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鼉嘯風之鼙,杖皷也,名玉禮。
璚臺碧玉之板,震空丹霄之傲,
叶和眾音之填,保合太和之簾,
五音翕和之祝,八音九成之敔。
此樂黃帝祀三清之樂也。今之所用但鐘鼓笙簫雲傲仙籟而已。凡陞壇朝真謁帝,則用之,其行道誦經止用常日之仙樂。
帝鐘
黃帝會神靈於崑崙之峰,天帝授以帝鐘,道家所謂手把帝鐘,擲火萬里,流鈴八衝是也。天丁之所執者,又謂之火鈴。代宗時令胡僧不空設盂蘭會,取道家帝鐘以代磬,後改其首為鈴用之。
鐃鈸
蚩至尤,驅虎豹與黃帝戰。黃帝作鐃鈸以破之,其虎豹畏鐃鈸之聲故也,况亦驚逐魔怪。唐武后時,僧懷義謂佛在世日有魔,申日申波旬匿之,眾設毒飯火炕陷佛,以糞血戲佛,以象踏佛,佛欲滅之,其魔有曰:吾種類甚多,日後當破爾道,故懷義凡建齋用之,以為驚逐魔怪之器。武后曰:鐃鈸雖能驚去魔鬼,其所薦祖宗之魂靈,安得來享,魔怪尚爾,况其鬼不驚乎!令道門亦有建陰陽醮者,皆用之,大宜禁革。
天真皇人曰:昔元始天尊演法,靈寶玄妙,超度法門,會集群仙於虛星天寶之臺。諸天隊仗紛紜,日月星宿、璇璣玉衡、靈獸鸞鳳、丹輿綠輦、幡蓋霓旌來朝。夫行道之士,開建壇陛,亦遵上天之儀,以度下世兆民者也。余嘗於空中見天人之羽幢絳節,龍旂鸞轄,乃體其製,改其古法,創為仙仗,今列其像如左:
肅清黃道之斾一對
昭告萬靈之旛一對
震攝百魔之帗一對
九皇萬齡之縷一對
三清神霓之旌一對
太微命靈之麾一對
太清極玄之幢一對一面畫龍,面畫虎
五靈絳霄之節一對
九天伏魔如意一對
九霄雲翰之扇一對
鬱羅慶雲之扇一對
神諷飛霞之蓋一對
破暗燭之等一對
丹霄神焰之等一對
天衢鬱霄之燈一對
丹鳳呈祥之輦香亭是也
神龍捧聖之輅
已上仙仗,用硃竿寶蓋,珠網綿帛,繒綵為之,務在裝畫整肅,列於外壇四面,每朝奏步虛旋行之際,則道童各執仙仗,和華夏吟隨班, 旋繞皇壇之上,非登壇朝奏不用, 則列于壇之四面架之。後世道運否塞,其教弗興,皆以紙為之,醮終焚化,與冥器無異,大宜忌之。
天真命魔之爐、
命魔幢身六面符
二面
三面
四面
五面
六面
獅子辟非之節
符節
右天真命魔幢,設於天寶臺左辟邪,獅子之節,設於天寶臺右,用硃竿寶蓋,珠結幢身,桐木造成,六面,每面篆符一道,朱漆裝金,餘各依式造之。凡法師步虛旋.繞之際,二道童執之,侍於法師左右,同行旋遶,是故道以威儀而尊嚴,心因法像而敬畏,不致荒迷妄亂也。夫學仙之士,心虛性靜,道備真王,一念感通,天心混合,亦何假外儀之可通真耶?然古制既有,今豈可廢焉?故取之。
天壇燈圖
醮壇所用燈圖,古有一百餘樣,其今取常用者一十,式繁多,難以備載,樣錄之于左:
玉皇燈圖
周天燈圖
本命燈圖
北斗燈圖
南斗燈圖
斗三曜燈圖
九天玉樞燈圖
火德燈圖
九宫八卦土燈圖
血湖地獄燈圖
煉度燈圖
太微迴黃旗
無英命靈旛
全真儀式章
凡坐鉢,一鉢可八人,或十二人,或二十四人,止大鉢堂者,或百人,不在此限。
設四職
一主鉢,二副鉢,領左右兩班坐於上座,以主其事。
又設左右直堂,二人在於兩班,近門向上坐之,以主坐功,進退起坐,安鉢起鉢,以定時刻。
不巡堂,不提坐,不挂針,不見責。
既入圓堂,道眾坐鉢之功,自畏生死之大,修煉身心,欲出生死之苦,而躋超凡入聖之階,豈可以勢力逼責而為之?
悉皆革去。坐鉢有用六時者,運用不至,多致風癱之疾,莫若止用子午卯酉四時,取天地之正氣為妙。
入園中者是下死工夫,習以靜定,煉神鍊形,百日方啟,若非真師口訣,自己運用不至者,名致成疾,反為害身之術,切宜慎之。
坐鉢
自二月十五日起至五月十五日止,
自七月十五日起至十月十五日止,
自十月十五尸起至正月十五日止。
一年止坐二鉢,夏天炎熱不坐。
鉢堂外置雲版一、木魚一。
左右直堂坐單,前置小鐘二:右曰動鐘,左日靜鐘。
凡每日子午卯酉時,至期陞堂入單,聽直日者敲擊,以定啟關閉關,動靜次序。每日陞堂入單禮,見後。
外門設一啟閉關之牌,用紅牌金字。如上座,以閉關二字朝於外,一應人等不得入。如下座,聽雲版之警,乃以啟關二字朝於外。
定鉢之法
天色晴明之日,先以鉢置於水鼎之上,以日晷定之。如日影方至午時初初刻遠,以鉢置於水鼎之上,至午未交未初時,鉢務要沉,以墜五鈴相擊之聲,方得一時,乃可起座。如至而鉢不沉者將鉢下水眼稍放大,如未至時而先沉者,水眼大也,再整之以小,務要與時相對。如午時初初刻下鉢,道眾上座,至午末將未初,鉢既沉水,五鈴之聲乃振,方可起座,依此定之,則時刻不差,後之作者當體此為法。
鉢架式
古制作一小房如香亭樣,用一太極之圈以繩繫於亭之梁上,圈中懸一鈴以鉢擊於圈下,用一水缸以盛鉢而定時刻。余今更其制度,改為一架。架之兩頭懸以彩結,中懸寶蓋,置一磬以五鈴安於內,以鉢又擊於寶蓋之上,如時至,水滿鉢沉,則五鈴齊振,不與世俗所有者同,自余始之。
全真參堂禮
全真有雲遊者,初至宮觀,入鉢堂參見祖師司賓者,引領至祖師前,先三上香,司賓白參堂文畢,行九拜禮,然後退堂,與大眾相見會茶。
參堂文
為覓知音,飄然湖海。短笻輕笠,半生散誕。無拘野水閑雲,十載遨遊已倦。佩一柄椅天之長劍,使萬靈振服於空中;抱三尺橫睞之枯桐,發靈籟一天之爽氣,使猿驚鶴唳於空山,虎伏龍吟於秋水。乃與太虛為鄰,風月為友,如斯清致,偉矣。仙哉!况仗頭點破了無限青山,腳跟踏破了十方雲水,雖然未能打破虛空,須要煉成凡骨,鐵杵尚可磨針,金丹如何不就!倘投機秘,道合希夷。所學者非傍門不經之異端,所修者乃中國聖人之大道。可以破鬼關,削籍於黑書;可以昇天府,注名於金籙。待他年上青霄,騎白鶴,翱翔於琅風之上;且如今啖黃精,茹紫芝,柄遲於岩壑之問也。曾切清風批明月,曾咀道妙也;曾扣金鐘揮玉塵,曾究玄機。遍天涯去訪高人,頑鐵尚未逢磁石;針芥故未可相投,是以今日特為尋真。偶然到此,敢僣參師祖之園堂,有愧行野人之村禮,謹以信香上告:
道祖軒轅黃帝,道祖太上老君,南北二派,歷代得道仙真聖眾,恭惟鉢堂上座尊師,琳宮之內,仙倡真儔,道骨已成,仙風久著,某等草木微軀,烟霞賤質,宿以毫釐之根氣,得同無上之妙門,大許陞堂,庸行初禮,暫移瓢挈笠以相從,論道談玄而共處,從玆參禮,敢乞提携,夜寒初共守,庚申與相伴,說來生話。卞拜,禮畢受茶。
生鉢安單禮
太香案於鉢前,大香爐一,手爐二。
主鉢、副鉢,左右直堂同,大眾照依班次,兩座合班擺定,朝上拱立,令一道童白致語。
入園致語
伏以金蓮獻瑞,七真傳底蘊之言;雲篆垂芒,萬世仰希夷之妙。蓋園定之設,所以歸根而復命;而鉢堂之坐,所以捨妄而歸真。四大端時,頓覺乾坤在我;五鈴振處,審知體用同源。尚祈天地加默佑之功,造化助精微之念,山靈鎮靜,境界清閑,十方清今瑩無瑕,闡幽微顯,一點紅塵飛不到煉神歸虛。道通象帝之先。身在清都之上。今道眾宿因微善,得處名山,愧無仙葩真乳之奇,徒有夜月碧潭之想。勇於修進,當不讓於他為;非道弘人,乃自加於克己。洞天在平地,看呼鸞喚鶴於青冥世界,即吾身且人馬,拴猿於園室。今日也,試教默朝上帝昇金闕,日一看靜守中黃閉玉關。致語畢。
左直堂執手爐,引主鉢,詣香案前,三上香退復位。
右直堂執手爐引副缽,詣香案前,三上香退復位。
次同大眾,朝上總行九拜禮。
左直堂引左班,自主鉢起至下座止,一一安單上座,每位止行一揖禮乃退,方自上本座單位。
右直堂亦執手爐,引右斑,安單上座,其禮同前,止行一揖之禮,不行拜大。
右直堂擊動鐘三通,畢,直日出單,放鉢出門,擊雲版三聲,番牌閉關,回堂詣香案,上香三大,畢,次上手爐香,執爐至主鉢前,一揖,次至大眾,依次序皆一揖。畢,至香案前,上香三拜畢,左直堂擊靜鐘三下,直日方入單坐,候鈴響畢,右直堂擊動鐘五下,直日者起身開門,擊雲版五下,番牌啟關。
每日陞堂入單禮:但遇子午卯酉至期直日者先擊木魚六聲,集眾陞堂入單。畢,右直堂擊鐘三通。畢,直日放鉢,出門番牌,以閉關二字向外。次擊雲版三聲,回堂詣香案,三上香,三禮。畢,次上手爐香,執爐至本鉢揖,依次序,各單大眾前皆一揖,不行拜禮,復至香案前,上香三拜。畢,直日方入單坐。左直堂擊靜鐘三下,候鈴太,右直堂擊動鐘五下,直日者起身開門,擊雲版五下,番牌啟關,大眾出單。
冠服制度章
冠服古之衣冠,皆黃帝之時衣冠也。自後趙武靈王改為胡服,而中國稍有變者,至隋煬帝束巡,便於畋獵,盡為胡服。獨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曰有黃冠之稱。
通天冠
余所製也。內用束髮冠,頂用三台,前南斗後北斗,左右用日月,上用捲雲之冠,以纓擊之。衣通天服,則戴之,謂之主冠,非王者不敢用。
通天服
余所製也。服用玄色黃裹,上衣下裳,胸前用朱雀,背後用玄武,左肩用青龍,右肩用白虎,以表四靈。皆用織金,前用龍虎二帶,下裳用十二幅,以應十二月。用邊襴所以取範圍之象,乃帝王得道飛昇沖舉之冠服也。及奉天祀神用之,非常人所宜也。
結巾
余始製也,以玄色為之。冬夏各有二樣,不拘紗帛,自成一家,製度不同於俗,非王者不宜用。
雪巾
余始製也,以玄色紵絲為之,以天鵝皮為裹。凡雪天嚴寒,皆用之以護腦。
雷巾
山中道士燕居之巾,野人冠服之屬。古無網巾,戴之以籠亂髮,各則護寒以裹其首,豈宜入朝堂見帝王,而為禮哉!山野修道之士,不論貴賤,皆戴之,今之護薄之士欲為自尊,以為有直事者戴之。吴草廬有雷巾詩曰:山野猥慵可護寒,豈宜裹卻謁時官,時澆世態非純俗,反奔玄門正一冠。正謂此也。
網巾
古未有之,自我朝洪武開創始製有也。圈用大環,不同於俗。
帽
帽之製,任用拖巾縵飾,即同世用藤竹輕羅,細紗裝之,亦可。
漆帽
如雲笠樣,布台黑漆,不用幕。
雨笠
識竹箬及樺皮為之,以禦雨露日光。最輕省,世以藤竹囗根作之,亦甚輕妙,而嫌其太華也。其大而置肩謂之井囗,此尤為修道全真雲水之用也。
雪笠
頂六方,上小檐闊,用皂絹或紗幕,其上以避風紗日色,尋真問師雲遊用之。
野笠
以竹為台,用小懈葉鹽水煮過,砌之於上,以隔雨雪,山居可用。
法服
黃帝見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于上,衣金星斗雲霞之法服,執玉圭而前曰:帝勞心天下,為生民主,可謂德矣,帝始體其像,以製法服,為道家祀天之服。
上清法服
紫青作帔,紫於外青於內,帔廣四尺九寸,以應四時之數。長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氣。表裹一法,表當令二十四條,裹令一十五條,以應三十九帝真之位。爾者身佩帝皇之服,故也。無此服,不得妄動寶經。此法服給玉童各十二人,不得妄借異人,并犯厭穢,輕慢神服。
女真衣
紫紗之褐,用二丈四尺身,袖長短就令取足,當使兩袖作十六條,身中二十三條,合三十九條。又作青紗之裙,令用紗十五尺,作八幅,幅長四尺九寸,餘作攀腰,分八幅,作三十二條,此則飛青之裙也。無此法服,不得詠於上清寶經。此服給玉女十二人,不得妄借異人,并犯厭穢,輕慢神服。
洞衣
寇謙之所製。
袍
經云:鶴翅森霜之袍,今世人懦之,安下欄廣尺者,其製與鶴氅同。
鶴氅
凡道士皆用,其色不拘,有道德者以皂為之,其尋常道士不敢用。
裘
上古之世,皆衣毛革,道士多用鹿皮為裘,取其仙之物,後世多用狐褐。
襖
襖者,懦之異名,自古有之。凡出家之人,及居山修道者,既未能逃陰陽卻寒暑,故宜備此以禦風寒之用,不可有缺。
半臂
半臂之製,短袖衣也。道家用之,以為灌花種藥之服也。
抱肚
其制亦同世問者,綿夾之厚,任其所宜,居山學道之年老者,尤切用之。
汗衫
汗衫,乃近身之服,最須洗濯潔爭,使不褻穢可也。
短衫
其制以蔽至腰者,名為短衫,山居野外,所以便登涉之用,古之修真者,或指以為採芝之像也。
欘
道經曰:青裙羽欘,龍文鳳衣,古有明光飛雲之欘,今謂綽袖耳,蓋大袖而身短,下裙之裝也。學道者必服之。
裩
渾如裙形,兩頭各安腰及帶,每日一洗易之。 修道出家之人,夜暫寢息勿脫內裩,大小綿夾皆須清今,常使香氣薰蒸,免生穢氣。
袴
單夾綿各時製洗易亦宜勤數。
臂衣
衣之所設,一取護净,二則禦寒,修道之士不可缺。
行滕
今謂行纏,修行入山飛步,特宜具之,尤緊。
靴
圓頭闊底之製,古謂之靴,履諸穢處,未皆勿登堂,蓋人問所用,山中則不宜矣。
鞋
鞋以木皮竹苧麻葛芷等,各任所為,不當用結絲錦綵繡綺皮類,過於侈靡,則不宜。
坐褥
道士女真體佩經戒符籙,天書在身,真神附形,道氣營衛,仙靈依托,所着之衣名為法服,神靈敬護,從臥宜清今,或赴人問,不可將法身混同俗事。凡人將席穢氣稍多,宜各作坐褥,方四尺,素裹帖綠。若大德法師及具上法者,用紫,餘皆瓖色,不得用綺錦繡畫;盡珠絛帖絡,其道士女真尋常敷設,單拾坐褥以隔爭穢,分別尊卑,應須自隨,不得暫離,及登壇入室,行道就齋,香爐坐褥,亦帶隨之,各宜自勉,毋得妄用。
修真器用章
如意
黃帝所製,戰蚩尤之兵器也。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辟眾魔。
仙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