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16100000034

第34章

客有病痞者,积于其中,伏而不得下;自外至者,捍而不得纳。从医而问之,曰:非下之不可。归而饮其药,既饮而暴下,不终日而向之伏者散而无余,向之捍者柔而不支,胸鬲导达,呼吸开利,快然若愈。逾月而痞五作而五下,每下辄愈,然客之气一语而三引,体不劳而汗,股不步而栗,肤革无所耗于前,而其中荣然,莫知其所来。嗟夫!心痞非下之不可已,予从而下之,术未爽也,荣然独何如?闻楚之南有良医焉,往而问之。医叹曰:子无怪是荣然也。凡子之术固如是荣然也。坐,吾语汝。且天下之理,有甚快于吾心者,其未必有伤;求无伤于终者,则初无望其快于吾心。夫阴伏而阳蓄,气与血不运而为痞,横乎子之胸中者,其累大矣。击而去之,不须臾而除甚大之累,和平之物不能为也,必将搏击振挠而后可。夫人之和气冲然而甚微,泊乎其易危,击搏振挠之功未成,而子之和盖已病矣。由是观之,则子之痞凡一快者,子之和伤矣。不终月而快者五,子之和平之气不既索乎?故体不劳而汗,股不步而栗,荣然如不可终日也。且将去子之痞而无害于和也,子之燕居三月,而后与之药可为也。客归三月,斋戒而复请之。医曰:子之气少复矣。取药而授之曰:服之,三月而疾少平,又三月而少康,终年而复常,且饮药不得亟进。客归而行其说。

然其初使人惫然而迟之,盖三服其药而三反之也。然日不见其所攻之效,久较则月异而时不同,盖终岁而疾平。

客谒医,再拜而谢之,坐而问其故。医曰:是医国之说也,岂特医之于疾哉?子独不见秦之治民乎?悍而不听令,堕而不勤事,放而不畏法。令之不听,治之不变,则秦之民尝痞矣。商君见其痞也,厉以刑法,威以斩伐,悍厉猛挚,不贷毫发,痛划而力锄之。于是乎秦之政如建瓴,流通四达,无敢或拒,而秦之痞尝快矣。自孝公以至二世也,凡几痞而几快矣。顽者已圮,强者已柔,而秦之民无欢心矣。故猛政一快者,欢心一已;积快不已,而秦之四支枵然,徒具其物而已。民心日离而君孤立于上,故匹夫大呼,不终日而百疾皆起。秦欲运其手足肩膂,而瘫然不我应。故秦之亡者,是好为快者之过也。

昔者先王之民其初亦尝痞矣。先王岂不知砉然击去之以为速也?惟其有伤于终也,故不敢求快于吾心。优柔而抚存之,教以仁义,导以礼乐;阴解其乱而除去其滞。旁视而惫然有之矣,然月计之,岁察之,前岁之俗非今岁之俗也。不击不搏,无所忤逆,是以日去其戾气而不婴其欢心。

于是政成教达,安乐久而无后患矣。是以三代之治皆更数圣人,历数百年而后俗成。则予之药终年而愈疾,无足怪也。故曰:天下之理,有快于吾心者,其末也必有伤;求无伤于其终,则无望其快吾心。虽然,岂独于治天下哉?客再拜而传其说。(《张右丞文集》)

药剂

客有病痞者,积于其中,伏而不得下;自外至者,捍而不得纳。从医而问之,曰:非下之不可。归而饮其药,既饮而暴下,不终日而向之伏者散而无余,向之捍者柔而不支,胸鬲导达,呼吸开利,快然若愈。逾月而痞五作而五下,每下辄愈,然客之气一语而三引,体不劳而汗,股不步而栗,肤革无所耗于前,而其中荣然,莫知其所来。嗟夫!心痞非下之不可已,予从而下之,术未爽也,荣然独何如?闻楚之南有良医焉,往而问之。医叹曰:子无怪是荣然也。凡子之术固如是荣然也。坐,吾语汝。且天下之理,有甚快于吾心者,其未必有伤;求无伤于终者,则初无望其快于吾心。夫阴伏而阳蓄,气与血不运而为痞,横乎子之胸中者,其累大矣。击而去之,不须臾而除甚大之累,和平之物不能为也,必将搏击振挠而后可。夫人之和气冲然而甚微,泊乎其易危,击搏振挠之功未成,而子之和盖已病矣。由是观之,则子之痞凡一快者,子之和伤矣。不终月而快者五,子之和平之气不既索乎?故体不劳而汗,股不步而栗,荣然如不可终日也。且将去子之痞而无害于和也,子之燕居三月,而后与之药可为也。客归三月,斋戒而复请之。医曰:子之气少复矣。取药而授之曰:服之,三月而疾少平,又三月而少康,终年而复常,且饮药不得亟进。客归而行其说。

然其初使人惫然而迟之,盖三服其药而三反之也。然日不见其所攻之效,久较则月异而时不同,盖终岁而疾平。

客谒医,再拜而谢之,坐而问其故。医曰:是医国之说也,岂特医之于疾哉?子独不见秦之治民乎?悍而不听令,堕而不勤事,放而不畏法。令之不听,治之不变,则秦之民尝痞矣。商君见其痞也,厉以刑法,威以斩伐,悍厉猛挚,不贷毫发,痛划而力锄之。于是乎秦之政如建瓴,流通四达,无敢或拒,而秦之痞尝快矣。自孝公以至二世也,凡几痞而几快矣。顽者已圮,强者已柔,而秦之民无欢心矣。故猛政一快者,欢心一已;积快不已,而秦之四支枵然,徒具其物而已。民心日离而君孤立于上,故匹夫大呼,不终日而百疾皆起。秦欲运其手足肩膂,而瘫然不我应。故秦之亡者,是好为快者之过也。

昔者先王之民其初亦尝痞矣。先王岂不知砉然击去之以为速也?惟其有伤于终也,故不敢求快于吾心。优柔而抚存之,教以仁义,导以礼乐;阴解其乱而除去其滞。旁视而惫然有之矣,然月计之,岁察之,前岁之俗非今岁之俗也。不击不搏,无所忤逆,是以日去其戾气而不婴其欢心。

于是政成教达,安乐久而无后患矣。是以三代之治皆更数圣人,历数百年而后俗成。则予之药终年而愈疾,无足怪也。故曰:天下之理,有快于吾心者,其末也必有伤;求无伤于其终,则无望其快吾心。虽然,岂独于治天下哉?客再拜而传其说。(《张右丞文集》)

药剂

绍兴十九年三月,英州僧希赐往州南三十里扫塔。有客船自番禺至。舟中士人携一仆病脚弱不能行。舟师闵之曰:吾有一药,能治脚病如神,饵之而瘥者不可胜计。因赛庙饮酒颇醉,乃入山采药渍酒授病者,令天未明服之。如其言,药入口即呻吟,云肠胃极痛如刀割截。迟明死。士人以咎舟师。师恚曰:何有此?即取昨夕所余药自渍酒服之,不超时亦死。盖由山中多断肠草,人食之辄死。而舟师所取药为根蔓所缠结,醉不择,径投酒中,是以及于祸,则知草药不可妄服也。(《夷坚志·甲志》)

药剂

人有贵贱少长,病当别论;病有新久虚实,理当别药。盖人心如面,各各不同。惟其心不同,脏腑亦异。脏腑既异,乃以一药治众人之病,其可得乎?故仲景曰:又有土地高下不同,物理刚柔飧居亦异。是故黄帝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临病之功,宜须两审。如此,则根据方合药,一概而用,亦以疏矣。凡人少长老壮,气血盛衰,须当别审,决不可忽也。(《本草类说》)

药剂

医者识脉方能识病,病与药对,古人惟用一药治之,气纯而功愈速。今之人不识病源,不辨脉理,药品数多,每至十五六味,攻补杂施,弗能专力,故治病难为功也。韩天爵《医通》云:处方正不必多品,但看仲景方何等简任。丹溪云:东垣用药如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者,盖讳之也。

(《续医说》)

药剂

夫高医以蓄药为能。仓卒之间,防不可售者所需也。若桑寄生、桑螵蛸、鹿角霜、天灵盖、虎胆、蟾酥、空青、灰腊、雪水之类,如此甚多,不能悉举。唐元澹尝谓狄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贮积以自资也,脯腊 胰以供滋味,参术芝桂以防疾病。韩退之《进学解》云:玉札丹砂,青芝赤箭,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医师之良也。

药剂

罗谦甫云:一千户年七十余,秋间因内伤饮食,被淋雨,泻利暴下。医以药止之,不数日又伤又泻,止而复伤,伤而又泻。逾数月渐羸困,饮食减,少腹痛,肠鸣。一医以养脏汤治之,泻止,添呕吐。又一医用丁香、藿香、人参、橘皮煎生姜数服而呕止。又逾月,终是衰弱,食不进,数日不大便。医曰:气血衰弱,脾胃久虚,津液耗少,以麻仁丸润之可也。一人曰:有牛山人,(即草泽用方不明道理,所谓下工者。)见证不疑,果决用药,治病速愈,(所以用利药毒药以劫病,实者速愈。)求疗甚多。遂请视之,曰:此风秘也,用搜风丸利之即愈。仅用一服,利数行而千户毙。呜呼!年高久病,虚证复重泻之,安得不死?所谓下工用药无据(不据理也。)危生,其山人之谓哉!

药剂

凡煎制汤液丸散药饵之属,必托亲信之人,而隐微不可不慎也。药饵既以合正,煎制亦须得人。不得其人,则修制不精,虽药难效。每有煎药托以婢仆不谙事者,或用烈火速干,而药汁不出;或有沸溢真汁,而别加茶汤。每制丸药,有不洁净,杂以土灰,该用酒渍,而以水,该用炮炙,而用生。如此之流,咸无取效。此特害之细故尔。甚有仇奸嫉妒,暗藏诡计,或诱婢仆加入砒,或乘空便自投蛊毒。每见患家医家未知加察,屡被伤生者不可胜言。及至事坏究之,悔以噬脐无及。故曰:煎制必亲信之人。

药剂

夫人既以五谷养其生,而亦药石伐其病。苟无药石,则寒暑劳苦之太过,喜怒饥饱之无节,时令不常,卫生无术,身贫而莫求医药,虽富者或无良剂,或客游半道,卧病而无所治疗,如是而夹者亦多矣。且好仁之士,有济物之心,或蓄一验方,或有一奇药,计力多寡,精加修制,广加施惠,使沉 宿疾,苦楚万状,危恶之候,一药能愈,俾呻吟变为和气。虽身贫力危,难以修合济人者,诚能得奇效之方,随所治之疾,印写千百本,粘之于墙壁道路之间,利亦博矣。

补遗

春甫曰: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非谓已病而不治,亦非谓已病而不能治也。盖谓治未病,在谨厥始防厥微以治之,则成功多而受害少也。惟治于始微之际,则不至于已着而后治之,亦自无已病而后治也。今人治已病不治未病,盖谓病形未着,不加慎防,直待病势已着,而后求医以治之,则其微之不谨,以至于着,斯可见矣。

圣人起居动履,罔不摄养有方。间有几微隐晦之疾,必加意以防之,用药以治之。圣人之治未病不治已病有如此。《论语》曰:子之所慎,齐、战、疾。释云:齐,所以交神明,诚至而神格,疾为身之生死所关,战为国家存亡所系。然此三慎诚为最大,而疾与乎其中,得非以身为至重耶?康子具药,则曰:未达,不尝。可见圣人慎疾慎医之心至且尽矣。

世之人非惟不知治未病,及至已病,尚不知谨,始初微略,恣意无忌,酿成大患,方急而求医,曾不加择,惟以其风闻,或凭其吹荐,委之狂愚,卒以自坏。皆其平日慢不究心于医,至于仓卒,不暇择请。殊不知医药人人所必用,虽圣人有所不免。顾在平昔讲求,稔知其为明医,偶有微疾,则速求之以药,治如反掌。譬能曲突徙薪,岂有焦头烂额之诮?丹溪论之,固亦详矣。

甫之肤见,尤有未悉之意焉。续貂之讶,诚所不免。有志养生者,扩而充之,亦未必无小补云。

同类推荐
  • 宝藏论

    宝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符

    四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田家历

    田家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平台纪事本末

    平台纪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脉诀

    脉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有情人无情人

    有情人无情人

    宁致远考上公务员被人顶了包,向政府要说法被藐视。路遇富家女遭误会。路遇不平挺身而上被神秘人看中带到一个从没有想到没有见过的地方。开启他此后神秘的生涯。。。。。。。。。。。。
  • 血色婚礼之无爱逃妻

    血色婚礼之无爱逃妻

    她,新婚之日是美丽幸福的新娘!新婚之夜却是一个欣赏者,那一幕她接受不了。他谋划六年,三年对她极尽热烈追求,只为让她替父还债,新婚夜,他毫不留情将她推到另一个陌生男人的怀抱。囚禁她的父亲,带陌生女人回家,都不过是折磨她的手段。而她,软弱甜美的小女人,竟然,逃了?再次的邂逅,是美丽的童话,还是痛苦的延续。
  • 云上扶桑

    云上扶桑

    扶桑是朱槿花的别名,她生长在南方,一年四季都花繁叶茂,颜色鲜艳斑驳,有深红、紫红,但也有宫粉、澄黄和米白,就好像爱情总是会有百般滋味一样。可是与扶桑花热烈多彩的颜色不一样,她的花语为“纤细之美、体贴之美、永保清新之美”,仿佛预示着,她既是会因为浓烈而灼伤人,也会因为平淡而隽永。真正的爱,应该是卸去华丽、缭乱、纠结后的坚定。小说男主人公的三段情感经历,让主人公在内心深处经历的理智与情感、道德与伦理、现实和理想的种种磨练的较量,克服人性中的软弱、自私、傲慢和无知,渐渐体悟真爱的意义。
  • 天道偶测

    天道偶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门护花高手

    佛门护花高手

    一个乡村少年,身怀不世神功,纵横都市,追天逐地,何人能挡!我欲乘风,上九霄云外,我欲争锋,获无上神位!
  • 掠夺的人

    掠夺的人

    那一刻,洛沐看着林晗,心底除了感激,还潜藏着另外一种感情。多年来,在她孤独的人生之旅中,那种被关心,被理解的需要在这一刻被眼前这个女孩子填满,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美丽的富家女居然会有这么多高贵的品质,她善良,真实,自然,通人情,知世故,但却不世俗,与她相处的这短短数月,她几乎填补了自己以前一直都空缺的东西,友情,关心,陪伴,每一样于她而言,都弥足珍贵。
  • 天罚1895

    天罚1895

    本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不完全的资本主义国家,即带有浓重封建观念背影的国家转变为民主制国家的过程。全文以主角从十八岁到三十六岁的一生为主线,叙述了其少年时期恋母而导致的悲剧,临位后周旋于情人与众大臣之间的纠葛,以及在政治上对先进思想由开始的支持转变为后期的抵制以至于残酷镇压并最终导致个人的灭亡这一人生经历。详细地描述了其人从开始的冷漠据倨傲最终沦落为后期的暴戾凶残因此并导致众叛亲离的后果,最终被心爱的大臣设计杀害这一事件。全篇是建立在时局动荡的大背景下,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进步力量对世界的重要性。由于结合了一定的别国历史,文中所描绘的白比德家族也是同一时期欧洲各国王室的一个代表。全文文风较为严肃,同时也有适当的轻松,比较适合那些具有一定思想同时有希望在阅读时获得娱乐效果的读者阅读。
  • 莫秋白

    莫秋白

    暴政党争生生蚕食生父母,出身遭遇种种谜团寒门子。血海深仇如何得报?身世之谜如何得解?一无所有前路又如何起步?等待他的是弱肉强食还是谋能立天?是命还是不公?是事在人为还是天定胜人?扭转命运可为不可为?且看主人公如何已一己之力颠覆整个王朝!乱世将至群雄辈起......
  • 流年逝月

    流年逝月

    生生世世,转角又见他;风生水起,孽缘依不断;爱恨情仇,只因孟婆汤;此生此世,有你已足矣;许下诺言,此生不错过。记住,我不会再放过你,因为,你是我的唯一,也是我的信仰……
  • 微型剧本

    微型剧本

    这是一部微型的剧本,希望广大读者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