【一】 万岁 【二】 神功 【一】 圣历 【二】 久视 【一】 长安 【一】 大足 【五】

中宗

【六年】 神龙 【二】 景龙 【四】

睿宗

【四年】 唐隆 【二】 景云 【二】 先大 【一】 大极 【一】 延和 【一】

明皇

【四十四年】 开元 【二十九年】 天宝 【十五】

肃宗

【七年】 至德 【二】 干元 【二】 上元 【二】 应宝 【一】

代宗

【十七年】 广德 【二】 永泰 【一】 天历 【十四】

德宗

【三十年】 建中 【四】 兴元 【五】 贞元 【二十一】

顺宗

【一年】 永正 【一】

宪宗

【十五年】 元和 【十五】

穆宗

【四年】 长庆【四】

恭宗

【二年】 宝历 【二】

文宗

【十四年】 太和 【九】 开成 【五】

武宗

【六年】 会昌 【六】

宣宗

【十三年】 大中 【十三】

懿宗

【十四年】 咸通 【十四】

僖宗

【十五年】 干明 【六】 广明 【一】 中和 【四】 光启 【三】

昭宗

【十六年】 龙纪 【一】 大顺 【二】 景福 【二】 干宁 【四】 光化【三】 天复 【一】

哀帝

【四年】 天佑 【四】

后梁

高祖

在位六年传二帝共十七年 【自丁卯至癸未】 开平 【四】 干化 【二】

末帝

【十一年】 干化 【二】 真明 【六】 龙德 【三】

后唐

庄宗

在位四年传四帝共十三年 【自癸未至乙未】 同光 【四年】

明宗

【七年】 天成 【四】 长兴 【囗】

愍帝

【一年】 应顺 【一】

废帝

【三年】 清泰 【三】

后晋

高祖

改元天福凡七年传二帝共十一年 【自丙申至丙午】

出帝

【三年】 开运 【三】

后汉

高祖

改元干佑凡一年传二帝共四年 【自丁未至庚戌】

隐帝

【三年】 干佑 【三】

后周

太祖

改元广顺凡三年传三帝共十年 【自辛亥至庚申】

世宗

【五年】 显德 【五】

恭帝

【一年】 显德 【一】

太祖

在位十七年传十六帝三百一十七年 【自庚申至丙子】 建隆【三】 干德 【五】 开宝 【九】

太宗

【二十三年】 太平兴国 【八年】 雍熙 【四】 端拱 【二】 淳化 【六】 至道 【三】

真宗

【二十五年】 咸平 【六】 景德 【四】 大中祥符 【九年】 天禧 【五】 干兴 【一】

仁宗

【四十二年】 天圣 【九】 明道 【二】 景佑 【四】 宝元 【二】 康定 【一】 庆历 【八】 皇佑 【五】 至和 【一】 嘉佑 【八】

英宗

【四】 治平

神宗

【十八年】 熙宁 【十】 元丰 【八】

哲宗

【十】 元佑 【八】 绍圣 【四】 元符 【三】

徽宗

【二十六年】 建中靖国 【一年】 崇宁 【五】 大观 【四】 政和 【一】 重和 【七】 宣和 【七】

钦宗

【二年】 靖康 【二】

高宗

【二十八年】 建炎 【四】 绍兴 【二十二】

孝宗

【二十六年】 隆兴 【一】 干道 【九】 淳熙 【十六】

光宗

【五年】 绍熙 【五】

宁宗

【三十年】 庆元 【六】 嘉泰 【三】 开禧 【四】 嘉定 【十七】

理宗

【四十一年】 宝庆 【三】 绍定 【六】 端平 【三】 嘉熙 【四】 淳佑 【十二】 宝佑 【六】 开庆 【一】 景定 【五】

度宗

【十年】 咸淳 【十】

幼主

【二年】 德佑

大元

世祖皇帝

【三十六年】 中统 【五】 至元 【三十一】

成宗皇帝

【十三年】 元贞 【二】 大德 【十一】

武宗皇帝

【四年】 至大 【四】

仁宗皇帝

【九年】 皇庆 【二】 延佑【七】

英宗皇帝

【三年】 至治 【三】

晋平

【四年】 泰定 【四】

今上皇帝

天历 【二】 至顺 【万万年】

历代类

历代緫论

自三光五岳之气分而英君谊辟出而宅天位立人极由伏羲以迄于今上下四千余年达而在上如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稷契伊传周召之为臣穷而在下如孔曾思孟垂世立教以至汉唐以来名君贤臣文人武将载在史册不可胜数自非好古慱雅之君子孰能历览而遍观之今摭历代君臣圣贤名数之表表者条列干左使初学者览之则史记大畧尽在是矣

历代

三皇

伏羲 【太囗氏】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五帝

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舜

二帝

唐尧 【以位授舜】   虞舜 【以位授禹】

四代

虞 【姚姓】   夏 【姒姓】   商 【子姓】   周 【姬姓】

三代

夏 【四百年】   商 【六百年】   周 【八百年】

三王

禹王  汤王  文王  武王

三圣

伏羲 【画卦】   文王 【重易】   周公 【赞易】

三圣

禹  周公  孔子

商三宗

太宗 【太甲】   中宗 【太戍】   高宗 【武丁】

鲁十二公

隐公  桓公  庄公  闵公  僖公  文公  宣公  成公  襄公  昭公  定公  哀公

春秋五霸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宋襄公  楚庄王

战国七雄

燕  齐  楚  魏  韩  赵  秦

两汉

西汉 【十二帝】   东汉 【十二帝】

汉二祖

高祖 【邦】   光武 【秀】

汉七制

高祖  文帝  武帝  宣帝  光武  明帝  章帝

三国

蜀 【二主】   魏 【五主】   吴 【四主】

两晋

西晋  东晋

六朝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八代

晋  宋  齐  梁  陈  魏  隋  周

唐三宗

太宗  玄宗  宪宗

五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宋十六帝

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  哲宗  徽宗  钦宗  高宗  孝宗  光宗  宁宗  理宗  度宗

历代贤哲名数

尧四岳

羲仲 【司春】   羲叔 【司夏】   和仲 【司秋】   和叔 【司冬】

三后

伯夷  伯禹  后稷

舜五臣

禹  稷  契  皐陶  伯益

九官

禹 【司空】   弃 【后稷】   契 【司徒】   皐陶 【士】   龙 【纳言】   伯益 【虞】   伯夷 【秩宗】   夔 【典乐】   垂 【共工】

八恺  【高阳氏才子八人斉圣广渊明允笃诚谓之八恺】

苍舒  隤凯  梼寅  大临  龙降  庭坚  仲容  叔达

八元  【高辛氏才子八人忠肃共懿宣慈惠和谓之八元】

伯奋  仲堪  叔献  季仲  伯虎  仲熊  叔豹  季狸

四凶

浑敦 【黄帝子驩兠】   穷奇 【少皡氏子共工】   梼杌 【颛顼氏子鲧】   饕餮 【缙云氏子二苗】

殷三仁

微子  箕子  比干

周二老

伯夷  太公

三后

周公  君陈  毕公

八士

伯达  伯适  仲突  仲忽  叔夜  叔夏  季随  季騧

十乱

周公  召公  毕公  太公  虢叔  闳夭  太颠  散宜生  南宫适  文母 【太囗也】

鲁三家  【大夫曰家皆桓公之后又谓之三桓】

仲孙氏  叔孙氏  季孙氏

晋六卿

赵襄子 【恤】   范昭子 【吉射】   知襄子 【】   荀文子 【寅】   魏襄子 【曼多】   韩简子 【不信】

三晋

韩宣子 【虔】   魏献子 【斯】   赵简子 【籍】

战国四豪

斉孟甞君 【田文】   赵平原君 【赵胜】   楚春申君 【黄歇】   魏信陵君 【媿忌】

孔门十哲

颜回 【子渊】   闵损 【子骞】   冉耕 【伯牛】   冉雍 【仲弓】   宰予 【子我】   端木赐 【子贡】   冉求 【子有】   仲由 【子路】   言偃 【子游】   卜商 【子夏】

七十二贤

颜回 【子渊】   闵损 【子骞】   冉耕 【伯牛】   端木赐 【子贡】   冉求 【子有】   冉雍 【仲弓】   仲由 【子路】   颛孙师 【子张】   言偃 【子游】   卜商 【子夏】   宓不齐 【子贱】   公冶长 【子长】   原宪 【子思】   曾点 【子皙】   南宫适 【子容】   公皙哀 【季次】   商瞿 【子木】   高柴 【子羔】   颜繇 【季路】   漆雕开 【子开】   樊须 【子迟】   有若 【子有】   颜辛 【子柳】   公伯寮 【子周】   冉儒 【子囗】   曹恤 【子循】   伯虔 【子折】   司马耕 【子牛】   冉季 【子产】   秦祖 【子南】   公西赤 【子华】   巫马施 【子期】   颜高 【子骄】   商泽 【子季】   公孙龙 【子石】   漆雕哆 【子敛】   后处 【子里】   秦冉 【开】   壤驷赤 【子徒】   石作蜀 【子明】   颜祖 【襄】   木单 【子家】   秦商 【子不】   任不齐 【选】   申党 【周】   荣旗 【子旗】   县成 【子旗】   公良儒 【子正】   燕伋 【思】   郑国 【子囗】   公夏首 【奈】   奚谷箴 【子忻日】   秦非 【子之】   颜哙 【子】   公肩文 【子中】   宰父黑 【子索】   乐欬 【子】   廉絜 【庸】   勾井疆  颜之仆 【叔】   颜何 【冉】   狄黑 【晢】   邽巽 【子钦】   左人郢 【行】   孔忠 【子蔑】   梁鳣 【叔鱼】   曾参 【子舆】   施之常 【子囗】   宰予 【子我】   步叔乘 【子车】   原亢籍 【籍】   公西箴 【子上】   叔仲会 【子期】   澹台灭明 【子羽】   公祖勾兹 【子之】   漆雕徒父 【子期】   公西舆如 【子上】

汉三杰

张良  萧何  韩信

西皓

东园公  绮里季  夏黄公  角里先生

十八侯  【前汉高帝论功定封十八人】

肖何  曹参  张敖  周勃  樊哙  郦商  奚涓  灌婴  传宽  靳歙  王陵  陈武  王吸  薛欧  周昌  丁复  虫达  夏侯婴

麒麟合十一人  【前汉宣帝图功名于此】

霍光  韩增  魏相  张安世  赵充国  杜延年  苏武  刘德  丙吉  梁丘贺  萧望之

五侯  【元帝王皇后弟同日封五侯】

平阿侯 【王谭】   成都侯 【王商】   江阳侯 【王立】   曲阳侯 【王根】   商平侯 【王逢时】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后汉显宗追感光武二十八将乃像于此加四人】

邓禹  吴汉  贾复  耿弇  寇怐  岑彭  冯异  朱佑  蔡遵  景丹  盖延  铫期  耿纯  臧宫  马武  刘隆  马成  王梁  陈俊  杜茂  传俊  坚镡  王霸  任光  李忠  万修  邳丹  刘值  王常  李通  窦戎  卓茂

荀氏八龙  【后汉人荀淑八子并有才名为八龙】

荀俭 【伯慈】   荀绲 【仲慈】   荀靖 【叔慈】   荀焘 【慈光】   荀正 【孟慈】   荀爽 【慈明】   荀肃 【敬慈】   荀 【幼慈】

党锢三十五人

窦武  刘淑  陈蕃 【谓三君】

李膺  荀昱  杜密  王巾昜  刘佑  魏朗  赵典  朱瑀 【谓八俊】

宗慈  巴肃  夏馥  范滂  尹勋  蔡衍  郭林宗  羊陟 【谓八顾】

张俭  岑晊  刘表  陈翔  孔昱  范康  檀敷  翟发 【谓八及】

度尚  张邈  王孝  刘儒  秦周  蕃向  胡母班  王章 【谓八厨】

党锢之名起于汉灵时委政阍寺天下多士遂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之号张俭乡人朱并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以俭为党魁灵帝诏捕之

张俭  檀衍  冯禧  薛兰  褚风  魏元  徐干  张肃 【谓八俊】

田林  张隐  刘表  薛郁  刘祇  王访  宣靖  绪恭 【谓八顾】

羸咨  田盘  宋布  疏耽  宣褒  唐龙  薛敦  朱楷 【谓八及】

建安七子 【典论曰今之文人也】

孔融 【鲁国人】   陈琳 【广陵人】   王粲 【山阳人】   徐干 【北海人】   阮瑀 【陈留人】   应玚 【汝南人】   刘公干 【东平人】

晋竹林七贤  【七人常为竹林之游故喜为竹林七贤】

阮籍  嵇康  山涛  刘伶  阮咸  向秀  王戎

唐瀛洲十八斈士 【唐太宗开文斈馆召名臣为斈十一天下谓之登瀛洲】

房玄龄  杜如晦  虞世南  李元道  李守素  于志宁  苏世长  姚思廉  许敬宗  颜相时  孔颕达  薛元钦  蔡允恭  盖文达  陆德明  褚亮  苏勖  薛收

凌烟阁二十三人 【唐太宗贞观中图功臣干凌烟阁】

杜如晦  房玄龄  虞世南  魏征  长孙无忌  志元  屈突通  程知节  李靖  尉迟敬德  刘洪基  侯君集  刘政会  萧瑀  长孙顺德  商开山  张公谨  柴绍  张亮  河间王孝恭  唐俭  李绩  秦琼

竹溪六逸

孔巢父  李白  韩准  裴政  陶沔  张叔明

饮中八仙

李白  贺知章  李适之  汝阳王琎  苏晋  崔宗之  张旭  焦遂

香山九老 【九人皆高年不仕者人慕之绘为九老】

胡泉 【八十九】   吉盿 【八十八】   张浑 【七十七】   刘真 【八十七】   白居易 【七十四】   郑据 【八十五】   卢真 【八十三】   狄兼谟  卢贞 【二人年未及七十与会而不及囗】

宋至道九老

李昉 【七十一】   李运 【八十】   宋琪 【七十九】   张好问 【八十五】   武允成 【七十九】   僧替宁 【七十八】   魏石 【七十六】   朱昂 【七十】   杨徽之 【七十五】

囗阳五老

毕世长 【九十四】   朱贯 【八十八】   冯平 【八十七】   杜衍 【八十】   王囗 【九十】

囗历四谏

余靖  王素  蔡襄  欧阳修 【仁宗朝】

元豊耆英十三人  【神宗朝】

文彦慱 【潞国公年七十七】   富弼 【讳国公年七十九】   王拱辰 【年七十】   席汝言 【年七十七】   王尚恭 【年七十六】   赵丙 【年七十五】   刘几 【年七十五】   冯行已 【年七十五】   楚建中 【年七十二】   王诺言 【年七十二】   张问 【年七十】   张焘 【年七十】   司马光 【温国公年六十四时独温公年未七十路公素重其人用唐九老狄兼囗故事诸温公入会】

濂洛六君子 【六君子之斈至朱文公先生集其大成】

周濂溪 【名敦顺字茂叔】   程明道 【名显字伯淳】   程伊川 【名顺字正叔】   邵康节 【名囗字尧夫】   张横渠 【名载字子厚】   司马温公 【名光字君实】

眉山三苏 【神宗朝父子兄弟皆以文行著名谓之三苏】

苏洵 【字明允老泉】   苏轼 【洵之子字子瞻东妙】   苏辙 【轼之弟字子由颕滨】

中兴四将

刘光世  岳飞  韩世忠  张俊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罗云忍辱经

    罗云忍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紫荆衣

    紫荆衣

    “立皇储,杀亲母”,“铸金人,立皇后”是北魏的两大体制!他,生在皇族,长在江湖;身在商场,功在庙堂。且看一个商人如何在大魏帝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清平调之江湖风雪行

    清平调之江湖风雪行

    一件金甲带来的灭族之患,一个从仇恨中建立起来的乱世阴谋。江湖再度血雨腥风。在爱与复仇之间,看韩啸如何逆转。动荡的江湖,是否会有一个正真的太平。不忘初心,原汁原味的武侠。希望大家喜欢。“西风烈马,浊酒一杯,看江月清风,多少断肠言。江湖之大,佩剑一把,品人生豪迈,流尽英雄泪。”
  • 逆命孤月

    逆命孤月

    “这便是死么?也不可怕嘛!”钟爱一人,孤独一世,这生无可恋的世间,也只有那份不甘,伴随他默默飘零。若能再来一次,他会如何选择,是继续重来,将心头的难堪一甩而尽,还是如以往般只为默默注视她一眼?待到苦尽甘来之时,他到底能否得偿所愿.......
  • 天武正传

    天武正传

    天界浩劫,群雄涌动,大陆千年战乱,究竟是谁一手操控?战天骄、灭魔族、遇机缘、寻大道......种种精彩尽在天武正传。
  • 组织的极限(当代西方经济学经典译丛)

    组织的极限(当代西方经济学经典译丛)

    高山上的隐居者可能看重温暖的衣服,总是被催逼着似的,用他能够找到的树叶、树皮或者兽皮来做衣服。然而,当许多人为满足他们的需求彼此竞争时,学会如何利用现存的可用资源变得愈发困难。诺贝尔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用《组织的极限》分析了:人类为什么要以及怎么样来组织他们普普通通的生活,以此来克服对稀少资源的分配这个基本经济问题。
  • 萌妃很猛

    萌妃很猛

    oneday.......墨仙漫步在药斋里,只见一药童慌慌张张地跑来,喊道:“墨仙君,不好啦,不好啦!”墨仙瞥他一眼,递上一杯水,温柔的说:“不急不急,喝口水慢慢说。”这不,只听“哗啦”一声,药童淡定的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深吸一口气说道:“仙君,夫人好像是醉了。墨仙看了他一眼“哦?”药童仔细的回想,“夫人,正在和一个叫李白的,和一个叫百鸟星临的一起,斗地主!”墨仙怒,拍桌起身,抹起袖子冲了出去。一会儿,门外传来一声:“斗地主?百鸟星临那败类能是书里的啊?”药童看看门外看看自己,果断去洗澡。别问他为啥,一身茶叶,味儿重。
  • 闪婚惊爱:老公温柔点

    闪婚惊爱:老公温柔点

    他们是青梅竹马,也是发誓要老死不相往来的死对头。他是豪门大少,花名在外,却处处不留情。她家道中落,从一个骄横跋扈的富家小姐变成一个为了生计奔波的明星经纪人。本该从此各走各路,长辈的逼婚却硬是将两人牢牢的拴在一起。她说,“我绝对不会答应爷爷的提议的,你放心好了。”他回,“你最好到死都记住今天这句话。”明明是互相讨厌的人,却在冥冥之中成为了彼此相爱的人,这世上就是有这么多无法用常理解释的事。只婚不爱?她发誓一定要让他以爱之名,附婚之意。
  • 世上最美的风景,不如回家的路

    世上最美的风景,不如回家的路

    在每一个人既短且长的人生里,也许最让我们难以释怀的,就是关于家乡的记忆,那些在记忆中的往事,那些曾经历过的四季的风景。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记叙了关于老家的往事,关于每个季节的提醒和记忆,包括那些曾经迷人的风景、那些鲜活无比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关于生活与人生的哲思。这里面的文字,会让你看到曾经熟悉的情怀和风景,会让你回到从前,回到心里的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