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四气调神大论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注 夏三月阳气浮长,故茂盛而华秀也。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故为天地气交。阳气施化,阴气结成,成化相合,故万物华实也。夜卧早起,养长之气也。无厌于长日,气不宜惰也。长夏火土用事,怒则肝气易逆,脾土易伤,故使志无怒。而使华英成秀华者,心之华即神气也。夏气浮长,故欲其疏泄,气泄则肤腠宣通时气疏畅,有若好乐之在外也。凡此应夏气者,所以养长气之道也。心属火,王于夏,逆夏长之气,则伤心矣,心伤至秋为痎疟,因奉收者少故也。盖夏之阳气,浮长于外,至秋而收敛于内,夏失其长,秋何以收?至秋时阴气上升,下焦所出之阴,与上焦所逆之阳相搏,而为寒热之阴疟也。夫阳气发原于下焦阴脏,春生于上,夏长于外,秋收于内,冬藏于下,今夏逆于上,秋无以收,收机有碍,则冬无所藏,阳不归原,是根气已损,至冬时寒水当令,无阳热温配,故冬时为病甚危也。】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注 太阳主夏长之气,太阳不长,则心气虚而内洞矣。】
生气通天论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注 大骨腰高之骨,肾之腑也。过食咸则伤肾,故骨气劳伤。水邪盛则侮土,故肌肉短缩。水上凌心,故心气抑郁也。】
金匮真言论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
【注 心属火,受南方之赤色,通于心而养精于内也。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别气者,心主之气也。病在五脏者,病五脏之气也。炎上作苦,火之味也。心气通于南方,故与五行之火同类。五常政论曰:其畜马,盖以午未皆属火也。黍,糯小米也,性温而赤色,故为心之谷。其应天之四时,则上为荧惑。荧惑,火之精也,七百四十日一周天。心主脉,故病在脉。脉以应地,曰是以者,以地之五味、五行、羊畜、黍谷,以应病之在脉也。征,火音,其应在夏。七,火之成数。焦,气因火变也。】
阴阳应象大论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注 南方主夏令,故生热。夫火生热,今以在天之热而生火,正阴阳不测之变化。炎上作苦,火生苦味也。苦生心,盖苦乃心之味,味为阴,脏亦为阴,故味生脏也。心生血,盖血乃中焦之汁,奉心神而化赤。血生脾者,由本脏之所生而生及相生之脏也。心气通于舌,心和则知五味,故心主舌。风寒暑湿燥火,天之阴阳也;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之阴阳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则参天而地者也。先言体而后言脏者,人秉天地之生气自外而内也。赤,南方之火色也。征为火音,和而美也。心志喜,故发声为笑。心独无俞,故变动在志,心气并于肺则忧也。舌者心之官,苦者火之味。在志为喜者,心中和乐则喜也,过于喜则心志自伤。恐胜喜者,恐为肾志,水胜火也。热则气泄,故热伤气。有亢害则有承制,阴阳五行之自然,故寒胜热。苦乃火味,故亦伤气也。咸为水味,故胜苦。】
雷气通于心。
【注 雷,火之发声也。心为火脏,气相感召,故与心相通。】
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注 心位南面,灵应万机,故为君主之官。清静虚灵而主藏神,故神明出焉。】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
【注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君主神明,则十二官各安其职。以此养生,则寿终身而不致危殆,盖心正则身修也。】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注 心为身之主,即我之神明,心主不明,则十二官皆不安矣。心主包络为臣使之官,代君行令而主脉。脉者,血脉也;血者,神气也。神明昏乱,则血脉凝泣而使道闭塞矣。血气者,充肤热肉,渗皮肤,生毫毛,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血脉不通,而形乃大伤矣。故以此养生,则殃折不寿。】
六节脏象论
帝曰: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注 脏腑之形像,以应天地之阴阳,心主血,中焦受气取汁,化赤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为生身之本。心藏神而应变万事,故曰神之变也。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心主血脉,故其华在面也。在体为脉,故其充在血脉。其类火而位居尊高,故为阳中之太阳,而通于夏气,夏,主火也。】
五脏生成篇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是主肾也。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
【注 心主血脉,故合脉。心之华在面,故其荣在色。夫五脏合五行,各有相生相制,制则生化。心主火而受制于肾水,是肾乃心脏生化之主,故其主肾也。多食咸,则水味太过而伤心,故其脉凝泣而色变矣。】
诊要经终论
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
【注 收藏之气,从天而降,肺属干金而主天,为心脏之盖,故秋冬之气从肺而心,心而肾也。少阴主冬令,故先从手少阴而至于足少阴。】
平人气象论
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注 夏脏之元真通于心,而主藏血脉之气,心主血脉,故曰通。】
脏气法时论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注 心主夏,火之气,手少阴主丁火,太阳主丙火,二者相为表里,而主治其经气,丙为阳火,丁为阴火,在时主夏,在日为丙丁。】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注 持于春起于夏者,不死则能持,能持则能愈矣。禁温食热衣者,心恶热也。当愈不愈,故有所加,值死不死,故有所起。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故自得其位而慧,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静也。心为火脏,心病则刚燥矣,故宜食咸以软之。咸味下泄上涌,而从水化,能泄心气以下交,涌水气以上济,水火既济,则心气自益。火欲炎散,以甘之发散而泻之。】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注 心志喜,喜则气缓,缓则心神懈弛,故宜食小豆、犬、李之酸,以收养心气。】
刺热篇
心热病者,颜先赤。
【注 心合火而位居南方,故额颜先赤。】
气厥论
肝移寒于心,狂,膈中。
【注 肝为阳脏而木火主气,阳并于阳,故狂。心居膈上,肝处膈下,母子之气上下相通,肝邪上移于心,留于心下,故为膈中。盖言脏不受邪,五脏之寒热相移,留薄于脏外而干脏气,不伤脏真者也。】
肝移热于心则死。
【注 心主君火而不受邪,邪热乘之,故死。】
标本病传论
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注 心先痛者,病先发于心。欬者,一日而之肺也。胁支痛者,三日而之肝也。闭塞不通,身痛体重者,五日而之脾也。此皆逆传其所胜,是以三日不已而死。心为火脏,冬之夜半者,水胜而火灭也。夏之日中者,亢极而自焚矣。】
方盛衰论
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注 救火,心气虚也。阳物,龙也,乃龙雷之火游行也。得其时气之助,则君相二火并炎,故梦燔灼。】
灵枢经
本输篇
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溜于劳宫,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荣。注于大陵,大陵,掌后高骨之间方下者也,为腧。行于间使,间使之道,两筋之间三寸之中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为经。入于曲泽,曲泽,肘内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为合。手少阴也。
【注 心出于中冲者,心脏所出之血气,渗于皮肤之间,从中冲之井而行于手厥阴之经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谓止于经处而不行。过于肘中,与胞络之血脉相合,乃自入于手少阴之经也。盖血者心神之化,心与胞络血脉相通,心脏所出之血气,间行于手少阴厥阴之经也。】
本神篇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月囷)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
【注 思虑脾之情,如心因怵惕思虑,则伤心脏之神,神伤,则不能主持而恐惧自失矣。脾主土而主肌肉,肺主气而主皮毛,肉之膏肥曰(月囷),色者气之华。(月囷)肉者地所成之形,毛色者天所生之气也。破(月囷)脱肉,毛悴色夭,天地所生之命绝矣。死于冬者,五行之气,死于四时之胜克也。】
经脉篇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是动则病咽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注 少阴之上,君火主之,故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少阴之气盛也。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心系上系于目,心火盛,故黄也。臑臂掌中,心脉所循之部分。盖心所生之病而外及于经脉也。】
【心经诸穴歌 手少阴,九穴成,极泉、青灵、少海行。自灵道、通里、过阴郄、神门。抵于少府,少冲可寻。】
【分寸歌 少阴心起极泉中,腋下筋间脉入胸。青灵肘上三寸取,少海肘后五分容。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腕后方半寸,神门掌后兑骨隆。少府节后劳宫直,小指内侧取少冲。】
经水篇
手少阴外合于济水,内属于心。
【注 济水发源王屋山,截河而流,不混其清,故名曰清济。尊居四渎,故手少阴外合济水,内属于心。】
病传篇
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注 五脏秉五方五行之气而生,故生于相生,而死于相胜也。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传之肺,三日而传之肝,五日而传之脾,皆逆传其所不胜。再至三日不已而死。夫心为火脏,冬主水,夏主火。冬夜半者,水胜而火灭也;夏日中者,亢极而自焚也。】
淫邪发梦篇
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
【注 厥气者,虚气厥逆于脏腑之间。客者,薄于脏腑之外也。梦丘山烟火,心属火而心气虚也。】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
心为牡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征,其味苦。
【注 属火,故为牡脏。】
本脏篇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注 心小则神气收藏,故邪弗能害,而易伤以忧。心大则神旺而忧不能伤,大则神气外弛,故易伤于邪也。肺者心之盖,故心高则满于肺中,在心主言,在肺主声,满则心肺之窍闭塞,故闷而善忘,难开以言也。经云:心部于表,故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心卑下故易恐以言也。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按邪气脏腑病形篇曰:五脏脉微小为消瘅。盖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脆弱,则津液微薄,故皆成消瘅。心正则精神和利,而邪病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骨曷)骭者心高,(骨曷)骭小短举者心下。(骨曷)骭长者心下坚,(骨曷)骭弱小以薄者心脆。(骨曷)骭直下不举者心端正,(骨曷)骭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注 小理者,肌肉之文理细密。粗理者,肉理粗疏。大肉(月囷)脂,五脏之所生也。故候肉理之精细,即知脏形之大小。(骨曷)骭,胷下蔽骨也。】
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注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皮脉之相应也。故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
邪客篇
少阴心脉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伤心,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注 血脉,心所主也。君主无为而神明内藏。包络之相,代君行其令也。精神内藏,其脏坚固,故邪弗能伤,伤则死矣。少阴,心脉。包络者,心主之脉也。】
扁鹊难经
心脏形象
四十二难曰: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心脏形象之图
见图
【巵言曰:心深也,言深居高拱,相火代之行事也。】
金匮要略 【汉 张机】
心脏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