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12400000013

第13章

汗后四十四条

仲景曰。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之。常氏云。

可柴胡桂枝汤。庞氏云。用麻黄汤。

又曰。未持脉时。叉手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常氏云。可小柴胡汤。雍曰。先宜小建中汤。

又曰。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常氏云。治喘。可麻黄杏子石膏汤。雍曰。伤水者。五苓散。(钓崖曰宜小青龙汤)又曰。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常氏云。可小半夏加橘皮汤。雍曰。可类要四味橘皮汤。

又曰。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常氏云。可小柴胡汤。雍曰。小便少者。津液还入胃。则不须服药也。

又曰。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常氏云。可小柴胡汤。

又曰。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常氏云。可五苓散。雍曰。黄 加茵陈汤。

又曰。病患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常氏云。可理中丸。

乌梅丸。

又曰。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属桂枝加附子汤。庞氏曰。小便难。为有津液可作汗。若小便数。不可误认为桂枝证也。

又曰。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谓刺风池风府)若形似疟。一日再三发者。汗出必解。属桂枝二麻黄一汤。

又曰。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属白虎加人参汤。

又曰。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又曰。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与四逆汤。雍曰。此证首尾都无四逆证。恐是字误。今详重发汗复加烧针。恐是火劫亡阳惊狂者。则当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若止是火逆。因烧针烦躁。则当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亦救逆也。故恐四逆本是救逆汤字。校正日误书入四逆一方也。

又曰。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与桂枝汤。

又曰。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属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又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又曰。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属桂枝甘草汤。

又曰。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属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又曰。发汗后。腹胀满者。属浓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又曰。发汗后。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属芍药甘草附子汤。

又曰。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属调胃承气汤。脉经作小承气汤。仍二证通为一。

又曰。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中和。自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属五苓散。

又曰。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属五苓散。

又曰。伤寒汗出而渴者。宜五苓散。不渴者。属茯苓甘草汤。

又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属真武汤。

又曰。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属生姜泻心汤。

又曰。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属大柴胡汤。

又曰。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后。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

虽硬不可攻之。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大猪胆汁。

皆可为导。

又曰。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宜调胃承气汤。

又曰。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

属四逆汤也。

又曰。发汗后。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又曰。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营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问曰。古所谓阴阳交者。何也。素问三十三篇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出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为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汗而热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

问曰。素问言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何也。雍曰。此则阴阳交也。灵枢二十三篇曰。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

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脉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

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又问曰。何以谓之交也。雍曰。阴极则交阳。阳极则交阴。交则争而乱矣。故不可极也。有生者何如。曰。静则生。交则死也。阴脉脉静。阳脉人静。皆生之证也。

问曰。何以谓之盛躁。雍曰。灵枢九篇所谓人迎一盛、二盛、三盛。脉口一盛、二盛、三盛者。此之谓盛也。一盛而躁、二盛而躁、三盛而躁。此之谓躁也。极者何也。人迎脉口四盛。皆为极矣。人迎四盛。名曰溢阳。为外格。脉口四盛。名曰溢阴。为内关。内关外格。死不治。即阴阳交也。人迎不为衰。阳交也。脉口不为衰。阴交也。脉口即气口也。

问曰。有躁而不盛者何如。雍曰。灵枢二十三篇曰。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肤刺。喘甚者死是也。此虽不盛而喘。亦非其宜。故喘甚则死也。

问曰。有烦满不为汗解者何也。雍曰。素问三十三篇曰。有热病身热汗出。烦满不为汗解。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治之者表里刺之。饮之汤剂。

雍曰。仲景言伤寒感异气。变为坏病。如风温温毒之类。则此风厥。

亦其类也。宜刺太溪昆仑。服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问曰。汗后脉洪者。何也。雍曰。洪大者。非不为汗衰。衰而未得尽去。非若躁盛。全不为汗衰也。故仲景以为可治之疾。然洪大亦有轻重。如一盛二盛之说。若洪大而无他证者。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是也。洪大而大烦渴不解者。白虎加人参汤除其里热也。其余逐证不同者。皆根据仲景之法治之。

问曰。汗后饮水多者必喘。而治热病饮之寒水。何也。雍曰。素问三十二篇曰。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此谓治五脏热病。各刺手足诸经。证治与伤寒有异。详刺热终篇可见。故伤寒不可多饮水。

问曰。素问言热病已愈。时有所遗。何也。雍曰。此谓劳复。非汗后证。劳复本证详之。

问曰。汗后之证。或治或不治。何也。雍曰。汗后之证多矣。动于脉者重。见于证者轻。如汗后脉盛躁。是邪之曾不退也。脉洪大者刺之。如汗后尚发热。心下痞。喘满吐利。小便或利或不利之类。皆正病已衰。余毒未退。根据仲景随证治之。则愈。

千金翼曰。发汗后身热。又重发其汗。胃中虚冷。必反吐也。雍曰。宜小建中汤、四味橘皮汤。

又曰。发汗后。重发其汗。亡阳谵语。其脉反和者。不死。服桂枝汤。汗出。大烦渴不解。若脉洪大者。与白虎汤。

不可吐五条

仲景曰。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若得病一二日吐之。腹中饥。口不能食。

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饮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

此为小逆。常氏云。可小半夏加橘皮汤、温中汤。

又曰。太阳病吐之者。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者。此为吐之内烦也。常氏云。可金匮竹皮汤、竹叶石膏汤。雍曰。大橘皮汤、四味橘皮汤皆可服。

又曰。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常氏云。可小半夏加橘皮汤、温中汤。

又曰。诸四逆厥者。不可吐之。虚家亦然。庞氏曰。诸四逆脉微弱细。或弦迟。虽中满闷。不可吐。宜橘皮汤、枳实散。

又曰。虚家当吐而不敢吐者。宜以枳实散压气毒痰水。过日毒瓦斯入胃。乃可微下之。

庞氏曰。不可吐而强之吐。气筑心则死矣。

可吐十条

仲景曰。大法春宜吐。

又曰。凡用吐汤。中病则止。不必尽剂也。

又曰。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当吐之。(一云。此以内有久痰。当吐之。)常氏云。可瓜蒂散。

又曰。病胸上诸实。(一云作寒)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一作浊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常氏云。可瓜蒂散。

又曰。宿食在上脘者。当吐之。常氏云。可瓜蒂散。

又曰。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者。宜吐之。常氏云。宜瓜蒂散。

又曰。病患手足厥冷。脉乍结。(一作紧)以客气(一作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常氏云。可瓜蒂散。

庞氏曰。胸膈痞闷。痰壅塞碍。脉得浮滑。并宜瓜蒂散吐之。产后六七日内。下泻。诸药不效。得此脉者。吐之。泻立止。

千金伤寒论曰。得病无热。但狂言烦躁不安。精采言语不与人相主当者。勿以火迫之。但以猪苓散一方寸匕服之。当逼与新水一升。若二升。强饮之。令以物刺喉中吐之。病随吐愈。若不能吐者。勿强与之水。水停则结心下也。当更以余药吐之。若此病辈。不将猪苓散吐解之者。其死殆速。有水饮膈实者。皆难治。此三死一生也。雍曰。心下停水。难治之疾。须早吐也。

病源曰。寒多热少。可吐者。此谓痰多也。治疟亦如之。

同类推荐
  • 净度三昧经

    净度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岁寒居词话

    岁寒居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李尔王

    李尔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遂昌杂录

    遂昌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大娱乐

    重生之大娱乐

    圈里圈外,总是若有若无的存在着他得影子,经他捧红的明星不计其数,他才华出众!开始他被人戏称为才子,因为他崛起与网络白银时代,绽放于黄金时代!后来,他被人称为马甲哥,因为他马甲无数,被人扒下来,还有无数.最后,人们称他为大师,因为星光闪耀,他就是传说.
  • 白雪乌鸦

    白雪乌鸦

    1910年冬至1911年春,哈尔滨爆发鼠疫,死亡数万人。《白雪乌鸦》就是根据这段史实创作的。作者以富于地域风情的笔调,讲述鼠疫流行时发生在哈尔滨平民百姓中间的种种故事,表达普通人在灾难中的生活常态和难以抗拒的惨烈的命运。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塑造的华侨医生伍连德和官员于驷兴,虽然未施重墨,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白雪乌鸦》体现了作者既往的创作风格,不张不扬,一点一滴地把人物、故事和风情“晕染”出来,给读者留下绵长的回味。
  • 小青春:雁渡寒潭

    小青春:雁渡寒潭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原来明朝人早已经写出他们的结局。从儿时相遇开始,傅雁的整个青春就只剩下周潭一人。她和所有怀揣爱情幻想的少女一样,仰慕着那个人,一面自卑着,一面追逐着。可那看似完美的少年,终究也逃脱不了人性的缺陷,虚伪、自私、懦弱。当他们年少的情愫遭遇现实的错位,爱和依赖,恨和怨憎。他们不甘于就此放弃,又无奈于隔阂伤害。时光深处的温暖是否还回得来。
  • 普通高手

    普通高手

    陆清只是跟着自己的表哥去抢劫便利店,不曾想表哥却成了第一个刚出场就死掉的龙套,自己也一身重伤的被人放生!话说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长得还挺标致,只是她身边那个唐装老头看起来真是太讨厌了!TMD这群恐怖的人渣都是什么东西?老子在武校拿过两年冠军,手中有枪都不知道找谁去报仇啊!
  • 苏醒的龙魄

    苏醒的龙魄

    为梦想奋斗的青年,得到一块血玉,被一条不靠谱的龙传送到了一个没有修真者的世界,这里的人只修法则,看看一个屌丝男怎么一步步的找到回家的路......
  • 行垠迹

    行垠迹

    时间长河流溯,滚滚向前……葬歌也好,赞歌也罢。史上人杰浩瀚如同漫天繁星,他们是成为水面上腾起的白沫浪花?抑或是沉在江底泥沙覆盖下等待腐朽的白骨?一堵门,少年途行异域,开启另一个世界的缤纷………后世吟唱流传的,是谁的神迹?
  • 冷面王妃不爱笑

    冷面王妃不爱笑

    一朝穿越,黑暗无情的她变成了她;冰冷无情,杀伐果断,从此,灵渊大陆降临一个新生强者。密林相遇,她遇到他,命运开始相连,一场不断的羁恋在两人之间回演;试看两人如何在这片大陆上演绎一段绝世之恋。
  • 千尘醉歌

    千尘醉歌

    “明轩哥哥,你在哪?明轩哥哥。。。你在哪,我害怕,明轩哥哥。。。。”那一年的记忆我只记得这一段,我只记得那个叫明轩的男子,其他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就连自己的亲人也不知道。五岁的时候,我是被纳兰连抱回来的,那时天空还下着鹅毛大雪就好比我的名字,纳兰雪莹,都是有一个“雪”字,自从被抱回来,我也成为了纳兰王府的千金大小姐,因为爹还未娶亲,他待我极好,如亲生女儿一样,纳兰王府也就即便成为了我的第二个家,或许这也是我唯一的家吧。。。。。。
  • 驾驭光阴

    驾驭光阴

    。。。。。。。。。。。。。。。。。。。。。。。
  • 陌上罂粟尽妖娆

    陌上罂粟尽妖娆

    一朝重生,竟然成为了异世的襁褓小女娃。隐世门主的我竟然重生了!我年纪小,不知道英雄出少年!小小年纪,我就是沐国皇帝,无人能敌!圣门?我的产业!上古国家?我是继承人!你是丹药师?我是医药工会客卿长老!神兽?凤凰和我契约!且看她如何玩转异世,俯视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