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
灵兰秘典论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注 胆秉刚果之气,故为中正之官。有胆量则有果断,故决断出焉。】
六节脏象论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注 五脏六腑,共为十一脏。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故取决于胆也。所谓求其至也,皆归始春。】
气厥论
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亻亦)。
【注 五脏六腑之生气,皆取决于胆。胆气燥热则生阳不升,故身体懈惰。胃气热则消谷善饥,故亦曰食(亻亦)。疟论曰: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亻亦)。今胃移热于少阳,故亦名曰食(亻亦)也。】
灵枢经
本输篇
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足少阳也。
【注 五脏合五行,六腑而应六气。六气之中有二火,故多火之原而原附于经也。五脏之俞出于井水者,五脏合地之五行,以应生长化收藏之气。故从木火土金水而顺行。六腑之俞出于井金者,六腑应天之六气,六气生于阴而初于地,故从秋冬而春夏。此阴阳逆顺之气也。】
经脉篇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胁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注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少阳之气不升也。少阳主初阳生气,故胆气升,十一脏腑之气皆升。经云: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平脉篇曰:阳气长则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少阳之动气为病则厥逆而不升,故甚则面有微尘,体无膏泽。少阳相火主气,足下反热者,火逆于下也。是为阳气厥逆之所致也。少阳属胆,故主骨所生病者,为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腋下、胸胁、髀膝、胫踝皆痛。乃足少阳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血脉留滞,则为马刀侠瘿。阳加于阴,则为汗出;阳逆于下,则为振寒。少阳主骨,故诸节皆痛也。】
胆经诸穴歌 足少阳兮四十三,瞳子髎近听会间。客主人在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前。率谷天冲浮白见,窍阴完骨本神连。阳白临泣目窻近,正营承灵脑空焉。风池肩井兮渊液,辄筋日月京门联。带脉五枢而下,维道居髎相沿。环跳风市抵中渎,阳关之下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穴,阳辅悬锺穴可瞻。丘墟临泣地五会,侠溪窍阴胆经全。
分寸歌 足少阳,四十三,头上廿穴分三折,起自瞳子至风池,积数陈之次序说。瞳子髎近眦五分,耳前陷中听会穴。客主人名上关同,耳前起骨开口空。颔厌悬颅之二穴,脑空下厘曲角中。悬厘之穴异于兹,脑空下廉曲角上。曲鬓耳上发际隅,率谷耳上寸半安。天冲耳后入发二,浮白入发一寸间。窍阴即是枕骨穴,完骨之上有空连。完骨耳后入发际,量得四分须用记。本神神庭旁二寸,入发一寸耳上系。阳白眉上方一寸,发上五分临泣是。发上一寸当阳穴,发上寸半目窻至。正营发上二寸半,承灵发上四寸谛。脑空发上五寸半,风池耳后发陷寄。肩井肩上陷中求,大骨之前一寸半。渊液腋下方三寸,辄筋期下五分判。期门却是肝经穴,相去中庭四寸半。日月期门下五分,京门监骨下腰绊。带脉章门下寸八,五枢章下寸八贯。维道章下五寸三,居髎章下八寸三。章门缘是肝经穴,下脘之旁九寸含。环跳髀枢宛宛中,屈上伸下取穴同。风市垂手中指尽,膝上五寸中渎逢。阳关阳陵上三寸,阳陵膝下一寸从。阳交外踝上七寸,外丘踝上六寸容。踝上五寸光明穴,踝上四寸阳辅通。踝上三寸悬锺在,丘墟踝前之陷中。此去侠溪四寸五,却是胆经原穴功。临泣侠溪后寸半,五会去溪一寸穷。侠溪在指歧骨内,窍阴四五二指中。
经水篇
足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于胆。
【注 渭水出于雍州,合泾、汭、漆、沮、沔水,而渭水独清,诸阳皆浊,而胆为中精之腑独清,故内属于胆。】
淫邪发梦篇
厥气客于胆,则梦鬬讼自刳。
【注 厥气者,虚气厥逆于脏腑之间。客者,薄于脏腑之外也。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厥气客于胆,则梦鬬讼自剖。】
扁鹊难经
胆腑形象
四十二难曰: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
胆腑形象之图
见图
中藏经 【汉 华佗】
论胆虚实寒热生死脉证之法
胆者,中清之腑也,号曰将军,决断出于此焉,能喜怒刚柔,与肝为表里也,足少阳是其经也。虚则伤寒,寒则恐畏头眩,不能独卧;实则伤热,热则惊怖,精神不守,卧起不宁。又元水发其根在胆。又肝厥不已,传邪入胆,呕清汁。又胆有水则从头肿至足也。又胆病则口苦太息,呕宿汁,心中淡淡,恐人将捕之,咽中介介然,数唾。又胆胀则口苦,舌下痛,太息。邪气客于胆,则梦鬬讼。其脉诊在左关上浮而得之者,是其部也。胆实则热,精神不守,胆热多睡,胆冷则无眠。又关上脉阳微者胆虚,阳数者胆实,阳虚者胆绝也。
千金方 【唐 孙思邈】
胆腑脉论
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胆者,中清之腑也。号将军,决曹吏,重三两三铢,长三寸三分。在肝短叶间,下贮水精汁二合,能怒能喜,能刚能柔,目下果大,其胆乃横。凡胆、脑、髓、骨、脉、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若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胆实热
左手关上脉阳实者,足少阳经也。病苦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干头痛,洒洒恶寒,胁痛,名曰胆实热也。
胆虚寒
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摇,臂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目巟)(目巟),名曰胆虚寒也。
河间六书 【金 刘完素】
胆瘅证
谋虑不决,胆虚,气上冲口中,上溢则口苦。是清净之腑,浊扰之气上溢,益胆汤主之。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胆腑
异哉胆也!无出入窍而附于肝之叶间,水色金精,名清净腑,而避乎胃之私污。
【胆者金之精,水之色,其色元,其形如悬瓠,其神为龟蛇,无入水窍,附肝之短叶间,不同六腑传化,而为清净之腑。】
藏精汁三合,而验五爪青红。
【肝虽应爪而胆合于肝。经云: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急。】
行荣卫二气,而重三两零数。
【荣卫虽主于肺,而其流行又主于胆,故胆气始于子。云胆重三两三铢,三铢,今之一钱二分半也。】
气痛心胁,膊项不便,或发燥、体枯、面尘。
【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故气病如是。不便者,肝循阴器上贯膈络布胁肋,故两胠满不得小便也。发燥者,胆有怒火也。胆合膀胱,上荣毛发,风气盛则焦燥,汁竭则身体枯。面色蒙尘者,气滞则荣卫道濇也。】
风攻头眉,耳目多倾,或癫癎吐沫口苦。
【少阳脉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项,风邪上攻,则头痛眉倾,耳暴聋,目锐眦肿赤。风甚则瘈瘲癫癎,轻则常吐黄水,口为之苦。】
热壅鼻渊,咽肿食亦,痿躄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