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60900000028

第28章 外篇一(2)

夫文章视诸政事而已矣。三代以後之文章,可无三代之遗制;三代以後之政事,不能不师三代之遗意也。苟於政法亦存三代文章之遗制,又何患乎文章不得三代之美备哉?天下政事,始於州县,而达乎朝廷,犹三代比闾族党,以上於六卿;其在侯国,则由长帅正伯,以通於天子也。朝廷六部尚书之所治,则合天下州县六科吏典之掌故以立政也。其自下而上,亦犹三代比闾族党、长帅正伯之遗也。六部必合天下掌故而政存,史官必合天下纪载而籍备也。乃州县掌故,因事为名,承行典吏,多添注於六科之外。而州县纪载,并无专人典守,大义阙如。间有好事者流,修辑志乘,率凭一时采访,人多庸猥,例罕完善;甚至挟私诬罔,贿赂行文。是以言及方志,荐绅先生每难言之。史官采风自下,州县志乘如是,将凭何者为笔削资也?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而後有家,比家而後有国,比国而後有天下。惟分者极其详,然後合者能择善而无憾也。谱牒散而难稽,传志私而多谀;朝廷修史,必将於方志取其裁。而方志之中,则统部取於诸府,诸府取於州县,亦自下而上之道也。然则州县志书,下为谱牒传志持平,上为部府徵信,实朝史之要删也。期会工程,赋税狱讼,州县恃有吏典掌故,能供六部之徵求;至於考献徵文,州县仅恃猥滥无法之志乘,曾何足以当史官之采择乎?州县挈要之籍,既不足观,宜乎朝史宁下求之谱牒传志,而不复问之州县矣。夫期会工程,赋税狱讼,六部不由州县,而直问於民间,庸有当欤?则三代以後之史事,不亦难乎?夫文章视诸政事而已矣。无三代之官守典籍,即无三代之文章;苟无三代之文章,虽有三代之事功,不能昭揭如日月也。令史案牍,文学之儒,不屑道也。而经纶政教,未有舍是而别出者也。後世专以史事责之於文学,而官司掌故,不为史氏备其法制焉,斯则三代以後,离质言文,史事所以难言也。今天下大计,既始於州县,则史事责成,亦当始於州县之志。州县有荒陋无稽之志,而无荒陋无稽之令史案牍。志有因人臧否、因人工拙之义例文辞,案牍无因人臧否、因人工拙之义例文辞;盖以登载有一定之法,典守有一定之人,所谓师三代之遗意也。故州县之志,不可取办於一时,平日当於诸典吏中,特立志科,佥典吏之稍明於文法者,以充其选。而且立为成法,俾如法以纪载,略如案牍之有公式焉,则无妄作聪明之弊矣。积数十年之久,则访能文学而通史裁者,笔削以为成书,所谓待其人而後行也。如是又积而又修之,於事不劳,而功效已为文史之儒所不能及,所谓政法亦存三代文章之遗制也。

然则立为成法将奈何?六科案牍,约取大略,而录藏其副可也。官长师儒,去官之日,取其平日行事善恶有实据者,录其始末可也。所属之中,家修其谱,人撰其传志状述,必呈其副;学校师儒,采取公论,正而藏於志科可也。所属人士,或有经史撰著,诗辞文笔,论定成编,必呈其副,藏於志科,兼录部目可也。衙廨城池,学庙祠宇,堤堰桥梁,有所修建,必告於科,而呈其端委可也。铭金刻石,纪事ゼ辞,必摩其本,而藏之於科可也。宾兴乡饮,读法讲书,凡有举行,必书一时官秩及诸名姓,录其所闻所见可也。置藏室焉,水火不可得而侵也。置锁椟焉,分科别类,岁月有时,封志以藏,无故不得而私启也。仿乡塾义学之意,四乡各设采访一人,遴绅士之公正符人望者为之,俾搜遗文逸事,以时呈纳可也。学校师儒,慎选老成,凡有呈纳,相与持公实可也。夫礼乐与政事,相为表里者也。学士讨论礼乐,必询器数於宗祝,考音节於工师,乃为文章不於空言也。令史案牍,则大臣讨论国政之所资,犹礼之有宗祝器数,乐之有工师音节也。苟议政事而鄙令史案牍,定礼乐而不屑宗祝器数,与夫工师音节,则是无质之文,不可用也。独於史氏之业,不为立法无弊,岂曰委之文学之儒已足办欤?

或曰:州县既立志科,不患文献之散逸矣。由州县而达乎史官,其地悬而其势亦无统要,府与布政使司,可不过而问欤?曰:州县奉行不实,司府必当以条察也。至於志科,既约六科案牍之要,以存其籍矣。府吏必约州县志科之要,以为府志取裁;司吏必约府科之要,以为通志取裁;不特司府之志,有所取裁,且兼收并蓄,参互考求,可以稽州县志科之实否也。至於统部大僚,司科亦於去官之日,如州县志科之於其官长师儒,录其平日行事善恶有实据者,详其始末,存於科也。诸府官僚,府科亦於去官之日,录如州县可也。此则府志科吏,不特合州县科册而存其副,司志科吏,不特合诸府科而存其副,且有自为其司与府者,不容略也。

或曰:是於史事,诚有裨矣。不识政理亦有赖於是欤?曰:文章政事,未有不相表里者也。令史案牍,政事之凭藉也。有事出不虞,而失於水火者焉,有收藏不谨,而蚀於湿蠹者焉;有奸吏舞法,而窜窃更改者焉;如皆录其要,而藏副於志科,则无数者之患矣。此补於政理者不鲜也。谱牒不掌於官,亦今古异宜,天下门族之繁,不能悉於京曹也。然祠袭争夺,则有讼焉;产业继嗣,则有讼焉;冒姓占籍,降服归宗,则有讼焉;昏姻违律,则有讼焉;户役隐漏,则有讼焉。或谱据遗失,或奸徒伪撰,临时炫惑,丛弊滋焉。平日凡有谱牒,悉呈其副於志科,则无数者之患矣。此补於政理者,又不鲜也。古无私门之著述,盖自战国以还,未有可以古法拘也。然文字不隶於官守,则人不胜自用之私。圣学衰而横议乱其教,史官失而野史逞其私;晚近文集传志之猥滥,说部是非之混淆,其渎乱纪载,荧惑清议,盖有不可得而胜诘者矣。苟於论定成编之业,必呈副於志科,而学校师儒从公讨论,则地近而易於质实,时近而不能於传闻,又不致有数者之患矣。此补於政理者,殆不可以胜计也。故曰文章政事,未有不相表里者也。

地志统部

阳湖洪编修亮吉,尝撰辑《乾隆府厅州县志》,其分部乃用《一统志》例,以布政使司分隶府厅州县。余於十年前,访洪君於其家,谓此书於今制当称部院,不当泥布政使司旧文。因历言今制分部与初制异者,以明例义。洪君意未然也。近见其所刻《卷施阁文集》,内有《与章进士书》,繁称博引,痛驳分部之说。余终不敢谓然。又其所辨,多余向所已剖,不当复云云者。则余本旨,洪君殆亦不甚忆矣。因疏别其说,存示子弟,明其所见然耳,不敢谓己说之必是也。

统部之制,封建之世,则有方伯。郡县之世,则自汉分十三部州;六朝州郡,制度迭改,其统部之官,虽有都督总管诸名,而建府无常,故唐人修五代地志,即《隋志》。不得统部之说,至以《禹贡》九州,画分郡县,其弊然也。唐人分道,宋人分路,虽官制统辖不常,而道路之名不改;故修地志者,但举道路而分部明也。元制虽亦分路,而诸路俱以行省平章为主,故又称行省。而明改行省为十三布政使司,其守土之官,则曰布政使司布政使。布政使司者,分部之名,而布政使者,统部之官,不可混也。然布政使司,连四字为言,而行省则又可单称为省,人情乐趋简便,故制度虽改,而当时流俗,止称为省。沿习既久,往往见於章奏文移,积渐非一日矣。我朝布政使司,仍明旧制;而沿习称省,亦仍明旧。此如汉制子弟封国,颁爵为王,而诏诰章奏,乃称为诸侯王;当时本非诸侯,则亦徇古而沿其名也。但初制尽如明旧,故正名自当为布政使司。百馀年来,因时制宜,名称虽沿明故,而体制与明渐殊。

今洪君书以乾隆为名,则循名责实,必当称部院而不当称布政使司矣。盖初制巡抚无专地,前明两京无布政使司,而顺天、应天间设巡抚;顺天之外,又有正定,应天之外,又有凤阳诸抚。不似今之统辖全部,自有专地。此当称部院者一也。初制巡抚无专官。故康熙以前,巡抚有二品三品四品之不同,其兼侍郎则二品,副都御史则三品,佥都御史则四品;今则皆兼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矣。其画一制度,不复如钦差无定之例。此当称部院者二也。学差关部,皆有京职,去其京职,即无其官矣。今巡抚新除,吏部必请应否兼兵部都察院衔。虽故事相沿,未有不兼衔者;但既有应否之请,则亦有可不兼衔之理矣。按《会典》、《品级考》诸书,已列巡抚为从二品,注云:“加侍郎衔正二。”则巡抚虽不兼京衔,已有一定阶级,正如宋之京朝官,知州军知县事,虽有京衔,不得谓州县非职方也。此当称部院者三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戎政为总督专司,而巡抚亦有标兵,固无论矣。坛庙祭祀,向由布政使主祭者,而今用巡抚主祭。则当称部院者四也。宾兴大典,向用布政使印钤榜者,而今用巡抚关防。此当称部院者五也。初制布政使司有左右,使分理吏户礼工之事。都司掌兵,按察使司提刑。是布政二使,内比六部;而按察一使,内比都察院也。今裁二使归一,而分驿传之责於按察使,裁都司而兵权归於督抚,其职任与前异。故上自诏旨,下及章奏文移,皆指督抚为封疆,而不曰轺使;皆谓布政之司为钱谷总汇,按察之司为刑名总汇,而不以布政使为封疆。此尤准时立制,必当称部院者六也。督抚虽同曰封疆,而总督头衔则称部堂;盖兵部堂官,虽兼右都御史,而仍以戎政为主者也。巡抚头衔则称部院;盖都察院堂官,虽兼兵部侍郎,而仍以察吏为主者也。故今制陪京以外,有不隶总督之府州县,而断无不隶巡抚之府州县也。如河南、山东、山西,有巡抚而无总督。巡抚不必兼总督衔。直隶、四川、甘肃,有总督而无巡抚,则总督必兼巡抚衔。督抚事权相等,何以有督无抚,督必兼抚衔哉?正以巡抚部院,画一职方制度,并非无端多此兼衔。此尤生今之时,宜达今之体制,其必当称部院者七也。今天下有十九布政使司,而《会典》则例,六部文移,若吏部大计,户部奏销,礼部会试,刑部秋勘,皆止知有十八直省,而不知有十九布政使司;盖巡抚止有十八部院故也。(巡抚实止十五,总督兼缺有三。)故江苏部院,相沿称江苏省久矣。苏松布政使司,与江淮布政使司,分治八府三州,不闻公私文告,有苏松直省、江淮直省之分。此尤见分部制度,今日万万不当称使司,必当称部院者八也。洪君以巡抚印用关防,不如布政使司正印,不得为地方正主,可谓知一十而忘其为二五矣。如洪君说,则其所为府厅州县之称,亦不当也。府州县固自有印,厅乃直隶同知,止有关防而无印也。同知发知府印,而关防可领职方;巡抚分都察院印,而关防不可以领职方,何明於小而暗於大也?此当称部院者九也。洪君又谓今制督抚,当如汉用丞相长史出刺州事,州虽领郡,而《汉志》仍以郡国为主,不以刺史列於其间。此比不甚亲切。今制惟江苏一部院,有两布政使司;此外使司所治,即部院所治,不比汉制之一州必领若干郡也。然即洪君所言,则阚氏《十三州志》,自有专书,何尝不以州刺史著职方哉。此当称部院者十也。

夫制度更改,必有明文。前明初遣巡抚与三使司官,宾主间耳。其稍尊者,不过王臣列於诸侯之上例耳。自後台权渐重,三司奉行台旨。然制度未改,一切计典奏销,宾兴祭祀,皆布政使专主,故为统部长官,不得以权轻而改其称也。我朝百馀年来,职掌制度,逐渐更易。至今日而布政使官与按察使官,分治钱谷刑名,同为部院属吏,略如元制行省之有参政参议耳。一切大政大典,夺布政使职而归部院者,历有明文,此朝野所共知也。而统部之当称使司,与改称部院,乃转无明文,何哉?以官私文告,皆沿习便而称直省,不特部院无更新之名,即使司亦并未沿旧之名耳。律令典例,诏旨文移,皆有直省之称;惟《一统志》尚沿旧例,称布政使司,偶未改正。洪君既以乾隆名志,岂可不知乾隆六十年中时事乎?

或曰:《统志》乃馆阁书,洪君遵制度而立例,何可非之?余谓统志初例已定,其後相沿未及改耳。(初例本当以司为主。)其制度之改使司而为部院者,以渐而更,非有一旦创新之举,故馆阁不及改也。私门自著,例以义起,正为制度云然。且余所辨,不尽为洪君书也。今之为古文辞者,於统部称谓,亦曰诸省,或曰某省。弃现行之制度,而借元人之名称,於古盖未之闻也。雍正、康熙以前,古文亦无使司之称;(彼时理必当称使司。)则明人便省文,而因仍元制,为古文之病也久矣。故余於古文辞,有当称统部者,流俗或云某省,余必曰某部院,或节文称某部;流俗或云诸省及某某等省,余必曰诸部院或某某等部院,节文则曰诸部某某等部;庶几名正为言顺耳。使非今日制度,则必曰使司,或节文称司,未为不可,其称省则不可行也。或云:诏旨章奏文移,何以皆仍用之?答曰:此用为辞语故无伤,非古文书事例也。且如诏旨章奏文移,称布政为藩,按察为臬,府州县长为守牧令,辞语故无害也,史文无此例矣。

同类推荐
  • 存余堂诗话

    存余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十二候考

    七十二候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寄续尊师

    寄续尊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雕虫诗话

    雕虫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之捡错男神

    重生之捡错男神

    佟心重生后一睁眼,就发现自己竟然梦想成真:她终于上了男神家的户口本!不过,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嫁的是男神……他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王娶妻:刁妃不好惹

    邪王娶妻:刁妃不好惹

    传言,这京城中四王爷,高冷到极点,帅到所有京城女子为之花痴,除了对他侧王妃疼到极致,对别的女人,那不只是冷漠,那是冷漠到让人以为他不是男人。传闻,云染自小克父母,克夫,很小的时候,她母亲就死翘翘了。大婚之夜,她被丫鬟指着鼻子骂她克夫,连着狗血王爷都不待见她,跑去和别的女人颠龙倒凤,完全没有她的事。难道事实真是这样吗?待到一切揭晓,原来是个惊天大阴谋。
  • 野狼沟传奇

    野狼沟传奇

    这部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黑瞎子沟传奇》、《豹子沟传奇》、《野狼沟传奇》、《兴安野猪王》以及《虎峰山传奇》。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 仙途魔君

    仙途魔君

    一个背负人族兴亡命运的少年,一段不为人知的秘辛,前世今生的交织,向前是死,退后是亡,命运的分岔口,他该何去何从。
  • 良师鬼友

    良师鬼友

    月高风清淡,残屋门未关,哭语夜半起,寻人却不见,醉问村何处?身后有人言:‘莫回头,向前看,幽林深处鬼火蓝.’四十年的灵异探秘生涯,我一直在追寻,也许注定一生与奇灵鬼怪有缘,也许是冥冥中注定与凡人不同的道路。师傅曾说,万物皆有道,鬼怪亦有其道。顺其道则生,逆其道则灭!天地为乾坤,五行有阴阳,大智者若愚,大法者若癫。来吧!借你一双慧眼,老夫带你走进那个诡异的世界!
  • 风吟录

    风吟录

    “世界对她的宠儿来说,物质是转瞬便能满足的残次品。贵族不会沉溺玩物,就像没人沉溺空气或水;贵族自我原则,他们会为过剩的精力寻找出口——枯燥的不行,太过简单的也忽略,若都经过一遭,他们甚至不得不得给自己创造“大义”。征服也好,荣誉也妥当,那件事必须足够“困难”,且完成后的满足在世界他处都寻不到。”
  • 我在月球谈恋爱啦

    我在月球谈恋爱啦

    当你听到月球时,会想到谁?嫦娥?不不不,嫦娥去人间找后羿哥哥谈恋爱啦!月球上搬来了新居民。一个高一的女学生潘雪婷竟然意外乘上了天宫二号,来到了月球,从此开始她奇妙的旅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玄武神气

    玄武神气

    拳破苍穹,脚碎山河,身怀太虚之气,执掌神部之印。热血故事,尽在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