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84300000022

第22章

脉数,应当发热,而反恶寒,若有痛处,当发痈。

若数脉不时见,当生恶疮。

浮,肿疡为虚为风;溃疡为虚宜补。

洪,肿疡为虚,为热盛,宜宣热拔毒,年壮形实,宜下;溃疡为邪气盛,服药久不退者,难治。

滑,肿疡为热;溃疡为热为虚,为邪气未退。

数,肿疡为病退,为热,数而洪者欲脓。溃疡为难愈,数甚者难治。

散,肿疡为气不收敛,溃疡为痛未退,洪滑大散难治。

芤,肿疡为血虚。溃疡为脉病相应。

长,肿疡宜消退之法。溃疡为易愈,谓长则气治也。

牢,肿疡为邪盛,为欲脓;溃疡为邪气不退。

实,肿疡为邪气太盛;溃疡为邪不退,为实,缓豁大者为虚。

弦,肿疡为痛,为欲脓;弦洪相搏,外紧内热,为疽发也;溃疡为血虚、为痛。

紧,肿疡浮而紧,发热恶寒,或有痛处,是为痈疽;溃疡主气血沉涩,为痛,为有外寒。

涩,肿疡为气实,为气滞,溃疡为血虚,为脉病相应。

短,肿疡为元气不足;溃疡为大虚,宜补。

微,肿疡为虚,服药渐充者佳;溃疡为虚,若微而匀者,为脉病相应。

迟,肿疡为寒为虚,尺迟为血少;溃疡为虚,为气血不能滋荣于疮,为有外寒。

缓,肿疡为可治,大而缓为虚;溃疡缓而涩者愈;以其病脉相应,及胃气充也。

沉,肿疡为邪气深。溃疡为遗毒在内,寸沉为胸有痰。

伏,肿疡为阴中伏阳邪;溃疡为阳伏阴中,为内蚀,为流注浸淫,难治。

虚,肿疡便宜补而内托;溃疡脓既泄,宜大补血气。

弱,肿疡为元气不足,宜内补托里。

结,肿疡为邪气结;溃疡渐匀则愈,不调则危。

促,肿疡为热,为病进;溃疡为热不减,渐进则死,渐退则生。

代,肿疡为气血败坏,元气损伤;溃疡为元气竭绝。

薛立斋曰∶谨按脉者,人身之造化,病机之外见,医家之准绳,不可不精究而熟察;至于太溪、冲阳,又为诊法之要,生死之机也。故十二经脉皆系于生气,气乃人之根本,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难经》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难困无能为害,是脉有根本,人有元气也。

夫人受气于谷,乃传于脏腑,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周流一身,昼夜各有常度,其不相应者,病也。病至于甚,脉道乃乖,抑尝治雀啄屋漏之类,若因药饵克伐所致,急用参 归术姜附之剂,多有复生者,不可遂弃而不治也。

又曰∶痈疽未溃而脉先弱者,何以收敛。

论三部脉所主证候

夫寸关尺者,脉之位也。浮沉滑涩者,脉之体也。奠位分体,指文语证者,诊脉之要道也。《脉经》曰∶大凡诊候,两手三部,脉滑而迟,不浮不沉,不长不短,去来齐等者,无病也。

寸口脉浮者,伤风也;紧者,伤寒也;弦者,伤食也;浮而缓者,中风也;浮而数者,头痛也;浮而紧者,膈上寒,胁下饮冷也;沉而紧者,心下寒而积痛也;沉而弱者,虚损也;缓而迟者,虚寒也;微弱者,血气俱虚也;弦者,头痛,心下有水也;双弦者,两胁下痛也;偏绝者,不遂也; 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连连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

关主中焦胸腹中事,去来徐而缓者,无病也。浮者,腹满而不欲食,胃虚胀也;滑者,客热在内也;数者,热结中焦也;沉伏者,中焦水气,或呕逆而吞酸也;弱者,胃气虚也,虽有虚热,不可大攻,须防热去则生寒也;牢而实者,腹满向向,噎塞而不通,或腹大痛涩者,气逆也;芤则泻血,涩坚大实,按之不减而有力者,中焦实有结伏在胃也;微浮者,积热不消,蛔动心悸也。

尺主下焦,腰肾膝胫足中事也。尺脉浮者,风热小便难也;沉者,腰背痛而神气不足;数者,脐下热痛,小便赤色而恶寒也;迟者,下焦寒而阴虚也;紧者,脐下小腹急痛也;缓者,脚弱下肿而痿痹也;弱者,下冷而肾气衰也;软者,脚不收而风痹,小便难也;伏者,小腹痛而疝瘕,谷不化也;细者,溏泄而下冷也;芤者,小便涩血而下虚也;牢而小者,足膝寒痹,脚下隐隐疼痛也;细而急者,筋挛不能行也;来而断绝者,男子小腹有滞气也,妇人月水不利也。

论三部所主脏腑病

夫诊候之道,医者之难精也,若非灯下辛苦,勤于记诵,参师访友,昼夜不遑,造次颠沛,寤寐俯仰,存心于此,安能知圣神之妙哉!古人曰∶按其脉,知其疾,命曰神,以悟其探赜索隐之妙。又曰∶切其脉,治其病,谓之巧,以明其指别之功也。

盖三指相去毫厘之近,主病若千里之远,观夫指别之功,世人固以为难,命曰神,岂容易可至哉!常考于经,脉有三部,寸、关、尺也。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曰寸,从寸上一分曰鱼际,从寸至尺曰尺泽,寸后尺前为关,关前为阳,即寸口也。关后为阴,即尺脉也。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寸主上焦,头手皮毛,关主中焦,腹及腰,尺主下焦,小腹及足,此三部所主大略也。又有左右两手三部,为之六脉也。又有人迎、气口、神门所主,又各不同,盖左手关前曰人迎,右手关前曰气口,两关之后一分,即曰神门。故《脉法》赞曰∶肝心主左,肺脾主右,肾为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所谓左手关前,心之部也,其经手少阴与手太阳为表里,小肠合为腑;左手关上,肝之部也,其经足厥阴与足少阳为表里,胆合为腑;左手关后,肾之部也,其经足少阴与足太阳为表里,膀胱合为腑;右手关前,肺之部也,其经手太阴与手阳明为表里,大肠合为腑;右手关上,脾之部也,其经足太阴与足阳明为表里,胃合为腑;右手关后,命门之部也,其经手厥阴与手少阳为表里,三焦合为腑;此谓六部所主脏腑,十二经之义也。

又《脉要精微论》曰∶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颠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 仆;诸浮而数者,皆在阳为热,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身寒。推而外之,内而不外者,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者,腰足痛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者,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以上诸疾,若非指明心了,焉可得而妙也。

又《平人气象论》曰∶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行五动,为以大息,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滑不涩,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盖平人之常气禀乎胃,胃气者,平人之常气也,所以人常禀气于胃,故脉以胃气为本也。《正理论》曰∶谷入于胃,脉道乃行合。《灵枢经》曰∶胃为水谷之海也。

又曰∶脉应四时曰平,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谓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春之胃脉微弦曰平,余皆仿此,逆四时则病矣。

若诊妇人之脉,妊身则慎勿乱投汤散,其妇人之脉,诊得少阴脉动甚,则有子也。

又曰∶阴搏阳,则有子也。又曰∶身汗而无脉者,即有妊也。盖重身者,问其月事,观其体貌,然主治不可忽也。

又经曰∶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盖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是以治病者,必求其本,本于阴阳寒暑,四时五脏之根也。以脉言之,则浮沉也。以部言之,则尺寸也。

故经云∶脉者阴阳之法,以应五脏,是谓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其味在中也。以浮沉论之,则曰∶浮者阳也,沉者阴也,应在脏腑,则浮而大散者心,浮而短涩者肺也,所以心肺俱浮也。牢而长者肝也,按之而大,举指来实者肾也,所以肝肾俱沉也。迟缓而长者脾也,脾为中州,所以脉在中也。仲景曰∶大、浮、数、动、滑,皆阳也,沉、涩、弱、弦、微,皆阴也。阳者热也,阴者寒也,所以寒则脉来沉而迟,热则脉来浮而数,故曰∶诸数为热,诸迟为寒,无如此验也。

《脉经》曰∶诸浮为风,诸紧为痛,诸伏为聚,诸弦为饮,芤者失血,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涩则烦心,大则病进,浮为在表,沉为在里,迟为在脏,数为在腑。又形壮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气多者毙。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者死,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此先圣诊脉之大法也。故曰∶凡治病,则察其形气色泽治之,无候其时也。所以形气相得者生,色泽以浮者病易已,脉从四时者可治,脉弱似滑者,是有胃气,此皆易治也。若形气相失,或色夭不泽,及脉逆四时,或脉益坚,皆不可治,经所谓必察四难而明告之。又若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脉实,汗后脉躁,此皆难治也。若疮疽之人,脓血大泄,脉滑数者,难治也。凡 脓多,或如清泔,脉滑大散,寒热发渴者,治之无功也。若患肺疮也,咳嗽脓血,脉见洪滑,治之难痊矣。大凡诊脉见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恶寒,虽头项拘急,四肢烦痛,或复战栗渴甚者,但有痛处,欲发疮肿也。

五脏六腑脉病虚实例

(肝脏脉病虚实)肝象木,王于春,其脉弦,其神魂,其候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其声呼,其臭臊,其味酸,其液泣,其色青,其藏血,足厥阴其经也。与胆合为腑,而主表,肝为脏而主里。肝气盛为血有余,则病目赤,两胁下痛引小腹,善怒;气逆则头眩,耳聋不聪,额肿,是肝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而青,善怒,恐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则宜补之,禁当风。

肝部在左手关上是也。关部脉来绰绰,如按琴瑟之弦,如揭长竿;春以胃气为本,春肝木旺,其脉弦细而长,是平脉也。反得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谓之贼也,大逆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乘肝,子之乘母,为实邪,虽病当愈。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乘肝,母之克子,为虚邪,虽病当愈。反得缓而大者,是脾之乘肝,是土之凌木,为微邪,虽病不死。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平。病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新张弓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心脏脉病虚实)心象火,王于夏,其脉如钩而洪大,其候舌,其声言,其臭焦,其味苦,其液汗,其养血,其色赤,其藏神,手少阴其经也。与小肠为腑而主表。心气盛主神有余,则病胸内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膊髀间痛,两臂内痛,喜笑不休,是心气之实也,则宜泻之。心气不足,则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善忧悲,是心气之虚也,则宜补之,禁温衣热食。

心部在左手寸口是也。寸口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平,心以胃气为本,夏心火旺,其脉浮洪大而散,名曰平脉也。反得沉濡而滑者,肾之乘心,水之克火,大逆不治。反得弦而长,是肝乘心,母之克子,虽病当愈。反得缓而大,是脾乘心,子之乘母,虽病当愈。反得微涩而短,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为微邪,虽病不死。心脉来,湍湍连属,冥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前曲后倨,如操带钩,曰心死。真心脉至,牢而搏,如循薏苡累累然,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脾脏脉病虚实)脾象土,旺于长夏,其脉缓,其候口,其声歌,其臭香,其味甘,其液涎,其养形肉,其色黄,其藏意,足太阴其经也。与胃合为腑,主表,脾为脏,主里。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若饥,足痿不收行,善 脚下痛,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则宜补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同类推荐
  • 春秋传说例

    春秋传说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般涅槃经玄义

    大般涅槃经玄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DARK LADY OF THE SONNETS

    THE DARK LADY OF THE SONNE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一醮墓仪

    正一醮墓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Glengarry Schooldays

    Glengarry Schoold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当世道尊

    当世道尊

    穿越了、竟然穿越了!穿越对象先天资质差?我相信,勤能补拙!我相信:选择永远大于努力既然我不能选择穿越对象,那我就创造最好的修炼条件!只要坚持、努力、敢想敢做、选择正确的情况下,我陈凡,定然可以出人头地,闯出一片天地!修道路途凶险万分,魔域诸魔肆虐诸天,且看陈凡如何登临至高,威压诸天万界,成当世道尊
  • 七绝虹影

    七绝虹影

    从年幼失去双亲,到与奶奶相依为命;从一次意外的回归,到运筹帷幄掌管一个庞大的家族。随着她的成长,其他六绝也逐一相逢。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七绝虹影又将何去何从?
  • 灭世老魔头

    灭世老魔头

    天哪?那是什么,一道光降临,人们惊恐,接着所有人都死了!哎呀,怎么一不小心又灭了一个星球啊!老魔自语道!脸上露出无辜的神情!!
  • 冷血公主之复仇进行时

    冷血公主之复仇进行时

    【全文免费】本来是千金小姐,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她们,都是因为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而改变了一切,她们被赶出家门,三个女孩因为同样的经历走在了一起,她们要复仇!她们要让别人知道,让欺负她的人知道,她不是好欺负的!
  • 邪骨魔君

    邪骨魔君

    五百年前其实孙悟空没有取经,而是隐藏在一个身为化身之中,然而在封神的一刹那被发现继而被封印了五百年。天界的黑暗,使悟空感到厌恶,好不容易脱离天界却被封印在一个小毛孩子身上,看主角如何逆苍天。(狮子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多多原谅@( ̄- ̄)@)
  • 战道控天

    战道控天

    左手困神,右手崩天。这是一个诸神终结的时代,这是一个万族崛起的时代。一个寻父的少年,踏上了一条属于他的逆天之路......
  • 三元大陆

    三元大陆

    就是这一个非凡的故事。。他叫吴凡,却注定不会平凡!!!!让我们一同见证一代战神的崛起!!!!
  • 曾国藩好累

    曾国藩好累

    这个新型的曾国藩是这样一个矛盾体:并不争气的身体与年青时的好色浮躁;出身农家的卑微与登堂入室的抱负;雄心勃勃的中兴之道与官场陋习的围攻歼剿;不断壮大的湘军与猜忌重重的朝廷;自费讨贼的钱粮困苦与欲置他于死地的天国追杀;旧儒思想的固守与世界变局的激裂碰撞……曾国藩的心灵一直处在夹缝中深受煎熬,终其一生活得很累,直到1872年,油尽灯灭!以历史小说为架构,文学地再现了曾国藩,将读者领进曾国藩的时代、曾国藩的精神世界。
  • 重楼九仙

    重楼九仙

    周武纪年,西京历经八百载风霜,终于到了预言中的转折点。天下间,有道宫自千于年前立教,授人修行之法,自此,道宫为天下修行人之圣地。千余年后,有孤儿周天泽下得孤峰,来到这千丝万缕的红尘世间,来终结一场纠缠了三世三生的问题。逆天改命?你生来就是这个命!ps:已完本小说《卡修》,请各位放心阅读。
  • 泰坦之遗

    泰坦之遗

    万年底蕴的神诗大陆被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帝国,在这片充斥着神秘色彩的大陆上,原本身为十大【泰坦】之一的朴焱,再一次抵抗【边境帝国】的行动中,被【路西法】所杀死,却发现自己竟然时光逆流回到了三十年前,而且还莫名其妙的被【大祭司】选定成了新晋【泰坦】的【侍护】,拥有前世记忆的他,誓死要改过当年的悔恨,却又在不断的进步中,一点点的揭开了自己时光逆流的原因。拨开层层迷雾,披荆斩棘,却不曾想崇高【大祭司】与【泰坦】以及这片神诗大陆背后的秘密,出乎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