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
上古天真论
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注 肾气者,肾所生之气也。气生于精,故先天癸至,而后肾气平足,真牙乃生。真牙者,尽根牙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注 八为少阴之数,男本阳体,而得阴数者,阳中有阴也。男子天癸溢于冲任,充肤热肉,而生髭须。二八精气满溢,阴阳和合,泻泄其精,故能有子。三八则真牙生而筋骨所长,以至于极。四居八数之半,是以隆盛之极。肾为生气之原,男子衰于气,五八则根气先衰,而发堕齿槁。至六八而标阳渐竭,故面焦发白。肝乃肾之所生,七八则肾气衰,故渐及于肝。肝主筋,肝气衰,故筋不能运动。肾主骨,筋骨皆衰,故形体疲极。八八为数终,衰极,是以不惟颁白枯槁而更脱落矣。肾者,主藏精水也,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者,受后天水谷之精也。盖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津液各走其道。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而藏之,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流溢于冲任为经血之海,养肌肉,生毫毛,所谓流溢于中,布散于外者是也。故曰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精也。是男子天癸至而精气溢泻,肾之精,化赤为血,溢于冲任,生髭须;女子天癸至,而月事以时下。故精血皆谓天癸也。】
四时调神大论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注 冬三月,万物收藏闭塞而成冬,人之阳气于是亦收藏,故不可烦扰以泄阳气。早卧晚起,顺养闭藏之气。必待日光,避寒邪也。若伏若匿,使气无外也。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神气内藏也。去寒就温,养标阳也。肤腠者,阳气之所主也。夫阳气根于至阴,发于肤表,外不固密,则里气亟起以外应,故无泄皮肤之阳,而使急夺其根气。盖冬令虽主深藏,而标阳更宜固密。凡此应冬气者,所以养藏气之道也。夫肾属水,王于冬,逆冬藏之气,则伤肾,肾气伤,至春为痿厥之病,因奉生者少故也。盖肝木生于冬水,主春生之气而养筋。筋失其养,则为痿,生气下逆则为厥。】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注 少阴主冬藏之气,少阴不藏,则肾气虚而独沉矣。】
生气通天论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注 风客于表,则淫伤于气,阳气伤不能为阴之固,致精血亦伤。夫精已亡,而复强用其力,是更伤其肾气。腰者肾之腑,腰高之骨坏而不能动摇,肾将惫矣。】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注 味过于甘,则土气实矣,土实则心气不能传之于子,故喘满也。肾主水,其色黑,土亢则伤肾,故色黑而肾气不平。】
金匮真言论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注 俞者,经气之所注也。】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注 肾属水,色黑。肾在下,故开窍于二阴。夫脏真藏于内,而五脏之气发于外,见于色,是以五方之色入通于脏,以养五脏之精,而脏气复外通于九窍,其真精藏于内也。溪乃小分之肉,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故味为咸而类水也。彘色黑而属亥,故为肾之畜。豆色黑而性沉,故为水之谷。水之精气上为辰星。肾主骨,故知病在骨。羽,水之音也。六,水之成数也。气因水变,则为腐,故其臭腐。】
阴阳应象大论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注 北方主水,故生寒。寒生水者,形生气而气生形也。水味咸,故水生咸。味之咸者,主生养肾,故咸生肾。而肾之精气生长骨髓,肾之精髓复生肝木,此五脏之相生,由天之五气、地之五味之所生也。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通五音,故肾气所主在耳。夫五方生五气,五气生五行,五行生五味,五味生五体。五脏者,言人本天地之形气而生成也。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者,言天地人之成象成形者,皆本于阴阳不测之变化也。为黑者,色有阴阳也。为羽者,声有阴阳也。呻者伸也,肾气在下,故声欲太息而伸出之。寒,水之气变也。肾开窍于耳,故为耳。咸,水之味也。恐,肾之志也。肾藏志而为作强之官,故虑事而时怀惕厉也。
《灵枢经》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此恐伤肾。思虑深者处事精详,故胜恐。寒甚则血凝泣,故伤血。燥主秋热之令,故能胜寒。咸走血,过食咸,则伤血矣。甘为土味,故胜咸。】
雨气通于肾。
【注 肾为水脏。雨气,寒水之气也。】
灵兰秘典论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注 肾藏志,志立则强于作用。能作用于内,则伎巧施于外矣。】
六节脏象论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注 冬令之时阳气封闭,蛰虫深藏,肾主冬藏,故为蛰,封藏之本。盖蛰乃生动之物,以比生阳之气,至春一阳初生,而蛰虫复振矣。肾为水脏,受五脏之精液而藏之,故为精之处也。发乃血之余,血乃精之化,故其华在发。肾主骨,故其充在骨也。肾为阴脏,而有坎中之阳,故为阴中之少阴,而通于冬气。冬,主水也。】
五脏生成篇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注 肾藏精而主髓,故所合在骨。发乃精血之余,故其荣在发。多食甘,是土味太过而伤脾,则骨痛而发落矣。】
诊要经终论
十一月、十二月,冰覆地气合,人气在肾。
【注 冰覆者,一阳初复也。地气合者,地出之阳复归于地,而与阴合也。肾主冬藏之气,故人气在肾。】
脉要精微论
腰者肾之腑,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注 两肾在于腰内,故腰为肾之外腑。】
平人气象论
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注 水脏之元真,下藏于肾,而主藏骨髓之气。肾为水脏,故曰下。】
脏气法时论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注 肾主冬,足少阴主癸水,太阳主壬水,二经相为表里而主治。在时主冬,在日为壬癸。肾者水脏,喜润而恶燥,宜食辛以润之,谓辛能开腠理,使津液行而能通气,故润。】
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咸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注 四季,辰戌丑未时也。肾病者,水王则慧,土王则甚,金王则静也。肾体沉石,德性坚凝,病则失其常,故宜食苦以坚之,用苦坚以补之,咸泄以泻之。】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注 肾色黑,则其气喜润。辛能开腠理,致津液,盖从革作辛,能通母之化源也。】
刺热篇
肾热病者,颐先赤。
【注 腮下谓之颐。肾属水而位居北方,故颐先赤,此后天之卦象也。】
气厥论
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注 肾为水脏,肺主生原,是以肺之寒邪下移于肾,而肾之水气反上涌于肺矣。大肠乃肺之腑,肺居膈上,故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有声。如以囊裹浆者,水走于肠间也。】
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
【注 盖肾,水也,而生骨。肾脏燥热,则髓精不生,是以筋骨痿弱而为柔痓。】
大奇论
肾雍雍 《甲乙》作「痈」。,脚下脚下 《甲乙》作「胠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胻大跛,易偏枯。
【注 肾脉起于足下,循内踝上腨,内属肾络膀胱,故自脚下至少腹满。肾主骨而寒水主气,故足胫有大小,髀胻大而跛,变易为偏枯。】
水热穴论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注 盛者,受盛之多也。夫肺主天气,太阴之气主湿土,土气上升于天而为云,天气下降而为水。是水由天降,云自地生,故曰肺者太阴,谓天地之气相合也。少阴主水而司冬令,其脉贯膈入肺中,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上下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注 水由中焦入胃之饮而生,从下焦决渎而出,故关门不利,则聚水而从其类。盖肾者主水,水不沾流,则水亦类聚矣。胕肿,胀也。皮肤者肺之合。水聚于下,则反溢于上,故肿胀于皮肤之间,盖因水聚而生此病也。】
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岐伯曰: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
【注 夫胃为阳腑,肾为牝脏。肾气上交于阳明,戊癸合化而后入胃之饮,从地土之气上输于肺,肺气通调而下输决渎,故曰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夫水在地之下,地气上者,直从泉下之气而生,故曰至阴。是地气上通于天,而水气亦上通于天也。】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元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元府者,汗空也。
【注 勇而劳甚则伤骨,骨即肾,肾气动则水液上升而为汗矣。逢于风,则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元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盖因风而致水肿于皮肤间也。元府者,乃汗所出之空窍,又名鬼门,盖幽元而不可见者也。夫肾者主水,受胃腑之津液而藏之。肾之精液复还入胃中,而资养其脏腑,又入心为汗、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涎、自入为唾,是五液皆出于肾,而五脏六腑之气,亦借肾脏之津液以濡养,故曰:内不得入于脏腑。】
标本病传论
肾病,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注 病先发于肾,则小腹腰脊痛。三日而之膂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而之胃,则腹胀。三日而之肝,则两胁支痛。冬之大明在辰,土旺而水灭也;夏之晏晡在亥,水绝而不能生也。】
阴阳类论
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肢别离。
【注 二阴谓少阴所主之两肾,一阳乃肾脏所生之少阳,空窍乃肺主之毛窍。如水不随气而运行于肤表,则空窍闭塞不通矣。堤所以防水者,水不渗入于土中之理路,则堤闭塞不通,而四肢不能受气于中土矣。此缘肾脏病而津液少,不能渗灌于脾肺,其虚气反从少阳而客游于心下也。】
方盛衰论
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
【注 梦见舟船溺人,肾水之虚弱也。得冬令之水气,故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肾志虚也】
灵枢经
本输篇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为俞;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少阴经也。
【注 地之泉水,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阴之始出,名曰涌泉。复溜者,复溜于地中,故合穴曰阴谷。】
本神篇
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
【注 肾盛怒不止则伤肾脏之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神志皆伤也。腰者肾之腑,故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
经脉篇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趋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外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目巟)(目巟)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