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差第九 辨别也。分别三乘差别。故云辨差也。至于三位差别。下第十四章中重难。第十五章中方答耳。无名曰然究竟之道理无差也。言究竟之道。实无差别也。法华云下。引正法华文也。以俱出生死故同称无为。皆同无为。而有差别也。所乘不一故有三名。随其所乘之因不同。故有三乘之果耳。结其会归一而已矣。结论终归同一无为也。此以人三三无为非无为有三者。以三人分无为成三耳。无为无三也。故放光下。说声闻结尽。习不尽已来。通是经文也。请以近喻。将事显理也。如人斩木。斩去一尺。一尺在木。不关虚空。断除烦恼亦复如是。但在于人。不关无为也。夫群生万端下。明根性不同。大小有异。深者大。浅者小。厚薄亦然。所以俱之彼岸下。之适也。小雅云。造之如往适也。彼岸岂异异自我耳者。彼岸不异。异自三人也。众经殊辩其致不乖也。经说同一无为。复云三乘差别。以解脱是同。故云同一无为。以断结有异。故云三乘差别。言虽有异。理致不乖也。
责异第十 责三乘之异。故云责异也。有名曰俱出火宅则无患一也下。法喻双明也。三子俱出火宅。三乘同出生死也。而彼岸无异异自我耳者。牒前言也。若我即无为下。若一则人法无别。不得言法同而人别也。若我异无为下。若异即人法全别。不得言人会无为也。无为自无为下。明所以异不同是一。故曰不通也。然则我与无为下。双结一异两关也。一则不合有三乘。异则不得有一乘也。三乘之名何由而生者。一异两关。既无有三。何得有三乘名字耶。
会异第十一 会释三乘之异。故云尔也。无名曰夫止此而此下。此谓有为。彼谓无为。在有则同有。在无则同无也。所以同于得者得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失之。老子云。得者同于得。失者同于失。同于得者得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失之也。而在有同有在无同无。事如在得同得。在失同失。所言得失者。则善恶是非等也。我适无为我即无为者。定宗也。无为虽一何乖不一耶。法虽是一。不妨人自不一也。譬犹三鸟出网下。此喻分明历然可见也。如是三乘众生下。合喻分明也。樊者笼也。庄云。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郭注云。蕲求也。樊所以笼雉也。今以惑妄樊笼系众生。如雉在于笼也。然则我即无为下。我谓三乘人也。无为谓三乘法也。所以无患虽同下。覆明前法喻两种同异也。升虚有远近。明三鸟异也。幽鉴有深浅者。明三乘异也。无为即我我即无为也。既双明法喻。此类可知也。今结答意。偏明法耳。无为涅槃。即三乘人。三乘人亦即无为涅槃更无别也。此非我异无为。明所以有三也。
诘渐第十二 诘责也。渐消也。出广雅。今诘三乘渐断烦恼。不能顿尽也。有名曰万累滋彰本于妄想。滋彰多也。老子云。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而本由妄想。所以万累多也。妄想既祛则万累都息者。祛遣也。有本作去。亦是除遣也。二乘烦恼尽。故云得尽智。菩萨得无生法忍。故云得无生智也。二乘得尽智。结缚永除。菩萨得无生智。妄想都尽。结缚既除心则无为者。悟无为也。心既无为理无障翳。若悟无为。则于理明见无障翳也。经曰是诸圣智不相违背不出不在其实俱空。此大品经习应品文也。二乘但出。即不在也。菩萨之人。不出世间。知诸法皆空故也。又曰无为大道平等无二。此正法华文也。既曰无二。则不容异心。法既无二。体法之者。不应心有异也。不体则已体应穷微。已止也。若不体止而不论。既论体悟。则应穷尽微。妙也。而曰体而不尽是所未悟也。难前以未尽无为。故有三也。所未能解。故云未悟也。
明渐第十三 明三乘渐悟。故云尔也。无名曰无为无二则已然矣。无为之中。无有二法。已如前说也。结是重惑下。结谓烦恼。烦恼重惑。而言顿尽。不解此也。经曰三箭中的三兽渡河。此鞞婆沙论文也。名论为经。故云经曰。如迦旃延造发智论。名发智经也。三箭谓三人射箭也。的即渡齐也。三兽谓象马兔也。中度无异下。三箭皆中。中无异也。三兽皆渡。渡无异也。兽力有不同。故入的有浅深。入水亦有浅深耳。三乘众生下。合喻也。十二因缘如河津也。四真谛法如射的也。绝伪即真同升无为。断烦恼结。故云绝伪。证悟涅槃。故云即真也。升高升也。然其乘不一下。三机不同。故所行之法各别也。夫群有虽众然其量有崖。万有非一。故云群有。虽云不一。终有涯畔也。正使智犹身子下。正犹身子之智满愿之辩。不能知群之畔齐。况虚无而能顿尽乎。书不云乎下。言为学日益。谓渐益知见也。为道日损。谓渐损学华也。损谓损折耳。为道者为于无为者也。修无为道。故名为道也。为于无为而日日损。修无为道。而言渐损也。此岂顿得之谓。此不谓顿损。故云渐损也。要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损者。损之更损。然后都尽。无可顿损也。经喻萤日智用可知者。维摩云。无以日光等彼萤火。今言佛智如日。声闻如萤。何能顿除烦恼令尽。即同佛耶。所以优劣不同。故有三乘之别耳。
讥动第十四 讥判菩萨进修涉动。故云如此也。此章乃是前第八难差章中之义。今更发起。然后答也。有名曰经称法身已上入无为境下。七地已上菩萨悟无生忍。得法性身。心形如此。何得云儒僮菩萨进修三位。广积众德耶。夫进修本于好尚下。进修为有好尚之心。积德谓有涉求之意也。好尚则取舍情现下。取胜舍劣。有损有益也。既以取舍为心下。若有此心。则非寂灭也。此文乖致殊下。谓取舍寂灭。两文乖异。理致殊别。而今会在一人之上。事如指南为北。晓悟迷人。不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