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
灵兰秘典论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注 小肠居胃之下,胃之运化者赖以受盛,而凡物之所化者从是出焉。】
气厥论
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注 小肠之脉,络心,循咽下膈属小肠。小肠之下,名曰阑门。济泌别汁,渗入膀胱。膀胱反移热于小肠,是以膈肠不能下渗湿热之气,反随经上逆,而口为之糜烂矣。】
灵枢经
本输篇
手太阳小肠者,上合于太阳。出于少泽,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俞。过于腕骨,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行于阳谷,阳谷,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小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为合。手太阳经也。
【注 大肠小肠,皆属于胃,出于阳明之巨虚下廉,故曰手太阳小肠者,上合于太阳。】
邪气脏腑病形篇
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阳病也。取之巨虚下廉。
【注 小肠为受盛之腑,其气与膀胱相通,是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者,病腑气而痛窘之后,则入于手之经脉矣。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臂出肩解,上颊入耳中,至目眦脉陷者,此太阳之经脉病也。腑气之从下而上,合于手太阳之经,故当取之巨虚下廉。】
经脉篇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是动则病咽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注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乃病气而及于有形。小肠化水谷之精微,故主液所生病者,为耳聋、目黄、颊肿、颈项肘臂痛,皆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
【小肠经诸穴歌 小肠穴,十九终,少泽、前谷,后溪隆。腕骨、阳谷、养老崇。得支正于小海,逐肩贞以相从。值臑俞兮遇天宗,乘秉风兮曲垣中。肩外俞兮肩中俞,启天窻兮见天容。匪由颧髎,易造听宫?】
【分寸歌 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外侧节前觅。节后捏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兑骨下陷阳谷讨,腕上一寸名养老。支正腕后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贞胛下两骨解,臑俞大骨下陷保。天宗秉风后骨中,秉风髎外举有空。曲垣肩中曲胛陷,外俞胛后一寸从。肩中二寸大杼旁,天窻扶突后陷详。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面頄锐端量。听宫耳端大如菽,此为小肠手太阳。】
经水篇
手太阳外合于淮水,内属于小肠,而水道出焉。
【注 小肠受盛胃之水液,而济泌于膀胱,故外合淮水,内属小肠。】
淫邪发梦篇
厥气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
【注 厥气者,虚气厥逆于脏腑之间。客者,薄于脏腑之外也。梦聚货物之衢邑者,小肠之气虚也。】
扁鹊难经
小肠形象
四十二难曰: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迭积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小肠腑形象之图
见图
金匮要略 【汉 张机】
小肠寒热
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中藏经 【汉 华佗】
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
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心为表里也,太阳是其经也。心与小肠绝者,六日死。绝则发直如麻,汗出不已,不得屈伸者是也。又心病久,则传小肠,小肠咳,则气咳一齐出也。小肠实则伤热,热则口疮。虚则伤寒,寒则泄脓血,或泄黑水,其根在小肠。又小肠寒则下肿重,热久不出则渐生痔疾。若积多发热则上病,若气多发冷则腰下重,食则窘迫而难,是其候也。小腹胀,则小腹膜胀,引腰疼,厥则邪入小肠,则梦聚井邑中,或咽痛颔肿,不可回首,肩如杖,脚如折。又黄帝曰:心也者,神之舍也。其脏周密而不伤,伤则神去,神去则身死矣。故人心多病,病即死,不可治也,小肠受病也。又左手寸口阳绝,则无小肠也,六日死,病则脐旁小腹中有疝瘕也。右手寸口实大者,小肠实也,有热,小便赤濇。又实则口疮,身热去来,心中烦满,体重。又小肠主于舌之官也,和则能言,而机关利健,善别其味也。虚则左寸口脉浮而微,软弱不禁按,病惊狂无所守,下空空然不能语者是也。
千金方 【唐 孙思邈】
小肠腑脉论
小肠腑者,主心也,舌是候也,心合于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号监仓吏。重二斤十四两,长二丈四尺,广二寸四分,后附脊,左回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傅脐上,回运环反十六曲,常留水谷二斗四升,其一斗二升是水,一斗二升是谷,应主二十四气也。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时窘乏,复耳前热,若寒甚,独肩上热,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滑者,此其候也。
小肠实热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实者,手太阳经也。病苦身热来去,汗不出,心中烦满,身重,口中生疮,名曰小肠实热也。
小肠虚寒
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阳虚者,手太阳经也。病苦颅际偏头痛,耳颊痛,名曰小肠虚寒也。
河间六书 【金 刘完素】
控睪证 【主小肠】
小肠病结于腰上而不下,痛冲心,肺邪所系,茴香楝实丸主之。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小肠腑赋
小肠上接胃口,受盛其糟粕,传化下达膀 【胱】 广 【广肠、大肠,】 泌别其清浊宣通。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凡胃中腐熟水谷,其滓秽自胃之下口,传入于小肠上口,自小肠下口泌别清浊水,入膀胱上口,滓秽入大肠上口。】
居脐上而长三丈二尺,脉纡则结,曲十六而大二寸有四,形小难容。
【左回迭积六十曲,胃之下口,乃小肠之上口;脐上一寸水分穴,则小肠下口。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但肠有厚薄大小之分,从脉知之,诸阳经脉皆纡曲,小肠气结。】
热入口渴生疮,火逆呕胀有异。
【心热入小肠者,血热烦闷作渴,或虚火反逆入胃而为呕哕,小便不通,中满腹硬胀急不作渴者,未可以淡渗也,古方滋肾丸最宜。】
虚陷遗精懊憹,隐曲带浊相同。
【心虚入小肠者,神魂恍惚狂乱,梦中遗精,男子赤白浊,妇人赤白带,或阴中疮疡,隐曲不利,皆宜清上固下,未可以大寒大热峻攻也。】
冷凝水谷不化。
【寒入下焦肠痛。】
血滞肩颔肿红。
【气热反上,则为头痛咽痛,颔肿不可以顾,肩如拔,臑似折。血热反上,则为耳聋,目黄,腮颊肿痛。】
温则茴、戟。
【大茴、小茴、巴戟、乌药之类。】
凉以通、芩。
【通草、黄芩、天花粉、茅根之类。】
补以牡蛎、石斛,泻则金砂、续随。
【补用牡蛎、石斛。泻用海金砂、续随子、葱白、荔核、紫苏之类。】
降火邪二便自顺,灸水分一阳遂充。
体仁汇编 【明 彭用光】
小肠药性
小肠乃手太阳之经,多血少气。
【其经起自少泽穴,在手小指之端;终于秉风穴,在肩上举臂有空。】
丙火之脏,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谓司受糟粕,受已复化,传入大肠,故云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千金》号监仓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