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3700000068

第68章

也。全、戴改同。今属顿丘县。赵云:按杜预曰,卫地有二五鹿,一在元城东,一在卫县西北。《寰宇记》,元城东为五鹿墟,即重耳乞食处。此为五鹿城,道元合而一之。守敬按:赵说殊欠分明。杜《注》,今卫县西北有地名五鹿、阳平元城县东亦有五鹿,两举以为证,盖有存疑之意。前太河故渎所径,杜《注》,元城之五鹿也。此浮水故渎所径,杜《注》,卫县之五鹿也。郦氏于此叙重耳事,殆以杜氏先言卫县而主之乎?《寰宇记》云云,则主杜氏元城之说,与郦氏异。赵引《寰宇记》谓道元合而一之,是何言也?浮水故渎又东南,径卫国邑城北。朱此句截邑字以上讹作《经》,又脱卫字。戴改《注》,增卫字,全、赵同。守敬按:郦氏叙卫国邑与卫国县为二,盖汉封卫公于此,与县不同城。《地形志》,卫国县有卫国城,即此卫国邑地也。在今清丰县西南十五里。故卫公国也,汉光武以封周后也。守敬按:《续汉志》,卫公国。《汉志》观县《注》,应劭曰,夏有观扈,世祖更名卫国,以封周后。又东,径卫国县故城南,守敬按:汉观县属东郡,后汉改曰卫国县,仍属东郡。魏属阳平郡,晋属顿邱郡。后魏因。在今清丰县南五里,在观城县西南五十里。古斟观。朱此十二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应劭曰:夏有观扈,守敬按:见上。即此城也。朱《笺》曰:《左传》夏有观扈,谓五观及有扈也。赵云:按所谓观扈,是五观,《汉志》之畔,观与有扈同。或曰,即太康奸子五人。王应麟曰,五子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岂朱均、管、蔡比。《水经》本韦氏之说,[六二]非也。全氏曰:夏时有斟灌,无斟观,得无以畔字之形近斟而误乎?守敬按:斟灌详《巨洋水注》,在寿光县东,非此地也。全氏谓畔字之形

近斟而误,然畔、观本二县,今本《汉志》误合为一,岂郦氏所见本已误耶?《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年,守敬按:今本《竹书》周烈王七年。齐田寿率师伐我,朱我讹作赵。全称:沈炳巽曰,今《竹书》作伐我。按卫于七国臣魏,我字是赵、戴改。围观,观降。守敬按:《史记 田完世家》,威王九年,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即是役也。惟浊泽为观泽之误。《史》又称,愍王七年伐魏,败之观泽,可证。浮水故渎又东,径河牧城而东北出。朱此十四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郡国志》曰:卫本观故国,朱作卫国,《笺》曰:卫下脱故观二字。赵依《郡国志》增本观故三字。戴增同。姚姓,全云:先宗伯公曰,观、寻皆夏之宗国也,姚当作姒。会贞按:上已详叙观,此引《郡国志》,但为河牧城作证耳。疑郦氏节引作卫国有河牧城,姚姓二字是后人所加,卫下不必增字。有河牧城。会贞按:《左传 隐五年》,郑人侵卫牧。杜《注》,卫邑。或以为即此。《方舆纪要》,在今观城县境。又东北,入东武阳县,东入河,朱此十一字讹作《经》,戴改《注》,云:今考《注》内叙浮水终于此。全、赵改同。又有漯水出焉,朱此六字亦讹作《经》,全、赵同,戴改《注》。守敬按:戴是也。漯为著名之大川,故全、赵仍以此句作《经》。然《汉志》漯水出东武阳,而东武阳但见《注》中,《经》无过东武阳明文,如此句为《经》,则是与上瓠子河同出濮阳矣,故知非也。漯水详后。孙星衍曰,漯当为湿。戴延之谓之武水也。朱水讹作阳,赵、戴改。赵云:按《困学纪闻》,太史公、班孟坚谓禹洒二渠以引其

河,一贝邱,一漯川。李垂《导河书》曰,东为漯川者,乃今泉源赤河,北出贝邱者,乃今王莽故渎,而汉塞宣房,所行二渠,盖独漯川,其一则汉决之,起观城,入蒲台,所谓武河也。武河以汉武帝导河北流而得其名。会贞按:《注》后文东武阳引应劭曰,县在武水之阳,以为即指漯水,则戴延之武水之说,亦本应劭。朱此下有《地理志》曰,漯水至隅雉遗迹一段。赵同。戴谓原文在后《漯水》篇之下,重见于此,删之。河水又东,径武阳县东,范县西,守敬按:武阳在河北,范县在河南,河水于此径武阳之东南,范县之西北,但言径东西者,省文耳。《元和志》、《寰宇记》,黄河在朝城县东二十九里。唐、宋朝城即此《注》之武阳县。而东北流也。朱此十七字讹作《经》,戴改《注》,全、赵同。赵云:按《禹贡锥指》,河自此与漯别,东北径东阿、庄平等县,至千乘入海。此自西汉末以迄后魏漯川之源委。宋世河决商胡,朝城流绝,而旧迹之存者鲜矣。

又东北过东阿县北。

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朱此十二字讹作《经》。戴改《注》,云:今考仓亭津及柯泽皆值东阿西南,乃《注》文,不得与《经》紊。全、赵改同。会贞按:《后汉书 灵帝纪》,中平元年,皇甫嵩与黄巾战于仓亭。《魏志 程昱传》,汉献帝时,昱遗别骑绝仓亭津。仓一作苍,《晋书 载记》,石闵与张贺度战于苍亭。《述征记》曰:仓亭津在范县界,[六三]会贞按:在范县故城西北。《方舆纪要》,在今范县东北。按,当在今阳谷县境。去东阿六十里。会贞按:在东阿县城之西南。《魏土地记》

曰:津在武阳县东北七十里,会贞按:据下文武阳有故城,有新城。《魏土地记》称,津在县东北七十里,就新城言也。津,河济名也。会贞按:《论语》,使子路问津焉。《集解》引郑《注》,津,济渡处。

河水右历柯泽。朱此六字讹作《经》,右作又。戴改《注》,改右。全同。赵改《注》同,又下增东字。会贞按:明抄本作右。《春秋左传 襄公十四年》,卫孙文子败公徒于阿泽者也。朱阿作柯。《笺》曰:今《左传》作阿泽。杜预云,东阿西南有大泽。赵仍,戴改阿。会贞按:高士奇云,东阿本春秋时柯邑,此独名阿泽,即汉人作阿所本。今阳谷县东,运河所经,有七级上下二闸,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又东北,径东阿县故城西,守敬按:县详下文。《元和志》,黄河在阳谷县北十二里。唐阳谷在东阿故城之西,在今阳谷县东北三十里。而东北出,流注朱此二句讹作《经》,脱又东北三字。戴改《注》,增三字。全、赵同。《笺》曰:孙云,此下疑有邓里渠三字。赵云:按非也。而全竟依增三字。会贞按:下河水枝津东出,邓里渠方自河出。后河水又东北与邓里渠合,河水方会邓里渠,此安得先言河水注邓里渠?且河大枝津小,谓河注邓里渠于文义亦乖。盖流注云者,非注他水,乃谓河水流行,全书多流注之文,孙不察耳。河水,枝津东出,谓之邓里渠也。会贞按:邓里渠详下。

又东北过茌平县西。孙星衍曰:茌当为茬。守敬按:《说文》有茬,无茌,《汉志》亦作茬,《续汉志》、《水

经》及《注》作茌,证以近日新出土之《杨叔恭碑阴》作山茬县,则茬是正字,茌是俗体,而宋祁校《汉志》,反谓茬当作茌,失之。

河水自邓里渠东北,径昌乡亭北,守敬按:《地形志》,济北郡临邑有昌乡城,又顿邱郡临黄有昌乡水,与此非一地也。亭当在今聊城县东南。又东北,径碻磝城西。朱此二句讹作《经》,上句无水字,下句无又东北三字。戴改《注》,全、赵同。赵增水字,全、戴增又东北三字。守敬按:碻磝城即茌平城,《注》下文明言之。乃顾祖禹不知《注》言径碻磝城西,正释《经》过茌平县西,而误以过茌平、径碻磝皆为《注》文,反斥旧志谓碻磝城即茌平城之误,亦读郦《注》不审矣。《述征记》曰:碻磝,朱作嚚磝,《笺》曰:克家云,当作碻磝。戴改碻磝。赵改嚣磝。云:《宋书》作敲嚣。《史记》殷仲丁迁隞,隞亦作嚣。守敬按:《大典》本作碻磝,则碻字是也。据《宋书》知别本或作嚣磝,传抄误作嚣磝,又误嚣为嚚耳。津名也。守敬按:《通鉴》,晋永和八年,姚襄屯于碻磝津。《元和志》,碻磝津在卢县北一里。唐卢县即碻隞城。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会贞按:《汉志》,河关,河水至章武入海,行九千四百里。《水经》为王莽以后之河,至甲下邑入海,比前汉下流仅短数百里,济渡之处多矣。而《注》文所叙之津,始左南,终漯沃,总计不过廿余,盖特举其名之最著者耳。其城临水,西南崩于河。会贞按:《元和志》,其城西临黄河,晋末为河水所毁。宋元嘉七年,到彦之北入,拔之,后失。至二十七年,朱脱七年到彦之北入拔之后失至十二字,全以《通

典》引此文增。赵增同而戴不从。守敬按:沈约《宋书 到彦之传》,今阙。《南史 彦之传》言,元嘉七年北侵,而不载拔碻磝事。考《御览》一百六十引《宋书》元嘉七年,到彦之北征,拔碻磝,后失之,至二十七年云云。此当是沈约《宋书》,或他家《宋书》文,郦氏据以载入,今《注》脱失,赖《通典》存之。戴氏不依增到彦之事,惮于详考也。以王玄谟为宁朔将军,前锋入河,平碻磝,守之。都督刘义恭以沙城不堪守,召玄谟,令毁城而还。守敬按:事见《宋书 王玄谟传》。沙城句则见《南史》,而皆但言召令还,不言毁城事。后更城之,朱更讹作登,《笺》曰:《玉海》引此作更。赵、戴改。守敬按:《元和志》亦作更,此句仍指宋言。魏立济州,治此也。朱《笺》曰:《玉海》引此作魏置镇守,名济州关。会贞按:《地形志》,济州,泰常八年置,治济北碻磝城。考后魏泰常八年,当宋景平元年,在元嘉之前,是魏立济州,乃到彦之、王玄谟以前事。郦氏盖以碻磝终为魏有,故先叙宋事,后叙魏事耳。河水冲其西南隅,又崩于河,会贞按:上已言城之西南崩于河,此言又崩,则是崩后改筑,复因河冲而崩矣。《通典》称《后魏书》太常八年,于此立济州中城,其外城,正光中,刺史刁宣所筑,周武帝筑第二城,即碻磝故城也。盖碻磝在南北朝为重镇,故屡经修筑,且亦或因河冲数崩之故。即故茌平县也。守敬按:《通典》引郭缘生《述征记》曰,碻磝城,即汉茌平县也。汉县属东郡,后汉属济北国,魏属平原郡。晋因。《元和志》,晋末移理河北。[见下。]在茌平县西南五十里。应劭曰:茌,山

名也,县在山之平地,朱地作陆,赵同,戴改。故曰茌平也。守敬按:《汉志》茬平《注》,引应劭曰,在茬山之平地者也。乃师古抄略其辞。又茬县《注》引应劭曰,茬山在东北。茬平在茬县之西,且中隔临邑、卢二县,或混茬、茬平之山为一,非是。此茬山无考。《一统志》谓在茌平县治东北,土脉赤坟,横 五百余步,相传金、元时取土筑城,其山遂平。盖出后人傅会,不足为据。王莽之功崇矣。守敬按:《汉书 王莽传》,封其孙宗为功崇公。《经》曰:大河在其西,邓里渠历其东,全云:此盖约举《瓠子河》篇《经》文。戴云:按《水经 瓠子河》章云,东北过茌平县东为邓里渠,即此所引。会贞按:大河句指本篇《经》文,邓里渠句指《瓠子河》篇《经》文。即斯邑也。昔石勒之 师欢,屯耕于茌平,闻鼓角鞞铎之声于是县也。朱《笺》曰:《十六国春秋》云,石勒年二十余,为并州刺史司马腾所执,枷送冀州,卖充军赏。东至平原,卖与茌平人师欢为奴。每屯耕于野,常闻鞞铎音,勒以告诸奴,诸奴亦闻之。守敬按:《御览》八百二十二引《石勒别传》曰,石勒,元康中流宕山东,寄旅平原茬平界,与师欢家佣耕,耳恒闻鼓角鞞铎之音。是郦氏所据《十六国春秋》但称鞞铎,《晋书 载记》但称鼓角,皆略也。西与聊城分河。朱西讹作而,聊讹作柳。赵、戴改。守敬按:聊城详后漯水下。茌平在河东,聊城在河西,二县以河为界,故云分河。《元和志》,黄河南去聊城县四十三里。唐聊城即后魏末移治王城之县。又云:黄河南去武水县二十二里。唐武水在聊城西南。

河水又东北,与邓里渠合,水上承大河于东阿县西,东径东阿县故城北,朱此三

同类推荐
  • 珩璜新论

    珩璜新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说酆都拔苦愈乐妙经

    太上说酆都拔苦愈乐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书目答问

    书目答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鸯掘摩经

    佛说鸯掘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博物志

    博物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天武魔尊

    天武魔尊

    战天域的一代魔尊离云殇,因天赋异秉,遭人嫉恨,在突破武神的重要关头,被数十位武帝围攻重伤。濒死之际,却觉醒天魔之体,意外得惊世神兵—龙寂剑认主,重回少年时!自此之后,踩上森森白骨,一步一步,以悍然之姿,君临整个天下!
  • 北纬四十五度的记忆

    北纬四十五度的记忆

    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总会有某些人的身影,在时光的隧道中相遇,然后走散,留给我们念念不忘的过往。我们总分不清关于过去,那年,是来不及珍惜的友情,还是错过的爱情。也许你也和我一样困惑,就像那年,年少轻狂的时代里,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番风雪,现在不过是别人耳中闲谈提起的往事。而你之于我,更多的是那年我们记忆犹新的过往。
  • 回到商朝当仙人

    回到商朝当仙人

    吴铭一个现代保险公司员工他为人猥琐狡猾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越回商朝这是个仙者满天飞的时代看他如何逆转历史重改封神之命!
  • 残金缺玉

    残金缺玉

    满清初叶,江湖传闻残金毒掌重出江湖。为了让江湖太平,群豪商讨邀请萧湘堡的后人,但要有竹木令才可以请出。幸得古浊飘让出竹木令。萧湘堡便派出萧凌到北京相助。萧凌初见古浊飘,便已互生情愫。但当萧凌想到相国府找回古浊飘时,古浊飘却不见了……
  • 天文馆的穹幕电影

    天文馆的穹幕电影

    虽然人类身处宇宙,可就算是望穿双眼、浮想联翩,也不能穷尽其万一—宇宙是人类永恒的幻想与好奇。探究宇宙奥秘,也许正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坐标来解读人类自己。浩瀚的宇宙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和文明,也使我们走上了探索其奥秘的伟大征程。从蒙昧时代对宇宙万物的顶礼膜拜到现今最被人认可的弦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无疑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无限的宇宙对人类来讲依然是一个未知的谜。
  • 终成仙王

    终成仙王

    末世异变大世纪,独战苍穹孤傲行;无尽天穹须臾路,终成仙王莫往生,一场崛起于退化古源之地的惊天造化,从这一刻开始!唐佩羽便是这古源之地,觉醒的一位修行者!书友群:304927254
  • 荡天记

    荡天记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卑微的生灵的慢慢修道之路。大道三道,每天都有耀眼的天才在修行之路上殒落,且看传奇修士小于阳,是一步步怎样在血与火中慢慢成长,最终问鼎九天十地之上的……
  • 王爷又失忆了

    王爷又失忆了

    怎么自己出魂出在地铁上?还没有道士来帮我把魂拉回去?这可怎么办啊?无缘无故被人从酒店楼上丢下来,竟然没死?先是掉进腹黑王爷府,遇到性情大变的两个罪魁祸首;又被王爷丢在荒无人迹的边城,被邻国皇子拉去当皇妃?最后还能回的去吗?皇子不是那个皇子,王爷不是这个王爷。这一切都是怎么了?“好汉饶命,我嫁给你还不行么?”为了有命回到现代,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别想着逃走,你逃不掉的!你就老老实实在本王身边呆着。”想逃出本王掌心绝无可能,死了这条心吧!
  • 纵仙成魔

    纵仙成魔

    仙魔之地,谁能踏足?一心成仙,却化成魔,仙即是仙,魔即是魔。平凡少年,命运捉弄,黑砖将世,家破人亡。到底是谁在操控这一切?器魂只是一块砖而已,却给他带来杀生之祸。我欲身化万物,即器入魂,魂入五灵。启灵殿,极致深渊的怒吼。意入囚魔窟,被下暗魂印。只是棋子吗?“我不甘心!我要逆天道!”三千浮屠界,亿万震魔海。仙,真的是仙吗?魔,真的是魔吗?万古的大局,终将等待的是什么?天地万物,生死有命。
  • 无法重生

    无法重生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叫喊声,兵锋交错。嘶哑与狂吼在一瞬间从人群中迸发又被逐渐扩大,兵器之间的碰撞声随之而起。张斌在方阵的最后面,只能看到前面的士兵冲上去,紧接着就是一片又一片的血液混合着一具又一具尸体倒在地上。