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家秘 【明 万全】
发微赋
医道至博,幼科最难。如草之芽兮,贵于调养;似蚕之苗兮,慎于保全。血气未充兮,脉无可诊;神识未开兮,口不能言。诚求于心,详察于面。苟得其要也,握造化于妙手;未达其旨也,摘章句于残编。调护若失,疾病乃生。头要凉而背要暖,食勿饱而衣勿绵。肠胃脆薄兮,乳哺伤而成积;精神怯弱兮,闻见异而成癎。嗟哉慈母兮,过于姑息;笑彼粗工兮,误于汤丸。伐其发生之气,夭其童稚之年。徒啼号于丘垄,休祷祀于旃坛。
小儿不宜妄针灸
芽儿嫩小不耐伤,针灸汤丸莫妄尝。破肉损筋成瘦疾,坏肠败胃作余殃。
初生小儿,内外脆薄,药石针灸,必不能耐也。良工当以爱己子之心,而爱人之子,怜惜之,抚摩之,未可轻治,为儿作祸也。书曰:如保赤子,其爱养之谓欤。为父母者,不可不知。
鞠养以慎其疾
小儿神气衰弱,忽见非常之物,或见未识之人,或闻鸡鸣犬吠,或见牛马禽兽,嬉戏惊吓,或闻人之叫呼,雷霆铳爆之声,未有不惊动者也,皆成客忤惊癎之病。盖心藏神,惊则伤神;肾藏志,恐则志失。大人皆然,小儿为甚也。凡小儿嬉戏,不可妄指他物作虫作蛇;小儿啼哭,不可令装扮欺诈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乱,心小胆怯成客忤也。不可不慎。
小儿玩弄嬉戏,常在目前之物,不可去之。但勿使之弄刀剑,衔铜钱,近水火,见鬼神耳。
小儿能言,必教之以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语也。能食则教以恭敬,如亵慢之习勿作也。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宗族乡党之人,则教以亲疏尊卑长幼之分,勿使谍嫚。言语问答,教以诚实,勿使欺妄也。宾客教以拜揖迎送,勿使退避也。衣服器用五谷六畜之类,遇物则教之,使其知之也。或教以数目,或教以方隅,或教以岁月时日之类。如此则不但无疾,而知识亦早也。
小儿周岁有病者,勿妄用药,调其乳母可也。不得已而用,必中病之药,病衰则已,勿过其则也。
幼科有拿掐法者,乃按摩之变也。以小儿未周岁者,难以药饵治,权宜之则,可以治外邪,而不能治内病也。能治小疾及气实者,如大病气虚者用之,必误儿也。为父母喜拿而恶药,致令夭折者,是谁之过欤?
父母常将幼子怜,几因爱恤取愁烦。育婴家秘无多术,要受三分饥与寒。
人之无子者,置姬妾,觅方术,问命卜,祷鬼神,其心劳矣。及其生子,爱恤之深,保养之失,过于热也,热则生风,过于饱,饱则成积。医不择良药,或犯毒不可救也。柳子《种木传》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所以取譬也。
谚云: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饥谓节其饮食也,寒谓适其寒温也,勿令太饱太暖之意,非不食不衣之谬说也。
头要清凉背要温,露其下体养真阴。天时勿犯如春候,寒热乖违客气侵。
此言适其寒温之法也。头者六阳之会,常要凉,不可缠裹。腹为阴,背为阳,皆脏腑之俞膜也,常要和暖,不可便露。小儿纯阳之气,嫌于无阴,故下体要露,使近地气以养其阴也。天时者,即寒热也。春者温和之气,万物皆赖以生长也。谓襁褓之中,寒不犯寒,热不犯热,常如春气温和时,以长养儿之身体。若有乖违,寒热之客气来侵矣。
乳为血化美如饧,肉谷虽甘更乱真。到得后来能食日,莫教纵恣损脾阴。
此言节其饮食之法也。儿在母腹之时,赖血以番。既生之后,饮食之乳,亦血之所化也。虽有谷肉,不可与之,以乱其肠胃中和之气。至于能食,尤当节之,不可纵其所好,以快其心,因而致病者多矣。《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可不慎也。
耳目之神寄在心,异闻异见易生惊。痰生气逆因成癎,恨煞终身作废人。
乳母须求不病人,择其体厚性和平。不贪口腹无淫欲,鞠养何求子不成。
养子之道当择乳母,必取无病妇人,肌肉丰肥,性情和平者为之,则其乳汁浓厚甘美,莹白温和,于子有益。如病寒者乳寒,病疮者乳毒,贪口腹者则味不纯,喜淫欲者则气不清,何益于子?故宜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