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77500000005

第5章 入观门

问曰。已知四运心相。摄一切心。行者云何观察此心。通达实相圆照。分明诸三昧具七觉意。答曰。行者先以大誓庄严。善修如上六度法门。以调其心。信知诸法毕竟空寂。而我为无明所覆未能觉了。必须勤修正观行到。乃知岂可虚心妄解而自毁伤。既能善自调和。然后随心所起。以无所住着之心。反照观察未念欲念念念已之相。尔时谛观未念心为灭。欲念心生。未念心为不灭。欲念心生。未念心为亦灭亦不灭。欲念心生未念心为非灭非不灭。欲念心生。如此于未念四句中。观欲念心生皆不可得。若不得欲念心生亦不得不生。即于心性而得解脱。云何名于未念四句中。观欲念心生不可得。一先约未念初句。观欲念心生不可得。若谓未念心灭有欲念心生者。未念心已灭欲念何处生。为即未念灭生。为离未念灭生。若即未念灭生欲念者。灭法不应生。以生灭性相违故。若谓即灭中有生。生灭不相违者。是事不然。若尔应如熟果皮中有核。皮烂核出。皮非是核核非是皮。何得皮即是核。心法亦如是。即灭不得有生。是故即未念灭欲念心生不可得。若谓离未念灭有欲念心生者。则为无因而有生。是事不然。以生无所从生是则不名为生。如虚空无所从生。故虚空不名为生。当知离未念灭欲念心生不可得。行者如是。若即若离中。观未念心灭欲念心生。毕竟不可得。二明约未念第二句。观欲念心生不可得。若谓未念心不灭欲念心生者。为即不灭生。为离不灭生。若即不灭生不灭已是生。是生何得生。若是生能生此生。复应有生。生则有无穷生。若此生生生是事不然。若是一体生一中不应有多生。如一指中则无多指。若是异体生。则不应名生。生以生体别不能相生。故如桃柰体别。桃不生柰。柰不生桃。是故即未念不灭。欲念心生不可得。若谓离未念不灭。有欲念心生者。欲念何处生。若生无处生。即是无因生。若是无因生是则为非生非生而说生者是事不然。以堕无因果过。如说石女之子黄门之儿。当知离未念不灭。有欲念心生不可得。行者如是。若即若离中。观未念不灭。欲念心生。毕竟不可得。三明约未念第三句。观欲念心生不可得。若谓未念心亦灭亦不灭。有欲念心生者。若是亦灭生何须亦不灭。若是亦不灭生何须亦灭。以不定因不能有定果。故不能根人不能生定根之子。若谓亦灭亦不灭。体一无异故。有欲念心生者是事不然。而今亦灭非亦不灭。亦不灭非亦灭。性相违故不应体一。不异能生于欲念。如不定根人二根体非一故。不能生一子。若谓亦灭亦不灭体异。二各能生欲念者。体异即还是定灭。定不灭何名亦灭亦不灭。若是定灭定不灭。各能生欲念者。即应二欲念生。今实不尔。若二各不生则无欲念生。行者如是观时。未念亦灭亦不灭。欲念心生毕竟不可得。次明约未念第四句。观欲念心生不可得。若谓未念心非灭非不灭。有欲念心生者。若因非灭生不须非不灭。若因非不灭生则不须非灭所。非各异不应俱以为因。亦是相违之因。不能共有一果故。如水火互非终。不于中而生果实。若谓俱因二非。而有生者是事不然。若二非之处各是有者。二有还应生二生今实不尔。若二非之处各是无。则无能生。何能生所。若无能生。生所生者。即生不名为所生。以所生无从生故。行者如是观非灭非不灭。欲念心生毕竟不可得。复次行者既能如是约初运未念四句中。观欲念心生不可得。已即当还约欲念心生四句转观。观未念心灭不可得。云何为观。若谓未念心是灭者。为欲念心生未念心灭。为欲念心不生未念心灭。为欲念心亦生亦不生未念心灭。为欲念心非生非不生未念心灭。如是还反约欲念中四句推求未念心灭。毕竟不可得(推检之相还转用上约未念中四句。观欲念意言句一类。细比作自得具作云云)若行者不得未念欲念心生灭。则不得不生灭。亦生灭亦不生灭。非生灭非不生灭。但以凡夫颠倒妄。于未念欲念及一切法中。计有生灭乃至非生灭。非不生灭。虚诳无实。皆不可得但有名字。名字之法不在内外两中间亦不常自有。即是无名字。若不得生灭等四句名字。亦不得无名字。不得名字故非假。不得无名字故非空。不得假故非俗。不得空故非真。不得俗故非世间。不得真故非出世间。不得世间故非有漏。不得出世间故非无漏。不得有漏故非生死。不得无漏故非涅槃。行者如是观未念欲念时。若不得二边则不取二边。若不取二边则不执二边起诸结业。若无二边结业障覆。正观之心犹如虚空湛然清净。因是中道正慧。朗然开发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入大涅槃海。若观未念欲念。如是余念念已及一切心法类亦可知。是则略说正观相。复次夫修正观则有二种。一者总观。二者历别观。第一所言总观者。若行人未有大方便力。不能一切处中观察实相。故当先于坐中照了心意。是则名为总观心意。第二所以名为别观者。若行人方便善巧能一切处中常得用心。是历别观于心意。复次行者欲入三昧。要先于坐中而观心意。然后亦当一切处中悉观心意。所以者何。四威仪中唯独坐时。身心安隐不沈不浮。不异缘生故则心审谛事有观法。故经云。端坐念实相。是名第一忏。是故行者。当先于闲房静室而修三昧。云何为修行者。应当善自调和身心等。事事如禅法中说。此中应广明。行者既能善自调和。是时当于坐中。正念观察心意识等。四运之义。悉不可得。观行破析悉如上说。是时名于坐禅中修行三昧。行者如是知心意识不见不得。复当随有所作。一一谛观内外心。外心名作者内心名受者。大集经中。说作者受者行人。观于作者凡有六事观。于受者亦有六种。内外俱观有十二种。是三昧境能生三昧。行者应当随所起处而观察之。外作六者。所谓。一行。二住。三坐。四卧。五作作。六言谈。内受六者所谓一眼受色二耳受声。三鼻受香。四舌受味。五身受触。六意缘法是为十二观境。是三昧门第一。若于行时即应观行中。未行。欲行。行。行已。心相通达皆不可得。双照分明如前所说。复作是念。如是行动由心运役故有去来。反观行心不见住处。无有生灭一切相貌。当知行者毕竟空寂。第二若于住时。即应谛观。未住。欲住。住。住已。心相皆不可得。双照分明具如前说复作是念。如此住者。由心制御竖身安立故名为住。反观住心不见处所。况复生灭一切相貌。当知住者毕竟空寂。第三若于坐时即应谛观。未坐。欲坐。坐。坐已。心相皆不可得。双照分明亦如前说。复作是念。如此坐者。由心回转屈脚安身故名为坐。反观坐心不见生灭亦非内外。当知坐者毕竟空寂。第四于眠寝时。即应谛观。未眠。欲眠眠。眠已。心相皆不可得。双照分明亦如上说。复作是念。如是眠者。由心劳乏。即便放任六分。委卧故名为眠。反观眠心不见相貌。当知眠者毕竟空寂第五若于作时即应谛观。未作。欲作。作。作已。心相皆不可得。双照分明亦如上说。复作是念。今运身手。作诸事业举手下手由心回转。得成众事故名为作。反观作心不见动转。当知作者毕竟空寂。第六行者若于言语读诵之时。即应谛观。未语欲语。语。语已。心相皆不可得。双照分明亦如上说。复作是念。如是音声。有所谈吐由心觉观。鼓动气息冲于六处。咽喉唇舌齿齶等故有此言谈。反观语心不见踪迹音声住空。当知语者毕竟空寂。是为行者观于外心六种事业。悉知空寂不见作者。有定实相。是故菩萨于一切事中。修行三昧。故般若经中。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时知行。乃至坐时知坐。卧时言语身服僧伽梨时。悉知已不可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衍。复次行者。观于内心有六种。受知无受者。所以者何。诸受虽空若不观察。能作无量烦恼生死因缘。是故行者。应富随是诸根所受尘时。一一观察。云何观察第一行者眼见色时。即应谛观。未见色。欲见色。见色。见色已。四运之相皆不可得。双照分明广说如上。复作是念。如是见者。即无见相。所以者何。于彼根尘空明之中。各各无见亦无分别。和合因缘出生眼识。眼识因缘出生意识。意识出时。即能分别种种诸色。亦依于意识则有眼识。眼识因缘能见于色。而生贪着。是故即当反观念色之心。如是观时不见此心从外来入。而生领纳。亦复不见心从内出而生分别。所以者何。外来于我无事。若自有不待因缘。当知受者毕竟空寂。故净名菩萨云。所见色与盲等。第二行者耳闻声时即应谛观。未闻声。欲闻声。闻声。闻声已。四运之相皆不可得。双照分明广说如上。复作是念。如是闻声。无有自性。但从根尘和合而生。是意识想分别故。于所闻。生诸烦恼及于恶业。即当反观缘声心识。不见体性。当知闻者毕竟空寂。故净名菩萨言。所闻声与响等。第三行者鼻嗅香时。即应谛观。未嗅香。欲嗅香嗅香。嗅香已。四运之心皆不可得。双照分明广说如上。复作是念。如是香者是无知法。所有鼻根本亦无知。和合生识假名说。知虚妄意识得所领纳。而生分别起诸烦恼生死业行。即当反观。意识不见根源及与相貌。当知领受者毕竟空寂。故净名菩萨言。所嗅香与风等。第四行者舌受味时。即应谛观。未受味。欲受味。受味。受味已。四运之相皆不可得。双照分明广说如上。复作是念。如是受味实无自性。所以者何。外六味六味无分别。内舌根本无知故。但从和合因缘而生舌识。此识亦不定在内外两中间。故是中心意强取味相。生着分别。故有一切诸使烦恼。是时即当反观。着味心意识等不见住处。况有生灭一切相貌。当知分别味者。毕竟清净故。净名菩萨言。所食味不分别。第五行者身觉触时。即应谛观。未觉触。欲觉触。觉触。觉触已。四运之相皆不可得。双照分明广说如上。复作是念。如是觉者。不从内生。亦不从外来。所以者何。冷暖软滑等。悉非外来故。离冷暖等。无别来法故身头等六分非是生法。故离身六分亦无生法故。二和合身识生时。即名为觉。而此识性不在内外。无所依倚但以心意。强作分别。谓证诸触。生苦乐想。故有爱恚一切烦恼。是时即当反观。缘触心识不见住处。况有生灭一切相貌。当知能觉触者。毕竟空寂。故净名菩萨言。受触如智证。第六行者意缘法时。即应谛观。未念法。欲念法。念法。念法已。四运之心相皆不可得。双照分明广说如上。复作是念。如是意识。攀缘诸法悉是虚诳。无有实事。所以者何。法如幻化性无实故。心如阳炎无暂停故。法无定性不可缘故。心无住处谁是能缘。若离能缘所缘更无别缘。岂知但以虚妄忆想。强起分别是法而生诸见一切烦恼生死业行。相续不断。是故行者。为破虚妄颠倒想。及随缘境时。即当反观。反观心意识根源。谛观心时不见住止及与生灭一切法相。若心无住处生灭诸相。当知此心则不可得。尚不得心况心数法。若无心数一切诸法竟何所依。是故经言。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法亦如是。无住无坏。行者如是观心意时不得一切法。当知所攀缘法。毕竟空寂。故净名言。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如是之言当何谓也。前破未念欲念心正观相应以十二事中。应当一一分别说。行者如是观察时。亦当应识有三种心。一者观乱心。二者观定心。三者观于观心。云何名为观于乱心。如上所说种种事中。行者初学未了诸法。于是境界悉有乱起。一心谛观不见心相。则无有乱。其心安隐行住坐卧。身心寂泊澹然不动。即是定心于是定心。若不观察。多生染着。如净名菩萨言。贪着禅味是菩萨缚。是故当观定心不可得。尚无有心定在何处。当知此定从颠倒生。如是观时不见于定及与非定。不生贪着得脱定缚。故净名经言。以方便生是菩萨解。是名观相观。于定心观定心已。行者既未悟于理。或计我能观心。是故不见有定乱相。当知如是妙慧最为殊胜。着是观慧即便自高。谓他不能解。如是念时是名智障。同彼外道。故释论说。是诸外道爱着观空智慧。不得解脱。行者既知计有观者。是大障碍不会泥洹。即当反观能观之心。不见住处亦复无起灭。当知毕竟无有观者。及非观者。既无观者谁观诸法。不得观心即离观想。故释论云。念想观已除戏论心。皆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是名为观于心性。故大集经亦言观于心。心是三观者。即三三昧也。所以者何。于初观中能破一切种种有相。不见内外。即空三昧也。第二观中能坏空相。是则名为无相三昧。第三观中不见作者。此即名曰无作三昧。菩萨行是三昧时。则能破坏三倒三毒心意识相及三有流。亦能降伏四种魔怨。所以者何。夫烦恼者。悉是乱惑。如是观空能了烦恼性无动转。即是菩提故诸法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若烦恼是菩提。何得复以菩提而恼菩提。若知烦恼相空即是菩提。度烦恼魔余三魔亦如是。所以然者。如思益经云。愚于阴界入。而欲求菩提阴界入。即是离是无菩提。当知观空即度阴魔。如思益经又云。生死是涅槃无退没生故。当知观空即度死魔。首楞严经云。魔界如即是佛界如。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故不出魔界而得佛界。当知观空即度他化天子魔。菩萨行三空正观。即时不复恐怖四魔。亦不得四魔而能度四魔。故释论云。除诸法实相。其余一切皆名魔事。若能善修实相即无魔事。是故行者善观此意修行三昧。终无魔事。若离此观分别忆想必定堕魔网中。故释论云。若分别忆想即是魔罗网。不动不分别是则名法印。复次行者能善修如上三观。破一切法心无所著。虽知众生空相而常念大悲。不舍一切众生。学诸波罗蜜起十力。观察法界种种法门。长养一切诸善功德。

同类推荐
  • The Cleveland Era

    The Cleveland E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锦衣志

    锦衣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cres of Diamonds

    Acres of Diamon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阴经

    中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八识规矩补注

    八识规矩补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凤雨有路

    凤雨有路

    凤雨,这个曾经美丽的小山村,因为人们肆无忌惮地放牧、开荒,生态遭到毁灭性破坏,随之而来的连年旱灾严峻考验着人们生存的意志。作者在深情书写逆境中少年奋发、母爱伟大、友情无价等真善美的同时,又以忧虑的目光关注着西部逐渐恶化的生态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威胁。
  • 无处藏身

    无处藏身

    记者温迪把丹·默瑟这个社区教工塑造成了恋童癖性犯罪者。于是,原本体面的丹在小镇上变得灰头土脸,过街老鼠一般。但是,当温迪亲眼看到州检察官私刑处决了丹,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之后,一个个疑团出现了,她决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失踪的少女、失踪的嫌疑犯尸体、失踪的蛛丝马迹和含糊不清的犯罪动机就如同一个个线头,千丝万缕、复杂凌乱。谁才是少女失踪案的主谋,谁才是应该站在被审判席上的元凶…….
  • 与君同行

    与君同行

    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此生不灭,此情不减,君不弃,我不离
  • EXO之逆袭

    EXO之逆袭

    十二颗闪亮的星星,哪一颗可以照亮我前途的黑暗,带我走出迷茫,到达天堂。
  • 仙魔奇缘

    仙魔奇缘

    魔界企图吞噬整个凡间,她背负着维护凡间安定的使命下了凡,却偶遇了他。他投生于凡间,是魔界的魔少,成年后体内的封印会自动解除,懂得自己的身份,奉他父亲魔王的指令来夺取七彩灵石,用灵石的灵力来让自己的魔力增强,从而统领三界。可一旦耗尽了她的灵石的灵力,她便会死亡。他会怎么做?她又会怎么做?她是仙而他是魔,他们会有怎样的一段奇缘?结局又将是怎样的呢?
  • 台宗精英集

    台宗精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坐拥最弱使魔的最强召唤师

    坐拥最弱使魔的最强召唤师

    对于任何召唤师来说,每一次召唤都是一场赌博。因为谁都不知道接下来召唤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是普遍的野兽种,还是稀有的幻想种,甚至是神话的英灵种。身为凯撒交流赛三冠王的最强召唤师,将会在十八岁那一年,召唤出自己的第一个使魔,那连史莱姆都不如的最弱使魔!PS:我才不会告诉你们,是一只有点傲娇的中二萝莉呢~
  • 云深处是你

    云深处是你

    她是皇朝将门之后,威震四方,战功赫赫。为了换回竹马的解药,自请受封郡主,嫁与邻国王爷,却不想,命运纠缠,越陷越深。
  • TFBoys—唯美年华初相遇

    TFBoys—唯美年华初相遇

    “舒,从我看见你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你。”说完,王俊凯便霸道地吻上了她的唇,反复地碾压,吮吸;“王源,我们分手吧!”吴瑛转过身,不让他看到她眼角的泪珠;“嫁给我吧,萱。”易烊千玺单膝跪地。“嗯。”……
  • 邪王独宠:丑妃太任性

    邪王独宠:丑妃太任性

    第一次见面,他捏着她的胸,“是朕最喜欢的小笼包!”第二次朝廷大典,傻皇赋诗一首,“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举头望明月,低头摸裤裆”,靠之,她就叫明月!傻皇还吮着手指,满脸无辜的看着她,“是皇后教朕的!”明月满脸面条泪!万年阴人专业户,却被一傻子给黑了!“月月,不要走好不好?”面对他的泪水,她终于败下阵来,却没想到兜了个圈,这傻子居然……又坑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