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18400000010

第10章 《绪言》(7)

曰:孔子言:「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人物分于阴阳五行以成性,成是性斯为是材以生,可原始而知也;形敝气散而死,可以反终而知也。其生也,精气之融以有形体,凡血气之属,有生则能运动,能运动则能知觉。知觉者,其精气之秀也,是谓神灵。《左氏春秋》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魂魄非他,其精气之能知觉运动也。至于形敝而精气犹凝,是谓游魂,言乎离血气之体也。精气为物者,气之精而形凝,品物流行之常也;游魂为变者,魂之游而存,其后之有蔽有未蔽也,变则不可穷诘矣。彼有见于游魂为变,而主其一偏,昧其大常,遂以其能盗天地生生之机者为己之本体,非圣人不知不言,独彼能顿悟得之也。彼之以神先形气者,圣人所谓游魂为变中之一端耳。

问:宋儒以理藏于心之内而为性,与老聃、庄周、释氏以神居于心之内而为性相似。朱子又谓「心为神明之舍」(朱子云「理无心则无着处。」又云:「凡物有心而其中必虚,人心亦然;只这此虚处,便包藏许多道理,推广得来,盖天盖地,莫不由此。此所以为人心之妙欤!理在人心,是之谓性。心为神明之舍,为一身之主宰,性便是许多道理得之天而具于心者。」)所谓「神明」,即老、庄、释氏目之为性者矣,其于理与神明何以别?

曰:朱子所谓「神明之舍」者,非谓以心为舍,神明居之也。神明即指心而言,以神明之心甚虚,天下之理咸具于中为性,而心特其舍耳。对性言之,故谓之舍;然非空空无知,故称为神明之舍。宋儒于性与心视之为二,犹荀子于礼义与性视之为二也。荀子以礼义圣人之教,常人必奉之以变化其性,宋儒以性专属之理,「人禀气而生之后,此理堕入气质之中,往往为气质所坏,如水之源清,流而遇污,不能不浊,非水本浊也,地则然耳;必奉理以变化气质,使复其初,如澄之而清,乃还其原初水也。」荀子之所谓礼义,即宋儒之所谓理;荀子之所谓性,即宋儒之所谓气质。如宋儒之说,惟圣人气质纯粹,以下即实〔质〕美者亦不能无恶;荀子谓必待学以变化此性,与宋儒〔谓〕必待学以变化气质,无二指也。但荀子指为待学以变化者,仍其性之本然名〔言〕;宋儒因孟子论性善,于是学〔举〕古今来如孔子言「成之者性」,言「性相近」,孟子言「忍性」,言「犬之性、牛之性、人之性各不同」,悉目之曰「此气质之性待变化者」也。荀子推崇礼义,直归之圣人;而宋儒因「孟子道性善」,于是谓理为生物之本,使之别于气质,曰「惟此无不善」也。试问:以理为我乎?以气质为我乎?设以理为我,以气质为理所寓于其中,是外气质也,如老聃、庄周、释氏之专以神为我,形骸属假合是也;设以气质为我,以理为气质所受,是外理也,如荀子以礼义属圣人之教是也;二者皆我,则不得谓纯乎善者一我,杂乎不善者又一我矣;苟非两我,则不得一譬之水,一譬之地矣。况天下古今之君子小人,未有非以血气心知为我者也。小人狗〔循〕我而悖理,君子重我而循理。悖理者亦自知其非也,是「性无有不善」也,长恶遂非,故性虽善,不乏小人。循理者非别有一事,曰「此之谓理」,与饮食男女之发乎情欲者分而为二也,即此饮食男女,其行之而是为循理,行之而非为悖理而已矣。此理生于心知之明,宋儒视之为一物,曰「不离乎气质,而亦不杂乎气质」,于是不得不与心知血气分而为二,尊理而以心为之舍。究其归,虽以性名之,不过因孟子之言,从而为之说耳,实外之也,以为天与之,视荀子以为圣与之,言不同而二之则同。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荀子推以礼义与性为二本,宋儒以理与气质为二本,老聃、庄周、释氏以神与形体为二本。然而荀子推崇礼义,宋儒推崇理,于圣人之教不害也,不知性耳。老聃、庄周、释氏,守己自足,不惟不知性而已,实害于圣人之教者也。

问:凡读书穷理,此理之得于古圣贤者,与理之得于天者,非皆藏于心欤?

曰:否。人之血气心知本乎天者也,性也。如血气资饮食以养,其化也,即为我之血气,非复所饮食之物矣;心知之资于问学,其自得之也即为我之心知。以血气言,昔者弱而今者强,是血气之得其养;以心知言,昔者狭小而今也广大,昔者闇昧而今〔也〕明察,是心知之得其养也。故人之血气心知,本乎天者不齐,得养不得养,则至〔于〕大异。人之问学犹饮食,则贵其化,不贵其不化。记问之学,食而不化也。自得之,则居之安,资之深,取之左右逢其源,化而为我之心知也。大致善识善记,各如其质,昔人云「魂强善识,魄强善记」。凡资于外以养者,皆由于耳目鼻口,而魄强则能记忆,此属之魄者存之已尔。至于无取乎记忆,问学所得,非心受之而已,乃化而为我之心知。我之心知,极而至乎圣人之神明矣。神明者,犹然心也,非心自心而理藏于中之谓也。心自比而理藏于中,以之言学,尚为物而不化之学,况以之言性乎!

问:《春秋传》曰:「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而〔然〕后生。」屈原赋《天问》篇曰:「阴阳三合,何本何化?」所谓阴阳者,指男女而言;所谓天者,别而言之。岂即如老、庄、释氏以吾之神得于天而受形以生者欤?抑如宋儒以吾之理得于天而存于气质中者欤?

曰:否。人物之初,何尝非天之阴阳絪缊凝成?及气类滋生以后,昆虫之微,犹有絪缊而生者,至人禽之大,则独天不生矣。然男女之生生不穷,以内之生气通乎外之生气,人在生气之中。如鱼在水之中,其生也何莫非天!天之阴阳,父母之阴阳,同为化气〔气化〕自然而不可分也,此之谓「三合而后生」。

问:程叔子撰《明道先生行状》云:「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然后得之。」吕与叔撰《横渠先生行状》云:「范文正公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以为未足,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返而求之《六经》。」《朱子语类》廖得明《录癸已所闻》云「先生言:二三年前见得此事尚鹘突,为他佛说所〔晓〕相似,近年来方看得分晓。」(癸已,朱子四十四岁。)朱子《答汪尚书书》云:「熹于释氏之说,盖尝师其人,尊其道,求之亦切至矣,然未能有得。其后以先生君子之教,校乎〔夫〕前后缓急之序,于是暂置其说而从事于吾学。其始盖未尝一日不往来于心也,以为俟卒究吾说而后求之未为甚晓〔晚〕。」「而一二年来,心独有所安,虽未能即有诸己,然欲复求之外学以遂其初心,不可得矣。」考朱子慕禅学在十五六时,年二十四见李愿,教以看圣贤言语,而其后十余年,有《答何京叔》二书,意见乃与释氏不殊,信彼为有实得,此为支离,反用圣贤言语指其所得于释氏者。(朱子《答何京叔书》云:「向来妄论持敬之说,亦不自记其云何,但因其良心发见之微,猛省提撕,使心不昧,即是做工夫本领。本领既立,自然下学而上达矣。若不察良心发见处,即渺渺茫茫恐无下手处也。」「所谕多识前言往行,固君子之所急,熹向来所见亦是如此。近因返求,未得个安稳处,始知此未免支离。如所谓因诸公以求程氏,因程氏以求圣人,是隔几重公案。曷若默会诸心以立其本,而其言之得失,自不能逃吾之鉴耶!」又一书云:「今年不谓饥歉至此,夏初,所至汹汹,遂为县中委以赈粜之役」,「百方区处,仅得无事。」「博观之蔽,此理甚明,何疑之有!若使道可多闻博观而得,则世之知道者为不少矣。熹近日因事方少有省发处,如『鸢飞鱼跃』,明道以为与『必有事焉勿正』之意同者,今乃晓然无疑。日用之闲,观此流行之体,初无问断处,有下功夫处,乃知目〔日〕前自诳诳人〔之罪〕,盖不可胜赎也。此与守书册、泥言语,全无交涉,幸于日〔用〕间察之,知此则知仁矣。」)及五十内外,所见渐定,不惑于释氏。合观程子、张子、朱子皆先入于释老,亦可知老与释之易惑人矣。究之能觉寤其非,何也?

曰:三君子皆志圣贤之志者也,其学本夫求是心,故于此于彼,期在自得,不在虚名。考诸《六经》,茫然不得性道之实体,则必求之彼矣。求之彼,而言道言性确有指实,且言夫体用一致也似神,能靡不周(如说「法周法界,净智妙图,休自空寂。」)故朱子尝驰心空妙,冀得之以为衡鉴事物之本,极其致,所谓「明心见性」,不过「六用不行」,彼所以还其神之本体者,即本体得矣;以为如此便是无欠阙矣,实动辄差谬。在彼以自然为宗本,不论差谬与否,而三君子求是之心,久之亦知其不可恃以衡鉴事物,故终能觉悟其非也。夫人之异于禽兽者,人能明于必然,禽兽各顺其自然。孔孟之异于老聃、庄周、告子、释氏者,自「志学」以至「从心所欲不踰距」,皆见乎天地、人物、事为有不易之则之为必然,而博文约礼以渐致其功。彼谓「致虚极,守静笃」,「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至于「道法自然」,无以复加矣。孟子而后,惟荀子见于礼义为必然,见于不可徒任自然,而不知礼义即自然之极则。宋儒亦见于理为必然,而以理为「太极」,为「生阳生阴之本」,为「不离阴阳,仍不杂于阴阳」,指其在人物为性,为「不离气质,仍不杂乎气质」。盖以必然非自然之极则而已,实自然之主宰、枢纽、根柢,一似理亦同老聃、庄周、告子、释氏乎所指者之生〔神〕,天地阴阳之于人物为本来面目。朱子之辨释氏也,曰:「儒者以理为不生不灭,释氏以识为不生不灭。」在老释就一身分言之,有形气,有神识,而以神识为本;溯而上之,以神为有天地之本,遂求诸无形无象者为实有,而视有形有象为幻。在宋儒以形气神识同为己之私,而理得于天;溯而上之,于理气截之分明,以理当其无形无象之实有,而视有形有象为粗,于是就其言转之以言夫理,尊理而重学,远于老聃、庄周、告子、释氏矣。然以彼例此,而不协乎此,转指孔孟所谓道者非道,所谓性者非性,增一怳忽不可知之主宰、枢纽、根柢,因视气曰空气,视心曰性之郛郭。是彼奉一自然者之神居此空气之上,郛郭之中;此奉一必然之理在此空气之上、郛郭之中也。

问:后儒所谓太极,似老氏之所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朱子以太极生阴阳为理生气,「阴阳既生,太极在其中,理复在气之内,人物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亦似老氏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子以道即理之谓也,而于理气截之分明,于是言先后,言主宰、枢纽、根柢,俨然如一物,亦似老氏谓「道之为物,惟怳惟忽」,于怳忽不可名状中而有像有物。又《太极图说》言主静,注云「无欲故静」;《通书》言「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似释氏谓「六用不行,即本性自见」。何彼此相似如是?至「常惺惺」,则直举释氏之言为用功之要。今以太极两仪,在孔子赞《易》之本指,非如后宋儒之云;以曰道曰性为指其实体之名,以期于无失之谓理,乃称其纯美精好之名,亦非如后儒之云。然则宋儒明知老聃、庄周、告子、释氏之非,而及其言之,又不合于孔孟,而 转与彼相似,何也?

曰:孔子之后,异说纷起,能发明孔子之道者,孟子也;卓然异于老聃、庄周、告子而为圣人之徒者,荀子也。释氏之说盛行,才质过人者无不受其惑,能卓然知宗信孟子而折彼为非者,韩子也;尝求之老释,能卓然觉寤其非者,程子、张子,朱子也。然先入于彼,故其言道为气之主宰、枢纽,如彼以神为气之主宰、枢纽也;以理能生气,如彼以神能生气也;以理堕在形气之中,变化气质则复其初,如彼以神受形气而生,不以形气欲累之则复其初也。皆改其所为神识者以指理,故言「儒者以理为不生不灭」,岂圣贤之言!「天地之初理生气」,岂其然哉!

同类推荐
  • 文房四说

    文房四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

    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耄余杂识

    耄余杂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兰丛诗话

    兰丛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护国祈雨消魔经

    太上护国祈雨消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上苍之巅

    上苍之巅

    再临诸天,以我帝血染青天。星辰变幻,为我真意,星宿阵列,为我阵兵,兵锋所指,有我无敌,横推世间敌。“人欲静而风不止,要战,就战他个天翻地覆,生当人杰,死也鬼雄。”——童战!
  • 我在北京有张床

    我在北京有张床

    四川某小城青年戈海洋,大学毕业后变成了专业倒霉蛋,先后失去教职(干部身份)、下岗、失恋、生意破产、痛失家父……内外夹击,濒临崩溃之际,靠写作虚荣灵魂……世纪之交,戈海洋以三千块钱和一部书稿,像外省人于连去巴黎一样来到京城,以卑微之躯,做最后一搏。北漂族的残酷生活远超想象,竞争的惨烈,体制的阻击,猝不及防的遭际,使北漂的壮士们步履维艰。戈海洋遵循鲁迅“要韧性地战斗”的斗争精神,以我不入地狱谁出地狱的乐观态度,折腾了八年,除了一张床垫、几段爱情、半腔叹息和一桩“不成功”的罪名外,一无所有。正当戈海洋嗷嗷抓狂之际,赶上了夜场奇缘,戏剧人生为他量身打造了新的命运……
  • 对,是我欠你的

    对,是我欠你的

    鹿晗是被世勋妈妈捡回来领养的孩子。世勋和鹿晗本来是好兄弟,鹿晗也一直爱着世勋,世勋也一直爱着鹿晗。可是因为一件事,世勋开始再也不爱鹿晗,反而狠鹿晗恨之入骨。
  • 千年语玥

    千年语玥

    ????她守在原地,兜兜绕绕辗转了千年,却一无所获,转身看陈旧的风景,早已昏黄。他,却是她从未见过的盛景,丢掉了所谓的单纯,寻他,是祸亦是福,反复的纠葛,丢不下的是执着。
  • 兽魂乾坤

    兽魂乾坤

    八年时光,少年龙飞奋斗为夺回失去的一切。创宗立派,铸造神器,婚礼抢婚,走向巅峰。
  • 豪门水深情更深

    豪门水深情更深

    夜子辰原本只是将顾幽梦当做小时候的那个女孩的替身,只是自己的一个安慰,却没想到,会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做我女朋友,我可以保证在学校里没人敢再欺负你。”"不,我的男朋友,一定要是我爱的。"她矢口拒绝,他步步紧逼。情敌的出现,让他们误会重重,她远走高飞,他苦苦寻找。“顾幽梦,没有你,我要怎么活下去。”
  • 天鼎狂少

    天鼎狂少

    血海深仇,促使袁卓回到都市,为报血海深仇,袁卓毅然决然踏上复仇之路。一手成立军工大鳄盘古集团,塑造传奇天鼎帝国,他狂妄一生,动怒血流成河,为复仇登上巅峰,看袁卓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宠妃无度:暴君的药引

    宠妃无度:暴君的药引

    枪林弹雨拼搏十几年,楼柒决定金盆洗手退出江湖,谁知一时贪玩驾机想飞越神秘黑三角,却被卷进了深海旋涡,然后…落在一个男人怀里。狂腻了,她现在要努力扮柔弱装装小白花,他却一步步撕开她的伪装,逼着她露出彪悍女汉子的本性。楼柒表示:这位帝君,你的人生太过跌宕起伏,太多腥风血雨,本姑娘不想玩啊,能不能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某帝君却霸道宣称:本帝君的女人不许弱!想早早退休享福的彪悍女被一个霸道暴君拖入天下纷争,所以,这是一个遇神杀神,遇佛弑佛,男强女强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个少年来自月

    那个少年来自月

    来自月的腹黑少年叶柳欣萌萌哒,专门欺诈“良知”少女樱淑琴,俩人各揣心事,看机智少女如何化险为夷。噬空之夜降临璃叶学院,怀着惊天的阴谋。身为六神转世之一的琴,如何召集六神,化解灭世危机?他的离去,使琴明白了自己的心。辗转周折,难道只是为了他?六神的命运终将何去何从?且看美丽少女,用她清澈的心,化解千年浩劫,找回属于她的爱。
  • 弃子少年混都市

    弃子少年混都市

    ----我是站在世界顶端的男人。且看我演绎我的都市辉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