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19500000063

第63章

论云及诸色根所依处根所依处者。即摄造根四大。及扶根四大。及扶根尘。护月有二种五根。一意识及相应变者。二末那相应变者。彼以第七识。缘第八相分为我所故 问曰若尔第七。既缘第八相以为我所。即第七名无漏缘使耶。以缘第八相为我所故。今解唯缘根及所依等为所缘。非种子。种子即自体上义分。即自证分缘故。非无漏缘使。第七虽缘第八起我。然迷总报故。迷现行不别缘还灭上功能。故非无漏缘使 若尔亦缘第八所缘外器为所缘。应是上界缘使。述曰不然。第八虽缘上器。然有亲有疏。欲界者亲由业感。缘上界者疏不由业感。缘第七既缘第八见分。为我所缘相业所招生。亲相分者。即欲界器。其我所。即须随我。我既欲界系。所亦应然。故非他界缘使 问曰意识缘上界色等时。此即随见分。欲界系第八。既缘上界相色等。即应欲界系。述曰不然。第八含种子。种子故第六不然。故不为例。有种故。亲变故。第八境非欲界系。第六识等不名种子。影像缘故。随见分欲界系。又解护月。第七缘第八时无我所。通说故言其实无也。三本识所变五根。今唯有所变。实业感者。非余二种五根也。此缘内时。其造声四大一切时有。常缘其声界。义说有之。其实无有。即缘声之种子及四大。故名为缘。声非现行声一切时有也。此中应有一大增时。如眼中地大身根眼根四尘。即七物可得知余无不可得者。彼增时亦则说缘。其护法唯有二种五根。第八第六二识所变。第七缘第八。为我家之。我即为我所故。护月难护法曰。若上不缘下外器者。何故修生天眼第八缘也。义曰此非第八境故不缘。唯意所行。若尔心无境无意。不缘此第八。复不缘其眼应无。若尔如五识。非第八境。意不缘此五识。岂即应无识。是见分取于所缘。此根非见分。何得为例。亦随识为见分故同五识。述曰缘未必要须业所感者。如下界长养根等。第八亦缘如种虽非业生第八。亦不妨缘。若尔何故不许上地离下地生时亦缘外器相。以下界第八缘上界眼故。如下次自解

论云此于有色界者。护月云。若无色界第八。不缘下器者。何故外器文前预简云。此于有色界故生。无色缘下外器。护法云。此简内执受。若有色界有种有根。及根所依。无色唯有种子。无根及扶根尘。即内执受半有半无。须简色根。外执受中一切无色界皆无。何须致简。故下膏炷喻。若无色有外器。应无内炷外有光明。故知简别。不随汝意。第八俱五数所变化身。众生数非众生数者。即众生数。若尔何故非异熟说根为五识依也。亦是然是未依本生故

论云。复次阿赖耶识乃至一味了别而转故者。此中护法为正文难护月云。若缘.三界器相。此中何故唯言从初执受。乃至命终。彼通曰。此但约一内身为论。而说外器。非据实义 问曰如此处业。还感此处界。如欲界死生上界。即此界业尽故生。若未尽如何生上界。若尽何故生上界。由缘下界外器。若生上由缘此外器。果应永不尽。义曰若有情身。及外别受用果。须业尽时果尽。有业时缘外器别果。其外共器果。未必要须业一。有方便。以一切时任运缘彼为境界故 问曰若尔如论处说。第四禅外器。虽无三灾坏。而随身生灭。所随生灭。器既是共相。果如何有灭时。以一切时任运缘故。下诸界地。理虽应然。且据四禅。论文明故。义曰且约胜缘故为此说。其义者何。如一有情感得一处舍宅等缘。其此外器。有情共感。虽共业招。而此一众生业力从增。有别受用胜缘故。若此胜缘。在余有情随之得变。若无胜缘。此处亦灭 问曰若然此一有情。复余有情所共缘者。亦随胜缘说灭诸有情所变。胜缘既在。而彼有情亦应缘之。理既难妨。不可取之。又如地狱。必恶业招。若生人天。其何业感。若在色界亦得缘者。何故色界身。由起地狱诸不善业。而能感果。故有大妨。设护法菩萨此义如何。义曰若在上界。不缘下界。其理无妨。然欲界人天。何时造彼业者。若人天所感之业。必是善感。以人天不受彼生业。若恶感招必定受生。加以别恶业等故。于此中无妨如见粪汁名为美食。其理如此。对法抄说。又第八若不缘上界色等者。如其天眼通者。此眼根等岂非第八缘耶。答曰不缘。若尔如何名唯识。答曰种子生故名唯识。非识所缘故。如六七识界为缘等。又云缘。若尔何故不许缘上界耶。义曰若往彼界。何缘不许不缘其色界系色。非第八缘。见相别系故。依彼为门自变为影像故。马胜比丘事入净土等皆如是。随往所见即变。属见分系。然色界者色界缘

论云当言于欲界中缘狭小执受境等。此约身为论。以身量小故名狭小。有义以外器有大小量说等。如小千界等。其下文说。以诸十八界多小。说小大缘。无色无身。以何为大小。故说诸界名大小。以无色界缘法处。说大小故。其义未解。法师云。彼心或广或略。熏成种时。第八缘此种。种从现行名广略等。非缘现行。若尔即得说第八识。缘三界种子境也。答不然。约功能如欲界。名狭少。行种所生现行亦狭小故。如是乃至无色界亦然。若欲色界。不说外器为论。以俱缘无量外器界故

论解第八俱五法者。问以为能熏为是所熏。答曰非二。以非王无不与能熏相应。而非所熏。以无力能。不从加行心之所引生。故非能熏。夫能熏者。必从前加行心引生者可成能熏故。此五法非是能熏 问若尔六识之中异熟舍受。应同此类。非能所熏。义曰许然无失。此为胜义也。又五法缘境为缘。第八识之境。为别为境缘 问曰何失若缘本质境。云何名不同一行相。若别缘者。如五根既为本识等。六法所变。六五根而眼等识依何者根故皆有妨。如实义者俱缘第八识之境。若尔如何释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虽境无别。见用各殊。受为领纳。相为所缘等见有别故。说不同行相。与余七识不同。余七识得心所。名为境缘。故第七亲为我我所等。余处当释。此与前两师义别。彼彼皆依本质影像而变境故

论云解作二缘性中。云又由有阿赖耶故得有末那等者。谓由第八为境故。得起第七见分。又由第八中种子故第七得起。具此二义故作此说

论云复次诸转识与阿赖耶作二缘性中。云于现法中长养彼种子者谓如依止阿赖耶识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如是如是于一依止同生同灭熏习阿赖耶等者。此中若熏种同时生灭家。取是文为正。若异时家于此文云。此谓现行能熏之识。与第八识同生同灭熏习。第八非现行与种同时生灭。此中有二诤。一家云。初帙第五卷。种子七义中云。若生异类即此念生。若生自类非即此刹那。故知现行望种子。种子望现行。是自类异念生。若尔云何释种子六义。念念灭俱。有义曰。此但约俱有生灭。非即此刹那中同生同灭。一家云。诸种生现现生种必同时。如种子义及此中文等。如第五卷等种子七义。文言自类者。谓自种子类种子生种子。自类相生故。非即此刹那。若种望现行名异类。是即此刹那。又旧种望新种。亦有异类。即此刹那故。此二释此文处不同

论云阿赖耶与诸识俱转转相谓或一时唯与一种俱转所谓末那俱转何以故此末那等乃至若有心位若无心位常与第八俱转意者。此与对法第二相违。彼云又此意遍行。一切善不善无记法俱。唯除圣道现行。若处灭定及无学位。故此相违。即此文云。无心有心皆相违。即灭定无心圣道无学有心尚行故。有相违故。依此西方二说。一云末那唯有人我无法我。即如对法。三时不现行为正。然此中言有心无心三性位有等者。即除灭定余无心位。谓无心睡眠闷绝。入无相定。生无想天。非谓灭定中有。今无漏观无学身中三乘。皆入人空观。第七唯人我故不行。有漏之识无漏之识可生。若言灭定。亦有第七。一切时论此我意也 问曰云何灭定等三时无。而言常与第七识俱转。答曰此据除三位。余一切位俱非三位。亦有名俱下言有心定无心定者.即无想定有漏定等。非灭定无漏定。又第二师释云。即此文为正。末那一切时常有。然对法言。三时不行。亦有义以第七识双起人法二我。如二乘入无漏观等三位。人执末那不行。若菩萨入法观圣道等三位。即法执末那不行。此二时中。无人执时法执在。二执无时无漏末那生。今遮有漏二执故言无。非人观中无法执。二空观中无无漏者。若尔何故此文。或与一识俱转。答曰此于余六言。或非唯此一。不然更加二三等不定故言。或非末那有时有无时无言或也。何故无漏等观中。无人法执者。如佛地论对法第二说所以

论云缘阿赖耶以为境界执我起慢思量行相等者。准此西方二释。一护月师。第七唯第八王见分为我。相分为所。种子等如前已说故。此文唯缘见分故。故唯有我。无我所等故。摄论等云。我我所等。或唯有我无我所。余处文剩来。护法解云。以此准知。唯缘第八见分为我。不缘别相分等为所。然言我我所等者。即计第八。为我家之我。即是我所。其中缘种不缘他界。无漏缘使等如前释

论文又复意识染污末那以为依止彼未灭时相了别缚不得解脱等者。此文违前文。由有阿赖耶故。末那得有。文势故起。又如本地分中。同时依止意。彼末那相依。起过行相。今此明之。由有末那故第六起相缚。谓由末那计第八为我故。第六于境起法执执蕴等。缘境起缚名为相缚。相缚体即六尘所缘皆缘也。又由有此末那故。八识缘境皆有缚起。即诸论云。谓境界相能生缚也。此缘为由法执末那故起。为由人执故起。若法执者。二乘及大乘人空观。应是有漏。必待所依法执故。今准知有人执末那故。第六识等起缚。何以如此者。此人执是惑性体粗故。起他识相缚。法执不然。故不为例。此皆以自识所行境相望为缚。又他境为缚。由末那所缘。顺能依第六识故。所以起缚。若缘无漏。第七不顺故不为缘缚自他境。文以意解缚故剩解非他。于自境起缚。亦缘他境起缚。又如本地中云。意识业者。了自境所缘。及自共相。不解他自者。何故今简也

论云若地狱中与纯苦无杂受俱时而转等者。此准瑜伽。以三禅乐极唯在意。地狱苦极亦唯在意。若地狱中极大地狱者。唯有苦受。如旧摄论无乐相应。又云前本地分五识身地。与乐相应者无此文。今此文中唯有一说约种子。余处文是亦得成熟乐受。若约现行不然故。前第四云。四种地狱无乐受。然有多分苦受。如是等苦。此据增苦。非谓有乐。又云以死为乐者。非谓乐受苦灭故名乐。其实苦受。又约余轻地狱何妨。逢风而为段食。必亦乐相应。今据报乐无妨。又旧摄论虽有。亦翻末依本。今摄论中无此文。若本地如前会。地狱言等者。以鬼畜有苦乐。前乐摄一分有福。今苦摄一分无福者。故言等。如显扬十七。即无等字。虽然准三受。俱畜生等言一分。故知余一分即是纯苦。显扬十苦破品云。纯乐谓诸天。即不简欲天即三受。论此约趣语。即天趣乐多。人趣容苦多故不说

论云阿赖耶识或于一时与转识相应善不善无记心俱时而转者。西方为五识有次第缘无次第缘家二说。一有次第缘家义者。以卒尔心唯一刹那故。相续唯在等流心。如眼识缘善起。至等流心。一类自相续生。耳识后起。乃至等流。缘不善起。自类相续。前善眼识未灭。耳不善识遂生。故并第八无记。三性并起。与五识中更取一识。起无记可知。或第七即是。二无次第缘家者。乃至等流五识亦无。相续有二说。一无一念中三性并起。此中据事究竟语名一刹邦。非一念中三性并起。二即如前眼善识起。至等流心时。耳识卒尔心起。乃至耳不善等流心生。眼识亦生故。此一时善不善并 问曰若五识起善恶。必意识引。如耳识起意引不善生眼识。无能引。应不起善。义曰初起善恶必由意引。若已引者更不须引。故于后时眼还生善 问若曰境平等。可眼耳二识要隔三刹那方起。或境贪爱何妨隔一二刹那即起。若尔眼耳即不并生。义曰要须隔三刹那。五识类等故。虽于境贪爱。以五识类等故。不得隔一二念即生。又义隔一二刹那。亦有起恶 若尔即无三性并。义曰若有此义故。于平等境时起三性心。如前说

论云如是阿赖耶识虽与转识俱时而转亦与容受善不善无记心所俱时而转者。此约前识俱受俱性俱门为有法。然不应说与彼相应为法。即合为宗。何以故。由不与彼同缘转故。下立因。如眼识下出同法喻。明以容言简之。其转识名中自简故。不言容等。有识言容受者。以受性同三受。并如五识一性时。何妨三受并意识应引生。又何妨三性中二各别受。如前次第作。又三性心尚无一念起者。何况三受。如前事究竟通。又三性虽同时。何妨唯一受无三受并生。义曰三性既俱生意识所引。何缘三受非得一时。若三性同时何无三受 问曰三性三受等初起。并由意识引生后并生。已意缘何境。义曰若境平等识境并缘。若于境增即随观此问即随境观。如现任解。若境平等总观识境三性诸心。不同三受识所有义。意随何性。心随何受起。若性唯无记。不违三性故。若受唯舍受。不违三受故。舍受平等无记非明证。若随境增缘。亦缘余境不。义曰有缘。然只随增性不同。余境性受等。余如前说。此上来文解伏难云前言第八相应受。唯不苦乐等。何故后言唯识俱转。乃至七识俱转。三性等并生故。今为通此第一通妨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战天纪

    战天纪

    大秦帝国王氏家族,是帝国内最强的家族。而这个家族内,却有这么一个规矩,凡是十八岁仍然没有达到三重天境界的族人,无论是谁,都会被驱逐出家族!王武,曾经的家族三少爷,却仅仅只有一重天的修为,在十八岁那年,同样被逐出了家族。他究竟能不能在这片强者为尊的世界生存下来?
  • 亚特兰蒂斯的地下世界

    亚特兰蒂斯的地下世界

    一个生活在2010年的青年在自己的奶奶死前交予的手镯所引伸到远古时代亚特兰蒂斯的文明古国的地下城市的继承秘密。这个青年经历世界各国的特工以及文明古国的大家族的抢夺和追杀,在这经历中认识一些有异能或武功的朋友帮助下,继承这地下文明城市王国。(续集利用地下文明城市科技去寻找生命起源)
  • 看一起繁华似锦的凉澜

    看一起繁华似锦的凉澜

    她本是杀手,只因一句“前世”就穿越到了一个一灵力为尊的古代,还是一个婴儿,就因为一个大师的话还需要扮成男装。父母为护没有灵力的她,到了其他地方。为了报仇,找回父母,她一朝成为最厉害的人。玩心机,契约魔兽,炼丹药。无所不能
  • Pride and Prejudice

    Pride and Prejud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齿轮秀

    齿轮秀

    社会就像是座无比复杂的工业机器,而我们每个个体就像生长在其中的无数齿轮,任何单个齿轮的腐朽就会磨损周围一大片区域,如同传染病将细菌传染给靠近自己的一切,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灾难般的崩塌。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于其中一个微不足道小小齿轮的锈化。炼金术#非后宫#非爽文#非好人
  • 湘西往事之鬼眼少女

    湘西往事之鬼眼少女

    一个天生阴阳眼的湘西山村小女孩,用她的双眼见证了一系列离奇古怪的事情,目睹了家族的兴衰成败。想知道她的眼睛看见了什么吗?鼠标一动,一副让人心惊肉跳呼吸加速的诡异画面会一一呈现给你。
  • 混乱的真实

    混乱的真实

    我们的天敌,曾经是死亡、光速和距离;随着第四维度被利用,我们消灭了天敌‘距离’,却又带来了新的天敌‘青色魔鬼’。宇宙无限大,战事虽止,敌人永存。
  • 农门一品女御医

    农门一品女御医

    医科大学的高才生,古武世家的大小姐安如意,在毕业后被爷爷丢进了部队。历经千辛万苦,眼看着就要熬出头了,自由已经在向她招手,却不想在最后一个任务里阴沟里翻了船,不小心被流弹击中,翘辫子了。意外穿越重生在一个农家幼女身上,却是家徒四壁,父亲失踪,舅舅舅母欺负,还有泼皮无赖上门骚扰。看她整舅母,治无赖,施手段,扭转乾坤。机缘巧合重回父族,却又陷入一个又一个的阴谋中......
  • 三国成长记

    三国成长记

    一个穿越到三国时代的现代普通年轻人,在经历残酷的故事之前,又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建设呢?
  • 炎帝归来

    炎帝归来

    万年的等待。万年的期盼。父母,妻儿,兄妹…“我一定要回去,不管千年、万年,人阻,杀人;魔阻,灭魔;神阻,戳神”。“可彼有家此无家,彼有亲人此无亲人吗?彼有爱此无爱,彼有牵挂此无牵挂吗?这是一条什么路,归路?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