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万物由之盛长,不着色象,谓有何有?谓无复存,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然形神亦恒相因,凡心之病皆因忧愁思虑,而后邪得以入之。此圣人所以无病也。】
七窍三毛,星应荧惑台斗。
【荧惑南岳火星,七孔以应北斗七星,三毛以应三台,故此心至诚,则帝宰无所不应之。此上智聪明之人也。中智五窍三毛,下智三窍一毛,常人二窍无毛,愚人一窍,下愚一小窍。无窍则神无出入之门。】
十有二两,系通肺叶关元。
【心重十二两,不论大小皆然,以同身寸法秤量故也。五脏系通于心,心通五脏系,心之系与五脏之系相连,输其血气,渗灌骨髓,故五脏有病,先干于心。其系上系于肺,其别者自肺两叶之中,向后通脊着肾,自肾而至于膀胱,与膀胱膜络并行而之溲溺处,乃关元下极部分。】
内主血而外应舌,盛则荣发华面。
【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静则血藏于肝脏,故肝为血海,心乃内运行之,是心主血也。舌者心之苗,故外应舌。舌和则知五味。发者血之苗,血盛则发润心荣,色其华在面。】
所恶热而所喜静,衰则懒语错言。
【心本热,故恶热,虚则寒耳。心静则安,心动则躁,延年不老,心静而已。人年六十,则心气衰而言多错忘。】
丙丁伤风,癫癎嗜卧脉痿。
【丙丁日伤于风者为心风,其状多汗恶风,唇焦赤剥皮,甚则言不可快,嗜卧而为癫癎神乱,善怒吓人。心之风为行痹。五痹以夏遇之,则为脉痹,膝腕枢纽如折,胫筋纵缓,不能任用于地。或疑下体肝肾所主,而不知心火内燔,阴上隔阳,下不守位,肝肾亦随火炎而筋脉上逆也。又心痹则脉不通利,心下鼓满,喜噫之以出其气,上气喘急,嗌干气逆,则生恐惧。或问丙丁伤风,不亦泥欤?曰:此阴阳自然之妙也。春甲乙伤风为肝风,秋庚辛为肺风,冬壬癸为肾风,四季戊己为脾胃风,推之南风舍于心,则为心风,东肝、西肺、北肾,皆此意也。】
庚辛滞气,伏梁萦痛生烦。
【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其积形有似乎臂,而在脐畔萦系,伏而不动,如屋之栋梁然。久不愈,令人心烦而闷,或夜眠不安。】
热则火炎,喜笑而口糜、目黄、咽疮,甚则狂渴,无汗,流衂。
【笑者火之象,心实则笑,心虚则悲。口糜乃口疮糜烂。目黄为湿热熏蒸。咽疮者,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液两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此为四合也。谵语发狂,热则神慌而乱渴者,火盛则肾液干而咽络焦。汗为心液,热则无汗,得汗则肾水平而皮润,火不受克矣。血乃心主,热逼上行,虚则为衂,为唾。凡热者颐必先赤,当预防之。】
虚则神昏,梦飞而健忘,惊悸不乐,甚则胸腹腰胁痛牵。
【心实则梦忧惊可怪之事,虚则魂梦飞扬,气逆于心,则梦丘山烟火,健忘失记,惊悸不安,心内懊憹不乐,皆心血少也。胸腹腰胁相引痛者,手心主厥阴之脉,从胸中出,属心胞下膈历络三焦,其支别者循胸出胁,心系下膈络小肠,故病如是也。】
血滞经闭可治。
【女子不月,多因劳极惊悸,暴忧思虑,以致心气不足,而后血滞不行,不治其血,而通其心可也。】
冷痰真痛难援。
【冷证即真心痛,手足俱冷,痰壅,乃水克火,必死。以上风、气、血、热、冷、虚,纂华氏、丹溪之法。有非本脏病而兼见者何故?盖五脏病邪自相互入,即如心风证为癎者,肝风入心也;为头重呕吐者,脾风入心也;为咳嗽唾衂血者,肺风入心也;为眼旋生花者,肾风入心也。心气证为胁痛伏梁者,肝气入心也;为背膊妨闷者,脾气入心也;为胸背痛短气夜卧不安者,肺气入心也;为痃癖面黄者,肾气入心也。心热证为舌干少睡者,肝热入心也;为目黄恶心者,脾热入心也;为咳逆喘气生疮者,肺热入心也;为颠狂骨烦者,肾热入心也。心冷证为吐酸手足冷心痛者,肝肾冷入心,不治;为痰冷吐泻者,脾冷入心也;为悲思不乐者,肺冷入心也。心虚证为惊悸不欲闻人语者,肝虚入心也;为食了旋饥,心中往往多热嗜卧者,脾虚入心也;为悲思鼻塞惊怖者,肺虚入心也;为四肢无力多汗者,肾虚入心也。举此心脏为例,余可类推。】
凉以犀黄。
【犀角、牛黄、生地、竹叶、丹砂、矾石、元明粉、珍珠、麦门冬、郁金、黄连、知母、贝母、连翘、芦根之类。】
温则萸桂。
【吴萸、肉桂、当归、芍药、苍朮、白朮、石菖蒲、藿香、丁香、苏子之类。】
泻以连艽。
【黄连、秦艽、苦参、枳实、葶苈、贝母、半夏、杏仁、郁金、延胡索、前胡、木香之类。】
补则兔茯。
【兔丝、茯神、远志、菖蒲、天冬、麦冬、枣仁、山药、天竺黄、金银屑、当归、红花、川芎、羚羊角之类。又分风、气、热、冷、虚用药,大概风宜凉药为主兼以温泻,气宜温泻并用,热则纯用泻药,冷则纯用热药,虚则用补药。各脏皆然。】
吀黍羊韭李,每食宜设。
【其谷黍,其畜羊,心病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早夜欢乐,夏气常存。
【夏三月天地气交,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长养之道也。】
三才图会 【明 王圻】
心神
神名丹元,字守灵。心之状如朱雀,主藏神。象如莲花下垂,色如缟映绛,生居肺中肝上,对鸠尾下一寸。心脉出于中冲,中冲在手指端去甲二分许,陷者之中。
图书编 【明 章潢】
心脏说
心,火官也。居肺下肝上,对鸠尾下一寸。丈夫六十心气衰。脉出于中冲。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汗者心之液,肾邪入心,则多汗。小肠为心之腑。舌为心之苗,心气通则舌知五味;心病则舌焦卷而短,不知五味矣。合于脉,其荣色也,心之合也。血脉虚少,而不荣于脏腑者,心先死也。口干舌僵,或咽喉中痛,咽唾不便,口内生疮,忘前失后,心气衰也。或因怒气伤肝,或因惊气入胆,母能令子虚,而心血为之不足。又遇事繁冗,思想无穷,则心君为之不宁,故神明不安,而怔忡惊悸之证作矣。
心部食忌
四月勿食大蒜,令人发白及堕齿。五月勿食薤,损心。并勿食各物心肾,令人心痛。宜食大小麦黍藿。禁咸味。
养心法言
心者身之主宰,万事由之应酬,而病否之所系也。故相思一病,神仙难治。正心之人,鬼神亦惮,养与不养故也。未事不可先迎,既事不可留滞,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心之法也。
治心要法
心脏之病,必先调肝肾两脏。盖肾者心之鬼,肝者心之母也。故心病者先求乎肝,清其源也。五脏受病,必传其所胜,水能制火,则肾之受邪,必传于心,故先治肾,逐其邪也。若诊脉肝肾俱和,而心自生病,然后察其心象之虚实而调治之,斯得之矣。
医贯 【明 赵献可】
心主论
玩《内经》十二官之文,即以心为主。愚谓人身别有一主,非心也。谓之君主之官,当与十二官平等,不得独尊心之官为主。若以心之官为主,则下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当云十一官矣。此理甚明,何注《内经》者昧此邪!盖此一主者气血之根,生死之关,十二经之纲维。医不达此,医云乎哉?
或问心既非主,而君主又是一身之要,然则主果何物耶?何形耶?何处安顿耶?余曰:悉乎问也。若有物可指,有形可见,人皆得而知之矣;惟其无形与无物也,故自古圣贤,因心立论,而卒不能直指。其实孔门之一贯,上继精一执中之统,惟曾子、子贡得其传。然而二子俱以心悟而非言传也;可以言传,当时门人之所共闻不应复有何谓之问也。后来子思衍其传而作《中庸》,天命之谓性,以中为大本,而终于无声无臭。孟子说不动心有道,而根于浩然之气,及问浩然之气,而又曰难言也。老氏《道德经》云:谷神不死,是谓元牝;元牝之门,造化之根。又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佛氏《心经》云: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又曰: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夫一也,中也,性也,浩然也,元牝也,空中也,皆虚名也,不得已而强名之也。立言之士,皆可以虚名著论。至于行医济世,将以何味的为君主之药,而可以纲维一身之疾病耶?余一日遇一高僧,问之曰:心是佛,佛在胷中也?僧曰:非也,在胸中者是肉团心,有一真如心是佛。又问僧曰:真如心有何形状?僧曰:无形。余又问在何处安寄?僧曰:想在下边。余曰:此可几于道矣。因与谈《内经》诸书及《铜人图》,豁然超悟,唯唯而退。
医门法律 【清 喻昌】
心志
本神篇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忧愁恐惧则伤心。口问篇曰: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设能善养此心,而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忻忻,婉然从物而不争,与时变化而无我,则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脏俱宁,邪亦安从奈我何哉!
体仁汇编 【明 彭用光】
心脏药性
且夫心乃手少阴之经。
【居左手寸部。其经起自少冲穴,在手小指内廉之端;终极泉穴,在腋下筋间,动脉入脑。】
多气少血,丁火之脏。君主之官,神明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