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條端的不同條。箇箇溈山水牯牛。一做這般蟲豸去。牽犁拽杷幾時休。
送鹿野珍禪友還七閩
六處十年真歲寒。山邊水邊相盤桓。拶倒幾回扶不起。未甞說著祖師關。
密庵的子是冤讎。疾燄過風第二籌。笑裏一場無折合。不容提掇轉風流。
千差坐斷路頭通。萬里鄉關一信風。不負靈山親記莂。好音專待寄來鴻。
送謙侍者還鄉省親
有句無句藤倚樹。鐵壁銀山沒回互。三千里外面尊堂。一毫頭上全體露。
睦州謾說編蒲屨。新豐賣峭不歸去。今人不比昔時人。出門便是還鄉路。
示智弼禮混源塔
相逢不相識。去後空相憶。靈骨撒長江。清風有何極。極識滔滔浪裏休尋覓。
示丁都院
鑊湯爐炭三禪樂。劒樹刀山大覺場。此日撥開心地印。了無佛法可商量。
三千條法為今時。一性圓明要自知。會得自知知底事。人間何處不光輝。
思齊化士
拔劒紅塵斬萬機。直教佛祖浪頭低。我儂贏得呵呵笑。老倒思贒愧不齊。
示葛都院
從來佛法無多子。利益人天越古今。棒喝交馳難近傍。信知徹底老婆心。
贈蜀中李道士
透出重關一瘦筇。湖湘江浙絕行蹤。自從得箇安心法。禪道先儒只此宗。
尤氏玅蓮請普說。舉。僧問風穴。語默涉離微如何通不犯。穴云。長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香。因說偈
百花香處鷓鴣啼。百歲光陰七十稀。飜憶世間多少事。落便宜是得便宜。
鞔法鼓求頌
內空外空內外空。一聲纔舉迅雷風。流通佛法無多子。千古靈山氣象雄。
送普岩維那
冶父門庭索索。東湖風波甚惡。知心能有幾人。萬里秋天一鶚。
正現上人遊廬山
透過重關得自由。相期佛祖雪冤讎。西湖風景無留戀。南嶽廬山拄杖頭。
雲翼書記歸鄉
慣甞甘艸與黃連。大海波濤盡底掀。誤吸冷泉無味水。方知不在舌頭邊。
林上人歸蜀
明明此事不由他。喫飯無端咬著沙。自己靈光皆喪盡。三千里外摘楊花。
三衢椿監寺修造佛殿
黃面瞿曇放搭癡。千方百計討便宜。而今無著渾身處。却要兒孫蓋覆伊。
白牛接待
田園穩密白牛閑。近揖湖光遠對山。何似踏飜無寸土。上方香積在其間。
示如淨禪人
劈面三拳。連顋兩堂。撒手懸崖。喪盡伎倆。德雲不在別峰上。
茶湯會求頌
春風吹落碧桃花。一片流經十萬家。何似飛來峰下寺。相邀來喫趙州茶。
福州黃檗送廣州化主
不住煙籮第一層。翻身要勘嶺南能。謂言檗嶠三千指。不比黃梅七百僧。
黃檗送茶化主
百艸頭邊法戰時。鎗旗未展露全威。直饒陸羽知端的。也落吾家第二機。
送泉州化主
少林無孔笛橫吹。此曲誰人和得親。向曉洛陽江上路。一聲喚起幾多人。
衢州祥符僧堂帳化士
滿堂蟠蟄臥僧龍。一片閑雲下碧空。舒捲當機元自在。從教蚊蚋弄狂風。
示汪居士
參禪悟道染泥沙。見佛與祖生冤家。破塵破的栽荊棘。壁立萬仞有誵訛。
也大差。也大差。一刀兩段。火裏蓮花。十分無伎倆。處處有生涯。
南侍者還莆陽
若將此語定宗綱。任是靈山未[病-丙+斯]當。大地撮來無粟粒。令人翻憶老曾郎。
孜侍者行乞
不學文章不學書。孜孜於道自忘軀。黃塵堆裏挨身轉。一任清風捲太虗。
且侍者持鉢
靈山無法與人傳。臨濟宗風盡滅門。唯有道人知此意。赤心扶起破砂盆。
接待
茶飯家常沒可陪。臨機元不在安排。門前有客來相訪。試問朝從何處來。
超禪人持鉢
秋風颼颼。乘興悠悠。因行掉臂。南州北州。相頭買帽。看樓打樓。格外知音。
纔領略。虎頭虎尾一時収。
祐水頭
風吹不入。水灑不著。捩轉玄關。隨緣自若。任是碧眼胡兒。從頭與汝一杓。
著不著。誰言過水不濕脚。
鹽街坊
紅爐鼓浪瞥然間。突出銀山照膽寒。便是馬師胡亂後。要須不被舌頭瞞。
尹山接待
千古尹山寺。家風不厭貧。只將這箇意。接待往來人。
送化主
即心即佛眼中屑。非心非佛轉乖真。大唐國裏無南北。盡是靈山一會人。
勞生擾擾夢喧譁。夢破喧譁也大差。雲淨水天江上望。一輪皎潔落誰家。
把得袈裟褁艸鞋。相逢只麼笑咍咍。孔門弟子還知否。曾向靈山及第來。
百億分身利有情。驢顋馬頷實難明。有時閙裏聊伸手。意在鈎頭不在星。
日用分明直似絃。不將佛法污心田。自言世上無仙客。老倒維摩得半邊。
不依本分要參禪。賣了山前祖父田。赤手出門無活計。好兒終不使爺錢。
敗壞多年笤箒樁。等閑拈起定宗綱。這些標格天然別。不比諸方孟八郎。
題寄巢
巢穴通霄眼。塵勞無住心。經行及坐臥。萬古至于今。
題有餘齋
日月雙螢火。乾坤一鵲巢。大千沙界外。總在目前包。
源上座秉炬
住便住。行便行。出門步步清風生。寒不寒。熱不熱。烈焰堆中飛片雪。萬里迢迢恁麼來。靈山會上無生滅。既無生滅。且道源上座向甚處去。別。別。大海乾枯。虗空迸裂。
欽首座秉炬
叢林老大欽首座。鐵石身心同達磨。三十餘年湖海間。佛祖玄關俱裂破。尋常開口。不順人情。有時點胸。更無兩箇。末後打箇翻身。未免紅爐煅過。且道煅過後如何。口似磉盤。佛也不做。
遹藏主入塔
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皮穿骨露。鼻孔遼天。直饒恁麼。更須知有末後句。遹藏主末後句再出頭來。隻手分付。
塔銘
太中大夫寶謨閣待制致仕陸 游 撰
松源禪師。名崇嶽。生於處州龍泉之松源吳氏。故因以自號。自幼時。以卓犖不凡。處羣兒中。未甞嬉蕩。稍長。聞出世法。慕向之。二十三棄家。衣掃塔服。受五戒於大明寺。首造靈石玅禪師。繼見大慧杲禪師於徑山。久之。大慧陞堂。稱蔣山華公為人徑捷。師聞之。不待旦而行。既至。入室未契。退。愈自奮勵。終夜舉狗子無佛性話。豁然有得。即以扣應庵。應庵舉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師云。鈍置和尚。應庵厲聲一喝。自是朝夕咨請。應庵大喜。以為法器。說偈勸使祝髮。棟梁吾道。隆興二年。師得度於臨安西湖白蓮精舍。自是徧歷江淛諸大老之門。罕當其意。乃浮海入閩。見乾元木庵永禪師。
一日。辭木庵。木庵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師云。裂破。
木庵云。瑯琊道。好一堆爛柴聻。
師云。矢上加尖。
如是應酬數反。木庵云。吾兄下語。老僧不能過。其如未在。他日拂柄在手。為人不得。驗人不得。
師云。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聖域。固難矣。驗人者。打向面前過。不待開口。已知渠骨髓。何難之有。
木庵舉手云。明明向汝道。開口不在舌頭上。復當自知。
逾年。見密庵於衢之西山。隨問即答。密庵微笑曰。黃楊禪爾。
師切於明道。至忘寢食。密庵移蔣山.華藏.徑山。皆從之。會密庵入室次。問傍僧。不是佛。不是物。
師侍側。豁然大悟。乃云。今日方會木庵道。開口不在舌頭上。自是機辯縱橫。鋒不可觸。
密庵又遷靈隱。遂命師為第一座。旋出世於平江澄照。為密庵嗣。徙江陰之光孝.無為之冶父.饒之薦福.明之香山.平江之虎丘。皆天下名山。惟冶父最寂寞。又以火廢。師一臨之。四方衲踵至。棟宇亦大興。人謂師能使所居山大。慶元三年。靈隱適虗席。僉曰。安得嶽公來乎。果被旨以畀師。驩聲如潮。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眾。師席為一時冠。
而師有栖遯之志。即上章乞罷住持事。
上察其誠。許之。退居東庵。俄屬微疾。猶不少廢唱道。忽親作書。別諸公卿。且垂二則語。以驗學者。曰。有力量人因甚麼擡脚不起。開口不在舌頭上。又貽書嗣法香山光睦.雲居善開。囑以大法。因書偈曰。
來無所來。去無所去。
瞥轉玄關。佛祖罔措。
跏趺而寂。實嘉定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有一。坐夏四十。奉全身塔於北高峰之原。
塔成之四年。香山遣其侍者道敷。以師八會語錄來求銘於游。游方謝事。居鏡湖上。年過八十。病臥一榻。得書不覺起立曰。亡友臨川李德遠。浩實聞道於應庵。蓋與密庵同參。德遠每與游談參問悟入時機緣言句。率常達旦。今讀師語。峻峭崷崒。下臨雲雨。如五千仞之華山。蹴天駕空。駭心眩目。如錢塘海門之濤。虎豹股栗。屋瓦震墮。如漢軍昆陽之戰。追思德遠所言。然後知師為臨濟正宗應庵密庵之真子孫也。銘曰。
臨濟一宗 先佛正傳 應庵父子 以一口吞 金圈栗蓬 晚授松源 松源初心 論劫參禪 於一咲中 疾雷破山 八坐道場 眾如濤瀾 金鏃脫手 碎骨裂肝 彼昏何知 萬里鐵關 後十大劫 摧山湮川 法力所持 此塔巋然
跋
臨濟十四世孫松源和尚語錄板留靈隱鷲峰菴。至元年間。菴既回祿。板亦隨燼。衲子慕之而不可得。然少林的旨。東山正傳。微此錄不足以顯發當時之大機大用。由是募緣重刊。以壽後世。開學者之正見。掃邪說之肆行。豈少補哉。旹泰定三年二月初五日金陵鳳臺法孫 比丘 清茂 謹書。
後序
曹谿的流。東入日國二十餘派。出自松源者居其十。而天澤一支。尤衍松源之流。毒吾國也。如此之多且久矣。然其語錄雙卷。舊版湮滅。而副墨之子。亦將為烏有焉。今時至於輓近陳爛之類。往往災木。此猶未免無焰之秦。豈容在宇下者。而恬然坐視斯闕典耶。比與友人。謀勸諭劂氏。以揭耿光於叔運之秋。雖然。師之道之行也。先天地而窮來際。則未必在於是錄刊與否矣。
元祿庚午六月中浣。
晚學師點薰沐書于法山度香橋寓舍。
今茲應諸子請。將評唱松源禪師語錄也。就市索之。花園點老所刻舊本。最為精製。天明間。遭災為烏有焉。諸子生焚玉之嘆。遂相謀翻刻之。藏之寺門。以給眾所須。然此舉也。不期公于世。而足以公于世矣。余嘉諸子勇義。附數語於其尾。不覺貽續貂之嘲。
寬政辛酉春正月 東浦山主 隱山 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