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阴也,后天之形;一者,阳也,先天之气。神由气化,气本乎天,故生发吾身者,即真阳之气也;形以精成,精生于气,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精也。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天癸至。又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所谓阴者,即吾之精,造吾之形也。人生全盛之数,惟二八后至四旬外,前后止二十余年,则形体渐衰。故丹溪引日月之盈亏,以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补阴丸为神丹。不知天癸未至,本由乎气,而阴气自半,亦由乎气,是形虽属阴,而气则从阳也。故人身通体之温者,阳气也。及既死,则形存气去,此阳脱在前,阴留在后。可见生由乎阳,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人之生,只此一息真阳为营运。孰谓阳常有余,而以苦寒之味伐此阳气乎?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本草纲目(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本草纲目》最早出自李时珍之手,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共载药1800余种,其中1000余种为植物药,其他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上百幅、方剂万余首,其中约有八千多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主治、发明和附方等项。书中不仅修订了我国古代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药物进行了相对科学的分类,特别是李时珍对动物药的科学分类,说明他已具备了生物学进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