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21500000003

第3章

是以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坚也)。初句利他之因。积劫化生故云万世。次句自利之行三祇修炼。故云百劫。常存弥固。二行皆不迁也。历万世之久常存。通百劫之长益固。问经说过去已灭。何故二行坚存耶答

成山假就于始篑。修途托至于初步。此中二喻喻因不化。初句论语云。譬如为山。虽覆一篑进(云云)。篑土笼也。意以山喻果。假就者。假初一篑而山成就。始篑喻初因也。积土成山山成而初功益着。运行招果。果圆而先因尤存。后句老氏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托至者。仗初步而得至于千里。亦以千里喻果初步喻因也。由初至千千里至而初步不化。由行证果。果道圆而初因恒明。二喻事异义同。通喻二行。但举初者以例中间。大疏说因果无碍云。如来毛孔现往昔因事。圆觉净业章云。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云云)。前问约泯相显性故云已灭。论约即事同真门。故云不化。各据一理也

果以功业不可朽故也。虽在昔而不化。不化故不迁。不迁故则湛然明矣。真流之行行行契真。果位反观愈见不朽。若住相之行力尽而坠矣。湛谓凝湛不动之貌。余可知

故经云。三灾弥沦而行业湛然。信其言也。三灾者。火水风也。三灾虽酷。安能焦烂于虚空。劫海纵遥。何以迁沦于实行。弥沦者。清凉云。周遍包罗之义。谓三灾虽坏一切。不能坏于因行。亦以契真故也

何者。果不俱(兼也)因因(由也)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灭。果不俱因因不来今。不灭不来则不迁之致明矣。初句中果极至得因在应得。二位相远故不俱也。次句果由因得故。次二句蹑示不去。次二句蹑示不来。后二句释成不迁。虽举果显因亦即合于性空故不迁也。问前通会诸法。因亦在其中矣。何故别举其因再明之耶。答深有所以。恐进行之人谓所修随化劳而无功。故举如来果身由昔因感。果在因存岂唐捐乎。如童子熟书。非不由生而至于熟。书热之时前功尤显。随相之行熏引尚尔况无相之行乎。所以不辨果不迁者。因且不迁。况夫果道。是故佛果有为无为非一非异。吾今此身即是常身

复何惑于去留。踟蹰于动静之间者哉。惑不达也。踟蹰将进将退之貌。疑也。如上教理成立不迁极明。更何惑于即事之中道耶

然则乾坤倒覆无谓不静。洪流滔天无谓其动。无谓。戒止之辞。倒覆崩坠也。天地虽大。亦缘集之法容可倾覆。以性空故亦即清宁。千门异说不出宗意

苟能契神于即物。斯不远而可知矣。苟能以神妙心智。即于缘生迁化物中。而了不迁之理。物既在近理亦非远。反显舍物求之去理转远清凉云。至趣非远。心行得之则甚深。下论云。触事而真等

不真空论第二。一切诸法无自性生。资缘而起。起而非真。如幻如梦当体空也。故下云。待缘而有。有非真有。又云万物非真假号久矣。皆明不真也。又云。即万物之自虚色即是空。皆明空也。又云。寝疾有不真之谈。超日有即虚之称。双示不真空也。缘起故有非无也。从缘故空非有也。中道之旨于斯玄会。故宗云。不有不无也。若约二谛明空有者。俗谛故非无。真谛故非有。为第一真也。下皆有文。恐繁不引

夫至虚无生者。盖是般若玄鉴之妙趣(向也)有物之宗极者也。初句依经标牒。次句约心显妙。后句万物宗体。胜义无上曰至。有无一异等俱离曰虚。无生者。谓缘集诸法非自非他。非共。亦非无因。亦非作者。无生而生非无也。虽生不生非有也。若此万象森罗无非中道。下论云。第一真谛也。又云。触物而一。般若下明。此胜义非识能识。但是圣智玄鉴所向之境。亦为缘有万物所宗至极之性也

自非圣明特(犹独也)达。何能契神(智也)于有无之间(中也)哉。反显也。顺明云。唯圣人明智独了可契此中道也

是以至人通神心于无穷。所不能滞。极耳目于视听声色所。不能制者。果极因满曰至。示化人流曰人。谓无上士也。初二句实智内通。神心智也。出分别故无穷理也。绝边量故。穷所等者。谓悉觉真谛不滞于寂。后二句权智外应。目极视而色不胶。耳洞听而声弗制。则遍应诸缘不缚于有如斯不滞不制何耶

岂不以其即万物之自虚。故物不能累其神明者也。双出所以也。万物谓声色等诸相。从缘无性故云虚也。累谓负累。神明即上神心。意云。即物之虚证之不能滞。应之不能制。抑何累于神明哉。此上依境辩心似二智殊照。既即物之虚而一源。则自真之权而无异

是以圣人乘真心而理顺。则无滞而不通。审一气以观化。故所遇而顺适。复释前文也。前云通神心等。云何通耶。故此云乘真心而理顺等。乘凭也真心即理智也。理属性空之理。不逆物故名顺。正理于顺。顺法即虚。不须析破。析破则逆法。何能通于无穷邪。若此则无一滞碍之法不虚而通也。准此滞含二义。一不滞寂。二不滞物也。前文云极耳目等。云何极耶。故此云审一气等。一气语借道家喻一性也。观谓观照即量智也。化谓万化即一切事相也。遇谓对遇。适者。契合也。意云。谛审一气之性以观万化。则凡所对遇无不顺性而契合。如此虽极目观色。无非实相。纵耳聆音反闻自性。岂惑声色而为制哉。前文双出所以。但明不滞不制之相。此文乃释内通外应之由。所以为异也。然了境由心依心照境。境则真俗不二第一真也。心则理量齐鉴中道智也。次下明之

无滞而不通。故能混(融也)杂致(得也)淳。所遇而顺适故则触物而一(中也)蹑前会归中道也。淳杂者。以二谛言之。俗谛故杂。真谛故淳。以中道言之。二谛相待亦杂也。中道无二故淳也。今文是此则二谛融会。二而不二之中也。触谓心所对触。即缘生诸法也。以从缘非有缘起不无。故触物皆一。一即第一真谛也。清凉云。触物皆中居然交彻。此皆论于中者论之所宗故。又只可观察世俗而入第一真谛。不应观察第一真谛而入世俗也。故涅槃云。世谛者。即第一义谛。如清凉钞具叙

如此则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如此者。属前混杂致淳等。既淳既一。岂云异乎。正义至此略周。结归本题也。初四句结不真。后二句结空可知。云庵本中失后二句。但有不真之理。缺于空义。今从古本

然则物我同根是非一气(体也)潜微隐幽殆(将也)非群情之所尽。将破三家谬计。故复举甚深之理。难解难入致令所见未彻也。物即真俗融通之境。我则权实双融之心。同根者。心境相收无异故。是非者。真俗也。亦相即故一气也。生公云。是非相待故有真俗名生。苟一谛为真。四言成权矣。潜微下理深曰潜。难见曰隐。群情容解。但不能尽之。如三家者

故顷尔(近也)谈论。至于虚宗每有不同。夫以不同而适同。有何物而可同哉。故众论竞作而性莫同焉。初句举时谬之辈。由正理幽隐。所以近来云云。次二句见异。次二句执异背同。后二句依见述论。唐光瑶禅师疏有七宗。此论略出三家。故云众也。见既有异性理随殊

何则(通征)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据梁传。晋僧道恒述心无论。汰公远公俱破此说。初句牒。次句谓心无诸法。后句执法实有

此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虚。由心无法故得于神静。不了物空故失虚也。亦心外有境

即色者明色不自色。故虽色而非色也。东晋支道林作即色游玄论。初句牒。次二句叙彼所计。彼谓青黄等相非色自能。人名为青黄等。心若不计青黄等皆空。以释经中色即是空

夫言色者。但当色即色。岂侍色(计也)色而后为色哉。齐此论主破辞。此且先出正理。初句牒名。次句示依他。谓凡是质碍之色。缘会而生者心虽不计。亦色法也。受想等法亦应例同。意云。岂待人心计彼谓青黄等。然后作青等色耶。以青黄亦缘生故

此直(但也)语色不自色。未领(解也)色之非色也。初句明所待。后句显所失。未达缘起性空。然缘起之法亦心之相分。能见之心随相而转。取相立名名青黄等。名属遍计相即依他。支公已了名假。未了相空。名相俱空圆成显现。由未了此。所以被破

本无者情尚于无。多触言以宾(伏也)无。故非有有即无。非无无即无。亦东晋竺法汰作本无论。初二句明其尚无。中心崇尚于无。故凡所发言皆宾伏于无也。次四句出彼解相。以经论有双非之句。汰公解云。非有者。非斥了有。非无者。和无亦无。却则沦于太无尔

寻夫立文之本旨者。直(正也)以非有非真有。非无非真无尔。论主与示双非正理。然后破之。经论成立非有非无之本意者。正以诸法赖缘而有。非真实有故云非有。以诸法缘起故有。非一向无故云非无。圭峰略钞之义如此。下论亦多请无疑虑

何必非有无此有。非无无彼无。此直好无之谈。岂谓顺通事(物也)实(性也)即物之情(解也)哉。初二句斥彼谬计义不异前。何必者责彼之辞。后二句直破其非尚无如此。岂是顺物达性即物见中之解耶。今详破此三家。前二家许其所得。破其所失。汰师尚无。一向破斥者。亦以着空之见难治故也。非特拨无因果。亦恐恶取断空。如智论说食盐之喻也。据梁传。支汰二师皆出类离群世间之英者。正由道源初浸。又经论未广。明师罕遇。致有此弊。不可见破便轻前修自下正述论文。大科有三初。理绝名相谓。欲寄名依相显示。先示名相本虚真谛超出。令悟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也。二寄诠显实。以名相虽虚亦可假诠以显实理。即无离文字说解脱也。三至论末引放光等示妄显真。谓虽依诠显实。若著名相妄想是生。何能悟入第一之真。若悟名相本虚。即名相而如智显现。不在舍于文也。故我说。法如筏喻者。文字性空即是解脱。十二分教无非如也。一论大旨妙在于斯。但血脉沉隐故具出之

夫以(依也)物物(名)于物。则所物而可物。若依相立名随名取物。则凡是所名之物皆可为物。此谓妄心所计名相俱有

以物(名)物(相)非物。故虽物(名)而非物(名)。初句相空。后句名空。以二法皆事故。通名为物。意以所名之物。但依他起元无自性。况名依相有。岂有实体也。故密严云。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

是以物不即名而就实。名不即物而履(行)真(实)。释此有二。一通。二局。通者。名相二法该尽俗谛。然性各异。互推无在显两虚也。初句物不在于名中。以名非物故召火不烧其口。次句名不在于物中。以物非名故。见物不知其名。应知因物立名以名名物。俗假施设竟不相到。故不能互显其真实。如火以热为实等。局者。但属此论。名谓名教。相谓义相。所以空者。方便安立各无自性能所诠异故不即。就论意虽通其旨实局。以下云真谛独静于名教之外。故为此释

然则真然谛独静于名教之外。岂曰文言之能辨哉。真谛第一义也。非名言可说。非义相可示。直以名相本空故也然不能杜默。聊复厝(置)言以拟之。试论之曰。理须言显。亦不能闭口默然也。拟谓比拟。意云。但依言仿佛比拟真谛。而论量也

同类推荐
  • 防边纪事

    防边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孙文垣医案

    孙文垣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行素斋杂记

    行素斋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壬拃河棹

    六壬拃河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古闻禅师语录

    佛古闻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美人幽幽,寂寞锁清秋

    美人幽幽,寂寞锁清秋

    这个世上有没有单一不变的感情?这个世上有没有天荒地老的永恒?这个世上有没有爱我到永远的人?知性优雅的盛家三小姐盛君岚在深夜捡回一个有着绝美眼瞳的女子。她安静抑郁,落落寡欢。盛君岚喜爱着她,小心翼翼的呵护着,仿佛养一只矜贵的金丝鸟!再次相遇,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手,因为,相思太深,没有你,寂寞会入骨。
  •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邪凤乐逍遥

    异世邪凤乐逍遥

    她是叱诧风云的特工,她是长生不老的妖女!她拥有无上的异能!一次痛彻心扉,她离开了原来令她成为异类的世界!却在另一个世界活的风生水起,逍遥自在!只是,这一切都是巧合,该有多好……
  • 霸道皇后已归,皇帝可要准备好

    霸道皇后已归,皇帝可要准备好

    他阴差阳错成了她的夫君,他以为他们可以互不干涉。直到有一天,她妩媚一笑的说:我助你登上皇位,你许我皇后之位。他这才想起他的夫人是一名征战沙场的王姬。他双眼坚定的说:好。可是世间万变,谁还会记得当初的约定,又是谁负了谁,又是谁伤害了谁。时光冲散了伤痕,霸道皇已后以回归,皇帝接招吧
  • 理工男的文艺夏天

    理工男的文艺夏天

    我,是一个偶然,我,还是一个传奇。嘿嘿嘿……,我大言不惭自命不凡,我作呢。我的偏执我的作,源于我属于"某种控"(此控有着爱出洋相的癖,控者俗称"相痞子")。我的潜意识里有着奇奇怪怪的神经质因素,一个声音在冥冥之中不断地告戒我:"可可呀,你的未来必须去除'幸运化',否则呀,你今世的人生经验会成为来世的羁绊。转世投胎已经变为摇号儿决定啦,你下一辈子的爹,会穷得连一毛钱都木有。"…………"可可啊,黑蛋比你有才华呀,王可也比你有才华,这两个苦逼为啥摆不脱自卑情结呢,还不是由于前生太特么顺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到了这辈子就只见沙漠不见水啦。"…………我呢,我偶尔也会抗争,我说我乐观我乐观,乐观的性格基因难道不能携带到来世去么。虽然你的声音吓到我了,我也要笑,象小强那般得意地笑。哈哈哈哈哈……
  • 妻从天降,前夫太薄情

    妻从天降,前夫太薄情

    接连遭遇重大变故,江芷落从豪门千金变成灰姑娘,从云端跌入地狱,才知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两年后看着前夫与新婚娇妻笙歌婉转,她一人泪涟涟,爱他抽筋剥骨到云淡风轻。他是如何将她的心变冷的,另一个男人就是怎么将她的心暖热的,并走进她的内心深处。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欧洲战场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欧洲战场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欧洲战场篇》主要以欧洲战场为出发点,描述了一场又一场发生于欧洲的大型战争和激烈的战况。编者以客观的眼光、流畅的笔触和独到的见解,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清晰的战争图景。同时也阐述了二战的胜利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让人在阅读时,也在思考战争对世界带来的利与弊。
  • 别碰我的冰淇淋

    别碰我的冰淇淋

    男主[死猫]因跟他的机油们打叻个赌、被指派到大街上找女生接吻、不料竟是对方初吻、继围绕这个大街上的强吻又发生叻1系列不堪入目的搞笑事件。“大姐~这是小弟的1双膝盖、、、还请您老笑纳~!!!”死狗你的膝盖呢~~~故事主线剧情幽默搞笑~还有点腹黑~更新有点慢~
  • 王妃惊华

    王妃惊华

    第一世:等我三年,我会回来娶你的等我出战归来,我们就避世而居无果第二世:姑娘长的如此貌美,为何要轻生呢?玉清,你走吧,走的越远越好,永远都别回来了孽缘第三世:那你记住了,我叫月清幽南宫哥哥,你认错了人我不怪你,只是,我们要说再见了负债第四世:娘亲叫我清月,婆婆叫我清儿,那,你叫我月儿吧夜家哥哥,我们避世吧好,我都听月儿的愿用我一世荣华,换你三生安宁缘起缘落,只为在那里,遇见你……
  • 叛逆的时期

    叛逆的时期

    初写这部校园青春小说,虽说不上好,但还值得一读。让少年认识叛逆重要性,严重性,意志到触犯法律,我想应该值得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